试论《追忆似水年华》的美学解析
试论《追忆似水年华》的美学解析
摘要:《追忆似水年华》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穷尽一生的力作。几次翻阅《追忆似水年华》之时,都能有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马塞尔·普鲁斯特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叙述语言美、细致的描写、人物形象塑造美、意境美,还有那独特的生命体验等,都让我们如沐春风,身临唯美的意境,细细地体味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灵性及高超的艺术技巧。为此,本文将从《追忆似水年华》的叙述语言之美入手,进一步阐述和解析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为我们带来的人物形象塑造之美、想象之美,还有那细致的裂变式描写。在此抛砖引玉,旨在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挖掘和欣赏《追忆似水年华》这部难得的唯美巨作。
关键词: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艺术;美学
引言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被称作得二十世纪现代文学的扛鼎之作,以创新着称。可以说,《追忆似水年华》的出现,标志着法国传统小说的终结和现代小说的兴起,也因此马塞尔·普鲁斯特称之为一个“不世出”的作家(“不世出”指的是一个世纪里可能还出现不了一个)。他为广大读者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完美意境,其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对世人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进行美学解析,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具有非常的意义。
一、叙述语言之美
1、隐喻
有人说,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之所以留世并被广泛阅读,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那盖世绝伦的叙述叙述语言。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诚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在小说中所应用的叙述语言并非以华丽见长,但在其字里行间里,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其语句的和谐,以及其对文体娴熟的驾驭能力。这或许与来自巴尔扎克及其长期的仿写磨练有关,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无不熠熠生辉,其人物叙述语言或俗或雅,或俊或俏,个性十分鲜明。如:
他感到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像是一丛宾夕法尼亚玫瑰,巴黎歌剧院像一只海底水族缸。一位侍者“个子非常高,长着一头乌黑的秀发,脸上像扑了粉一样,使人更容易想起某些珍禽而不是人类。他不停地从大厅这头跑到那头,似乎没有目的,叫人想起一只南美大鹦鹉。这些大鹦鹉以其艳丽的羽毛色泽和不可理解的骚动不安填满了动物园的大鸟笼。”
在这段话中,除了优美的叙述语言之外,还可以看出普鲁斯特在为我们描述“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和一位侍者所引用的“隐喻”,而像这样的句子,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比比皆是,由此我们也看出了“隐喻”是普鲁斯特较为喜欢应用的叙述语言技巧。如:
在谈到主人公的女友安德烈时,文中写到:“这种病人只从别人身上得到健康,就像某些星球借其他发光星体的光以及某些物体只容电流通过一样。”
再如:“每过两分钟,德夏吕斯先生的媚眼秋波好似强烈地向絮比安提出同一问题,犹如贝多芬探询的短句,按同一间隔反复出现一一配以过分华丽的前奏曲一一用以引出新的动机,变调和‘主题再现’曲[1]。”
2、复合句
他喜欢使用复合式的长句,一个句子中包含有几个附属句,冗长与琐碎也就成了他独特的叙述语言风格。普鲁斯特的复合句式由之而构成的一连串从属句的用途就在于不仅把某一瞬间的内心体验,而且同时把环境、景色、体验发生于其中的情势统统纳入一个完整的句子,换句话说,似乎使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在同一个时间里呈现出来。如:
维尔迪兰夫人面对我们新客人,像德·夏吕斯先生(戈达尔没有看见他)啦,像我啦,听到康布尔梅夫妇到了,故意不露声色,不以为然,不动身子,对这条消息的宣布不做出反应,只顾同大夫谈话,优雅地扇着扇子,操着法兰西剧院舞台上一个侯爵夫人假惺惺的腔调说道:“男爵正是这么对我们说的……”这对戈达尔来说太过分了。
在这个复合句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维尔迪兰夫人矫情的面目。维尔迪兰夫人矫情的原因是有爵位的康布尔梅夫妇到了;矫情的对象是新客人,“我’,和夏吕斯等;矫情的表现是不露声色,不以为然,不动身子,只顾同大夫说话;矫情的心理状态是故作镇静。在这个复合句中,作者把维尔迪兰夫人矫情的原因、对象、表现、心理状态都给我们表现出来了。在一个长长的复合句中,使维尔迪兰夫人内心状态和外表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长句依靠副句的'层层相叠和协调并列,竖起一棵棵枝繁叶茂而又错落有致的大树,呈现出匀称美丽的框架结构,它们又如瓦格纳歌剧中那绵绵悠长的乐句,旋律优美,婉转流丽,读来悦耳动听。
长句生动的形象和乐感为所叙事物增添了某种具体形式,使读者更加便于感受。
二、人物形象塑造之美
在阅读《追忆似水年华》的过程中,细心的读者定然能发现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人物形象与传统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人物形象要比其他传统小说的人物形象显得更为“别致、新颖”。这也是普鲁斯特笔下的《追忆似水年华》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该作品的一大特色。普鲁斯特笔下的人物跳脱了以往传统的写作手法,即不是什么类型人物,也不是什么性格人物,而是采用印象迭加的方法来塑造作品中的人物。有人评价说: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塑造的绝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是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性格则是丰富多彩的、复杂的,性格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小说中圆形人物随着作品情节的运动而不断地展现其性格的多样性,人物是立体的,不可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对其性格进行概括和总结。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歌德的浮士德。)。但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描绘和塑造人物时却有别于其他传统的作家。他从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个人物形象的印象来塑造,表现出了独特的创新性。这种方法就是印象迭加式的方法,是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人物印象的迭加,从而构成了这个人物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也是由于这样的方法才决定了普鲁斯特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多呈圆形人物。例如:在叙述者的姨妈莱奥妮看来,弗朗索瓦丝既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女仆,又时又把她当作一个贪小便宜的贼来提防。在巴尔贝克大旅社,仆人们又非常喜爱弗朗索瓦丝,把她看成是一位“太太”。在普鲁斯特的笔下,弗朗索瓦丝有时残忍,有时善良,有时聪明,有时又不近人情。正是通过不同人们的眼光,弗朗索瓦丝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和性格。
三、美妙而奇特的想象
美妙而奇特的想象也是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呈现出来的美。如:
美丽的星期天的下午啊,当我一想到你们,至今犹历历在目,确实,当初我把书一页页往下读的时候,白日的炎热在逐渐消散的时候,你们就已经把那种不寻常的生活裹了起来,让它逐渐地、一点一点地结晶。这个晶体变化极慢,里面贯穿着枝头的绿叶和你们静悄悄的、回荡着声响的、香气怡人的、透明的每一个钟点。
……
圣伊莱尔教堂的钟声沿着地平线悠悠传来,声音虽弱,却依然浑厚铿锵;它们从那么远的地方,穿透一层层的空气,却没有与空气混合,一道道声波的连续的颇动给钟声四周留下一条条棱纹,掠过花朵时发出阵阵共鸣。
将美丽的星期天想象成与之怎么扯也扯不上关系的美丽晶体,实在是超乎常人的想象,而普鲁斯特不仅将之想象成美丽的晶体,同时他还能看到那晶体里枝头摇曳的绿叶,听到“回荡着声响的、香气怡人的、透明的每一个钟点”。而将教堂钟声想象为不单单可以用耳朵听到,还是“四周具有一条条棱纹”的。
四、细致的裂变式描写
裂变式描写是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所引用的另一种独特的手法。如:
突然之间,我回忆起来了。这种味道正是那小块玛德莱纳蛋糕的味道,在贡布莱,每星期天早晨(因为星期天在做弥撒的钟响以前我不出门),……
一旦辫认出来莱奥妮姑妈给我吃的那种用权花茶浸过的小块蛋糕味道(尽管我还不明白或要等到晚些时候才明白为什么这个回忆使我那么高兴),在我眼前立即象戏台布景似的浮现临街的那座灰色老房子,姑妈的房间幸街面,另一面连接面朝花园的楼房这是我父母的座后加建的(这段截接的墙面迄今为止只有我重见过),随即浮现城市,从早到晚的城市,时时刻刻的城市,浮现我午饭前常去的广场,浮现我常去买东西的街道,浮现我们天晴时常走的道路。
……
诸如以上这种细致的裂变式描写,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处处可见。普鲁斯特以其敏感的心灵,细腻的情感将其笔下的在常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细节裂变为无数个。他喜欢将感觉停在某一秒,细细地去体味个中的美妙与快感,这就是他的快乐,很纯粹。
五、结语
独特的叙述语言、人物形象塑造、奇特而美妙的想象、细致的裂变式描写等构成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小说人物。普鲁斯特巧妙地将这些手法娴熟地运用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为读者们呈现一个“近看一片模糊,远看光彩夺目”的意境。他的作品就像一幅印象画,只宜远观,只宜意会,如果非分出个一二三来,那就偏离了作者写作的本意。
参考文献:
[1]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M].译林出版社.1991年版,P54.
杨宁.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小说艺术[D].西北大学.2002,05.
杨宁.试论《追忆似水年华》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5,03.
李晓敏.浅谈《追忆似水年华》的艺木风格[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02.
徐和瑾.《追忆似水年华》新译本后记[J].当代外国文学.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