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适合晨读的励志故事经典正能量故事

适合晨读的励志故事经典正能量故事

伊人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人生短短数载,或悲壮或欢喜;但挫折和磨难是必经之路,不过早晚而已。也许这些磨难是可以接受的,或许这些磨难,是无法承受的。但是,只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如同动物世界一样去战斗,否则就要放弃生存的权利。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合晨读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倔强的人生

  1997年,一场意外,使得重庆男子张启辉失去左臂,同时失去的还有右手除大拇指外的4根手指。

  半年康复后,他边摆地摊卖小百货,边捡起儿时的画画兴趣,练习笔法……从2004年到2011年,张启辉利用摆摊的业余时间,摸索练习了整整7年。直到感觉自己的画作能拿出手了,他才走上街头,将作品拿出来卖。没想到他的画作很受欢迎,他也靠着画作养家糊口。

  为了牢固握住画笔,他那根倔强的大拇指总是向右拐。而他的人生,就像这歪着“脑袋”的大拇指,倔强,但从不低头。

  他说:“我不仅要做别人能做到的,还要做别人做不到的。”

  面对厄运的时候,只要不放弃,你也能在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励志故事2:成功原理

  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成功的最高原理,他答:“如果A等于成功,那么成功的原理可以用A=X+Y+Z这一公式来表示,其中X等于工作,Y等于游戏。”

  那么Z又是什么?

  “就是把你的嘴闭起来。”

  太有道理了。

  成功的秘诀之一绝对是闭上嘴,事成之前不多言,埋头苦干;事成之后保持低调,不夸夸其谈。

  很难做得到吧?对很多人来讲,做事做出了成绩,却不让他们把成绩挂在嘴边,那可比失败更惨。不能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那还不如不做。

  一旦做了什么,就不仅自吹自擂,而且广发资料,希望他人也大赞。吹嘘过度,就算是罕见的成就,其格调亦沦为江湖卖艺。

  一定要让别人知道,这种心态十分奇突,无意与任何人分享成功果实,却希望吸引艳羡赞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会不会是自卑感作祟?

  充滿自信,朝目标迈进,无论成败,都会再接再厉——这样的人,才不会计较得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都是隐私。

  励志故事3:像便利店一样的人

  有一个韩国男孩,两次参加高考,两次落榜。万念俱灰之际,想起有人说他长了一张明星脸,觉得可以去演艺圈试试。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进入了一家电影公司,他对老板说:“我想当个电影演员。”

  老板说:“你要先弄清电影行业是个怎样的世界才行,先从幕后做起吧。”

  于是,他先后就职于企划室、演出部、制作部,渐渐地对电影有了深入认识。

  一晃两年过去了,他忍不住再次找到老板:“我要演戏,哪怕跑跑龙套。”

  老板没有答应,理由是他不懂得表演。他心里明白,其实是不给机会,因为竞争太激烈了,还轮不到他。他意识到,与其无谓地空等下去,还不如边“充电”边等待。

  恰好一位朋友认识演艺培训班的人,人家答应让他旁听。进入培训班后,他是学习最刻苦的一个,经常练习到深夜。母亲心疼他,觉得他每天熬夜却赚不到钱,劝他不如放弃算了。他安慰母亲,说已经有人联系他拍戏了,但他还没做好准备,所以婉拒了。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不少同学陆续接到演戏合约,但他一直无人问津。

  不久,培训班因为经营不善被迫关门,众人纷纷散去,唯独他仍然在空荡荡的练习室内,每天揣摩、练习着不同角色。

  有一天,他跟一个功夫很好的朋友练习武术,摔得鼻青脸肿。朋友不解地问:“你进入这个行业时间也不短了,连个小配角也没演过,还这么拼命干吗?”

  他坚定地回答:“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我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你能等来机会吗?”

  他沉吟片刻,说:“我没有什么背景,机会于我真的很难得。所以,我必须做一个像便利商店的人,能够随时做到导演所要的,这样才不怕等不到机会。”

  多年后的今天,他成了亚洲最具人气的明星,他叫裴勇俊。“做个像便利店一样的人”,成了他面对媒体时常念叨的座右铭。

  有一位中国男孩,早年随亲戚到美国留学,接触到许多成功者的资讯,心中萌生出一股想成功的欲望。于是,从16岁开始,他不断地尝试去做各项工作,做过餐厅服务生、卖过净水器、汽车、皮肤保养品、电话卡、超级市场折价券、巧克力批发、邮购等18项工作。尽管不断失败,他却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尝试。

  到21岁时,他的银行存款金额是零,然而,他的阅历和磨炼却已经让他的像便利店一样,随时等待某个平台的召唤。后来,一家大公司招聘销售人员,他对各个行业的熟悉和对各类人群心理的洞悉,令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他,8个月后也用最佳销售业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他就是后来蜚声国际的成功学大师陈安之。他的著作《自己就是一座宝藏》,畅销全球,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该准备什么呢?或许,以上两位成功者的人生道路,会对我们有所启示:脚踏实地地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在磨砺中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干积累得像便利店一样,而便利店是最容易招揽到机会的。要知道,今天的便利店,明天就是一座宝藏。

  励志故事4:谁也阻止不了梦想

  他叫吕克·贝松,法国人。

  那一年父母带他去摩洛哥度假,晚饭后沙漠上开来一辆拖拉机,有一条白色带暗花的床单被横空扯起来,用两根树干状的东西支在了沙漠上。忽然,白色床单上竟然出现了人影与音乐,他顺着一束有很多飞虫在跳舞的光望过去,发现它们来自拖拉机里一台神秘的仪器。

  “那是放映机”,妈妈说,“我们看的是电影。”

  他安静下来,仰着头看电影,那是一部喜剧片,但他并不觉得怎么好笑。看到一半的时候,有只骆驼刚巧经过,因为床单挡住了它的去路,它看样子是打算把床单扯下来。于是很多人就跑去抓骆驼,这一回他笑了,对他来说,“屏幕”下的这部喜剧更可乐。

  他后来说那是他第一次看“三维电影”,事实上,那也是他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我认识到电影是这么有趣的东西。”

  那一年,他9岁。

  青春期的时候,满脑子的奇异幻想简直令他痛苦,他就写下来,并把那些文字自称为“剧本”。大多数剧本的第一阅读者都是那只黑色的垃圾桶,可是,那发生在23世纪的《第五元素》就是16岁那年写的,这部影片在他40岁那年被搬上银幕,全球票房2亿美元。

  20岁的时候,他已经写了30个剧本。因为想象力太过发达,更因为无事可做。他的法语拼写实在不怎么着,所以不太敢把那些剧本拿出来给人看,那些令日后的人们惊喜的奇思妙想就这样成为他青春里的秘密。不过他也有这个年龄里特有的狡黠,去找班上法语成绩第一的女孩帮他纠正错误和打印剧本———因为他发现“她有点喜欢我”。可是事实上她有点丑,他并不想和她在一起,但又必须有人纠正他的错误……很多年以后,他评价说:“你看,艺术家的生活就这样。”

  就在20岁那年,他去报考一所电影学院。第一关面试,考官让他说出他最喜欢的导演,他就说了几个名字,可还没等说完,就被制止了,对方告诉他不适合这里。而15年后,已名满天下的他被这所电影学院请去教书,他说“我教的东西你们不适合”。是的,这个大导演还有点儿记仇。

  他确实不打算原谅他们。20岁,他那么年轻,他浑身上下充满那么不可思议的力量,他刚刚确定自己一生的梦就是“电影”,可是,他们说他不适合。

  这个“不适合”的年轻人此后摸爬滚打于好莱坞的电影圈,从最底层的小工做起,四年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皇太子影片公司”。之后,《碧海情》《尼基塔》《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他拍摄了九部影片,部部经典,成为世界上最牛的导演之一。

  2006年12月,他的第十部电影在法国上映,而48岁的他就在此时宣布:这之后,他将放弃电影,投身于慈善事业,去帮助那些有梦的年轻人。

  “梦想对一个人来说就相当于汽油对汽车一样。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政权下,谁都不能阻碍你去梦想,这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力量。即使你被关在一个很小的囚室里,什么都不能做,但是谁也不能阻止你去梦想。”是的,谁也阻止不了,而他更要帮助那些有梦的年轻人去实现梦想,因为他们就是曾经的他自己。

  电影的本质不就是梦吗?48岁的吕克·贝松在他美梦成真之时,要让更年轻的人去做梦,这是他对电影最虔敬的理解,更是他对梦最深邃的感悟。

  励志故事5:天道酬勤

  我们常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这种观念是会误人的,事实上是:一分耕耘,零分收获;五分耕耘,五分收获;只有十分耕耘,才有十分收获。生活中,收获往往不会那么轻易地获得。一分耕耘之后,人们常常看不到什么收获。(当然,在他耕耘之后,就会有所积累,但这并不会迅速地转变为收获。)有些人因为没有迅速看到成效就此放弃了追求;九分耕耘之后,还看不见收获,又有些人放弃了追求。但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有了九分积累,就在离收获不远的地方,放弃了追求完美的最后那一点坚持。而那一点点的坚持通常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重复读了多少遍,还是记不住,他只好不停地读下去。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了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所以说,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