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创新路上坚持行

创新路上坚持行

白满川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创新路上坚持行

创新路上坚持行作者/ 关原成创新之路无止境,但就一个个具体的创新讲,创新的目标有远有近,创新的路程有长有短。然而,路长不一定难行,路短不一定好走。不论进行什么创新,不管目标远近、路程长短,只要走上创新路,必须做到“三能”:一能经久琢磨,二能持之以恒,三能永不知足。经久琢磨的产物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长到亿万年,短至瞬息间。创新也一样,没有过程就没有创新。创新要能经得起过程的砥砺和时间的考验。在毛笔发明前,古人用一种叫聿的东西写字。相传,公园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与楚国交战,他用聿给秦王写战报感到很吃力,一不小心就会滴下墨水,因此他决心革新聿。那么,用什么方法革新聿呢?一天,蒙恬在荒原上猎获了几只野兔。回营途中,他偶然发现兔子尾巴拖在地上,血水画出了一道痕迹。他顿时来了灵感:把兔子毛绑在聿上试试。用今天的创新方法论讲,这叫原型启发。这是蒙恬在革新聿的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他回到营房后,剪下一撮兔毛夹在聿前端的开口上,准备醮上墨汁写字。用今天的创新方法论讲,这叫主体附加。蒙恬在革新聿的过程中又迈出了第二步。没想到兔毛上有油脂,根本不吸墨汁,蒙恬一气之下就把那支兔毛聿丢到营帐外的坑里去了。过了些日子,他无意中看到丢掉的那支聿上面的兔毛已经变成白色了,并吸足了水。原来,兔毛经泥水浸泡和日晒雨淋后,已经脱去了油脂,变得能吸水了。用今天的创新方法论讲,这是又一次原型启发,是他在革新聿的过程中迈出的第三步。他用这支聿醮上墨汁挥毫,竟非常流畅,毛笔就这样问世了。聿经过蒙恬革新变成了毛笔。蒙恬革新聿的三大步构成了聿变为毛笔的创新过程,缺了其中哪一步也不行。这三步不是同时完成的,也不是连续进行的,中间有停顿,有失望,有突破。在创新过程中,每迈出一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都离不开观察与思考,都得经过实践的检验。创新作为持续进行的过程很少有一步就能成功的创新,构成创新过程的每一步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一步,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例如,蒙恬把一撮兔毛夹在聿前端的开口上去醮墨汁,尽管吸不上墨汁也是构成创新过程的重要一步,假设这一步就能吸上墨汁,那就不会有后来的第三步,聿到此也就变成了毛笔,整个创新的过程也就因此而缩短。创新的过程就是这样,首先要迈出第一步,再迈第二步,第二步不成功才迈第三步,假如第二步成功了一般就不再迈第三步。创新到底需要多少步,每一步之间究竟要经历多久,这是谁也无法事先确定的,因为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确定的过程。特别是原型启发的创新,原型何时、何地出现,这是谁也不会事先知道的,即便是面对同样的原型也不是谁都能认识到的,只有为了一个创新而持久琢磨的人才有看到并受其启发的可能。持之以恒的耐性任何一个创造不论多么简单也不会一蹴而就,创造需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得有耐性。创造要有紧迫感,但紧迫感不是急躁、更不可浮躁。如果我们在一个小小的创造上都缺乏耐心,在重大的创造上就会更加没有耐性。这种在浮躁心态下进行的创造是低水平、低质量的,其成果的生命力注定不强。以建筑为例,德国科隆大教堂耗时600多年建成,法国巴黎圣母院从动工致竣工历时300年,俄国圣·彼得广场建设的锤声整整响了一个世纪。这些经典之作都是持之以恒的结晶,体现了民族的耐性。以钢琴为例,维也纳的伯森多费尔钢琴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名牌,以传统手工艺为主,生产一台专用三角钢琴需要434天,为得就是保证制造的质量,靠得就是持之以恒。以铁丝网为例,铁丝网本来是一位牧民的发明,结果被美国军方看准,在军事上具有重要作用。牧民自己使用,用量极少,手工制作即可。军方大量需要就得靠机器制造铁丝网,而制造铁丝网的设备比铁丝网的发明难得多,军方经过了400多次制造、试验、再制造、再试验才设计成功了制造铁丝网的设备。创造不能速成,任何事物的过程都不能取消,取消过程就没有了结果,你手里捏着的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不是起点,而是过程考验一个人的耐性。钓鱼者甩杆就一下,起钓还是一下,等鱼上钩的过程需要的时间最长,没有耐心不行。耐性包含着韧性和弹性,在困难面前持续进取不动摇,能把压力转变成动力。诺贝尔经过千百次试验才制出了一种叫硝化甘油的液体炸药,爱迪生试验了一千多种材料才找到了适合白炽灯灯丝用的材料,他们如此执着的追求科学,追求发明,没有超常耐性根本不行。从一个创意的萌发到把这个创意转化为成果并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应用,这是一个考验创造者的耐性与耐力的过程。许多人经不住考验半途而废,使无数创造夭折在襁褓中,甚至距成功一步之处。创造作为超越时代的事物,也超越了人们的思想,很多人不理解,难以接受,直至坚决抵制,创造者耐性不够将无法承受。1968年12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电脑研讨会上,当时40岁的恩格尔·巴特不耐其烦的向大家介绍他创造出来的一个小玩意。这是一个用木头做的,椭圆形的,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电线的,可以握在手里的小东西。恩格尔·巴特戴着耳机站在电脑屏幕前,屏幕播放的影像是从另一个房间的大型主机传过来的,他用这块木头示范怎样来用点、拖移等功能来代替键盘的操作。恩格尔·巴特当年手持的这块小木头就是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鼠标。恩格尔·巴特作为鼠标之父从1968年拿着那个小玩意演讲到1984年开始普及鼠标,整整经历了16年。为了一个创造持之以恒,一干就是几年、十年、几十年,一做就是百次、千次、上万次,这是一种品格,这是一种精神,创造缺乏这样的品格,没有这种精神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所成就的。为了一个创造默默的付出了青春年华,付出了满腔热血,这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奉献,创造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没有这种奉献是不可能攀登创造的峰巅。我们不但要享用创造者的成果,更要学习创造者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他们能够有所创造的根本所在。品格与精神,境界与奉献,这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可以美化、强化一个人,而品格与精神,境界与奉献造就着人、支撑着人。能创造、会创造,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人。永不知足的追求知足常乐,语出《老子》。多少年来,知足常乐作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生哲理。到底是“知足常乐”,还是“知足常悲”;是“不知足常乐”,还是“不知足常悲”。对于创新而言:知足常悲,不知足才能常乐。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树叶遮羞、土处穴居的水平。如果人们都安于当时的现状,油灯就不会被气灯代替、气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白炽灯就不会被节能灯代替。鲁迅有一句名言: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正是不知足的精神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人的思想总是在“得寸进尺”,当过去那些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成为现实后,人们又生发出新的想不到和新的做不到,于是,人类又面临新的难题,走进新的困境。当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实现不了新的想法和做法时,除了创新别无它路。所以说:不知足导致了创新,创新是人类不知足本性的生动体现。知足的结果必然安于现状,知足者对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不改。谁对衣食住行知足,谁就不再进行衣食住行的改进;谁对管理制度知足,谁就不去琢磨管理制度的变革;人对什么事物知足就不在什么事物上创新。当许多人都觉得一切都令人满意的时候,总有人不知足。正是这些不知足者首先对现状挑战,他们是创新道路上的先行者。不知足者在创新中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知识和技术上的迷茫与艰难,而是知足者的反对和抵制。知足者有时会顽强地阻挡创新,这是一股极大的力量。知足者要比不知足者的人数多得多,知足者大都为年纪大的人,不知足者尽是年轻人。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打响创新第一枪的总是年轻人。知足者要理解不知足者,不要拖不知足者创新的后腿,否则社会就会后退。谁都曾经年轻过,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所创新,但是,老年人不能用自己曾经的创新阻挡年轻人的创新。决定明天社会面貌的不是老年人过去的创新,而是年轻人今天的创新。年轻人要尊重老年人,尊重他们曾经的创新,但一定要超越老年人的创新,这是必然的历史。创新循着不知足—知足一不知足-知足一不知足……不断推进。创新不但要不知足,不知足还要知不足,即知道哪儿不足,为什么不足,这是创新的立足之点、着手之处。成功的人不知足,也知不足,并进一步知道哪些不足可以改变,然后努力去做,哪些不足无法改变,就干脆放弃。知不知足要量能而知、量财而知、量情而知、量己而知,有些事可以知足,有些事必须不知足,才能做到知足乐、不知足也乐。自己没钱买300平米的豪宅,居住在100平米的房子里不知足,整天愁容满面,有何必要呢?这就要知足而且要乐。在国防建设上,你知足不发展,别人不知足常发展,人家就会强于你,从而威胁到你的安全,这就迫使你也得不知足,否则你乐不起来。在创新路上有作为有成就者,首先都是精神上的富有者和胜利者。创新需要知识、需要方法,但更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缺乏这种精神的人,可以看看成功者在创新中所运用到的知识和方法,许多都是自己也具备和掌握的,甚至你还超过了他。这时,你就会明白自己为何没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