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
一、我国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出发,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职业教育在调整改革中获得了新的发展。
1、职业教育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各级职业学校的专业门类经过调整,形成了可以覆盖我国一、二、三产业的职业岗位,其中50%的专业方向是近年来新设立的。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下,特别是由于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共同努力,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有所增强,许多学校迁入了新址或者重建了教学楼,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骨干学校,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表率作用。
2、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职业教育受产业技术升级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教育需求层次高移的双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全国初步构建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公办、民办职业学校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纵(行业)横(市、县)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职业学校进一步放开了招生计划,实行了更加灵活的招生方法;同时,积极扩大招生面,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等。
3、加快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各类职业教育都把专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基点,促进了质量提高和结构调整,开创了以科研为先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多样化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办学模式、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和转变,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推行弹性学习制度,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实践表明,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到突出位置;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层次、多形式地确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内部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4、加强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各类职业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自身的培养——教师在职“专升本”、攻读硕士学位等措施,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有的学校通过人才的引进,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一些矛盾日益凸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落后
应当说最近几年,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全国各地相当重视对职教发展的研究,逐年加大对职教的投入,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读高中、考大学,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读中职是初中毕业学生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读高职是高三学生考不上本科后的无奈选择。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轻视,职业教育非但没有得到社会舆论的有力支持,反而受到观念滞后的严重影响。另外,很多农民对依靠科学技能劳动致富的认识不足,对各类科技培训重视不够。在各基层单位座谈会上,许多教师讲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在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时,农民提出了先给误工费,并提供免费午餐,要求答应安排工作,然后才参加培训的要求。由此可见,职教面临的形势是多么严峻。
2、管理体制不顺
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乏力,资源难以充分利用,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办学效益还较低。我国的几十年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职业教育分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等多头领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以上部门都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办公室,但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整合。二是办学的盲目无序。各部门、各学校对职业教育虽在积极投入、参与,但总的来说还是较薄弱的。面对我国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如果对人才的需求缺乏前瞻性的考虑和统筹协调,那么就会与职业教育应当成为我国未来大建设大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的要求相距甚远。从而会导致领导上的混乱、低效率,使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合力。职业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有所缩小,在校生数量减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3、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够密切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还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教师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还不够强。 特殊行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弱化,办学规模缩小。如邮电、电力、公安、金融等许多行业停办了中等职业学校或大幅度减少了招生规模。企业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也出现了停办或减少招生规模的现象。
4、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一些地区、企业和用人单位,依然大量招收未接受过必要职业教育的低素质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学校学历证书之间的衔接不够,职业学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5、经费投入渠道不畅
长期以来,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用于职业教育的微乎其微,加上不少职校为了吸引生源,扩大招生,只好降低收费标准,再加上行业或企业应承担的联合办学经费不到位,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由于投入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设施不足,设备陈旧,明显落后于生产服务业实际。
三、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意见
1、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我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职业教育,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指导,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高技能人才和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转岗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我国的一大特色,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持”。当前,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兴教、依法治教的认识,增强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紧迫感的认识;要认真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画廊、板报、橱窗等各种媒体和各种场合,对全社会干部、群众进行宣传,同时也要加强对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促使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2、成立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
针对当前我国管理制度不顺的状况,建议成立由省市分管领导挂帅,由人事、教育、劳动、科委、财政、农委、工商、税务、用人单位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职业教育专门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分析人才需求,确定和实施近期和远期的职教发展规则,总体安排设点布局,使各部门信息通畅,配合密切,并组织督导评估。从而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综合优势和整体合力。政府要将职业教育纳入教育富民工程系列,加大实施力度,建立由当地党政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教育富民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教育富民工程的实施。
3、加强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正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因此我们建议开展我国人才需求变化的课题研究,一是准确把握我国现有的各类人才的人数,二是正确预测我国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所需各类人才的人数,根据两者的差额,制定周密的职业教育未来几年的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措施,特别要及时畅通职业教育供需信息渠道,如产业部门的发展信息、劳动部门的用人信息、教育部门的人才培养信息等,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有的放矢,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人才。
4、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各级政府应强化统筹力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实施积极的布局结构调整。由于各类职校规模、质量、投入渠道、办学效益差别很大,必须调动政府部门、行业和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行政、市场、经济多种手段,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采取兼并、重组、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积极的布局调整;对那些规模偏小、资源贫乏、办学艰难的学校应果断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实现资金、校舍、师资等职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另外,还可以依托高校园区,利用它们的师资、设备,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和档次。此外,要大力鼓励行业、企业直接办学,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走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办学道路。
5、增加经费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各职能部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职业教育加强监督、管理,是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反映最多的经费问题,应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资金的机制。再如就业准入制度问题,用人单位应当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征书的人员中录用。国家未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鼓励用人单位优先从经过相应职业培训的人员中录用。我们认为,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通过部门协调,进行联合执法,逐步加大就业准入稽查力度与执法力度,对未能执行准入规定的给予相应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