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形象管理的艺术
盏尽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表演:形象管理的艺术
内容提要:据说周公尊贤,“一饭三吐哺”,当时怎么那么多贤人?周公又得不得胃病?……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周公就是在表演。这表演广为传播,人所熟悉的周公就是那个求贤若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贤德恭谦形象。有个说法:“经济学就是把现实中行得通的东西,拿到理论上来行得通。”我想,这也是公关理论发展的一条途径。本文拟讨论一个古今中外普通存在,却几乎没有纳入公关理论视野的形象控制和传播艺术,那就是表演。据说周公为相,“一饭三吐哺”,听到贤人来了,赶快吐掉口里的饭去接见。一顿饭就三吐哺,怎么那么多贤人,周公又得不得胃病?……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周公就是在表演。这表演广为传播,人所熟悉的周公就是那个求贤若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贤德恭谦形象。后台、前台、出场意识中国旧戏院门口经常挂幅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无独有偶,西方也流传一句拉丁文谚语:“人人都在表演”。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借用莎士比亚的警句:“世界是一个舞台”,来说明充满表演特征的日常生活。他发挥说,这个舞台划分为“前台”与“后台”。在前台,如在起居室里或食品柜前,人们显得很正派、很整洁,向在场的外人作种种表演;而在后台,如在卧室或厨房中,表演便在严守秘密的情况下放松下来。他还说,表演就像舞台演出,按照一套精心选定的表达自我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表演的目的是有意无意地控制自己的形象,以驾驭公众的印象。而这两个方面,恰恰就是形象管理。人人都在表演,但好多是无意识的,戈夫曼说,“我们发现8岁左右的儿童声称对那些为5岁大小的儿童准备的电视节目不感兴趣,但有时却偷偷地观看。……中产阶级的主妇可能把一份《周末晚报》留在起居室的桌子上,却把一本《真浪漫》藏在卧室里……”①要让无师自通的表演成为形象管理的手段,就得从无意进到有意,首先就要意识到这个后台与前台的划分。面对公众,就是出场了,就得有选择地呈现某些特性,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论语·乡党》记载了孔子就是个称职的演员:在地方上碰到长老,孔子非常恭顺,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到宗庙里,朝廷上,话不多,但说得明白而流畅。同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在君主面前,说话谨慎小心,言行安祥沉稳……孔子的本事就是在不同公众面前,呈现自己的不同特性,把各种社会角色扮演得十分得体。继续思考后台与前台,在后台,演员与芸芸众生没有多少差别;差别是出在前台,这里分出了演员与观众。后台前台又都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表演者重要的是弄清自己的“后台”与“前台”,要有“出场意识”,即如何在前台“亮相”、“造型”的意识。1960年,尼克松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两人都表示要维护黑人权利。10月19日,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权利触犯了佐治亚洲的法律,被逮捕并判处4个月苦役。有记者问尼克松,他说对此事没有意见。但私下,他觉得金的宪法权利遭到了侵犯,打电话给司法部长,要求调查。联邦政府不愿干预,此事遂被搁置。肯尼迪的反应不同,他立即“出场”。亲自打电话给金的夫人,表示慰问并许诺尽力给予帮助。又让他兄弟打电话给审理金案的佐治亚洲法官,第二天,这位黑人领袖就被保释出来。这事在黑人中广泛传扬。在选举前的那个星期天,肯尼迪的竞选班子印了两百万张详细描述金事件的传单,在黑人礼拜堂广为散发。这一来,不少黑人投了肯尼迪的票。简单地说,尼克松把一个本该在前台“表演”的行动,弄到后台去悄悄处置,把自己混同于大量默默无闻的同情观众。肯尼迪则充分抓住了上台亮相的机会,一下子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②理想化的情境身份表演是出场,是有选择地呈现某些特性来控制和传播形象。什么特性?社会学家阿施认为,我们给他人留下印象,有的品质比其他品质更有份量。阿施称前者为“中心品质”,认为它决定着总的印象。比如,初次见面,热情或冷淡是强烈影响人的印象的中心品质。威什纳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任何特定的品质是否具有中心性,首先有赖于关于某个人的其他信息,其次取决于要公众作哪些判断。对运动员,热情或冷淡都无所谓,体育才能才是决定他印象的中心品质。总之,两人的研究表明,有个决定印象的中心品质,而对特定的人,何者是中心品质则取决于他的社会身份。表演要呈现的,主要就是这中心品质。孔子对周初佩服得要命,而那一代君臣也实在会表演。只说周公的爹--周文王。他下令修建水池,挖出来死人朽骨,文王让改葬。官吏说,这是没主的骨殖。文王说,“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我不就是他的主人?命令官吏,备办寿衣棺木,改葬。天下人听到这件事议论,真是贤君啊,连朽骨都受到他的恩泽,“又况于(活)人乎!”(《吕氏春秋·异用》)文王是君,圣君的中心品质是“仁爱”;周公是相,贤相的中心品质是“任贤”。文王用“泽及朽骨”来呈现博大爱心;周公用“一饭三吐哺”来呈现求贤若渴,都恰如其分地呈现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相称的中心品质。这爷儿俩都是名角,是见于记载的最早唱红了的“梨园世家”。 表演:形象管理的艺术 来自: 网 只说到中心品质还不行,翻来复去地呈现单一的仁爱呀、任贤呀,表演只会倒人胃口。我们再引进亚利山大的“情境身份”。该理论认为,对于每一种社会情境,都有一种特别适合于这一情境的行为格式,它就叫“情境身份”。例如,大学教授在专业会议上宣读论文,会尽量使自己表现出高雅的学者风度;给学生讲课则轻松一些;与朋友聚会则更加随便。人在各种情境中都竭力使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它是人在特定的社会相互作用中有选择地表现出来的形象。③情境身份是中心品质在特定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明乎此,表演的空间就扩大了,同一中心品质在不同情境中表现不同。同是仁爱,周文王是一种表演,唐太宗是另一种。贞观二年,京城旱,蝗虫大起。太宗入禁苑,见蝗虫,捉住几只祈祷:粮食是百姓的命,你吃粮食,是害百姓。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你若有灵,“但当食我心,无害百姓。”左右急忙劝阻,吃不得!吃下去要生病。太宗说,我正希望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生什么病?一张口,把蝗虫生吞了!据说呀--“自是蝗不复为灾。”(《贞观政要·务农》)现在可以回答表演呈现什么,它是要呈现与特定情境相称的中心品质,也即情境身份。不过得注意,这情境身份的主体是“活人”,而任何活人,总是“是什么”与“能成为什么”的统一体。是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统一体。呈现就得兼顾这个统一体。把“是什么”向理想化提升;把“能成为什么”拉到现实中渲染强化地呈现。借用一个文艺术语,表演总是“高于生活”的。它呈现的是可能的、理想化的情境身份。8岁儿童声称不看5岁的节目,小家伙在表演他“长大了”。有意表演更是如此了,你以为唐太宗天天吞蝗虫,周公顿顿吐蛋炒饭?非也!那是表演,表演是设计和控制形象给人看的,给人看就要呈现他们为民、为贤士“能够”做到哪一步,或者说,把作为可能和理想的“能成为什么”在现实中渲染强化地呈现出来。 论文表演:形象管理的艺术来自 罗斯福曾得意地宣称他是美国最伟大的演员,1932年,美国正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按照传统的做法,被提名人要等待一个委员会给他送来得到提名的正式通知--这个手续可能得花几个星期--但罗斯福告诉全国代表大会,他将于次日飞往芝加哥亲自接受提名。全国期待着一个新领袖,罗斯福要把他“能够”与过去不同的一面呈现出来,他得到提名就开始打破传统!在当时,坐飞机都是一件新鲜事,总统候选人坐飞机竞选更是破天荒。到达芝加哥的当晚召开群众大会,实况转播到全国。罗斯福就从今天的飞机讲起:“我在履行今后任务之初就打破了一个荒谬的传统!”他说他亲自前来接受提名,就标志他要避免那些虚伪和假冒的东西,“让这件事作为一种象征,表明我这样做就是打破传统,让打破愚蠢的传统成为我们党今后的任务。”接着他阐述哪些传统要打破,他当选后又如何与过去不同,他要实行“新政”。在美国竞选史上,没有谁的行动这样迅速,登台亮相这样引人注目。第二天,报纸上出现了一幅大漫画,一个荷锄的农夫,迷茫而又满怀希望地仰望着一架飞机--罗斯福的飞机!罗斯福在上面咧嘴大笑,机翼上赫然标着两个大字:“新--政”!新政从此成为罗斯福最生气勃勃,最强有力的竞选口号。④期待、震撼、掌声英国导演布鲁克说,“只有一点是所有戏剧形式所共有的,这就是它们都需要观众。在剧院里,观众帮助完成艺术的创造。”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交流,共同创造出戏剧效果。它甚至在演出之前就开始了。只看在剧场中,观众坐在一起等待开幕,就已经酝酿出一种“期待气候”。期待落空,观众就会感到格格不入,口出怨言,戏就“演砸了”!情境身份强调特定情境,情境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期待气候。孔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演,那是要符合各方对他的不同期待。孔子的表演也算得体,但总觉得不像本文提到的其他表演那么精彩。为什么?因为人人都在表演。符合期待只是“得体”;只有以令人震撼的方式去符合期待,才会“精彩”。。前者合格,后者就优秀。令人震撼,关键是蕴含戏剧性。“劇”这个汉字是由“虎”、“豕”及表示利器的“刂”组合而成,表示两匹猛兽或猛兽那样凶猛对立的双方龇牙格斗的情景。戏剧性,简单说就是包含矛盾冲突。1948年,杜鲁门担任总统的第四个年头,7月,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竞选连任。那次大会被称为美国政治史上组织得最糟、最令人沮丧的大会。当杜鲁门和巴克利参议员(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登台,已将近凌晨两点。天气炎热,听众汗流浃背又疲劳不堪,他的出场亮相似乎注定要失败。杜鲁门踏上讲台,双手在空中用力挥动,一开口就使全场振奋起来:“巴克利参议员和我,将赢得这次大选!共和党人不喜欢也得喜欢的--记住我说的这句话!”--全体听众像触了电一样--杜鲁门快速做着手势,昂着头,不用讲稿,声音宏亮,列举民主党多年来为工人、农民和穷人所做的事:“要是选民们不对民主党尽到职责,他们就是世界上最忘恩负义的人!” 表演:形象管理的艺术 来自: 网 提名演说一开始就攻击共和党,斥责选民,多有冲突多有戏!戏剧冲突是直接刺激喜怒哀乐,以获得情感的共鸣反应。美国导演阿瑟·霍普金斯甚至认为,只有情感反应才能迅速赢得全场的一致。他说:“戏剧总是在寻求全场一致的反应。很清楚,要从有意识的精神状态下取得全场一致的反应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一间屋子坐上十几个人,随便向他们提个问题,要他们意识清醒地去解决,你会得到几乎和屋里的人同样多的不同反应。可是,把五千人集中在一间大厅里,创造一种与他们所有人的无意识想象均共同相关的调子或感染力,你会得到一种实际上全场一致的反应。在剧院里,我要的不是那种出自理智的激情,而是一种出自激情的理智。一定要首先保证得到激情的反应。”⑤为得到激情的反应,杜鲁门猛烈抨击共和党控制的第80届国会,阻止他在住房、教育、民权、医疗等方面的改革,而共和党的这次竞选纲领,又声称他们最想做这些。好吧,他会考验一下他们的诚意的。他会的。杜鲁门露出了带给大会的最大惊喜,射向共和党的致命炮弹。他讲话速度如此之快,似乎每个字都摞到一起,只是由连字符隔开:“7月26日,……我要召集国会复会。要求他们通过物价上涨、应付住房危机的法案--他们的纲领说他们是支持这些措施的……我将要他们拿出行动……援助教育,他们说他们是支持这样做的……为民权立法,他们说他们是支持这样做的……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诺言吧!”大会沸腾起来,代表们欣喜若狂,大厅里的欢呼声和跺脚声震耳欲聋,杜鲁门必须喊着讲才能听见:“……他们会设法回避责任,但是……这次特别会议的表现,将考验他们是否说话算数!”--全场起立,向自己的领袖欢呼!什么大热天气、什么半夜时辰、什么内部尖锐的派别矛盾……全都被人遗忘了、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表演的理想境界,就是观众不再仅仅冷眼旁观,而是被演出震撼,情感上强烈卷入,与表演者一起共同创造出戏剧效果。这效果的外在表现,就是掌声。我所谓“掌声”是广义的,不单指现场喝采,而是指观众肯定性地再传播所有与表演有关的东西。我们还记得,杜鲁门演讲是在凌晨两点,他寄予希望的电台和电视台的大多数观众早已入睡。但表演太精彩,迅速传开,到处都有人赞赏。各大报刊纷纷报道,“一篇在伟大时刻发表的伟大演说”;“至少在那天夜里,杜鲁门是一位真正的领袖”;“对于一位冒着风险进行战斗的人,你不能保持冷漠!”杜鲁门被比作依靠全体船员来拯救正沉没船只的勇敢船长!⑥如果将演员到观众算为第一级传播,掌声就是由观众发出的第二级传播。演员发出的信息,接力赛式的增大无数倍扩散传开,它会感染到众多遥远的场外公众。再说一遍,我所谓“掌声”是广义的。报刊的报道与评论是掌声;罗斯福得到的那幅幽默漫画也是掌声;史书记载下周公吐哺、唐太宗吞蝗虫也是掌声。它们都因为被人欣赏而有了第二级接力传播。这第二级传播还会有好多个下一级--只要再有人欣赏。多次接力传播就构成了一条传播链。分析到现在,或许可以把作为形象管理的表演说得更细些。它的基本目标,是给在场公众留下良好印象;更高目标,则是要赢得他们的掌声,促成接力传播,通过传播链感染更多的不在场公众。符合公众期待,大致能达到前一目标。而只有以渲染强化、令人震撼的方式去符合期待,才能赢得掌声。渲染震撼,以上分析了一个方面:事件的戏剧性,它更多与表演内容有关;与之相辅相成的另一个方面,则是表演形式的独特、新颖、奇妙。戏迷翻来复去看一些老戏,根本不在乎内容,喝采欣赏的是它的形式。内容越平常,就越要挖空心思在表演形式上做文章。人人都在表演,连8岁小孩也无师自通,演出平淡,只会淹没于“人人都在”的汪洋大海之中。对表演形式的要求,从反面说或许更清楚些,就是反平庸。小沃森当上IBM的执行副总裁时,知名度还低。一天,作总裁的父亲交给他一封信:“你得让工人们喜欢你,现在机会来了,我建议你去跟他们谈谈。”那是封匿名信,抱怨工作环境太差。说50个人挤在一间厂房里,暖气不好,厕所也只有一个。“IBM公司让工人们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实在是玷污自己的名誉。”沃森到厂里一看,情况属实。他立即派人安装临时取暖设备,又叫人在房后开挖几间厕所的地基--到此为止,他已经把工人期待的事都办了,但事件本身太平常,没有多少戏剧性,要赢得掌声,只有把处理方式搞得不寻常一些。他召来观众,搭起舞台--观众就是所有的工人,舞台就是一架梯子--他搬来一架梯子,爬了上去,对工人们说,“我想给你们读一下这封信,很遗憾信上没有署名,我很想提拔重用这个写信的人,我真希望他对能对我有足够的信任,在信上署上名字。但他做得很对。那些人正在用气锤打地基,给你们添盖8间厕所,我们还将彻底解决暖气问题。”--他迅速赢得了掌声,全公司到处都在谈论这位爬上梯子发表演说的副总裁!⑦注 释:①L·布鲁姆等:《社会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8页。 表演:形象管理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