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道教创立以后,西王母被纳入神系,成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民间俗称“王母娘娘”。“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丘于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欢迎大家分享。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汉代典籍文化和民俗文化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崇拜的遗存,而尤以民间观念形态中的有关内容更为引人注目。在汉代社会,西王母崇拜体现出民间礼俗的若干特征,也体现出时代风尚的某些倾向。西汉末年,以民间西王母崇拜为背景,甚至演生出一次席卷26郡国,又直至京师的声势浩大的流民运动。西王母在汉代人的意识中,其实又可以看作西方神秘世界的一种典型象征。而当佛教在中土逐渐普及之后,西王母神话的影响终于削弱了。
通过史籍记载和文物资料,都可以看到汉代民间影响相当广泛的西王母崇拜。分析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可以从新的角度探察汉代民间的观念形态以及汉代社会的礼俗风尚,也可以发现当时处于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外来文化影响的微妙态度。
一
汉代画象中多见表现西王母的画面。正如陈直先生曾经指出的:“汉代每以西王母事为镜铭及图画题材,于西王母之外,又增加东王公以为配。”
四川彭县出土以西王母为画面主体的汉画象砖,西王母正面端坐,四周围侍九尾狐、青鸟、玉兔、蟾蜍、神虎等。河南密县出土的汉画象砖,有西王母侧坐的画面,前有玉兔捣药,凤鸟舞蹈。河南南阳神话题材的汉代画象中,西王母的形象最为多见。山东嘉祥宋山汉画象石的画面上,西王母正坐于灵芝状云座上,周围除青鸟、玉兔、蟾蜍外,又多有羽人飞舞。
汉代铜镜纹饰也多见西王母画面,又往往明确题铭“西王母”。汉镜以祈祝内容为主的吉语铭文中,也多见“西王母”字样。例如,河南南阳市博物馆藏东汉灵帝建宁元年镜铭文:
建宁元年九月九日丙午,造作尚方明镜,幽湅三商,上有东王公、西王母,生如山石,长宜子孙,八千万里,富且昌,乐未央,宜侯王,师命长,买者太吉羊,宜古市,君宜高官,位至三公,长乐央□。见于著录的汉镜铭文更多有说到西王母的。例如:明镜造,亲见宜,赤□师□白牙,西母东父侯□众日(《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西母东父”,即通常所谓“西王母东王父”、“西王母东王公”。 又如:
金西母来始有其滓宜葆利众典祀(《啸堂集古录》)
这里所谓“西母”,也是指“西王母”。又如:
西王母(组侧);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兮(外轮)(《金石索》“金索”卷六,《小檀栾金镜影》卷二)
蒙氏作竟真大工,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白虎居右,山人子高赤容(《金石索》“金索”卷六,《小檀栾金镜影》卷二,《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尚方作竟,明如日月不已,寿如东王公西王母,长宜子孙,位至三公,君宜高官(《古镜图录》卷中)
龙氏作竟自□□,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白虎居右,□治□□□习左大吉(《古镜图录》卷中)
袁氏作竟真大□,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白虎居右,山人子乔赤容子,千秋万倍(《古镜图录》卷中)
袁氏作竟兮真,上有东王公西王母,山人子侨侍左右,辟邪喜怒无央咎,长保二亲生久(《古镜图录》卷中,《簠斋藏镜》卷上,《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盍氏作竟兮真大好,上有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高赤梥子,绛即云右,长保二亲兮利孙子兮吉(《金石索》“金索”卷六,《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一五,《小檀栾金镜影》卷二,《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张氏作竟大无伤,湅已银锡清且明,上有天守传相受,东王父西王母,令君□遂宜孙子,明如日月(《金石索》“金索”卷六)
也有只出现“西王母”字样的汉镜铭文,如:
上大□,见神人,□王母,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宜官□,保子孙,贵富昌,乐未央兮(外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内层)(《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一五)
来言之,纪□竟,始湅铜锡去其宰,以之为镜宜孙子,长葆二亲乐毋□,寿币金石,西王母,棠安作(外轮);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内层)(《簠斋藏镜》卷下)
湅治铜锡去其滓,辟除不祥宜古木,长葆二亲利孙子,辟如□众乐典祀,寿□金石,西王母,飞来言之,始自有纪(外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内层)(《博古图录》卷二八)
又有重复出现“东王公西王母”、“西王母东王父”字样的,如:
东王公西王母(组两侧);□氏作竟真大□,上有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侨赤诵子,白虎□□□□□□高升□万,千秋万岁□长(外轮)(《小檀栾金镜影》卷二)
东王公西王母(内轮);袁氏作竟真大丂,上有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侨赤诵子,白虎熏卢,左右为吏高升贾万,千秋万岁主长(《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尚方作竟自有真,良时日吉大赏,十子九孙各有喜,□至三公中常侍,上有西王母东王父,山人子乔大田子平(外轮);西王母东王父(内轮)(《藤花亭镜谱》卷二)
社会生活中使用十分普遍的铜镜,铭文多见“西王母”文字,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藤花亭镜谱》卷二著录的一件所谓“六朝器”,铭文也反复出现“东王公西王母”,其中“东王公”出现2次,“西王母”及“王母”出现3次:“仙人子侨赤诵子,白虎熏抟,左右为吏高升赏万千□万,太上君□,上有东王公西王母(外轮);西王母东王公王母(内轮)。”唐代和宋代仿汉镜的铭文也多有“西王母”字样,也说明西王母崇拜在民间影响的久远。
西汉末年,曾经以民间西王母崇拜为背景,演生出一次声势浩大的流民运动。《汉书·哀帝纪》记载:
(建平)四年春,大旱。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
《汉书·天文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建平)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惊动,讙譁奔走,传行诏筹祠西王母,又曰“从目人当来”。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又写道: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惊走,持稾或棷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诏筹”。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或被发徒践,或夜折关,或逾墙入,或乘车骑奔驰,以置驿传行,经历郡国二十六,至京师。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至秋止。
汉哀帝时代以西王母迷信为意识基础,以“祠‘西王母’”为鼓动口号,以“传行‘西王母’筹”为组织形式而发生的表现为千万民众“会聚”、“惊动”、“奔走”的大规模骚乱,从关东直至京师,从正月直至秋季,政府实际上已经失控。其狂热程度之惊人,说明了当时民间西王母崇拜的深刻影响,已经足以策动变乱,掀起社会政治波澜。
二
汉哀帝时民间骚动,传书所谓“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反映汉时西王母崇拜与当时社会上下盛行的长生追求有关。
扬雄《甘泉赋》也写道:“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出现“西王母”字样的汉镜铭文更多见所谓“仙人不知老”,“寿如东王公西王母”以及“长保二亲生久”等,也说明了这一事实。
《易林》卷二《讼·泰》“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死,与天相保”一类文句,也透露出同样的文化信息。
不过,西王母作为神仙世界的领袖之一,还具有内涵更为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如下镜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龙氏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分守悉皆在,长保二亲宜孙子,东王公西王母,大吉羊矣兮(《小檀栾金镜影》卷二,《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元兴元年五月丙午日□大利,广汉造作,尚方明镜,幽湅三商,周□无亟,世得光明,长乐未央,富宜昌,宜侯王,师命长生如石,位至三公,寿如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外层);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内层)(《陶斋吉金录》卷七,《古镜图录》卷上,《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卷一)
元兴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广汉造作,尚方明竟,幽湅三商,周传无亟,世为光明,长乐未英,富宜昌,宜侯王,师命长生如石,位至三公,上有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外轮,内轮九字不辨)(《善斋吉金录》“镜”卷一,《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中平六年正月丙午日,吾作明竟,幽湅三商自有己,除去不祥宜孙子,东王父西王母,仙人王女大神道,长吏买竟,位至三公,古人买竟百倍,田家大吉日月(外轮);吾作明竟,位至三公,天王日月,幽湅三羊(内轮)(《善斋吉金录》“镜”卷一,《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宋氏作竟□有意,善时日,家大富,取妇时□,众具七子九孙,各有喜,官至公卿中尚侍,上有东王妇西王母,予天相保不知老,吏人服之带服章(《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最后一例“东王妇西王母”,应即“东王父西王母”。
除了“长生如石”,“生如山石”,“予(与)天相保不知老”等长生祈祝外,镜铭文字还反映了当时民间对于所谓“富宜昌”、“贵富昌”的热切期盼。例如,我们看到:
财富企求:古(贾)人买竟(镜)百倍,宜古(贾)市,家大富……
尊贵企求:宜官□,带服章,宜侯王,君宜高官,位至三公,立(位)至公侯,官至公卿中尚(常)侍,□至三公中常侍,左右为吏高升贾万……
平安企求:长乐未央(殃),长乐未英(殃),长保二亲宜孙子,除去不祥宜孙子,辟邪喜怒无央(殃)咎……
多子企求:宜子孙,长宜子孙,众具七子九孙各有喜,十子九孙各有喜……
汉代社会带有普遍意义的共同愿望,可以一以系之,即汉镜铭文所谓“吉”、“大吉”、“吉羊(祥)”、“太吉羊(祥)”。而这种祈盼,都可以寄托于对西王母的信仰。正如我们在镜铭中所看到的:“东王公西王母,大吉羊(祥)矣兮!”
三
司马迁在《史记》中数次说到“西王母”,如《赵世家》记述造父随周穆王西行传说:
造父幸於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又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大人赋》:
徧览八紘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总极氾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西望昆仑之轧沕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舒阆风而摇集兮,亢乌腾而一止。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西王母的故事
西王母,还有一个名字是金母元君,又号为太灵九光龟台圣母,这个封号在中国的神仙谱系中还不算长。
山海经中的西山经中记载着,共工曾经在玉山中的一个洞穴中,见到一个长着豹子尾巴,老虎式的獠牙的人,号称自己叫金元圣母,手下有三只青鸟,是负责掌管刑罚和灾疫的天神。这个金元圣母,就是西王母了。那个时候的她估计修为不算很高,所以还没有修成完整的人形,保留着一些非人的痕迹。
玉山,就是天下山川之祖的昆仑山。民间传说,王母娘娘就住在昆仑山巅的瑶池旁。
西王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神仙传拾遗中的描述是,混沌初始,天地初分,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阴阳两气生成了两位大神,一位是由东华至阳之气化生的木公,又称为东王公,另一位是由西华至妙之气化生的金母,又称西王母。东王公居于蓬莱仙岛,西王母居于昆仑瑶池,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的男女仙人都由这两位大神管辖。西王母就是负责掌管天下女仙的大神。西王母与东王公定期开会,根据仙人们的修行程度和品行道行商定天下仙人的班位座次。可见,西王母在仙界的权力和势力是很大的。想想也知道,天下那么多的女仙人都归她管,那得多大的能量啊。
西王母还掌管一样神物,就是蟠桃,号称吃了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水果。
于是,她在每年自己寿辰的时候在昆仑瑶池举办一场宴会,号称瑶池蟠桃会,邀请天下各路神仙来吃桃子顺便祝贺其寿辰,也算是笼络诸神的一种方式吧,吃人嘴短么,王母这个领导可见还是当的很称职,懂得御下之法,除了棒子还有萝卜。
后来估计随着修行的提高,西王母的外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起码不应该再像是山海经中描述的豹子尾巴老虎獠牙一样了,于是才有了西王母和周穆王故事。
严格的说,周穆王算不上是一个负心汉,当了五十多年的人间帝王,富贵荣华估计也是享受的够了,于是开着豪华马车去泡女神,给西王母送上了价值不菲的礼物,得以在瑶池的宫殿中过了三天,这三天,真的是抵死缠绵,羡煞旁人。估计西王母也看上了周穆王,所以才不断的诱惑周穆王放弃人间权位,修仙练道好与西王母做神仙眷侣,可惜的是,周穆王明显眷恋人间大于女神,而且拿着人间帝王的使命来搪塞西王母:我是人间帝王,我的任务是治理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到了那时候我才好和你相会,共修仙道。可怜的西王母在这种情况下和凡间陷入爱情的普通女子并无区别,答应了周穆王,等这个男子三年。
周穆王终究没有再去昆仑山,西王母却等不得了,你不来,我还不能去么。
为了再见这个负心男子,西王母抛下女神的自尊去了大周国,周穆王在宫廷中盛宴招待了西王母,可是却没有提起要和她一起修仙的事情。自觉感情受到伤害的西王母率众女仙回到了昆仑,始终郁郁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