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隶书衰变过程特征
当代隶书衰变过程特征
艺术成熟的最高形态便意味着衰落的开始。这是一个规律,隶书亦如此。那么隶书的衰落历史是经历怎么样的过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隶书的衰落
在东汉后期大约60年里,隶书达到了它的鼎盛和辉煌。而随着汉末乱世的开始与这个朝代的灭亡,苦心经营了600年才演进而来的这种书体亦几乎匆匆消亡——自然它又不得不变异为另一种东西了。但是,由汉人铸就的铮铮风骨早已撑起了自己的历史天空,它那高贵的血统却始终没有降格。到唐朝时,隶书又被人们有所观顾,唐玄宗、韩择木、史惟则为代表书家。宋、元、明三朝隶书似隐逸的高士,很少有人窥见它的仙风道骨。直到清朝,由于金石学和朴学的兴起,它才被许多人所钟情,并成为后世显示博学古雅身份的书体。时至当代,隶书出现在各类展厅中,发表在媒体上,供万人观瞻,它的身份难道不高贵吗?
无疑,当代隶书家个人拥有的书法构体素材量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甚至比隶书集大成时的汉代还要丰富。面对如此丰富的隶书资源,我们不难发现,谁也不可能穷尽其源,不得不以猎人心态按自己的创作理念有所取舍。同时,在一个较为宏观的视角下获知,当代隶书的集合特征均是隶变庞大体系下的衍生物,因此,可用“衰变”一词来名之。
衰变本为核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变成另一种元素的过程,且变得较为稳定。自然,我们不能说当代隶书已变得不像隶书,但的确出现了变异的不良倾向,如不能从理论上反省,也极有可能会变成别样的东西。因此,借用这个概念,基本符合当代隶书所形成的基本特征。那么,当代隶书正在朝怎样的走向衰变呢?我们从一些特征较为明显的隶变书家群中可以看出。大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群体:
1、简帛群:约在上世纪初流沙坠简发现后,一些书家即有所取法,现代邓散木、来楚生的隶书受些许影响,至当代遂为一强势。钱君匋、沙曼翁、陈恒安、孙其峰、赵正、方传鑫、张有清、王澄、毛峰、吕如雄、许志雄、崔廷瑶、毛国典等为代表人物。
2、草隶群:主要从汉代草隶和简帛书中化出,突出时代意趣。如张海、章炳文、欧广勇、何应辉等。
3、清隶群:为清代隶书风格突出者之延续,自现代和当代以来,受影响者众而出其蕃篱者少。当代沈定庵主要取法于伊秉绶,然独能得其气象,且能出已意,于骨肉处胜,王朝瑞在汉隶的基础上得郑簠精髓,活脱中能见古意。
4、正隶群:此群体在传统观念中为隶书正脉,然因主要取向不同,风格便不同。如在庙堂碑刻中形成风格的有华人德、羊晓君等,在摩崖石刻中得其营养者有侯镜昶、侯开嘉、周俊杰等,在汉隶正体中取其规正,且稍加简书和楷意的有刘炳森等。
5、额铭群:主要从汉碑额、镜铭和其他器物铭文上取法,探索出创作风格,如丛文俊等。
6、秦隶群:在取法汉人的基础上,主要以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秦简隶变为材料,提取创作元素,如鲍贤伦等。
7、隶楷群:以汉以后隶楷变体为载体,以篆法为调适,形成风格者,如周永健等。
8、篆隶群:以隶为体,以篆为笔,形成了各自取势风格,如言恭达、王友谊、王祥之、夏湘平、张森等。
9、杂隶群:着眼于整个隶变时期的资源,有隶、有篆、有简,化裁得体,突出了视角效果和笔墨意态,如刘文华、张继、王镛等。
如上所列,仅为主要群体特征,亦或有欠妥难全之处,仅为参考。由于种.种变量因素,除少数书家外,大多书家的作品仍在衰变中。故对当代隶书,目前尚难断言其历史中的地位。然基本上可看出以下一些利弊得失。
一是在失去书写性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创作欲望格外强烈,隶书草化趋势加剧,变体增多,虽然生动有余,创新迭出,但人文精神较少,内涵不足。
二是在溯源古意中出现“隶变”的反祖现象,有的能遥接风貌,有的则杂糅不化,水平相差甚大,尚须时间沉淀。
三是对风格非常突出的清隶或秦汉隶书着力寻绎取法,此类书家的作品容易出道或显现,但要摆脱前人的影子则非常困难。
四是对草篆、正隶、简帛从不同侧重面增删而形成风格的隶书本有新意,但因追习者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近亲衍生,形成难以遏止的流行趋同现象。
五是突出意趣表现,对隶变时期的一些元素按创作目的取形模拟,并施之以水墨处理,有推陈出新之意,易坠入索然寡味之道。
凡此种.种,当代隶书明显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展览机制的指向下正处于迷茫的衰变中。
对任何一个创作者来说,处于一个艺术表现性的时代中,在主观上对自己的创作无不以高贵和神圣视之。但由于自身和社会的种.种因素,其创作结果客观上只能有极少数人的部分作品或可达到所企望的那个高度,而相当多的书家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在无人眷顾中渐至淹没。故在无情的艺术时光里如何争得一席之地,当引起书家们的剀切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