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在编纂方志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方文献在编纂方志中的地位与作用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一贯传统,为编纂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新型地方志,必定要参阅大量的地方文献。正如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所说:“使后之政者,得以正镜旁鉴,循轨继辙.为兴革治理之准则。”就要搜集资料编纂地方志,使这些资料“鉴览得其要,发施得其宜。”地方文献是内容带有地方特点的一切著作,它包括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以及一些记载当地重大事件的原始记录。而新编地方志必然离不开这些地方文献。如果没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作参考,新编的地方志内容就会干瘪、枯燥,就往往缺乏丰富的资料性和严密的科学性,其文献价值必然会受影响。
1、地方文献的丰富多样为方志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我国历史悠久,各地保存有丰富的地方文献。包括文物、图书、资料等,仅图书一项,又可分为地方史、地方地理、地方志、地方档案、地方丛书、地方总集类书、地方笔记杂著、地方专著、地方书目、地方出版物等,内容相当丰富,而地方志,它是以一定的体例对一定的地方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物产资源和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土人情等分门别类整理的科学著述。一部成功的方志将是该地区的百科全书,它所容纳的信息是全方位的。要使一部志书内容翔实丰富,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必然要查阅大量的地方文献。
我市“志办”的同志在编志中,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明、清两代的《衢州府志》和《民国衢县县志》,获得了大量资料,对于过去一直没有弄清楚的南朝陈永宅三年(559)置信安郡、唐证圣元年(695年)设武安县等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志办的同志在编写方志中,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花了大量的时间,到我馆和档案馆查阅了各类地方文献及档案资料100余卷,摘录资料卡片450余张,近18万字,仅利用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就复印了近500张(页)约34万资料,丰富的地方文献,为他们编纂政党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原衢州地委第二次党代会的人数一直没有搞清楚,最后还是通过对地方文献的反复查阅和核实,才得出了比较准确的数字。
由此可见,丰富的地方文献可为编纂方志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而编纂方志也是无论如何离不开地方文献资料的。它必然要涉及这些地方文献,尤其是在一些疑难问题上,若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加离不开它。
2. 地方文献的可靠翔实保证了方志成书的准确真实。
地方文献中不少是当地一些名人和学者的手笔,由于他们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所以,他们记载的事情可靠性比较高。例如:衢州学者徐映璞在《两浙史事丛稿)中,记载了衢州抗日故争的大量情况,材料就比较真实。因为他是当代人记载当代事件,有的是他亲眼目睹,通过感性认识直接编写出来的。所以,他记载的材料比较真实、可靠。而编写方志正是需要这样真实的资料。
笔者统计,从1989年9月份至1991年初编志以来,衢州市图书馆、博物馆和党史办等单位,一共为编纂方志者提供地方文献资料627种2076册。档案馆共接待了编志者1563人次,提供地方文献档案22583卷。为解决编志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例如:关于1935年红军挺进师袭击衢州的时间和地点的考证,多年来,在《红旗飘飘》和《浙南斗争回忆录)等书中说法不一。在时间上,有的说是“八一”前一天,有的说在“八一”凌晨,还有的说在1935年2月。在地点上,多数肯定为袭击了衢州火车站,有的说逼近飞机场,也有的说夜袭飞机场。考证者通过查阅旧档案,在衢州保安司令部遗留的案卷中,发现了一份红军挺进师袭击衢州当天的记载。这份资料来自原始记录,清楚他说明了袭击的时间是1935年7月29日凌晨3时左右。地点是衢县十五里到衢州城外沿途。
大量的情况告诉我们,地方文献是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志书的真实性决定了编写方志必然要参阅过去的有关地方文献,因为,地方文献植根于当地,而志书的内容又记载于当地事实。因此,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编纂志书参照当地文献越多,编纂出来的志书准确、真实程度也就越高,志书的质量,实用价值也就越高。
3. 地方文献的地域性增强了方志的地方特色
地方文献是一个特定地域的文献。在诸多特征中,地域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正是这一本质特征,使它为编纂方志提供了别的任何文献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地方文献反映了特定地域的人、事、物,是一个特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而作为地方文献的地方志,它也是以一定的体例、对一定地方历史沿革、自然现象、物产资源和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土人情等方面分门别类整理记录的文献,从地方志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全貌,它的的显著特色就是它的地方性。失去了地方特色,也就不能称其为地方志,而这些“古色古香”的资料都储藏在各种地方文献中,应从中吸取那些古色古香的地方资料,因此,在编纂方志中为了增强方志的地方特色,必定要参阅大量的地方文献。
在一定的地域与地域之间,风俗有异有同,有共性也有个性,很多带有个性的东西就散落在各种地方文献之中。譬如:一地农谚见于私人的札记中;神话与传说又汇集在《民间集成》里;《衢州风俗志》专门记述衢州特定区域内的风土人情。该志详尽地记过了衢州的礼仪、习尚、节序、方言、农谚等等,这些风俗是衢州地区所固有的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之沉定。若将如此众多的富有地方色彩的东西编进志书中,就会使志书具有很高的价值。拿土特产来说吧!衢州地区的柑桔可以算得上是最有地方特色的,衢州柑桔历史悠久,闻名全国,被誉为柑桔之乡。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说明早在1400多年前衢州就有柑桔种植的历史,《康熙西安志》、《衢州史话》等地方文献中也大量记载了衢州柑桔的发展情况,这些区域性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柑桔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今人修志留下了珍贵的素材。
可见,地方文献是和一个特定区域紧密州关的。地域性是它最鲜明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地方文献中记载了大量的地域性资料,方志如果吸收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就会进一步显示出地方志对本地域的特殊价值。
4.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编纂方志中的作用
庋藏地方文献的目的在于运用。“盛世修志,千秋大业”,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势在必行。当今,要进一步广开渠道,采取多种服务方式,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编纂方志提供资料,充分发挥地方史料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收齐收全,为了力争把地方文献收得更齐、更全,在开展征集工作时,应有计划有组织地逐步扩大范围。正如我国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所说的那样,做到“宁滥勿缺”,“片言只字,巨细无遗”。把凡是反映有关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天文、气象、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自然资源的各种载体,各种体裁的文献资料统统征集起来。这样,就能为编纂方志提供更多的文献资料。
4.2整理有序。在征集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有系统地进行整理,妥善收藏管理。这样不但可使原来杂乱纷繁的材料,组成了一个能反映本地各方面情况的有机整体,而且还能为编纂方志者参考,为利用地方文献提供查检之便。
4.3宣传报导。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还应做好宣传,报导地方文献的工作,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方法:
4.3.1展览。为配合特定需要,对馆藏文献作初步辑集、整理。发动组织本地区收藏有地方文献的单位,在适当时间举办1-2次地方文献展览。一则可以宣传地方文献,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二则可以扩大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编纂方志工作。从而能为编纂方志者提供更多的资料。
4.3.2编制联合目录。就是联合本地藏有地方文献的单位,编制联合目录。这样能反映出本地区地方文献的收藏处所。有利于编纂方志者了解地方文献的分布状况,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献的广泛交流。我馆为配合编志者特殊需要专门编了一份《编志参考书目》为编纂方志者提供了检阅线索,效果很好,受到了称赞。
4.3.3开座谈会。经常与需要我们提供地方文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联系,及时召集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还要经常与市志办、县志办、地名办等有关单位取得联系,参加他们的会议,随时掌握修志动态。
4.4方便服务。为了帮助编纂方志者更好地运用地方文献,在服务过程中,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相适应的服务方式,为他们提供检阅文献之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4.4. 1提供场地。提供专室借抄,配备专人负责。一则可以大大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二则可以满足编纂方志者对文献的需求。提供方便之地,使他们充分运用文献资料,尽早写出地方志。
4. 4.2目录指导。资料是编志的基础,而目录是查找资料的主要途径。为了解决编纂方志者对目录体系的不熟悉的问题。我们要主动为他们搞好查找目录的辅导和代查工作,使他们的工作做到巨细无遗,沙里淘金,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目录不致紊乱散失。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查找人员的时间,做到事半功倍。
4.4. 3专题服务。编制地方文献专题目录是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途径。而地方文献所收录的内容庞杂,学科众多。为配合编纂方志者对某一专题文献的需要,减少编纂方志者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主动提供剪、摘,并帮助复印专题文献,把零散的专题资料通过文献报导等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这样,可以有效地为他们节约时间,加速编纂方志的进程。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是编纂方志中不可缺少的资料来源,它始终起着其它文献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若离开了地方文献资料的提供,便失去了志书的生命力。为此,收藏地方文献的单位,要从战略地位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编纂方志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光雄. 浅谈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杂志,1984(3)
2. 陈玉秋. 地、县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开发的因惑与对策. 图书馆员,1990(3)
3. 陈欣欣. 地方文献的特殊价值. 温州市图书馆学会. 1990年学术论文集,1990.11
〔出处〕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