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农民增收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农民增收会议上的讲话
、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暨农民增收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刚才,合元书记回顾总结了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非比寻常的一年。一年来,面对自然灾害频发,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坚持把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248.3亿元,增长7.8%。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粮、果、畜、菜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一村一品”初具规模,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得到新提高,各种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1元,增长20.5%。农村面貌实现新变化,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目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1688户7600个贫困人口搬进新居,一批扶贫重点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成绩有目共睹,机遇千载难逢。当前,加快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有着更加有利的条件。一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及省政府《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等文件的出台,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三是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投入重点,这为破解“三农”发展资金瓶颈制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四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各项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压力。一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我市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支撑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的市场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出现价格下降、销售困难等问题,尤其是果品果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广大奶农受食品质量安全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二是随着用工企业裁员、农民工返乡,农民就业机会减少,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农业发展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农民人均耕地少、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不够强。五是少数群众仍未脱贫,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等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全市经济保增长的目标,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农业强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全市各级要把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足一些,把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积极应对复杂局面,有效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开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新局面。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前不久,中央出台了2017年1号文件,对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壮大县域经济,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是抓结构调整,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要坚持因地制宜,明确结构调整的“主攻点”。各县市区要根据各自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找准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力求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要克服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加强粮食生产管理,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格政策,不断促进增产增收。在果品优生区,要扩大果树种植面积,提高果品优质率,提升果业生产效益。畜牧生产要推进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畜牧标准化生产水平。尤其要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消除“三鹿奶粉”事件对我市奶畜业发展的影响,切实保护好奶农利益,促进畜牧业稳步发展。蔬菜生产要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带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进一步加强资金、市场、科技和信息服务,推动“一村一品”向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变。二要坚持面向市场,找准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要把符合市场要求、效益最大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切实抓好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壮大“经济人”队伍和专业销售队伍,通过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增加群众收入。当前要重点抓好果品营销,尽快帮助农民解决卖果难问题,调动果农生产积极性。三要坚持依靠科技,抓住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要把农业生产新技术应用推广作为提高产品效益的重要手段,加速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步伐,不断引进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大力推广各种适用优质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推动作用。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农民增收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是抓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是加快产业化步伐的有效途径。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发展,培强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一要依托资源建龙头。发挥我市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优势,在粮食深加工、果品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等方面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升值。二要借助外力兴龙头。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全国知名的农业产业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我市,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要培植壮大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加快产业整合和集群化发展。三要培育扶持强龙头。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抓好涉及龙头企业的项目争取、科技服务等工作,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要帮助出口受阻、生产困难的果汁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加快产品转型升级,促其尽快走出低谷。四要强化合作促龙头。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采取订单、合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双赢。
三是抓劳务经济,激发群众创业活力。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当前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的形势下,抓好劳务经济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定农村群众投资的信心,全面激活农村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一要引导返乡农民自主创业。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困难加剧、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加大小额贷款的投放力度,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项目扶持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提高就业率。二要立足本土拓宽就业渠道。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认真谋划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启动一批大型工程项目,在项目建设上优先使用农村劳动力,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
中小企业和商贸流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园区企业在稳定现有用工的同时,扩大从农民工中招纳熟练工的数量,扩大就业范围。三要强化培训提高创业能力。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突出农民创业培训、科技培训、转移就业培训,使我市农民工在当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更具就业创业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帮扶、政策倾斜和典型引导力度,坚定农民工创业信心,鼓励他们立志成就事业,争当小老板、企业家,力争实现送出百万农民工,回来万名企业家。同时,要加强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加强与规模大、效益好、工资高企业的联络沟通,争取企业在用工量减少的情况下多用咸阳籍农民工,有效提高输出数量和质量。
四是抓县域经济,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要坚持用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指导和谋划县域经济发展,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培育特色经济为方向,加速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和县域工业化步伐。要发挥果业大县、畜牧大县、煤炭大县优势,在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加快壮大各具特色的板块经济。要加快县级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和家庭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乡村工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彬县、兴平、秦都、渭城要增强率先发展意识,力争早日进入全省十强县和五强区行列。要抓住国家和省上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县域城镇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是抓体制创新,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抓好土地流转试点,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有效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业贷款和担保方式,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要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明晰收益权,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要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农民增收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要始终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为载体,从解决农民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从花钱不多、效果明显的事情做起,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尽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危漏校舍改造,千方百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切实解决好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真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要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认真搞好农村养老试点工作,加快乡镇敬老院建设步伐,着力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要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创新农村文化生活载体和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从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为农民搞好服务,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中省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各县市区要以“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为抓手,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及自然村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加快农村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步伐,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要继续加大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抓好道路卫生治理、垃圾清运、厕所改造等工作,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栽植树木、种花养草,做到道路干净、村居整齐、院落清洁、圈厕卫生。要着力搞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抓好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区的生态保护,大力推进荒山绿化、村庄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继续实施资源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战略,以北部五县和旱腰带地区为重点,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加大开发力度,使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走上富裕之路。要加快扶贫重点村建设,采取产业开发、异地安置、异地开发、异地就业等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出路问题。要瞄准扶贫对象,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做好包扶工作,形成各方参与、齐抓共建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
四要努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农村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要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要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切实保障农村“五保户”、留守儿童、失地农民和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要继续开展农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合理诉求。要深入推进平安乡镇、平安乡村、平安家庭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侵害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通过小区域的安全稳定促进全市安全稳定。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的主导作用。要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农村各项工作落实
搞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年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一是领导力量要强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定期研究部署,全力加以推进。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农业农村工作汇报,加强工作指导,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分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不断提高领导和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引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积极参与农村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在基层一线选调生的作用,形成社会各阶层踊跃参与农业和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
二是投入力度要加大。今年是各级财政加大对“三农”投资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及早谋划,积极行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全力以赴向上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和资金。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起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资新机制。要健全完善“惠农一卡(折)通”制度,确保各项补贴资金便捷、公开、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 三是工作作风要务实。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真心诚意地同农民交朋友,帮助农民排忧解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重视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现状,倾听群众呼声,该给的给足,该减的减够,该放的放活,让农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少说空话
大话,多做实事好事,拿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新招、实招,解决好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督促检查要跟进。这次会议上,我们专门下发了“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任务分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任务分解两个文件。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这两个文件,及时细化目标任务,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县市区、每个乡镇、每个村,确保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进一步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协调调度、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等工作制度,市政府督查室和各相关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各级要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04-01 18:03 | #2楼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前,唐俊昌书记在听取情况汇报时,对开好会议提出明确要求。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研究分析全市农民增收工作形势,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再鼓干劲,科学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推进各项三农工作登上新台阶。会上通报了上半年我市农民增收情况、全市县镇村争先进位考评情况,眉县、麟游县和市农业局、人社局作了大会发言,其它县区进行了书面交流。刚才,拴虎同志就农业重点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抓好落实。
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倍加珍惜经验,牢记增收使命
2017年6月,赵乐际书记在宝鸡视察时就农民增收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按照乐际书记的讲话精神,三年来我市把农民增收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创新举措破难题,夯实基础抓落实,科学推进求突破,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的可喜局面。一是连续三年实现“高增长”。2017、2017和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突破3000、4000和5000元,达到5040元,年均增速达20.4%,近三年成为我市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二是工资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在农民收
入四大块中,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45.4%,比2017年增加了7.9个百分点。三是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之势。三年来,我市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7年的3.81∶1,缩小到2017年的3.77∶1。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势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337元,同比增长25.7%。到今年底,农民收入有望突破6000元大关,比2017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市政府2017年提出的2012年农民增收目标。
三年来,、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前行,经受住了特大地震、金融危机、雨雪雹冻、冬春连旱、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带来的严峻考验,农民收入不断跨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加,农民的生活更加殷实,也为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年来的创新实践,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方面“给力”:
一是理念创新显张力。理念新,思路清。、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农民增收现状,自觉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出台了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制定了农民增收总体规划和八个专项规划,提出了“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工作思路,统一了思想,廓清了方向,农业提升,工业发展,城镇扩容都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方法科学增实力。方法科学,事半功倍。我们坚持科学推进增收,推行以“一户一卡一策”为核心的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
着力突破农民增收难点,解决增收措施到村到组不到户、“最后一棒掉棒”的问题,突出产业增收、就业增收和创业增收,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夯实了工作基础,实现了有的放矢,增强了实力实效。
三是多方联动聚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主动落实驻村联点、包抓帮扶任务,各显其能,各尽其功,指导和帮助村、组、户制定增收计划,落实增收措施。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增收。干部出力气,农民得实惠。
四是机制激励添活力。事业要发展,机制是关键。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增收绩效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优树先和干部使用紧密结合,列支专项资金重奖农民增收先进单位,有力地调动了科学推进、狠抓落实的工作激-情与活力。
站在宝鸡看宝鸡,成绩鼓舞人心。放眼全局看宝鸡,差距逼人奋进。三年来,我市农民增收形势喜人,但全省各地竞相发展,农民收入增势更加强劲,西安、杨凌遥遥领先,延安、榆林后来居上,汉中、咸阳态势逼人。我市农民收入水平排名后移,争先进位的压力大、任务重。为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农民增收工作,下定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争取更好的成绩。
二、把握新情况,谋求新跨越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劳动力和城乡关系、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发生深刻变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产生了新的深远影响。要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谋求新跨越。
(一)人口形势的新变化,为农民增收出现新趋向。从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出现了“三个下降”的新局面,即人口增长率下降,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家庭人口规模下降。从长期趋势看,这“三个下降”意味着“三个减少”,即农户数量减少、农户家庭人口减少、农户赡养减少,这必将对农民增收产生积极影响。
(二)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为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开辟新空间。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流动,并呈现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技能型、二产为主向三产就业全覆盖、就近就地转化向跨省区跨地域创业“四大转变”。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新局面。农村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几近消失。加之,“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升级”压力,“技能化”成为增加农民工资收入的大趋势。
(三)城乡关系的新变化,为增加务农者收入带来新机遇。各类流动要素从乡村到城镇、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全国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2017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41.4%,比2017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随着农民进城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这将终结多数人给少数人提供农产品的时代。这种新变化,为务农者增收带来了新机遇。
(四)体制机制的新变化,为农民增收创造新条件。进入新世纪,党中央连续出台了八个强农惠农的“一号文件”。从减征农业税,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发放惠农补贴;从发展现代农业,到建设新农村,再到“三化同步”;从“多予、少取、放活”,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再到加快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从
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再到建立城乡一体化机制体制。这一系列“大动作”,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农民增收的体制障碍将逐一拆除,为农民增收带来新希望。
农民收入低是我市城乡发展诸多难题的关节点。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压力与动力同在,压力就是动力;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因势利导,相机而动,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三、加压求进,力争农民收入五年翻番
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实现五年翻番。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方面加倍努力。各级要继续按照“二十字”增收思路,抓住有利时机,强化关键举措,落实好农民增收规划,科学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
(一)抓住劳动力供求变化的机遇期,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最活跃的部分。目前上海农民收入中70%以上来自工资性收入,江浙等省也在50%以上,我市仅有45%。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力争使农民的工资收入增加更快更多。一是着力从“少”到“多”,广开渠道促转移。坚持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两条腿走路,采取政策激励、机构推介、经纪人带领、产业发展吸纳转移等途径,引导农民“走出去”。
促进没有条件或不愿离土离乡的农民阶段性、季节性、短期性就近就业。力争让每个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找到就业门路,全市输出劳动力要稳定在100万人以上。二是着力从“有”到“好”,加强培训提素质。要把“靠技能增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工资收入的重点。切实加大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力度,倾力打造宝鸡劳务优势品牌。鼓励支持新生劳动力参加中长期、全日制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三是着力从“前”到“后”,搞好协调强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劳务经纪人及驻外劳务单位的作用,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沟通,及时提供就业供需信息,实现全方位、“一条龙”跟踪服务。逐步取消户籍等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准入限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就业机制。
(二)顺应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切实增加务农者收入。
务农者是低收入人群,增加务农者收入,困难而艰巨。要顺应农业从业人员减少的趋势,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增加务农者收入。一要推进专业化。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的规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开展专业化生产。发展专业户、专业村,打响“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在向专业化分工要增收的同时,向品种多样化要增收,向季节时令性要增收。金台、渭滨、陈仓、高新区和县城、重点镇周边农村,要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城郊农业,培育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二要推进规模化。扶持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规模化经营,在专业农户的基础上发展
种养大户、大场,推动集约化、规模化。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的优势产业带。三要推进产业化。扶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和基地,扶持和培育骨干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四要推进科技化。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帮助农民学习和运用农业新技术,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使农产品物有所值、务农者劳有所得。
(三)把握城乡体制变革的大趋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推进农民创业。创业是促进和带动就业最积极、最主动的手段,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引导农民时刻关注市场,转变思维,拓宽眼界,选准门路,无业创业,小业变大,旧业更新,一业多元。在家兼职搞副业、经商开店做老板、投资入股办企业、搭帮公司搞营销、中介服务供信息,都是创业的阵地。要最大限度地放宽政策准入门槛,优化发展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开展技能培训,广开融资渠道,帮助农民解决“无处创业”、“不会创业”、“无资创业”等问题。
要抓“大”而不放“小”。同样在增加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上下功夫。现在,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从总量来讲还不大,每年占总收入的比重大概就是3%-5%。但是它增长潜力大、空间大。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资源,让其流动增值。
要发展农村投资理财服务,逐步增加农村资产流转收益、租金、利息、股息金和红利等财产性收入。要落实好中央、省、市各级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四)巩固“举措到户”深化拓展的好势头,科学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是我市持续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各县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收效较好。眉县从做大做优猕猴桃产业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民增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麟游县把农民增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包万户助农增收”活动,推动了“举措到户”工程落实。凤翔、千阳、岐山、陈仓、渭滨等县区大胆创新,把惠农政策归纳分类,把帮扶责任落实到人,用挂历、手册等形式印发到户,喜闻乐见,方便快捷。太白、金台、陇县、凤县、扶风、高新等县区,还采取“一帮一、富帮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把“举措到户”工作进一步细化强化,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致富增收,走出了具有各自特色、富有实效的路子。目前,“举措到户”工程在全市所有农户中全面推行,方法深入人心,工作氛围浓厚。后半年,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更加重视,不能有丝毫松懈。工作基础好的县区要不断总结经验,保持良好势头,巩固成绩,乘势而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工作做得薄弱的县区,要寻找工作差距,弥补薄弱环节,增添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使“举措到户”工程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统筹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农村建设要着眼城乡一体化,突出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再添措施,创新实干。
(一)不断深化“晋星创建”。三年来,晋星创建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统揽和引领作用。这项工作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要继续坚持“三强化、四推进”,寻找工作差距,细化目标任务,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年内完成32个五星村、100个四星村创建任务。到“十二五”末,全市五星、四星村要分别达到300个和700个,其余村全部达到三星标准。要集中力量,创建一批五星镇,力争高新区、渭滨区、金台区率先建成五星区。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县区、环境优美乡镇和最美乡村“三级联创”活动,促进晋星村面貌有较大改观。
(二)继续推进“项目到村”。多年来,我们坚持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大批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和公共服务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农村基础设施仍显薄弱,一些乡村的道路、饮水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要继续坚持完善“项目到村”的一整套做法,积极整合到村项目、到村资源,尽可能多地集中扶持晋星村改造提升。要强化以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建设,集中力量抓好渭河宝鸡段和中小河流治理,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大力实施“六大扶贫工程”,继续加大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统筹配臵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三)深入开展“争先进位”。自2017年我市开展县镇村争先进位活动以来,一些县连续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市上也连续两年评出了“十强镇”、“百强村”,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但县域经济总量只占到全市的46%,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差距很大。与全国、全省同类县镇村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市“十强镇”、“百强村”整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还很小、很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争先进位工作的认识,树高标杆,强化措施,激励比拼。不光要在县域经济上争先进位,还要在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改善民生、晋星创建、推进“一村一品”、建园增效、强化“三农”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等各方面争先进位,努力形成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建好用好“乡村在线”。信息化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启动以来,各县区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已开通市、县、乡三级网站,把农村政策法规、晋星创建、增收举措、乡政村治等送上网,实现所有乡镇和四星、五星村在线。但从目前建设运行情况来看,全市上网在线的村不到一半。有的县区工作滞后,进展缓慢,影响全市整体进程;有的村上线“只见其名,不见内容”;有的网页长期未更新,起不到应有的信息作用。对此,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把“乡村在线”作为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推动有条件的村上网。年内实现“千村在线”,2012年实现“村村在线”。
(五)着力提高“村治能力”。在加快“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时期,村治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各级要通过学习培训、外出考
察、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提高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领导农村发展、治理村级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要由管理型治理向服务型治理转变,在工作内容上,把重点转到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发展经济、公共服务上来;在工作方式上,由行政干预变为指导服务。要继续扎实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心声和愿望,着力研究解决农村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村治水平,加快农村发展。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统筹城乡工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件“大活”。各县区、各部门都要找到着力点,手底下都要压着活。现在进入了向纵深推进的阶段,要持之以恒,切不可松劲懈怠。年初各县区、各部门向、市政府呈报了今年的目标任务,现在时间已经过半,希望大家回头望,自加压力,加快步伐,争取全年都有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