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古往今来,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的。下面是小编收集到的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峡工程的概述: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绝对不是‘生态灾害’,用三峡水利发电是清洁能源,反而有利于环境保护。”国外媒体质疑三峡工程是“生态灾害”的说法,这绝对是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我们非常重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避免。
三峡每年可以发电847亿度,这相当于燃烧5000万吨煤炭发电的电量,而如果这么多煤炭从开采到运输再到燃烧,产生的污染十分巨大。所以,三峡每年实际上可以减少1.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峡不仅不是“生态灾害”,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另外,有人认为三峡水库会排出大量CH4(一种水底有机物质腐烂后产生的沼气),对长江水质会产生污染。殊不知,三峡库底根本没那么多有机物,都是些光秃秃的岩石。目前三峡水库水质相当好,是二级水库。只有气候变暖的某段时间,偶尔会出现蓝藻、绿藻。“我们平时在运行管理中注意避免水质富营养化从而产生沼气,同时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不达标的水不得向长江排放。”
三峡工程中,对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以中华鲟为例,大坝的建成挡住了它们洄游的路线,使它们无法产卵繁衍。“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根除这个问题!”但陆佑楣也表示,大家已经想出了多种办法来保护这种珍稀的鱼种。比方说,在宜昌已经建成了人工繁殖场,每年捕捞一些中华鲟进行人工繁殖,并且孵化出来成为鱼苗。每年起码有几百万尾鱼苗被放入长江,即便是万分之一的存活率,中华鲟也应该不会消亡。其实国外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比如美国在哥伦比亚河上设立鱼道、鱼梯、过鱼机器等,想办法让鱼儿能够顺利过坝。这些保护措施国内同样也可以借鉴。
三峡工程的利弊
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的。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呢?经过设计过程中的反复论证,加上大坝蓄水后几年来的严密观测,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总体来看利大于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且影响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其影响自工程准备期开始,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些影响如施工的影响只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作用,而有些影响如泥沙淤积等则长期存在,并具有累积性。不同时段受影响的因子和强度不同,年内各月影响变化与水库水位调控密切关联。在空间分布上,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而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但主要的不利影响大多数在采取对策和措施后可得到减免。
有利影响主要有:
1、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提高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有效地减免洪涝灾害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
2、提高长江中下游的抗旱能力,大旱之年能为中下游提供生活供水和生态补水。有利于珍稀特有鱼类越冬,减少上海市饮用水源受咸潮影响时间;
3、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利于改善枯水期水质和增加航道水深,并可为南水北调提供水源条件;
4、三峡水电站利用水能资源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可年均减少排放6435万吨二氧化碳,77万吨二氧化硫,37万吨氮氧化物(2010年折算数);
5、三峡水库成为深水航道,航运成本与能耗大大降低,拖载能力大大提高,成为典型的节能减排“绿色航线”。
不利影响主要有:
1、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并由此可能加剧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2、建库前库区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l0亿吨,沿江城镇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稀释能力下降,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若不加强污染源治理,将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3、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受到影响,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4、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出现冲淤变化,上游重庆市江段部分泥沙淤积。
为了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国家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比如,外迁了19.6万农村移民,依法破产关闭了1102户污染严重的受淹企业,每个城市、县城、集镇都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实施了工矿企业准入制度,工矿企业生产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水库内(包括支流)严禁网箱养鱼;水库蓄水前进行了严格的库底清理,因此从未发现鼠疫、霍乱病例和血吸虫宿主钉螺的存在;对濒危生物(包括植物和水生生物)采取了效果显著的抢救措施,建立了生态环境多种因子的监测网。
监测成果显示:三峡库区及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水库水质基本稳定在Ⅱ、Ⅲ类水平(经过自来水厂的处理可供饮用),目前出现的生态与环境现象未超出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
但也应该意识到:三峡工程对库区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针对库区特殊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发展和考核目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走出一条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