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立秋应该如何养生
立秋如何养生?9个注意事项让你身体更健康。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立秋如何养生,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立秋如何养生?9个注意事项让你身体更健康
马上就要进入立秋的节气了,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风秋雨飒飒而至,早秋的天气渐渐转凉,中医历来都有有秋季养生的传统,按照中医理论,自然界,从五行来分,秋季主燥,从阴阳来论,秋季为从温到凉,人体的阳气,也有个渐变的过程,随着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人体的内环境变化,秋天这个季节的养生,主要是针对凉燥。
1.秋季衣着要寒温适宜:
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传统上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渐渐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初秋时节,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而随着气温的下降,适宜的冷空气刺激,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提高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是,“秋冻”的方法适合青壮年体质较好的人群,而那些体弱者,或者老人儿童,还是应该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特别是要注意,秋季不宜赤膊露体,以防寒凉之气从肌肤侵袭人体,伤及阳气。
2.秋季锻炼要保护阳气:
早秋时节,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适当早起,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后我国大部地区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就是说,这个季节一天内温差较大,夜间寒凉更加明显,睡眠时适时增加衣被,防止秋季寒夜伤及阳气。从中医来讲讲,秋主收藏,秋天又是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循序渐进,当周身微汗既可,以使精气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3.秋季进食以温润为宜: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有很多种蔬菜水果上市,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即可顺应四时之气,又可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味,如百合,山药,荸荠、栗子、核桃、花生、芝麻、蜂蜜、红枣、苹果、梨,柑橘等,另外,莲藕、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及各种菇类,也很适合进食。既可润肺,又能调和脾胃。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也会逐渐增加,所谓“贴秋膘”,是指食物在秋季容易消化吸收,食量增加,体重增加,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有减肥愿望的朋友,就要注意适当节食了。
4、当心秋燥:
进入秋季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秋燥显得如此脆弱。中国医药,燥邪为六淫,为秋季的主气,其干燥性能,体液消耗的。常见口干,鼻,咽喉痛涩,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烦躁等一系列症状,称为中医药的“秋燥症”。防干燥的秋季,以清燥养阴,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
立秋后基本上是温燥,主要表现为发热,阴虚,火旺。它可适当多喝白开水,淡茶,牛奶等饮料和食品可以适当选择清燥润肺,养阴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
5、脾和胃:
事实上,秋天,或高的温度,空气湿度的开始以及经过很长的时间。然后,通过痛苦的苦夏,很多人往往很饿着肚子,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我们应该着眼于脾胃清热,利湿,健脾,让邪恶身体的热量就会从尿中排出,胃功能出院促进恢复。脾虚的人往往食欲不振,身体疲劳,面色萎黄,可能属于适度吃健康食品和胃,健脾和胃功能,促进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一个夏天后,人们大量消耗身体的,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食物的选择,不太冷,比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6、和阴补品:
这是秋的好季节的补阴,但秋季会议不能搞砸了,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症状进补去。如果呼吸,低语音急促,神倦懒言,移动出汗,食欲下降,面色苍白属于物理缺陷。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做粥喝的是最简单的方法。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属血虚体质。
可以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粥,鸡汤,炖可能会增加。如果颧面部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属阴体质。灿麦冬,五味子,中国山药,百合等,在煮粥时放些味道。
7、调节情绪,谨防秋燥
炎热的夏天人出汗,往往过多的损失后,会出现营养物质和水体不足。进入秋季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秋燥显得如此脆弱。中国医药,燥邪为六淫,为秋季的主气,其干燥性能,体液消耗的。常见口干,鼻,咽喉痛涩,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烦躁等一系列症状,称为中医药的“秋燥症”。变化的适应和老人耐受性差秋季气候,而应重在预防。
防干燥的秋季,以清燥养阴,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立秋后基本上是温燥,主要表现为发热,阴虚,火旺。初秋不可避免地天气炎热的“秋老虎”,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导致心情烦躁,应积极预防“情绪中暑”。为了达到内心的平静,平和的心态,心情舒畅,避免悲伤的伤感之情,即使是在伤心的事情面前,主动要来解决。还应收敛的空气,以适应气体容器的水平的下降。
如果身体违抗气体秋天的融合,它会损伤肺。秋季伤肺,冬,必须发生病变它,因为人们在秋季来支持自己的“藏气”的“吸气”,冬季不足护理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原因。
8、食物,衣服要发霉:
当秋雨增加湿度,天气炎热,食物,衣服很容易发霉。通常,如果温度达到35℃,相对湿度将增加,这是很容易发生霉变。食用霉变食物后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呕吐,肠炎,痢疾等发生。易发霉的食物:面包,糕点,熟肉制品,鱼,牛奶,鸡蛋,桃子,香蕉,甘蔗,水稻,豆类等。
服装,床单,被褥发霉,也可能导致皮肤过敏。需要注意的是,熟肉打开的密闭包装后,应在一天内被吃掉,如果时间长了,在没有确认的恶化被充分消耗之前加热。变质不能喝牛奶。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必须是不能食用的。
9、需要防止“空调病”:
立秋后,空调的办公室像往常一样,但人们享受凉爽的微风,但也容易出现空调病,特别是立秋后,天气转凉早晚,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出现腹痛,呕吐,腹泻,感冒,腰和肩部疼痛等症状。
立秋后,早晚略有降温天气,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最好不要打开或只开放除湿。这样一来,无论是祛暑降温,还能预防空调病。其次,人们在空调环境中经常喝生姜茶。年老体弱,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件外套“庇护所”。
以上引进一批立秋卫生预防措施,立秋是热和较冷的季节,昼夜温差大,要注意及时购买衣服,小心感冒。
立秋养生小常识
1
润肺柔肝(补肺首选杏仁)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
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2
养阴清燥(润燥首选莲藕)
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3
在饮食上要“增酸”(多酸首选葡萄)
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下列食品可供选择:
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
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泻。
杨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风热咳嗽,可把杨桃洗净鲜食。
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
柠檬:味极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等功用。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脑、防暑、增进食欲等功效。
4
调养起居,防治感冒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
调养起居,适量运动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
立秋时节能起到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有山药、芝麻、粳米、白木耳、雪梨等。至冬令时节也可以配合膏方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综合调理。勤锻炼立秋时节,也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绝佳时机。每个人根据年龄的不同、身体素质耐受的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养生功——“六字诀”。该功法最早由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正式提出,其通过人在呼气时发出的“呵、嘘、呼、呬、吹、嘻”六个字的字音,再配合吸气,达到锻炼脏腑、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养肺气、壮营卫、祛气壅的目的。除此之外,六字诀也是气功发音呼吸法中代表的功法,患者经过六字诀锻炼,掌握气功发音呼吸法,对于增加卫气防御功能,进而改善肺脏气机运动将大有裨益。肺的健康需要主人的呵护。在金秋季节,我们要进行科学调养,防微杜渐,注重各方面的养生调护,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从自身角度来说,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减少自身患病的机会,得以减少慢性病的复发或加重,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自由呼吸!
2020立秋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