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速阅读法
全脑速读,或称“速读”,“快速阅读”。科学原理早已提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各自分管并对不同的信息内容处理:其中右脑主要是对图形和图像进行记忆和加工,而左脑主要是处理诸如逻辑、数字、文字等非形象化的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慢速阅读法的介绍,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快速阅读的时代,我们也可以慢速阅读。早在16世纪末,英国散文大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就谈到了慢速阅读这个概念。他说,少数书“须咀嚼消化……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我国古代学者朱熹也说:“大凡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
什么是慢速阅读呢?
慢速阅读也称超慢速阅读法,即在阅读时,要把速度放得很慢,一段一段,甚至逐词逐句地读。其间,要仔细品味,反复揣测;必要时,停下来掩卷沉思默想一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就这样慢条斯理的读下去,以求得从作品的字里行间窥视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看透作者所潜下的苦心,进而把握这种方法。此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开拓我们的创造视野。
关于超慢速阅读法,塞德尼.帕丁顿在《超慢速阅读的特殊乐趣》一文中曾写道:
“我把满是麻烦的公文包带回家。在那个炎热潮湿的晚上坐下来,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却似乎总也找不到解决办法。所以我随手拿起一本书,躺在一把舒服的椅子上,开始运用自己的独特疗法----超慢速阅读。
我花了三四个小时在文森特·施恩所写的《个人历史》中的两个小章节----细细品味每一个段落,沉思每个句子,每个短语,甚至每个单词,在心里仔细的描绘这个场面。我不再是在澳大利亚悉尼那个热浪袭人的晚上,热切期待着每一个文字,而是加入了一个叫施恩的记者去中国和俄罗斯的任务。我完全沉浸在作者笔下的世界。最后当我放下书的时候,倦意全无。
第二天早上,书中的四个字—— “要看得远”——仍在我的脑海浮现。回到书桌,我开始用一种长远的观点来看待我的问题。再一次,超慢速阅读不仅带给了我乐趣和想法,还帮助我处理了日常事务。
我在几年前发现了超慢速阅读的价值。这之前,如果我真的对一本书感兴趣,我会一页一页迅速的翻,急于想知道下一步发生了什么。现在,我决定,我必须成为一个文字的守财奴,对每个句子都精打细算,就像一个穷人即将花掉他的最后一块钱一样。
最后我开始思索我读书的实际目的。第二周的周末,我开始意识到我从超慢速阅读本身得到了很多。有时仅仅是一个特别的短语就会引起我的注意,有时是一个句子。我会慢慢的读,认真的分析,然后再一次的读,我似乎变成了一个低速运转的齿轮,在运转前先要坐着思考20分钟。我就像一个钢琴师在学习一首音乐,一个乐段一个乐段的练习,尝试挖掘和真实再现作曲家想要传递的思想。 ”
老作家孙犁有一次在谈到读书时说:“我读书很慢,只要决定读,就一定认真读完它。有时一个字,一个标点都要琢磨良久,力求寻明作者的意图。遇到一些哲理深,文辞美的句子,不厌其烦地抄下来。”
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早被先人所明察和肯定,且古今有之,中外有之。如果你能够认真地采用慢速阅读法,细细地读上几本好书,必会大有收获,甚至会渐渐发现其中的乐趣,喜欢上这种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