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更新时间: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维护与心理行为矫正两个方面,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更应该与高校教育这一大范畴整合为一体,促进大学生全面教育工作的进展。

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求知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对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完善的人格、高尚的品德的形成都是以心理素质为基础,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潜移默化地学习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完善自身人格;大学生心理活动中的价值观念起到一定的自我衡量、评价与调控作用,在一定程度起到促进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大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自我,最终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1.岗位和资源优势。辅导员是战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教职员工,其工作岗位本身就要求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进行密切接触。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学生信息较为了解,与专业任课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相比,辅导员岗位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有助于辅导员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学历和专业优势。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绝大多数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使得辅导员的道德修养、理论水平、经验阅历等都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在专业上,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是心理学、教育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基础。在正式参加工作前,辅导员接受专门的辅导员岗前培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迅速开展。

3.年龄和经历优势。当前辅导员队伍逐渐年轻化,与当代大学生生活背景大致相同,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也基本接近,师生间的交流沟通隔阂较少,很多学生也因此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辅导员基本都为中共党员出身,大都曾身兼重要学生干部职位。他们有着丰富的学生组织经历,与大学生有着较多共同语言,这些都有利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辅导员应配合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测验结果、咨询记录等。辅导员要多进课堂、多进宿舍、多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进行主动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尽可能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2.培养学生骨干,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班委是班风建设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在学生骨干的培养中要具有大局观,保证学生骨干在班级发挥其影响力,以带动并影响更多班内同学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把班风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校园文体及实践活动。校园文体活动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暗示性等优势。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调节情绪;增进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产生积极影响。此外,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形成有效合力。辅导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建立稳定而畅通的沟通渠道。家长的有效参与,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辅导员也应积极通过学校和社会相关心理健康机构积极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5.积极开拓网络心理教育新路径。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借助现代网络工具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交流和引导。网络工具的便捷化运用,也让部分大学生消除了不愿意与辅导员当面吐露心中真实想法的心理障碍,方便及时排解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