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文意,弄懂本文论述的重点
教学重点:对文章关键句进行揣摩、理解、体会写作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宗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书苦还是读书乐?
讨论二、作者简介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著有《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她与丈夫钱钟书都是喜欢读书,对读书生活情有独钟的人
三、文本研习:阅读课文第1段,你认为作者对苦读的态度是怎样的?
1.作者先肯定读书当然要下苦功夫。2.但否定那种为世俗功利而读书的态度。
四、体味语言
作者举陶渊明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轻嘲当世的弊病。这是杨绛语言的特点,讽刺点到即止,绝不批判到淋漓尽致。2.分辨“下苦功夫”和“苦读”的区别。对下苦功夫,作者是赞同的,认为读书就要用功,而对苦读,作者是不赞同的。
因为苦读不符合作者对读书的认识,作者认为应是乐读书,而不是苦读书。作者的.读书之乐有哪些?1.乐在其中:是身心的自由投入。乐在可以自由地拜见、请教古今中外的师长和学者。书籍包罗万象,读书可以去除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
五、拓展延伸读书境界“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弗朗西斯·培根的这句名言被很多人当作读书的动力。
六、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联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过程,把握阿凡提的两个特点:智慧过人、热心助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并能上台表演。
3、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阿凡提结清帐目的过程。
课前准备:
1.阅读阿凡提的故事
2.准备表演的道具。(裤腰带、钱袋、头饰)
3.录音机
4.做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那你们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今天有个大家喜欢的动画人物来看大家了,他是谁?快看,他来了——
2.播放动画片片头
3.那个骑着毛驴唱着歌的新疆人是——(板:阿凡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出示:31饭钱)
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理解饭钱的含义
1.释题:什么叫饭钱?
师:对了,吃了饭就要付饭钱。那么课文中的饭钱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分小节朗读课文。
2.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谁向谁要钱?要的是什么样的饭钱?(板书:巴依、穷人)
三.紧扣“饭钱”体会人物的性格
师:吃了饭菜的香味需要付钱吗?这件事是不是太荒谬了呢?小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在这里巴依不仅要穷人付钱而且如果不付钱,还要————你觉得巴依是个怎样的人?板:()的巴依
●蛮不讲理/贪婪/爱财如命/欺诈穷人……
面对欺诈穷人的巴依,穷人是如何的呢?读读文中描写穷人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板:()的穷人
●无奈/可怜/孤立无助/束手无策/
法官卡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读第五节。
(1)卡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的卡子)
●巴结富人欺压穷人
(2)“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迫:急迫急迫得不能在等待。(语素分析法查字典)
◎谁能来读一读迫不及待的语气。指名——竞赛——齐读
那卡子对穷人和富人态度一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用着重号点出不同的态度)
可见卡子是站在富人这一边的,他与富人狼狈为奸。在对于吃饭菜香味的问题上,卡子和巴依都认为是要付钱的。
四.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1.对于巴依和卡子的无理取闹,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办法?自读课文6——9小节找找答案
●听钱的声音(重点朗读,请学生划出动词,上台表演)
2.小组内讨论:这种方法妙不妙,巧妙在哪里?
●穷人不损失一分钱,就能把帐结清了
●按照巴依和卡子的说法,吃了饭菜的香味要付钱,那么听了钱袋的声音也要付钱。
○这就是用巴依欺负穷人的方法来对付穷人。这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板:()的阿凡提)
●聪明的/充满智慧的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在组长的带领下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2.小组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听,然后说一说,他们是否读出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气。(两组左右)
●恳求:诚恳地请求—————求,肯不肯帮忙
爽快:————你说吧
无奈———哎(拖长音)、站了一站
大摇大摆(作动作)
小结:读好人物的语气,不仅要读好提示语,更重要的是读好那些表达提示语的词语。
3.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我相信这回你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语气。自己再读课文。
4.齐读:念到你喜欢的句子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动作边读。
六.小结
1、(指板书)阿凡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的巴依和…、、卡子,帮助了…、、的穷人
2.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清楚,安排也比较合理,但是,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续编故事没有上,比较遗憾,可见,上课时教学环节抓得还是不够紧凑,耽误了时间。
2、朗读比较欠缺,读得不够多,尤其是分散地读,比较少,以后还应该增加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多读,精读。
3、字词的教学也要重视,因为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能理解,能听懂,会灵活运用,所以,上课时,千万不能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教学。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到79页。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句子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总结全文: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由以读《长歌行》导入新课;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xx的时候,xx从xx过去”,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3、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全堂结尾:
同学们,一篇匆匆为我们敲响了时间的警钟,人来到这世界上要怎样走这一糟,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答案,对于时间相信大家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用自己的方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抓住最容易被忽视的今天,我相信并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原文参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预览:
30、寓言四则
一、教学目标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二、教学设计
1、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4、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2、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3、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4、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 篇6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3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
3.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奇妙童话的陪伴,请大家谈一谈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童话人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美人鱼、白雪公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是——宝葫芦的秘密。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看过动画片、看过书。)主人公是谁呢?(王葆)是的,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故事,20xx年被拍成彩色动画电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接触这个王葆,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吧!(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识记生字词,互相指读,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生字。
说说自己预习中的疑惑,组内初步解惑,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留作集体交流探讨。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生字词识记;课文朗读;解疑释难,提出未解答的问题。
3.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规矩(jǔ) 撵(niǎn) 拽(zhuài) 舔(tiǎn)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乖、溜、葵、瘦”,并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乖”注意和“乘”区分,第三笔是悬针竖。“溜”是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留”的“丶”不要漏写。“葵”是上下结构,下面“癸”注意最后一笔是“丶”。“瘦”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叟”注意笔顺,“丨”要出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
2.通读课文,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3.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王葆,并且了解了他和宝葫芦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王葆和宝葫芦结下“情缘”。
1.读课文,想一想,王葆是怎样知道了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说一说。
王葆与奶奶的规矩:每逢奶奶要求王葆干什么,都得给他讲一个故事。就这样,王葆听到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理解“规矩”: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意思?(约定、承诺……)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规矩吗?
3.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因为我和奶奶守住了彼此的“规矩”,我才听到了那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我们也要做守规矩的人。
4.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5.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一直听到十来岁,而且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读课文,找出文中都列举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6.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奶奶故事中这些人得到宝葫芦的方法都不同。那得到宝葫芦的结果呢?(都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7.哇!原来宝葫芦这么神奇啊,那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几个宝葫芦的故事吧。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任选一个故事,进行交流合作,创编故事。(注意:根据已有内容进行创编。)
交流、评价。(注意:是否根据已有内容;想象力是否丰富等。)
8.总结、过渡:看来啊,同学们都掌握了王葆奶奶讲故事的独门秘籍,想象力都很丰富。整天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顺理成章地,王葆对宝葫芦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向往——他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二)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
1.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让生活中一切的不顺利都变顺利,没有烦恼,省心了。)
的确,每当面对困难,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王葆都遇到过哪些困难?(不会做题、种向日葵比赛输了、与同学闹翻。)
如果有了宝葫芦,这一切会是什么样子?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渴望。
2.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需要宝葫芦的时候?如果你有了它,你会让它做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过渡:看来,成长的烦恼我们每个人都有啊!想一想,当王葆真的拥有了一个宝葫芦,他的想法都能实现了,但他的问题就真的都能得到解决吗?
不会做的数学题——仍不会做
不会种的向日葵——还不会种
不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培育,用自己的真情去投入,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
总结: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不是。
三、延伸拓展。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读。
当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宝葫芦的秘密
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
本篇课文节选的是《宝葫芦的秘密》中的部分章节,但不能上成导读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是如何塑造的。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角色,体会人物特点,学习阅读方法,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课堂对朗读指导引导不够,对学生的创编时的引导铺垫不够,打算在推荐阅读之后的阅读交流会中继续交流创编故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一位爱我们、疼我们的妈妈。她们为了我们含辛茹苦,奉献着无私的爱。而作为儿女的我们,能为我们伟大的妈妈做些什么呢?
生1:我写完作业帮妈妈做过饭。
生2:我在家经常帮妈妈收拾屋子,妈妈还夸过我昵!
生3:老师,我们在一年级时,学了《马莎长大了》,您告诉我们要懂事,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家我就给爸爸妈妈打了一盆洗脚水,他们特别高兴。
师:你们都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老师听了很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来学习《儿子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与学生谈话,品味妈妈的艰辛,勾起学生对妈妈亲切的爱,乃至让他们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我们自己试着来读一遍课文,好吗?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把你圈画出来的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并把不理解的词放在小组中交流。
3.课文中的生字,你是怎样记的?
生1:“井”:水井的井,井底的井。
生2:“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读“啥”,干啥的啥。
生3:“巧”:灵巧的巧。我用“灵巧”说一句话: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生4:“提”:提东西用手,所以是“扌”字旁。
生5:“桶、痛”:这两个字都有“甬”字。“木”字旁是水桶的`桶,人有病了就痛,所以痛是“疒”字旁。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轻声读课文,和同学们说一说,文中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生1: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夸奖自己的儿子。
生2:(反驳)只有两个妈妈夸了,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
师:她为什么不夸自己的儿子,是她的儿子不好吗?
生2:不一定,可能她不像那两位妈妈那样爱说吧!
生3:第一个孩子会翻跟头,第二个孩子唱歌像黄莺一样好听
师:那第三个孩子有什么本事?
生4:他把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师:他不怕累吗?为什么不让妈妈提呢,妈妈可是大人呀!
生5:因为他心疼妈妈,不想让妈妈受累。
生6:老师,我知道他才是个懂事的孩子。
【合作交流、讨论,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参与学习,个个奉献思维结果。】
四、演绎课文,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表演课本剧,生生互评。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么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同时也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
2.从这个故事中,你想为妈妈做点什么?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生词,写“刮”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写“刮”字
1、师出示小猫图(没胡子)引出课题,并贴在黑板上(板书:小猫、胡子)。
2、请一生上台写“刮”,补充课题,其余生书空。生评,读课题。
二、复习生词。
1、分别出示两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来说话,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花猫,并且在这些自然段的前面标上三角符号。(生说,师相机在自己的书上标)
(1)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花猫?
②生答,师相机板书:认真看。再读并指导朗读。
③除了“认真”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漂亮)哪个词能看出?
④出示:“碧绿、碧绿碧绿的'”,生读。出示“火红、金黄、雪白、乌黑、粉红、湛蓝”生仿照例子说新词,再读!
⑤生站起来加上表情一起读这一段!
⑥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心里想:……”的句式)用句式说话!
(2)第4自然段。
(生齐读)这只爱美又爱模仿的小花猫就这样跟着学主人把胡子给刮掉了。(板书:跟着学)。
(3)第5、6、7自然段。
①(出示小猫被撞图)生看图,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那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②分别指名读五、六自然段,并指导朗读,再齐读。
③(师戴头饰扮小猫,表演小猫被撞后的情景)生与“小猫”对话,说说为什么会撞。
④(出示猫妈妈的话)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齐读。
⑤现在小花猫总算明白了,它的胡子好比…(生说“一把尺子”)(出示“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指名读,出示“松鼠、大象”的图,用“好比”说话。
⑥猫妈妈不光是要让小花猫明白自己胡子的作用,还要让它明白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齐读课文,生说(板书:想明白)。
(4)第8自然段:听了猫妈妈的话,(出示这一段,师引读“从那以后……”)。
四、小结,作业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不久,小花猫的胡子又长出来了。(在黑板小猫图上画胡子)一天晚上,小花猫又发现了一只老鼠,这一次,它能捉到老鼠吗?(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说)回家先读读课文,再想一想,最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认真看
小猫(刮)胡子小猫图跟着学想明白。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教学用具: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怎样读?
3、(感受大、广阔),齐读课题
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课后作业
锡林郭勒大草原现在是什么样的呢?还这么美丽吗?请同学们课下做一次小小的调查或访问,写一篇调查报告。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学会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秘密,学会问“为什么”,并探究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大自然真奇妙,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你知道吗?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大自然有哪些“为什么”?
2、出示,并让学生读一读。
(1)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2)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
(3)树叶的形状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
(4)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
(5)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儿去了?
(6)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
(7)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
(8)雨点儿还会有脚印吗?
3、试着分析这些问题的答案。
4、学生汇报交流。
5、师生共同交流这些问题的答案。
(1)“星星眨眼睛”是由于地球大气流动造成的,并不是星星真的一闪一闪的眨眼。
(2)“雨后天上挂着彩虹”是因为刚刚下完雨时,空气中浮悬着许多小水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就产生折射和内反射,而太阳的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的波长都不一样,当它们照射到空中这些小水珠上时,各色光被小水球折射的情况也不同,因此就分解成七色光而形成彩虹。
(3)“树叶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是对树木长期生态和进化历史的反应。每一个物种都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叶子形状,如简单、舒展的香蕉叶,针状、耐寒的松针等。
(4)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瓣里的色素决定的。
(5)下雨前蜘蛛逃到巢穴里去了。
(6)是闷热的.天气告诉蝉要下雨了。
(7)“石头上有贝壳” 因为地壳的运动。在亿万年前,现在我们出在的大陆还是海洋,各大版块的不停运动导致海洋变成了陆地,而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因各种原因变成了化石,其中贝壳是最容易变成化石的!
(8)雨点儿是有脚印的。
三、说一说,写一写。
1、读了这些问题,你心中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2、把你心中的“为什么”写下来,制成卡片。
如:为什么会出现“雾”? 夏天的草叶上为什么会出现露珠? 冬天的河面为什么会结冰? 小鸟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飞? 树叶黄了为什么要落下来? ……
3、在小组里将你的“为什么”与你的组员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成员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5、把你在讨论过程中的发现或者收获写下来。
(1)学生写自己的发现或收获,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2)老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交流汇报。
(4)老师评一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
四、老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