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反思
数学活动课反思
把孩子日常生活或游戏中的问题引发数学活动,引导其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而不是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这已成为幼教的一个研究话题。尽管我们对幼儿数学活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师观念更新层次不一,及观念向实践转化过程的漫长性等因素。把学习数学当作加减运算技能的现象还时时出现在教学实践中。
一、贯彻《纲要》,创设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生活问题已成为了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仔细阅读《纲要》后,我们学习借鉴他人数学教学经验后,经反复研究与斟酌后,把大班“学习8的加法”数学活动,定位为:社会情景活动“挣钱买书”学习8的加法。
片断1:“买礼物”导入,激发幼儿劳动赚钱的意识与积极性
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置身于孩子的中间,坐在半圆形的一端。教师提问“今天啊是宝宝的生日,我们要给宝宝买生日礼物,没钱怎么办?”“画画赚钱”“银行里去取钱”“每天上班”“打工挣钱”……孩子们毫不犹豫的回答,多么地纯朴啊!这是孩子们美好心灵的显现,也是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具体体现。这时的教师,抓住了孩子们心灵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说了一句“是啊,我们自己干活挣钱,买的礼物最珍贵了”
片断2:劳动赚钱,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环节用时11分钟)
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劳动挣钱的地方与报酬,并说“比比谁挣的钱最多”。孩子们每人一只漂亮的皮夹子,开始了愉快的劳动。
区角中:快餐店操作间里,一双双小手熟练地摘着芹菜叶,“咔嚓咔嚓”黄瓜切得忙,剥毛豆可不能马虎,一不小心小毛豆就要跳到地上去;商店里打工的在认真研究鞋子,哪只是左?哪只是右?鞋带要系得牢,左右更要分得清;工厂里拧螺帽孩子们个个是拿手的,一个个螺丝螺帽都成了好朋友了;削铅笔那可是孩子们的绝活,一会儿工夫全削完了。孩子们来来往往地在各个操作间,忙碌了9分钟后,大部分孩子开始在数赚的钱了。这时教师提醒在皮夹子上写上数字,表明赚了几元钱。此时有部分孩子还没有完成操作,2分钟后所有的孩子都沉浸于数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的乐趣中……多数的孩子挣了1、2、3、4、5、6元不等,有一个孩子挣了7元钱。
片断3:以凑钱的方法,学习8的加法(环节用时16分钟)
教师拿出宝宝喜欢的书(要买给宝宝的生日礼物)。孩子们一下子全神贯注于那本书。接着教师引导比较标价与自己挣钱数,标价是8.00元,而孩子们挣的钱都不到8元。此时孩子们纳闷了,都显露出了焦急与求助的神情。教师提问:“宝宝喜欢的书需要8元钱,赚的钱不够怎么办?”“再赚钱”“二个人并起来”孩子们纷纷想出了凑数的方法。教师马上说:“那赶紧去找朋友凑足8元钱吧。”凑足了8元钱的孩子们都坐在了一起,而没有凑足8元钱的孩子都站在那,很无奈。教师说:“不着急,等会我们大家帮你们”……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了2人与3人凑数方法,并学会了8的加法列式与运算。同时2或3个孩子合作买到了书。孩子们在座位上捧着书,那种劳动挣钱与助人为乐的欣喜溢满了每个孩子的脸。
片断4:幼儿看图列式,复习巩固8有加法
教师提问:“乘车送礼物,没钱买车票怎么办?”又说“汽车站举行考考你有奖活动,做对了的小朋友就能免费乘车,请你试一试。”教师介绍了有奖活动项目后,孩子们专注于“考考你”三个层次的数学看图列式练习中,9分钟后教师等最后一位小朋友做完。此时,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师生共同乘上了去宝宝家的车。
以上片断看整个活动主线非常清晰,以三个问题串联构成了让孩子们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问题1:宝宝的生日,我们要给宝宝买生日礼物,没钱怎么办?问题2:宝宝喜欢的书需要8元钱,赚的钱不够怎么办?问题3:乘车送礼物,没钱买车票怎么办?这是生活情景中的具体的生活问题,是与数密切相关且是紧紧围绕数学学习这个重点的问题。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在玩玩、买买、算算的过程中,运用已有数经验,重新整合迁移,在自主和主动的状态下,建构知识,在生活的情景中解决了生活的问题。
二、回归生活,发展能力
此课例是一个社会情景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生活中钱的来源,解决买书中钱的数量多少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改变了分科教学知识技能要求过高、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和重叠,对目标、内容缺乏整体性思考的弊端,巧妙地将社会等相关领域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整合,反映了新课程下学习活动整体感受的特质。又反映了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及幼儿学数学的规律,即幼儿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四个阶段: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
整个活动的脉络很清晰,以“挣钱买书”为主线,生活问题贯穿,活动环节:(1)劳动挣钱,感受生活中数的存在。(2)数钱,比一比中感知数量的多少。(3)设置买书问题,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归纳总结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会8的加法,逐渐上升为抽象概念。(5)看图列式奖券作业,帮助幼儿从具体走向抽象的巩固。五个环节递进性强,充分体现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特点。也集中反映出了教师对数学教学“符合思想”“数形结合”等思想的运用能力。
当没钱买礼物给宝宝时,孩子们会想到去打工挣钱,这在独生子女身上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品德,在劳动挣钱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很投入,孩子们在11分钟内做完了所有的工作。这是我们平时苦口婆心的说教所达不到的一种效果。从劳动内容的设置上看,有生活劳动、幼儿自我劳动及手部小肌肉锻炼劳动等,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劳动,孩子们在“挣钱”感受生活中数的存在的同时,充分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因此,将数学学习放在生活情景中,更能激活幼儿的数学思维,使幼儿在动手、讨论、解决问题中,发展了数学能力,同时也有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反思教学,扎根生活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需要教师具备现代数学观理念支撑下的数学素质。即要具备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掌握数学思想理论,弄清数学概念。只有在充分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知识本身很抽象,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儿童就很难理解,现实生活为儿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因此,让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首先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学问题来学习数学。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要创设与其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景,有计划地组织集体教学,同时更要注重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机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再则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与体验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密切数学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创设适合幼儿的生活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将幼儿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为整合,让生活问题走进幼儿数学活动,实现内容、组织上的新突破,以综合的思路构想生活化的幼儿数学活动,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