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
探究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
探究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
陈杭,廖棱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学科,其基本理论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为提高大学生对于物理学科这一必修基础课的积极性,文章结合本校的教学特点对大学物理该门课程的教学体系、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可供实践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陈杭(1983-),男(汉族),福建莆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计算机模拟。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其研究成果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此外,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物理学也与社会科学及哲学领域有着紧密的关联。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现行的传统物理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因此,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科学在各种应用学科中的基石作用,如何让老师正确地传播物理科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充分发挥物理学科在现实生活及科技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物理教学的现状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高等院校非物理学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有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虽然这门学科在国内高校中开设已久,但其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物理教学改革解决此类问题以此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大学物理教材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整体仍然以经典力学为主,包括了力学、热力学、光学以及近代物理。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经典力学从初中一直到大学都是教学重点,但是近代物理在现今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其在教学中的比重则严重不足,由此造成了物理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新知识补充不足。
(二)物理课时缩减
大学物理在众多理工科院校中均是作为必修课存在的,它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础,能够起到锻炼学生严谨思维的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及教学改革的大力提倡,在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课时出现冲突时,往往很多院系选择压缩必修课的课时以便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随着物理课时的不断减少,物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遭到破坏,老师无法系统、详细地讲解,学生无法熟练掌握经典的物理原理规律,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三)教师教学不认真,教学方法单一
中国绝大部分高校在教师考评机制中均以科研成果为侧重点。(www.ixbw.com)评职称、晋升等均由论文质量、数量来决定,这种体制直接导致很多教师将日常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不重视教学,只求不出教学事故即算完成任务。课堂教学仅仅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课件几年未有更新,缺乏互动讨论,更不关心学生是否掌握所教知识,是否达到了开设该门物理学科锻炼学生基本科研素质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政策导向及教师教学就形成了一种怪相———课堂上老师为考核照本宣科读课件,课下学生为应付考试只看重点,突击复习。最后的结果是考试结束学生完全不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可以用来做什么,基本知识体系掌握不了,科研素质得不到培养,缺乏实践能力。
(四)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粹、不端正。面对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只看重所学专业的实用性及所学课程能否为其就业增加砝码,没有正视物理学对于其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松课业,缺课逃课现象常见,对于大量的理论知识接受度低。此外,物理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更为抽象,无法直观地认知感受,也让很多学生对物理产生了畏惧心理。开设大学物理的目的已无法实现。
这些物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否则后果将越发严重。所以结合以上问题及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意见。
二、对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随着我国对于高校的教学质量的重视日渐加深,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上述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考评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新颖直接关系着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采纳一些与时俱进的、与现代科技相关联的物理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物理,除了需包含传统的力、光、热、电等系统知识点外,可以增设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最新科技的教学,如红外遥感、光纤通信等。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教学以解决课时压缩、授课时间不足等方面的矛盾。例如,对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将重点放在固体物理、量子统计方面,而热学等方面可以以科普为主;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量子物理等方面可以简单介绍常识性内容,而力学部分则需着重讲解,可以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问题解释力学原理;对于机械方向的学生,讲解重点则可放在力学、电磁学等内容上,讲授时可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例如,讲授波叠加的时候可以联系机动车的管道消声器的设计特点,在讲解重力、惯性时,可以带入神州飞船的太空工作画面。将枯燥的知识化身为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一个个生活实例,将看似与生活毫无关联的物理课程化为与专业特点相关的教学点,既达到了夯实学生自然科学基本素养的目的,又使得学生正视了物理的重要性,主动自觉地学习物理知识为自己未来的专业课程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教学仅仅是公式、定理、定律的罗列,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缺乏师生互动。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发现物理之美,老师可以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演示定理。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听、看、做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之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愿学习物理。老师还要重视中学物理知识和大学物理知识的区别,在教授新的知识点时和中学知识相区分。中学物理知识很多是常识性要点,缺乏特定情境,而大学知识则更加严谨、完善,因此在对某些例题的讲解要避免重复和误导。在涉及到科学发展最前沿的新知识点时,老师应适当解放思想,通过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引申至最前沿的科学发现。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能够主动地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为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在教研组中开展精品课程录制活动,将优秀的课程视频资源放在网络上,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我们都知道,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和教学两者缺一不可。物理思想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个物理思想的提出需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课也是需要充分关注的模块。在实验课上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背诵试操作。老师提供课题,不要限制设计思路,让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知识设计实验,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提高创新意识。
(三)改革考评机制,提高教学热情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科研和教学是其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是近年来,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风气在很多高校盛行。究其原因是高校仅仅追求科研成果、以论文数量评职称的政策导致的。高校将教师的工资和职称评定资格与每年发表的论文影响力、数量直接挂钩,进行量化考评,而教学方面被严重忽视。在科研压力下,很多教授渐渐忽视了教学上的责任义务,只搞学术研究,最终导致教师教学热情下降,学生学习热情低迷。为解决此问题,高校管理层和教师要首先明确教学和科研的地位,确定两者均是高校教育工作重点这一共识。教学应该是一个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职责所在,是一种光荣的使命。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应该做好科研和教学的平衡。对于每一位老师而言,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分配给教学和科研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科研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不是对立的存在。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科研是利用知识、技能发现验证客观规律。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延伸。只有当教学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能突破知识的疆界,提出、发现新问题,这是科研进步的起点;优秀的科研成果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汲取前沿的、优秀的科研成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做到科研、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结束语
物理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教学内容上、方法上以及制度上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何在现今的社会大环境下既要培养学生纯粹的科研素养又要能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1]黄海铭,张琴。浅谈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11,(5 ):181-182.
[2]姚兰芳。大学物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32-34.
[3]马丙现,贾瑜,姚宁,等。 物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物理,2003,32(6):417-420.
[4]杨端翠。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