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探讨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探讨

基神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探讨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探讨作者/陈小叶作为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威廉姆,福克纳可谓是美国南方文学复兴的最杰出的代表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最引以为傲的著作之一。本文笔者将通过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探讨语言特征与背景氛围的关系以及背景氛围对于揭示小说作品主题的重要意义。一、故事梗概故事的主角艾米丽是一个性情孤僻并高傲的女性,她出身在南方一个贵族世家。然而在她出生时,这个家就已中落了,但尽管如此,艾米丽的父亲仍然放不下原来的门第观念而自视清高。因此,对于女儿一个又一个的追求者,他都因看不顺眼而一致赶跑他们,这严重破坏了艾米丽的正常生活。而对于父亲的去世,爱米丽在三天的时间里都不敢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直到三天过后,她才慢慢恢复了正常。不久,她邂逅了一位来自北方的修路工人荷默,伯隆,两人关系不断发展,但伯隆无心成家,同时两人的恋情又遭到了镇上人的非议,人们试图阻止艾米丽下嫁给这个北方人,遭到打击的艾米丽买来了砒霜毒死了伯隆,用自己的方式留住了恋人,尸体被她藏于楼上的房间,自此以后,艾米丽深居简出,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这篇小说无时无刻都在展现着福克纳的写作风格,无论是从故事的取材方面,还是在写作的技巧上,他那大量运用的隐退、时空交错相接等技巧,都在紧紧地吸引着读者,而这对于艾米丽悲剧生活的描写更是显得活灵活现,仿佛让人置身其中地去感受。“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二、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一)作品的背景氛围背景通常指小说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事件发生时的环境描写,不仅有物质的描写,也有反映精神世界的现实环境的描写。背景氛围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对于读者理解故事的意义和主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生动的背景氛围描写往往能够引起读者对小说情节和故事结果的某种期待,并决定读者对于小说人物所持的态度。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要确保一部小说的艺术性和感染性能够打动人心,是绝对少不了一个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并形象生动的背景氛围描写的。例如,《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作品,故事的推动力是北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和南方落后的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围绕主人公艾米丽、艾米丽的父亲和艾米丽的情人伯隆展开叙述。除此之外,哥特式的叙事风格贯穿故事始终,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能够强有力地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象征着南方蓄奴制度的即将消亡;与此同时,这种悬念布满全篇,神秘而又恐怖的氛围在使人满怀好奇心的同时又使人感到莫名的恐惧却又心生期待,如此一来,这便给读者带来了较好的审美效果。(二)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分析1.用词准确词汇是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作品中,作者用词贴切,尤其在对于环境的描写上。针对艾米丽小姐的宅邸的描写,通过“岿然独存”“簇拥”,这类动词使房屋的组成及布局形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作者所描述的景象。连用三个“桀骜不驯”“装模作样”“丑中之丑”,强烈地激起了读者的感情共鸣,刻画出了昔日辉煌的贵族现在的没落与破败。虽然作者用词大多常见且普通,词形词义均不复杂,但是作者却在搭配运用这些词语方面显得十分老练,无论是在词语的准确使用方面,还是在意思的表达方面,都把握得如此炉火纯青。当作者把这些词语灵活搭配起来的时候,无论如何复杂的背景,都会在无形中变得生动灵活起来,从中充满了象征的意义。因此,作者精心而又恰当地选择一些看似普通的词汇,他经过灵活的搭配运用后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地加强对情节背景的氛围渲染和象征作用。2.句式特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充分体现了福克纳高超的写作技巧。句子结构复杂多变:短句长句交织,多用复合句和并列句。这样错综多变的句式结构安排既是情景描写的特点和需要,也体现了艾米丽的心境以及作者对于故事主人公的态度、情感。如“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梳妆台,一排精细的水晶制品和白银作底的男人盥洗用具,但白银已毫无光泽,连刻制的姓名字母图案都已无法辨认了。”这将布置得像新房一样而又透露着死亡信息的房间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其中的氛围。3.叙事手法《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在作者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弗逊镇里。福克纳通过冷峻的情节描述,让读者看到了在南方种植园经济下的一种文化形态,那就是清教主义中的男权观念与淑女观念无情地把南方女性的自由都给剥夺去了,这让她们在步入现代文明的时候仍然戴着那沉重得无法除去的精神枷锁。4.倒叙手法我们已经知道:艾米丽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北方先进工业文明和南方落后经济矛盾下美国南方淑女的悲剧,然而从作者福克纳在叙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者的写作是完全没有按照客观的时间顺序来进行故事的叙述的,而是打破了线性叙事顺序,将故事割裂成许多看似独立却有着内在联系的片段,从不同角度展开叙事。故事由此开头:“艾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敬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一开始就讲述艾米丽小姐的死,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读者们都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去参加艾米丽的葬礼,艾米丽她本身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接着,作者将艾米丽的生平娓娓道来:首先是艾米丽毫不客气地把镇上派去她家里收税的代表轰了出来。紧接着,叙述艾米丽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实际上是艾米丽的恋人伯隆的尸体散发出来的),引发了镇上人们的怨气,也因此,镇上的议员趁着夜幕降临的时候潜入艾米丽的家里撒了一些石灰粉。文中还提到了艾米丽父亲的死。到了下一段,描述艾米丽去买砒霜时与店员冷漠的对话,还有人们的猜测。接下来,作者阐述了当伯隆死了之后艾米丽的生活状况,直到最后才交代了艾米丽的生命终结。从过去到现在,时间经过了一个轮回。最为经典的一段在故事的结尾,人们在艾米丽的房间里发现了伯隆那被保留了近乎40年的干瘪尸体。所有的疑团和悬念在这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得以真相大白。读者到这时也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故事的整个前因后果。整个事件环环相扣,吸引读者对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提高了整个文章的可读性。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丽生活并不自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人,她被动或主动地剥夺了自己应有的权利。在作者心目中,艾米丽是一个内战前南方文化价值体系具象化以后的“纪念碑”,她时而高傲、自信,时而冷漠、残忍、缺少人性,像天使与魔鬼的结合。通过这种倒叙式的叙事安排,作者深刻揭示了这样的主题:战后美国南方社会由男性主导,女性深受压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让读者看到了男权主导社会中一个被压迫女性与社会抗争的悲剧形象。5.意识流写法作为一名意识流的大师,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多次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他紧紧扣住了艾米丽在关键时刻的心理状态,她的心理异于常人,是不正常的;另一面,她和伯隆坠人爱河,她为居民讲授瓷器画,又表明她是正常的,和普通人一样。这种矛盾的冲击恰恰烘托出了艾米丽的悲剧形象。作品中处处可以窥见福克纳高超的写作技巧的影子,故事背景弥散了伤感和失落的基调,隐喻了南方种植经济制度下的旧文明走向逐步没落,取代它的新文明尚未成熟的现象。从小镇人对艾米丽爱恨交织的态度,可以看出造成故事的矛盾根源:一方面,人们想摆脱落后的旧文明,却又习惯了旧式思维;另一方面,人们对新的事物持保留态度。小说的行文方式如同街头巷尾的道听途说的拼凑,看似繁琐杂乱,实则匠心独运。这就要求读者在阅读时高度集中,不断积极地追随作家的思路去思考。三、结语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不仅体现了福克纳本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小说背景中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南方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矛盾以及人们的挣扎。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刻挖掘了小说背后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人物悲剧的深度原因。在作者笔下,对物品形象的描述和对人物心理精准的拿捏,加上出神入化般背景氛围的烘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引发人们深思。[参考文献][1]肖明翰,巴金与福克纳的家庭小说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6).[2]朱振武,夏娃的毁灭: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女性范式[J].外国文学研究,2003(04).[3]陈华.福克纳的爱米丽[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作者简介]陈小叶(1974-),女,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