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措施
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措施
当前猪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制约我国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养猪业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建立以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动物疫病防治和扑灭机制,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为猪场动力网原创内容,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一、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各级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传染病防疫法》《动物防疫法》等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措施,进一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接轨的兽医行政法规和政策;理顺兽医管理体制,完善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规范兽医生物制品、兽药和饲料的生产、监督、检验和销售,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劣产品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减少不适当的行政干预,确保国家动物疫病和扑灭计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二、全面建立动物疫病诊断、疫情监测预报体系
在全国建立起动物疫病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及时公布动物疫情,为科学制定防疫政策,实施有效防疫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做 好此项工作,必须尽快解决好当前动物防疫技术问题,如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标准,疫病快速、敏感、准确、简便的诊断方法以及诊断试剂盒的研究与生产等问题;同 时要积极培训技术人才,建立起一支技术优良、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的动物防疫和监督队伍;国家要增加防疫经费的投入,改善防疫工作条件和环境。只有这样,才 能使国家动物防疫工作的各项措施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实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
规模化猪场每年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生力军,但许多规模化猪场仍处于广大农村散养畜禽的包围之中,加上养猪场本身对猪群的排泄物和污水处理能力差,防疫水平不高等 ,致使猪饲养环境日益恶化,污染日趋严重,从而造成病原体大量繁殖与扩散。因此,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重视生态环境因素在养猪生产中和疫病防制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生物安全体系重在加强饲养管理,生产过程实行全进全出制,严格隔离消毒,并定向流动,严格污水处理,控制环境,最大限度地防止病原体侵入猪场,使猪群生长处于良好的状态和安全的环境之中。猪场动力网
四、提高疫苗质量,实行强制免疫预防
2003年全国38家企业生产兽用生物制品82种,其中病毒类疫苗42种,细菌类疫苗40种。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缺乏质量优势,特别是预防新发生 的传染病疫苗,抗多种疾病的联合疫苗和抗超强或变异株的疫苗更是缺少,远不能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要尽快提高现有的各种动物疫苗的生产质 量,改进免疫方法,增强免疫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快研发新型的有效疫苗,用于预防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特别是要研发病毒类型和细菌类型的多用途的疫苗 载体,这样,当出现新的动物传染病时,可迅速克隆新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组合于疫苗载体中,从而在很短时间内发展出能控制新发生传染病的高效稳定 的基因工程疫苗用于疫病的预防。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种猪场对猪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及猪肺疫等应常年保持100%的免疫接种,严防这些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其他疾病是否需要免疫接种,可根据本猪场生产实际、环境条件及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等,有选择地进行。广大农村养猪专业户因主要饲养的是保育猪和肥育生长猪,应加强猪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链球菌、猪水肿病的免疫接种,以防止这些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五、研发新型兽药,实施科学的药物预防
我国现有兽药生产企业约2600多家,产品规格近5000多种,其中批准生产的283种新兽其中有新化药类167种,在这167种新化药中,只有2种是 我国自行研制的,占1%,其他的均是仿制品。由此可见,我国兽药研究和开发能力很弱,新型兽药数量很少,特别是抗病毒药物,不仅数量很少,而且科技含量也 不高,与当前畜牧业生产和防疫形势很不适应。当前,在新发生的传染病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由病毒引起的,针对这些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 在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中,最迫切需要的是研发、发现、筛选出有效的抗病毒新药,用于抗击病毒的侵袭,才能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根据当地猪病发生情况与流行规律,结合猪场实际,有计划、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这是养猪场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目前还有不少猪场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尚无有效疫苗,往往通过饲料与饮水添加药物喂饮可达到预防的目的。许多养猪场,在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及育肥猪四个阶段,针对某些病原菌选择敏感的药物,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菌性感染,减少了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了产仔数,提高了成活率和出栏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防疫效果。
六、定期驱虫、灭鼠、灭蝇蚊
驱虫、灭鼠、灭蝇蚊是疫病综合防制措施之一,猪场每年必须按防疫计划严格执行。鼠类与吸血昆虫是多种人畜共患病和猪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与传染源,鼠类能传 播20多种传染病,蝇蚊能传播17种疾病,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灭鼠和灭蝇蚊对保护猪群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养猪场的一项日常工作。
七、对疫病积极进行综合治疗
对于传染病病猪的治疗,应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下,区别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开展治疗。发生传染性很强、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要扑杀病猪,消灭传染源。对普通传染病,又有治疗价值的,可在严密隔离的条件下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可采取特异疗法、抗生素疗法、化学疗法、对症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积极的治疗可挽救病猪,减少经济损失,消除传染源,这也是传染病综合性防疫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八、学习先进技术,加强科学管理
在养猪生产中要很好的学习猪的多点生产技术、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生物安全技术,早期隔离断奶技术(mew)、早期药物断奶技术(sew)等先进技术, 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病原在猪群间、种群与子代间的传播。同时实行全价配合饲料养猪方法,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以保证猪只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下,正常健康地发 育生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猪传染病的防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经营管理、饲养方式到疫病防制,需要各个方面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和疫病防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蔡少阁转:规模化猪场的疫病控制措施2017-04-07 22:45 | #2楼
1防疫设施
1.1防疫墙 猪厂四周建成墙,墙高2.5米。
1.2防疫沟 距防疫墙外5米,挖防疫沟,沟上口宽8米,底宽4米,深2米,沟内贮水。
1.3防疫林带 防疫沟外侧,栽植树木,构成宽10米的防疫林带。
1.4进厂消毒设施.
1.4.1消毒池 猪厂正门入口、出口、设三道消毒池,池内放入2%苛性钠溶液。消毒药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室外消毒池在冬季改用生石灰消毒。
1.4.2消毒室 设可供厂内工作人员出入厂更-衣用的更-衣柜并安装2537埃紫外线灯6盏,消毒时照射15分钟,凡进厂人员,必须通过消毒室更-衣、换鞋、消毒后方可进厂。
1.5运尸车 厂内必须备有专供运送死猪的运尸车,要设专人每天定时到各圈舍收运死猪,送往火化间处理。运尸车不准做其它用途使用。
1.6火化间 专供处理死猪和病理解剖用,建在猪厂下风方向一角,可设焚尸炉、高温处理锅、解剖室、设专人管理。载体消毒,房舍消毒。
1.7冷藏设备 备有供短期贮存疫苗用电冰箱一台,长期备用疫苗贮存在零下15℃冷库内。
1.8消毒设备 各车间均配备压缩式喷雾器2-4台,供圈舍消毒用。备有高压机动喷雾器2台,供厂区消毒用。
1.9化验室 应具有无菌室,配备显微镜、电冰箱、恒温箱、离心机、水浴锅、切片机等。并备有可供细菌检验、细菌培养、病理检验以及血清学诊断等器材。
1.10兽医室 贮备充足的常用疫苗和常用药品及医疗用器械。
2防疫技术要求
2.1预防猪的传染病措施
2.1.1贯彻自繁自养。更新血液,外引种猪时,须从非疫区(厂)购入,必须经过检疫后方能引入。引入后进行两个月隔离饲养,经观察确认健康无病时,方许引入生产猪群。
2.1.2猪厂谢绝参观。经特殊批准进厂人员,须执行更-衣、换鞋消毒规定,方准进厂。
2.1.3外来人员来厂办事,购买种猪,探亲访友一律在接待室接洽不得进入厂内。
2.1.4外来各种车辆不准进入厂内,购买种猪出售肥猪均通过出猪台在厂外接运,厂内工作人员的自行车存放在厂门外存车处。
《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1.5猪厂食堂和职工食用肉自给,不准从厂外购买,亦不准携带肉类及肉制品进厂,已出厂活猪不得回流,火化间处理的病死猪猪肉、高温肉及油,严禁厂内食堂或职工个人食用。
2.1.6根据猪群健康情况,适时进行猪的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
2.1.7猪厂采取有效方法消灭老鼠、苍蝇、并驱出进厂内的狗、猫等动物,防止传播疾病。
2.1.8监督各类猪的日粮合理配合,注意营养需要,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猪体抗病能力。
2.1.9厂内使用的工具、饲具不准借出厂外,各圈舍间亦不得串换使用。
2.1.10厂内各车间不准在圈舍内外解剖病死猪,尸体处理,检验剖检均由主管兽医防疫人员在火化间和解剖室内进行.其它人员不得出入火化间。火化间内外,每周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一次。
2.1.11现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饲养人员要经常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病猪及时处理或报告。
2.1.12厂内主管防疫人员配合防疫站与各级兽医防疫机构建立疫情通报关系。
2.1.13各车间必须认真执行厂部制定的各种疫苗预防注射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注苗操作规程,保证全厂猪群常年处于免疫状态。
2.2扑灭猪的传染病措施
2.2.1猪群发生传染病或发生可疑传染病时,要及时迅速做出诊断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如遇疑难病情不能确诊时,应及时送检病料或请专家协助确诊。
2.2.2扑灭传染病要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一旦发生应立即隔离,封锁发病圈舍或全厂进行封锁,并全厂紧急大消毒,如猪场周围地区发生猪的传染病,猪厂受到威胁时,也可进行自卫封锁。
2.2.3扑杀的传染病猪或病死猪,不准擅自剖检,一律火化处理,如需诊断、检验剖检必须由兽医人员执行,但出入火化间应彻底消毒。
2.2.4被隔离封锁圈舍的工作人员,不准擅自出入,其它人员亦不准进出疫舍。正常生产的圈舍工作人员,平时亦不准互相乱串圈舍。
2.2.5一旦发现传染病的紧急防疫措施和疫苗紧急接种办法,根据当时不同情况另行拟定。
2.3兽医卫生要求与监督
2.3.1饲料卫生 不得从疫区购入饲料,按制定的各类猪日粮配方认真调配,添加足量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添加剂,要搅拌均匀,不得使用发霉、腐-败、冷冻、变质饲料。夏季各圈舍不得积存配合饲料防止变质。
2.3.2饮水卫生 各圈舍的各类猪栏均安装自动饮水器,让猪饮用自来水,使用自动饮水器要由新生仔猪开始早期训练饮水。要经常检查饮水器是否正常供水,防止因堵塞或损坏不能供水。
2.3.3圈舍卫生 各圈舍出入口,必须设有消毒池,池内放入2%苛性钠溶液或生石灰,圈舍内部的床面、圈栏、饲槽、粪沟、通道、天棚、墙壁要经常清扫或用水冲洗,保持清洁。种猪舍、后备猪舍、商品猪舍的圈栏、床面、饲槽、粪沟每月用有效消毒液消毒一次,走廊、墙壁每周用有效消毒液消毒一次,幼猪舍、育肥舍采用“全进全出”消毒方法,分娩舍采用单元“全进全出”消毒方法:即每批猪转群、出栏后,对床面、圈栏、饲槽、通道、墙壁彻底清扫,用水冲洗洁净,然后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并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后,空舍一周再进猪。凡采用“全进全出”消毒的圈舍走廊通道,每周均用有效消毒液消毒一次,各圈舍消毒后,经防疫站采样检验,墙壁、圈栏的灭菌率达80%以上,地面灭菌率达90%以上,认为合格时,方准进猪。
2.3.4环境卫生 圈舍周围清除杂草、脏物,经常保持厂区清洁卫生,圈舍的粪尿用水冲洗后排至总粪沟,汇集各号粪井,然后再统排至厂外贮粪池。厂内职工食堂每月应用有效消毒液消毒一次,猪厂厂区每周应用有效消毒液消毒一次。消毒重点区域是人、猪经常通行的道路,职工食堂与厂区消毒由兽医室监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