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情念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实用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字0-100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 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表示数字大小关系。

3.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口算。

4. 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正方形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0-100的认识和书写方法。

2. 数字的大小比较。

3.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4. 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字的`读法和书写方法,以及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数字大小比较游戏、几何图形分类游戏等。

3. 互动探究:通过互动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字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口算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数字0-100的认识和书写方法、数字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

1. 数字0-100的认识和书写方法

教师通过板书、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字0-100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 数字的大小比较

教师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表示数字大小关系。

3.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教师通过互动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

4. 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数字0-100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练习。同时,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也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需要多进行练习。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练习和巩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有《整式的乘除》、《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和《七巧板》的综合与与实践。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整式的乘除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理解整式的乘除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 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 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 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一章,在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的概率 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顾及好、中、差三类学生。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补充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学生共53人,天真活泼,对学习充满乐趣,上期成绩较好。本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期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学好数学。

同时培养其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千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二)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9数数、写数、读数4大小比较2较大数的估计1 整理与复习2

二、千米的认识3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2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加减法的估算2三位数的加法3三位数的减法3探索规律5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解决问题3 整理与复习2

四、认识图形4平行四边形2拼组图形1七巧板(数学文化)1

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分秒6认识钟表3解决问题3

七、收集与整理 5

八、总复习5复习训练6

以上安排,若与学校安排相冲突,以学校安排为准调整并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期共有学生40人,超龄生有8人,不足龄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学初4岁的学生有3人,年龄相差大,理解本事也就不一样,学习成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经过平时成绩检测,成绩满分人数总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数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绩总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给期末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可是为了在近3周的教学时间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佳教学效果,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教学资料简析:

本册教学资料主要是: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等。重点教学资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根据本学期教材资料,结合本版实际情景,教学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资料: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0以内一个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明白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明白1时=60分,明白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构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我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谈谈自我对哪些知识学得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一下。

2、充分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欢乐中教学,更好地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教学的方法。

5、改善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本事,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景,结合教学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五、教学时间安排:

1、位置……………………………………1课时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2课时

3、图形的拼组……………………………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5、认识人民币……………………………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课时

7、认识时间………………………………1课时

8、找规律、统计…………………………1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本班的人数是32人。学生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100,最低50分,其中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He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第一周(6课时):位置

(二)、第二周至第四周(18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第五周(4课时):图形的拼组

(四)、第五周至第七周(15课时):100以内数加减法,认识数数数的组成

(五)、第八周(5课时):认识人民币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七)、第十四周(6课时):认识时间

(八)、第十五周(6课时):找规律)

(九)、第十六周(6课时):统计

(十)、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10课时):总复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情况分析

(一)小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小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三)、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减法

(四)、总复习(包括期中阶段的一个数学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小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小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小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小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小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小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小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小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为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打好基础,现制定关于一年级数学方面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xx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7、认识时间;8、找规律;9、统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x)班xx人、一(x)班xx人,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都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在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对我们的学习部署有着关键的指导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xx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们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新|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们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

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习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第十七周 6.4—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习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