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十四课,本课所在的第九单元主要是以诗歌、童话的形式呈现,课文充满了童趣。教学本单元有双重任务:一是写字识字教学,二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篇课文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在内容上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来母亲对孩子的爱,要让学生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靠自己的父母,学会生活的本领,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整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教育专家的观点,一年级的课堂识字写字则是课堂主旋律,因为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所以写字教学则不会出现在第一课时中。因此,课前备课时我做了如下思考:
1.如何导入?
现在的新课堂并不推荐复杂花俏的导入。通过学习,我知道导入应具备自然、有趣、简洁、启思。而我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学习不久的一年级孩子,所以,我的导入要贴近孩子,简洁有趣,而儿歌《数鸭子》则是孩子们有兴趣同时也“信手拈来”的东西。如何让这首歌进入的自然?正好现在正值冷冬季,我穿着一件鲜艳的黄袄子,这时我决定以我穿的黄色衣服过渡到同样也是“穿着黄色衣服”的小鸭子作为切入点,结合《数鸭子》儿歌,以老师是鸭妈妈,学生是鸭宝宝,进入情境。
2.如何教学“我会认”的生字?
本篇课文中的“自己”这两个生字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并且出现在了课题里。如何处理?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标题教学的资料,最后,我决定“自”字由我来领着书空,学生则跟着我一起书空,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自的笔画顺序及名称,也为第二课时教写打下基础。而“己”字的笔画笔顺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我决定试着让学生指导我来书空,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孩子心里会想,我也能指挥老师了,让孩子心里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其他生字大部分以单字在句子里出现,如“您”字。因此,在备课时,我决定学习朱老师的教学生字方法,随文识字。字随文学,使字不脱离句,从而更有利于句子的朗读和理解。新课标指出,在语文的学习中还应该培养孩子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所以在“您”字教学时,我决定做一个文明礼貌的灌输,对比“您好”“你好”。前段时间听了李超利、郭美珍、朱红果等老师的.课后,我发现,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停留在本课的教学,而是应该教会孩子们学法,从而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决定根据本篇课文“您、吗、吧”三个字的特点,灌输“熟字+偏旁”这种识字方法。
3.如何让学生把句子读起来更美并且突破难点?
首先,我认为小鸭子的话可以抓住“?”,读出问号的味儿,并引导学生在体会小鸭子当时的心情。其次,在读鸭妈妈的话时,可以角色转换,让学生体会作为一个妈妈的语气和鸭妈妈当时的所想,最后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抓住朗读训练这一重点,并突破难点。而这是一篇对话式的课文,所以,在巩固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加上了表演这一环节。既让学生练习了朗读,也让学生融入了情境,并锻炼了孩子们“台上功夫”。
在第一次试教后,通过师父以及听课老师的帮助总结,这堂课流程比较清晰,但也暴露出了以下问题:
1.生字的出现比较突兀,不自然。在学生自由读课文后,直接出示“您”字,联结不自然。
2.个别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例如:“你们的妈妈都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和你们说话的?”这个问题有些学生心里可能明白,可是因为孩子们的词汇量不多,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从而出现了一个问题抛出去却没有回来的场面。
3.在学生表演的环节,没有把要求和目的提的非常明确就开始自行排练,导致学生自由排练的时间很多学生仅仅只停留在分配谁读鸭妈妈,谁读小鸭子,没有真正的在练习对话,这样,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4.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我提出了要求学生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自学第二自然段,这种学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求过于高,并且整堂课的容量可以不把第二自然段纳入本课时学习。这样可以把时间用在巩固课文生字和练习朗读上。
通过第一次试课的总结,我针对以上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然后进行了第二次试课。首先,我调整了生字的出示时间,加上了过渡句。然后简化了个别难度大的问题。接着在表演环节上,我要求学生认真听我的排练要求。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去掉了“鹰”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只用一句话,在课堂末尾时,给第二课时做铺垫。
在师父和听课老师的分析下,第二次课已经逐渐成型。但是经过试教发现,一年级的孩子还是需要“范读”这一环节。所以,在汇报课时,我又加进了“范读”这一环节,让学生有一个听正确发音和整体感知的过程。
汇报课后,宋校对我整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我感受颇多。对于整体环节的设置总结为一句话便是:明确目标,落实目标。在朗读训练方面则是:悟—读—悟。
首先,整堂课我的目的,我心里是非常的清楚的。但是在落实目的这一环节上,做得不够实在。首先,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没有在出示整篇课文及圈出的生字凸显,使得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生字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过程。接着,在生字“您”的教学中可以以字形理解字意。并且,在教学熟字+偏旁这一识字方法时应该让学生自己指出,老师引导巩固。让学生说出“吗、吧”口字旁是偏旁,马、巴是熟字,组合起来“熟字+偏旁”。在训练朗读以及突破难点上,我整堂课缺少了先悟再读,所以学生在读“?”的味儿时,总达不到我要的效果。环节安排上,应该先让学生想一想小鸭子心里所想,然后在根据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再来品读“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在体会自立自强这一难点上,应该从“过了几天,小鸭子学会了游泳”来突破,这样的引导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实际。
这堂课学生还是很配合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在表演的环节也很热情大方,特别是个别平常不开口的孩子也愿意到台上来一展风采。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受到启发和教育。课文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本课我的教学侧重点在教学小鸭学游泳这一自然段,通过初读、细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从读中感悟道理。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有亮点也有值得探讨与改进的地方。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导入我采用了出示小鸭和小鹰的图片,从他们的本领是什么,抛出是怎么学会飞翔的这个大问题过度到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学习生字,通读全文
识字是本课的重点。为突破重点,我采取多种识字的形式,采取小老师带大家读,开火车读,交流识字方法,猜生字等多种形式,学生生字这个版块掌握得不错。
三、练习朗读,体会情感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我当时安排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通过练习读以及我与学生的对话──喜欢哪一个,学生结合课文,感悟了语言的意思,体会了当时小鸭子和鸭妈妈的感情。不过,现在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鸭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这句话是故事中的重点语句,一方面说明了鸭妈妈“让孩子自己去” 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事情,你自己能做”,从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这样的道理。我觉得,对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下:除了小鸭子的身体特点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什么?从而使学生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生活态度教育。
但是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首先,朗读时间不够,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比较少,读书的时间不够;其次,一节课的容量比较大,可以说是一节课涵盖了两节课的内容,拓展比较多,也比较深,不够恰当;再者,学生写字这块抓得还不够,写字的效果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