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孩不笨》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孩不笨》观后感1
昨天,我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其中有两个家庭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同教育方式,看得我心里酸酸的。
其中一个家庭中有一个是十五岁的哥哥杨学谦,一个是八岁的弟弟杰利,父亲是公司经理,妈妈是杂志社编辑。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优越,但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几乎一周都说不上几句话。既使说话不是沟通和交流,只是命令而已。
另外一个家庭是十五岁的儿子成才和腿瘸的父亲,父亲曾经是社会流氓。他很爱儿子,但不会用语言表达,经常打成才,但他也只不过是不想让成才重蹈覆辙他曾经的路,但是不会和孩子沟通,不会赞扬孩子特长,所以把爱用错了地方。
其中最深刻的一段是,一次杨学谦爸爸的'电脑坏了,放在了家里,正在老板骂他的时候,杨学谦带着自己修好的电脑送到爸爸的公司。爸爸不但没有表扬孩子,反而说是:你弄坏的又修好,还逃课。真让学谦伤心极了,这样的父亲无视孩子的努力,教育不得当,不懂赏识孩子优点,反而说出让孩子很失望的话。
还有就是父亲节到了,杨学谦给父亲买了个剃须刀,可是妈妈却说浪费钱,这使孩子原本是展示一下对父亲的爱,却被妈妈给剥夺了。作为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赞扬孩子,多给予鼓励,而且做事要以身作则,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再说成才家庭,爸爸是个粗人,明明非常爱成才,可是不懂得沟通,只是用暴力来教育,使成才缺乏沟通、缺乏赏识,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成才爸爸临终前得觉悟。
《小孩不笨》观后感2
如果你有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上面有个大虫洞,你是会把它扔了呢?还是切掉有虫洞的地方呢?我会切掉有虫洞的地方。这是我看了《小孩不笨2》之后明白的道理。
周末,我看了一部叫《小孩不笨2》的电影。影片中杰瑞在学校里被老师选上了做主角,他想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他的演出,可是爸爸、妈妈太忙,没时间去看他演出。有一次,他听爸爸说陪客户谈一小时工作就会赚到五百元钱。于是,杰瑞就开始攒钱准备购买爸爸一小时来让他看自己演出。由于时间关系,钱凑不齐,可又想爸爸、妈妈来看演出,于是杰瑞在小卖部趁店主不注意偷走了一些钱,被爸爸、妈妈发现后,他说出了原因,知道了原因的爸爸、妈妈原谅了杰瑞,后来还专门去看了他的演出。
我与杰瑞有着类似的经历。在我九岁的时候,一个人去商店买东西,在挑选货品的时候看见一个大人趁店主不注意,用闪电般的手速拿起口香糖放进了自己的口袋,我便也学着他的`样子做了起来,由于速度太慢,被店主发现之后教育了一通,并且告诉了妈妈。妈妈知道后,批评并教育了我,说那样做是不对的,有什么需要可以说出来,并带我去跟店主道了歉,从那以后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以后绝不再犯。
曾经一想起那段经历,我都会认为自己是那个烂了一块的苹果。而杰瑞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会犯错,有句老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及时改正,就是个好孩子。正如那个坏了的苹果,扔掉了就没有了。而你只需要把坏了的部分削去,那么剩下的就是香甜的苹果了。
《小孩不笨》观后感3
看完《小孩不笨》之后,心里颇有感触。感触之余,我想起了现代的家庭教育问题。
父母都认为,只要按照他们安排去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在小考、中考、高考中都能取得胜利,成为值得他们骄傲的“天才”,他们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其实,父母们有反思过吗这种所谓的“天才培养模式”到底是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呢
在《小孩不笨》这一影片中,我们都能很清楚地看到,父母一味要求孩子的高成绩,最终导致了成才被学校退学,学谦成了学校触犯校规的学生,这难道与家庭教育脱得了关系
父母认为仅有高成绩的孩子才算好孩子,仅有高成绩的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所以,他们不允许孩子发展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爱好。在影片中,杰利作为演讲的主角,却邀请不了父母来听讲座,因为他的父母认为这是很不正经的事;在父亲节时,学谦用平时省下来的零钱去买了一刮须刀给父亲,却遭来了母亲的挨骂,不好好学习整天只明白乱花钱,成才因为华文考不好,被父亲明白却招来了一身痛打……久而久之,小孩不再敢把自我那些与学习无关的想法告诉父母,代沟逐渐扩大以到那种无法沟通的地步。然而,父母还过份自信,认为自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一切都是对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鞭打教育似乎成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孩不笨》中经常看到成才被父亲拳打脚踢,学谦时常被母亲指着鼻子骂。在现代生活中,更有狼爸虎妈的鲜明例子。试问,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有何欢乐可言父母的暴力在他们的童年留下的阴影,是一所北大就能抹去的吗
《小孩不笨》观后感4
这次培训过后,我们一起观看了一部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观影过程中,我们时而开心地大笑,时而窃窃无语感动。这部影片使我感触颇多。
回忆这走过的这些岁月,是否在对别人的的称赞上显得有些吝啬呢?是否被别人称赞带来的感动已经离自己很远了呢?难道就是称赞别人一下真的会很难吗?或许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有句话说得很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但为什么就是这样一点小小的变化就可以发生这么大的作用,那自己为什么都不愿意做呢?
无论大人小孩都需要获得称赞,都需要赏识和鼓励,因为它可以给人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让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切事情,获得连自己都想不到的结果。(观后感)其实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坏孩子,只要你唤醒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
影片中的`孩子刚进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认为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放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父母子女之间,连接他们的并不是责任,而是他们之间的爱。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连接我们和孩子的不也是爱吗?只有用心和孩子沟通,用心爱孩子,孩子才会用纯真的笑脸回馈我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身边充满无尽的爱!
《小孩不笨》观后感5
在《小孩不笨》这部影片当中,作为即将站上讲台的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孩子需要我们做老师的理解、尊重。我们做老师的不能把孩子管得太严,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处处约束孩子们,就算孩子不对,也只能慢慢引导,讲道理,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也许跟孩子做朋友,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小孩不笨》中的单身父亲,因为孩子的国语成绩只有10来分,对孩子拳打脚踢,可是这样做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帮助,反而还会令孩子认为自己没用,从而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做为师长的我们,应该多多鼓励孩子,看到孩子闪光的一面,并肯定他们的长处,不足的地方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不是全盘否决,就像片中所说的一样,一个苹果烂了一点,只需要把烂掉的那一点切掉,而不是整个扔掉,切掉一点这颗苹果就还有用,如果整个扔掉的话,就什么也没有了。
还有一点,影片中小孩的家人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有一大堆话讲,也不理孩子们有没有听进去,这样只会让孩子们觉得我们这些大人很烦,很罗嗦。应该适应地教育孩子而不是说一大堆的空话,左耳进右耳出,讲了也是白讲,和孩子沟通是必须的,但也要讲究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知道他们的想法,而不是采用强权的态度不理会孩子的感受,生硬的给其批评。事实上,在很多的家庭里学校中,并不是孩子不愿意与大人沟通交流,而是孩子们在孤独寂寞的同时,再也找不到与大人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如片中所说的:“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父母们的鼓励话语渐渐变成了训话,于是我们就变成了哑巴。这部影片就是要告诉我们,解决孩子问题的核心在于沟通,沟通是联接孩子与大人之间的桥和钥匙!
《小孩不笨》观后感6
这天观看了新加坡电视剧《小孩不笨》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启迪,从中似乎悟到了答案。
剧中故事情节选取了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学生在家从父母那里看到的是冷战和漠不关心,得到的是埋怨和责骂,甚至是暴打;在学校理解的严格校规校纪的约束,一次次考试失败的打击,承受的是考试失败后老师无情的讽刺和挖苦。在社会上受到的是一些不健康现象的侵袭,品尝的'是对社会的朦胧、无知和无奈;家长怀有一颗恨铁不成钢的愤怒的心,体验的是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的苦和孩子学习不长进的真切的恨,由衷的发出了”我说什么语言,你才能听地懂啊!“;教师应对的是调皮捣蛋、桀骜不逊的学生,虽然是磨破嘴皮的说教,却最终不见效,用自我的百般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不理解和超出常理的反抗;校长抱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完美的愿望,()虽是在勤勤恳恳的诲人不倦却不得不用无情的制度来惩罚自我喜爱的学生。整个社会都乱了,教育者成了不近人情的魔鬼,受教育者是不可理喻的叛逆,本该和睦相亲的家人却反目成了仇敌。这些不可理解的现象是怎样遭成的呢,怨谁呢,怎样解决呢?
电视剧在展示了当前社会的不正常现象后,也揭示了它构成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社会自有正道,人间总有真情。孩子需要理解和呵护,学生需要尊重和鼓励。在任何时候社会的真、善、美总是多于假、恶、丑,真理总能驱除谎谬。人在自身善良本性的召唤下,总能拨开迷雾见太阳。在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之后,用血的代价换来了答案:充满真情的语言,孩子才能听地懂。人们最后认识到了人间大道。父母应敢于对孩子大声的说出你的爱;教师应真诚的应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用真情去呵护学生。教育的真谛在于尊重。
《小孩不笨》观后感7
你最后一次被称赞别人是几时?
很久了,对吗?”
这是这部电影的开场白,让人立刻回忆这走过的这些岁月,是否在对别人的的称赞上显得有些吝啬呢?是否被别人称赞带来的感动已经离自己很远了呢?难道就是称赞别人一下真的会很难吗?或许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有句话说得很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但为什么就是这样一点小小的变化就可以发生这么大的作用。那你为什么都不愿意做呢?
无论大人小孩都需要获得称赞,都需要赏识和鼓励,就可以给他们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切事情,获得连自己都想不到的结果。其实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坏孩子,只要你唤醒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
现在的.孩子刚进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认为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家长老师是否想过苹果为何会变烂,是否关心那些已经变坏的孩子为何会走错迷失方向?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泪水已经流干,前途对他们来说也很渺茫,迷失了灵魂,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其实他们也曾努力要争取所有人的称赞,但一次次的失望,那看不起的眼光,让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要管。
“没有不会教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家长老师们,仔细思考一下在决定今后将要怎样去做吧!
《小孩不笨》观后感8
星期六,我跟孩子一起看了《小孩不笨》的影片后,真的是让做家长的受益匪浅。虽然这部影片有很多搞笑的场面,但还是让我们家长从中学到许多教育孩子的新方法。尽管片中许多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得焦头烂耳,不惜用尽任何方法,但都不见效果,但是最后也都能从中摸索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成功地把孩子们教好,而不是让孩子们误入歧途。
在《小孩不笨》这部影片当中,做父母的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孩子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理解、尊重。我们做父母不能把孩子管得太严,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处处约束孩子们,就算孩子不对,也只能慢慢引导,讲道理,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也许跟孩子做朋友,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小孩不笨》中的国彬的妈妈经常打骂孩子,可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提高。还有一点,影片中杰利的家人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有一大堆话讲,也不理孩子们有没有听进去,这样只会让孩子们觉得我们这些家长很烦,很罗嗦。应该适应地教育孩子,而不是说一大堆的话。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注意。还有在影片中,有些父母盲目的宠爱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为孩子们准备好,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们好,其实都是害了孩子们,现在还没看出来,而一等到孩子们离开父母,没有了依靠,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会做。比如影片中的名叫terrg的孩子,他妈妈什么事都让女佣来做,最后孩子连涂面包和冲咖啡都不会。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的事自己解决,让孩子失去了关怀,导致没有心情学习,降低学习成绩。最后,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一直忙着生意上的事,忽略了孩子,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生意固然重要,但孩子们更加重要。
《小孩不笨》很贴切地反映了现在的孩子种种行为思想,让我们做父母的更加意识到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小孩不笨》观后感9
非常遗憾由于单位有竞赛活动,错过了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小孩不笨》这部影片。在上博客时看到了老师们的观后感,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于是利用了一晚上时间在网上欣赏了这部影片,值得让人深省。
影片中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故事:汤姆(15岁)和杰瑞(8岁)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阶级家庭,父母都忙着工作赚钱,缺少了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另一方面,汤姆的同学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有着沟通的问题。出身卑微的成才父,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对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读书,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差强人意,令他极为心痛。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以为对成才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影片一开始是很幽默的,而且也生动地反映出了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学生问题,在影片中段也含蓄地反映了国家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问题。而后当Tom和成才走上歪路之后,经过一番波折,最终成功让他们走上了正道,并且他们的父母最后也明白了道理,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通过观看影片使我感受到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投诉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一扇门,打开那扇门就需要一把钥匙。教育需要疏导而不是阻拦,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赞赏,给孩子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小孩不笨》观后感10
三月份是大朗首届家庭教育电影亲子活动月。经贵校推荐,四部影片都看过了,其中感觉颇深的还是《小孩不笨2》。相比一年前在孩子那次家长会上,贵校组织家长们一起看的《小孩不笨1》更有深度,更值得观看,也更有感触……
此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描述的是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因为忙而无沟通”。其中一个家庭讲述的是出身在贫困家庭中的成才,他有一个没有学问的“大老粗”父亲,其父整天要忙于生计,但对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长大能有出息。可是成才的学习偏偏差强人意,其父对他真是“恨铁不成钢”,以为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另外一个家庭讲述的是出身在富裕家庭中的学谦兄弟俩个,父母也都忙着事业赚钱,缺少了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而在学校,这些孩子在老师的眼中,又都只是一个个的“烂苹果”。在一片片的失望声中,他们都任由放弃自己。到后来校长、老师和家长都反省自己教育的方向,才让他们才又找到自己的路……
其实整个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以及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问题。透过《小孩不笨2》这几个小主人翁成长的故事,好像让我们一下子也回到了童年,那时候的我们也不止仅仅是需要父母亲的关怀和爱心,也很期待父母亲给予我们赏识和肯定。而现在,当我们的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间,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没给予适当的`教诲,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责骂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还真的从此会多出几个败类。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去赏识他们,多去包容他们,给予他们多点的肯定,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因为我们也都是从孩子一点点长大的,因为我们也都是从孩子一步步走过来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在鼓励中,赞美中成长!
以上算是我的一些观后感,很高兴能借这个平台同大家共享!
《小孩不笨》观后感11
上个星期,我和同学们在学校组织下一同在课室观看了《小孩不笨》这部电影,影片中的情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无时无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描述了两个家庭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影片中的那个小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可他的妈妈认为画画没用,不准他画画,强迫他学习,如果学习得不好就骂他。这种教育方法只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使孩子的天赋得不到发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父母都希望的,但要学会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让你的孩子成长成才。
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小孩为了希望能够在他的.演出时到场,把平时的零用钱都储蓄起来,到那个时候可以储蓄到500元来请他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观看他的演出,真的让人感到可怜,这令我伤心难过。不知从什么时候,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们,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们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庭而忙碌,但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们,来关心一下我们,因为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赏识和赞美。
“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就告诉我们的父母要多点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深入地去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去指导他们。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只有真诚的付出,才能获得永恒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