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1
推荐听了初中生物学科的优质课之后,受益匪浅。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学习反思中不断前进。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方法引导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很不容易的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于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如本节课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我也经常会精心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既保持了新鲜感又达到了同样的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统一,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2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实践更趋合理。
1、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目标分析,能力目标的第一点应该放在知识目标中。情感目标要具体落实到具体章节和事情,不能泛泛而谈大的目标,应该提及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个目标。在一节课中,并不是每一项三维目标都要重视,而应该结合具体内容有所偏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以免目标过高不能实现或目标过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或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要逐渐加深,不能在某一节课,使知识一步到位,超越应学的内容,由于“难”既吓跑了学生又完不成教学任务。
2、教师应具备课堂的研究能力。
教师应少讲精讲,讲慢一点,不要只顾自己讲个不停,多留些时间给学生思考,讲时注意复习旧知识。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方法值得提倡,但要注意讨论的有效性。第一,讨论的问题要值得讨论,第二,要关注小组的讨论活动,要让讨论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一个过程。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
3、生物教师要加强对自身各种素养的提高。
大家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提高自身的一种自主意识。教师应该出去看看,体会一下自然和人文环境。生物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多关注周围的生物和生命现象,为教学不断积累素材。在教学中,才可以给予学生引入一些社会关注的生物学事件作为课堂拓展内容。教师的工作范围应扩大。要以自己的行为来争取自己的地位,学校评价一个教师不仅仅是高考考多少分,还有其他多方面的需求,比如优秀的研究性课程,辅导学生获奖等等。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和学校的特点拓展自己的工作范围。
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应该建立融洽的组内关系,构建一个友好和谐的教学集体。在个人方面,应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总结自己不足。在组内交往要相互尊重,在业务讨论上则需要多相互切磋,不断相互促进大家的业务能力。如每位老师一个学期精心准备1-2节课,共全组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加强和外界的联系。多加强和上级部门和周围的联系,可以获得多方面信息,为发展提供契机,如各种创新大赛和竞赛的辅导平台。能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各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和讲座。要注意每次活动资料的记录和积累,对于个人及教研组的成长很有必要。
4、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课前和课后的反思。
人们常说教学是艺术,是成功及遗憾的艺术,再精彩的课,回头反思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还应当认识到无论采取什么手段,着力点还是应该放在学生身上,平常关注不多,研究不够,认识不到位,遇到大场合,就会力不从心。重大场合下的公开课是否能上得好,取决于平时常态课的积累,为此。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3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象全体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进步学习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从这个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学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中心思想。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那些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做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教学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可以通过写保护生物的倡仪书、知识竟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这样,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4
从20xx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全面展开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众多的高中生物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在努力的进行课改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和困难,影响新课程的推广。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对生物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讨和进步。
一、对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效果的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不能辩证的看待各种教学方式,或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我们任何看待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呢?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例如,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
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发酵的装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发酵装置图,分析讨论发酵装置中各个部分的原理及作用。前者类似于对技术的创造发明过程,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后者类似于对一项新技术的消化过程,相对难度较小,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我们很难说这两种方法谁优谁劣,但对具体情况,却有合适与否之分,对于基础与能力均较弱的学生而言,采用前一种方法显然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难以开展起来。再如,对于伴性遗传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质;二是首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可能怎样传递,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第二种方法采
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因此,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我们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但如果将探究泛化,将之用于一切教学情境,那是有悖于有效教学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5
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物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称为直观教学。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直观教学是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获及较全面、正确而牢固的生物学知识,不能只从抽象概念和定义出发,更不能抽象地讲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必须通过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及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再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各种概念和原理。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感知传统直观教学中无法表现的事物和现象。
(2)、直观教学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在生物学教学中正确地组织和运用最合适的直观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
(3)、直观教学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的手段。这样就把教师的活动目的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的,把教师所施加的影响构成学生活动的手段和对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如生物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4)、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有力手段。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获及大量的感性材料,为进一步思维打下基础,进而掌握规律性知识。生物教学中,通过正确的直观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和分析能力。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6
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往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下面就简单列举几例在生物教学的妙语妙用。
(1)诗词
在生物课堂中适当穿插运用,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陶冶学生情操。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
(2)成语
与生物学相关的成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生物学原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飞蛾扑火”——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灵活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精髓,理解知识的效果甚佳。
(3)迷语
把生物主要特征或本质规律概括起来,形成生物学谜语,或收集民间相关生物学谜语,在课堂中抓住契机,适时应用,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教学中会产生“投石激浪”的效果。如“不劳而获”——寄生、“玉帝圣书”——神经、“三教九流都来往”——杂交等等。又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抓住果实与种子的本质特征,从而不易混淆“果皮”和“种皮”两个概念。
(4)谚语
谚语是前人用精练、押韵的语言归纳而成,反映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并广为流传的妙语。课堂中适当选择运用,能增强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
(5)顺口溜
一些零散难记忆的知识内容,抓住其知识重点,编成具有一定的音韵和节奏感的顺口溜。在课堂适当运用,既可缩小记忆容量,便于记忆,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如几种无机盐缺乏症:“钙、磷不够疏松症,小儿还患佝偻病;成人缺碘甲状肿,幼儿必患呆小症;婴儿缺锌食不振,生殖发育要缓行;血红蛋白铁组成,缺少就患贫血症”。这样把几种常见无机盐缺乏症归纳在一起,利用押韵特点,使无机盐与相应缺乏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持久的联系。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7
随着初中教学有很大变化。表现在从原来的三本教材改为现在的六本教材,从原来的12个生物实验改为现在的二十几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目前生物个实验。从教材内容上看,不但增加了生物学基本知识,同时增加了高新的生物工程知识,以及探究性学习等内容。因此,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教学任务重了,复习时间少了。因此以往那种全面叙述讲解,反复复习训练讲评等等这些过程已经受到了时间的限制,已不再适应目前教学的要求。因此许多初三生物学教学的教师都共同的感觉到了教学的不习惯,认为时间不够用,练习做少了,复习过程不再允许反复讲解,总感到不放心。应该怎么办?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6本教材在复习中实际只可以切割成六个知识大块,具体是:
1.分子与细胞:包括原生质成分细胞结构和增殖。
2.生物代谢和调节:包括动植物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及稳态调节、免疫。
3.生殖发育与遗传变异:包括生殖与动植物胚发育,dna与基因,4大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生物三种可遗传变异和应用。
4.生物进化与生态:包括新进化论内容和应用,生态类型结构功能和特点以及调节和保护。
5.现代生物科技:包大四头生物工程内容和应用。
6.二十二个配套试验:包括原理操作、技术设计和结论。这些知识版块是以后专题复习的主要依据。
二、高三年生物教学和复习安排
目前各校教学进度安排有二种方式。一种是一边复习一边结合选修本教材讲授,一竿子插到底。这种安排的优点是:能清晰地结合知识板块,有较强的知识系统性,而且省时间不重复。但缺点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新老知识认识度有很大差异,尤其是程度较差或一般程度的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衔接非常勉强,容易形成夹生饭,其形成的知识系统不能有自己的独立体会和串联,因此出现较多的边找书本知识边做练习的现象。另一种进度是先讲授选修本教材内容再接部就班顺序复习总复习。这种进度的缺点是有一定的复习重复,复习花时略多,显得紧张。但优点是符合教师教学习惯和学生的知识掌握习惯。在基本知识有一定熟悉情况下,教师的板块复习串联比较易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全面体会总结知识系统,因此更易于知识系统化。我更赞同这一种进度,因为根据现在高考趋向,知识不是老师灌出来的,而更应该是学生学出来的。必须有学生自己悟出来的东西。采用这种进度的时间安排应是这样的:总时间约36周。
选修本花10周时间完成授课和一次复习。而总复习一般花四轮:
第一轮是单元复习:抓单元过关,配套单元练习。花12周时间。
第二轮是知识联系:主要针对上下联系的交*知识的衔接和串联(如:减数分裂与遗传,动物代谢与稳态)配套综合练习。花4周时间。
第三轮是专题复习:主要知识板块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目的是知识系统化。配套专题练习。约花6周时间。
第四轮是缺漏复习。主要针对练习中的出现共性缺漏进行知识重现重点补漏。配套练习模拟练习,花4周时间。
三、教学与复习方法要求
平常讲课与总复习必须是两码事,他们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方面
教学原则是讲清概念和原理,分析现象和结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因此必须富于启迪,善于寻找知识点本质所在。必须克服面面俱到讲到根根底底不留一点余地,节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求讲道理,要求精练地表达知识本质清晰而简练能表达本质的课堂板书。我认为课堂必须有悬念,必须有学生思维的时间和内容。听出的东西和悟出的东西有明显差别。一包到底包出来的学生一定是不会思维的笨学生,不想思维的懒学生。
比如:讲授有丝分裂,老师讲清同期概念,各时期细胞整体变化特点就已足够了,让学生通过识图绘图悟出染色体变化规律,这样才能得出他们自己的思维结论,没有必要老师清清楚楚总结出来。再比讲授七大细胞器我们可以通过形态结构成分、类型、功能存在等方面列出一张表,让学生来填表比较,就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没有必要老师列表。
(二)复习方面
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记忆。因此主要在于如何形成简炼的知识网络。目的在于在今后应用中,解题中寻找知识根源和依据,使学生能以基本知识为依据掌握解题和应用方法。因此必须克服总复习变成授课的重复。因此复习不是反复讲解知识过程,而是明确告知学生有哪些知识点,必须记哪些东西,必须懂哪些东西。板书语言都必须肯定而又明确。复习必须是总结式复习,不能是叙述式复习。
比如复式植物代谢:明确告知原理是原生质成分更新过程,知识记忆有2种吸水方式(包括2种吸水原理,2种不同细胞结构条件,2种不同吸水结果)。再如:矿质代谢,明确告知知识点是1个概念(矿质),1种吸收形式(离子),1个特点(选择吸收),2种表现[2无关(浓度、吸水),2有关(呼吸、载体)]。
只有明确告知,简练总结,才能使学生知道,知识有哪些?我掌握了哪些,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未理解,未记忆。
因此,总复习尤其第一轮复习必须以利于学生记忆和明确知识缺陷之所在为目的,提倡总结式复习方法。
四、关于配套练习
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克服没练习没作业的现象,但更要克服练习过多过滥的现象。
教学过程课本练习要完成要讲评,但更必须有教师设计的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少量作业。比如刚才说的:让学生绘制分裂图,总结染色体变化规律,比较细胞器官差异这些都是富于启发的作业,有助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
复习过程中必须有配套练习不能缺少。但练习题目要精选,练习量不能过多。不要一整本一整本地照抄照做,相似或相同题目这本有那本也有反复出现,这只是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养成学生的'马虎习惯。因此高三老师必须有自己自编自汇的练习。
练习要完成,讲评更重要。讲评不能仅仅对答案搞形式,重要的一节练习,三节讲评不嫌多。讲评既讲正确答案也讲错误答案,讲正确的知
识依据,也讲错误的知识依据,每一道题目都必须寻找答题的知识依据和题目告知条件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分析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因此切忌练习过多过滥,必须举一反三,坚决反对题海战术。
五、关于学科配合
现在生物属于综合科。学生的学习是紧张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生物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分量,必须同命运共呼吸,要有全局观点,一科好一些另一科就可能差一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因此生科教师仅能完成我们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不要过分争时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学生的练习量,提高练习质量,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尽量多一些在课堂时间里完成练习。复习不能赶进度,最忌讳的就是搞成夹生饭。
六、关于生物实验
实验题目会考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
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感觉到目前实验复习主要是结合课本实验内容,总结以下两方面:
1.实验基本技术
(1)玻片标本的制作技术:包括涂片制作法,压片制作法,装片制作法。
(2)显微镜使用技术:包括对光、对焦、高低倍转换、物象识别、倍数计算。
(3)纸层析法技术:包括制样、滤纸制作、点样、层析。
(4)比色法技术:糖、眙、旦显色步骤和过程。
(5)设置对照:单因子变量。
(6)恒温技术:包括恒温箱冰浴。
(7)研磨过滤技术。
2.实验研究采用方法
(1)显微镜观察法;
(2)分类法;
(3)等组实验法;
(4)观色法;
(5)杂交试验法;
(6)化学分析法;
(7)理论分析法:(向光性条)。
以上主要讲究技术要点,便于答题,了解这些实验方法便于试验设计。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8
从大学的校园走进中学的校园,我曾许下诺言,尽我所能,努力改变课堂的厚重生冷,让自己与孩子们一样活泼绚烂起来。转眼间,做一个快乐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有12个年头了。回头看了看,我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些悠悠往事咂摸起来很有味道。
感冒了,带病上课着实精神可嘉。可是就在我忍着鼻涕滔滔不绝的时候,一个泡泡调皮的钻出鼻孔。我一时间囧住了,这个可恶的家伙窥探这个世界足有5秒,才缩了回去。四十多双纯洁的眼睛在看着我呢。那一刻,我知道地洞的价值所在了。一个小女生强忍笑,递给我一张餐巾纸,“老师,擦擦吧。”“……”苦心经营的伟大形象顷刻间倒塌。
人体内含水量是60%~70%。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我打趣道: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巴做的。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此话有误导之嫌,男人也是水做的哈。男生们鼓起掌来,仿佛被压抑许久的悲愤终于爆发出来了。女生们针锋相对,老师,女生是清水造的,男生是浑水做的。一场性别大战火药味浓浓的.升腾起来。很明显,班级里女权高高在上。我找出人体的染色体图。指着性染色体说,同学们,看到这个Y染色体了吗,它明显比X染色体短了一大截,据专家检测,以前Y染色体有200多个基因,到目前为止,只剩下40多个了,而且未来它将继续缩短,预计到500万年后,Y染色体就消失了,那就意味着男人就不存在啦!全班哗然。既然Y这么脆弱,我们要善待男生。此后男生女生关系更加和谐,凝聚力超强。
讲泌尿系统的时候,我点了一下憋尿的坏处。此时,一个女生跑到我的跟前,面部有些扭曲,我吓的一愣一愣的,这是怎么了,也不喊报告。“老师,我想上厕所。”“……”我一时不该怎么办的时候,她已经飞奔出去了。这时已经有人捂着肚子趴下了。这是那个平时安静矜持的女生么?不一会儿,她笑容满面的进来了,已经恢复了正常,“报告。”“解决完毕了。”“嗯。”“舒服吧。”“嗯。”……我很佩服孩子们现学现用的本领和无比疼爱自己的品格。“以后,希望同学们课堂酝酿好后,课下解决。学校明文规定,除非特殊情况,不允许上课去厕所的。”
诸如此类的趣事可以装几麻袋。闲暇时,取出几件,傻乎乎乐一番,发觉我也被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给同化了。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9
一、引入要新颖
生物学科是一门趣味性强、知识广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是愉快地、具启发性。要把一堂课上好,新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实践证明,引入可采用诗、视频、歌曲、动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以下是教学中的一些例子:
1、用诗(散文)导入
“季节向前发展了,成熟了。在新的一年里,鲜花、树叶、夜莺、画眉、金翅雀,以及诸如此类的生命短暂的生物,都出现在它们各自的岗位上了,仅仅在一年以前,这些位置都被其它的生物占据着,而它们不过只是一些胚芽和无机体的分子。在朝阳的光照下,苞芽滋生了,长出了长条,汁液在无声的溪流中奔涌,花瓣绽开了,在无形的喷吐和呼吸中把香气散发出去。”节选——《苔丝》在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的新课导入时我选择了这篇文章,并带着“这段文章描述了一个什么景象?”因为学生一开始学习生物学还很陌生,脑海中没有构建出学习的模式,用一些生动的语句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领域。引出什么是生命?进而怎样区分生命?
2、用视频导入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第一个知识点是我国有七大生态系统,而用《生态系统》的视频引入,能很直观的给学生展现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还能使学生记忆犹新。
3、用歌曲导入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这一节重点是学习“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结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而病毒很小,我肉眼不能看到,所以用了一个歌曲《我不想说—我是鸡》这个改编的歌曲引入。对学生而言,单调乏味的开场白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丰富多彩、求新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胃口大开。
4、用角色扮演导入
在《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这一节教学中,其中一个知识点是关于我国什么植被情况,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搞个小品剧,学生自己扮演深林中的小动物,用动物的方式去讲述我们的森林在不断减少,其中面临了什么问题。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是同学感到有话可说。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为新课导入提供了直观的、高效的、交互式的辅助教学。
二、注重实验课教学
新课改也包括教材的改革,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新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实验内容,其中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等等。由于学校的设备有限、课时有限,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有4个大实验、假如不作实验,学生在理解上会有障碍,所以在尽可能开展实验的同时,教师也要熟练课堂讲授实验。以下关于学习实验内容的例子:预习实验内容:这看似简单的工作一定要提前布置给学生,生物学的实验内容比概念内容难记、 解,所以要让学生大概知道实验的目的、要求、步骤是什么。不懂的在原文找答案,还是不懂的做好标记,上课认真听讲,并提示学生这往往是考试的难点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再看一遍实验,然后简要的讲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也可以提问)。后就实验的步骤大家提出问题(也就是不懂的地方)。用这种形式能使不敢回答的`学生也积极回答。学生自己找答案:当问题提到一定的时候,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能解决前面学生问题的学生可以举手。这样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起到指导修正答案的作用。
三、尝试多种教学方式
生物学的趣味性不只是在内容上,因为生物学是所有学科中能运用教具和教学方式最多的学科,生物新教材中也是尝试放入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室就可以完成,如资料分析、观察、讨论、演示实验等,第二种,如调查、实践实验等。教师可以按照课本的提示适当选择完成,而且以上几种都可以作为开发教材的线索,找到每一节课到底适合什么教学方法能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四、每节知识的连贯
新课改的教材特别重视章与章、节与节的连贯,只有连贯才能很好的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也能更好的记忆、理解,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每节课书本中的位置和重要性,特别是与前一章的联系。以下是教学要特别注意的:
1.每个新课导入或知识点导入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2.可用联系的形式,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3.设计提纲,知识网络图。
五、与学生的互动
新时代的教学,在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在新课改中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把教师讲变为学生回答,多用设问,让学生回答。特别注意:
1.越是课本的重点知识,越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2.较难的知识可先阅读,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回答。
3.用讨论的方式得出答案,可促进落后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利用好课本的探究实验。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10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11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选择多媒体,它有哪些依据呢
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对声觉、视觉、听觉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二是要适时适度,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初中生物的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较早,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麻烦。
2.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否则就是“画蛇添足”。而像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细胞的分裂》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我们通过微机模拟,分步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而且通过三者的比较,能够熟练地把握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3.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则,我们认为,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
新授课,一般根据以上几个原则来进行,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确定好使用多媒体后,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起来。
二、课件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笔者认为:课件设计的思路有两种:
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思路。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们简称为“辅教”。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这里不作深入的探讨。
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思路。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其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创设一种与学习相联系的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3)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其目的是使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打个比方,这就像你有一条信息,我有一条信息,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条信息。(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即学习者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
三、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选择主题
确定一个鲜明的可以用多媒体来表现的主题,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或不可能达到此效果的。如上文中所举例若干。
2.情境创设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如《环境保护》中,模拟出酸雨的现象及其危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12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不在于他们掌握学习内容的能力,而在于学习的速度,”“只要肯改善教学过程,照顾学生学习速度的差异,那么会有95%以上的学生的成绩是优良的。”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速度,使教学速度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认识和巩固知识的速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大面积差生的'出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影响课堂教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课前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课前准备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方面。如老师方面包括备课准备、传授知识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教学手段准备等;学生方面包括课前预习准备、接受知识的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教室安排布置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说明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二、教学语言
优秀的教师,十分重视教学中的语言速度,恰当安排语言技巧,精心设计语言意境,成功把握语言速度,积极创造语言氛围,如讲授“环境问题”时,宜采用语言较低、语速较缓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环境知识的重视,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形成正确的环保行动。而讲授“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则宜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达到既传授知识,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目的。同时,在教学中,要使用正确、精炼的语言,防止拖泥带水。
三、提问
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提问。从不同方向将思维“聚集”到“中心”上,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13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然而,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学,有不少学生轻视生物学习,甚至把生物课看成负担。在此情况下,怎样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提高质量,目前已成为生物学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
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也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巧用诗词、成语,提高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
3.介绍趣闻、趣事,增强兴趣
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等,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课堂抢答,以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联系起来。而且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好难易程度。否则,讲课内容太简单会使学生感觉平淡无味,激不起兴趣;讲得太深奥,学生一知半解,注意力容易在不理解中转移,达不到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之目的。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14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除了修订教学目标,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自身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践中的不足,从而针对这些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这些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教学时,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就应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探究方法,而这就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并反思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验证,才能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的内涵和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的运用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确定教学反思的时间
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只有对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的时间进行科学的确定,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反思的成效。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思。
一是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在备课阶段进行,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预测,并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是教学中的反思,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此时主要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变化的揣摩和分析,主动、及时反思教学行为,在促进教学调控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快教学方法改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从而对教学思路进行有效调整,总结教学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是教学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批判性地反思教学过程,结合多种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总结教学经验,促进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理论素养的养成。
(二)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一是写好教学笔记。教学作为与学生互动的动态过程,产生的问题及体会作为第一手的实践资料,教师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下来。
二是定期的教学反思讨论交流,让优秀的教育理论得到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疑惑的解决之道,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将教学理论应用到初中生物的实践教学中。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指导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2)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充分准备,课题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记录结果,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的成果展示、汇报、提高,课后实验探究的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的分工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与团队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以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为学生实验、探究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与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和有责任感的人,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2、设计思路与意图
课前,学生自愿分成8个探究实验小组,组员有分工,共同商定本组的探究课题并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研究设计完成实验探究,做好记录,以备课堂上汇报展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协调,将能力稍差的学生平均安排在各小组。
课堂上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是设计一个小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点明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成果展示汇报,其他组同学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形成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在学生们互动、展示、交流、质疑的过程中,使实验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教师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适当点拨,调控时间的进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以学生自主阅读,归纳整理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生物因素的影响”这样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整个教学的重心放在第二环节上,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增强自信,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能力,在提问质疑中有所创新,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二十八中原是齐齐哈尔市热点校之一。生物实验室是学生们进行实验探究的空间,两个微机室为学生上网查询、下载资料提供了方便,电子备课室是教师经常光顾的场所。这些都为新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市,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相对较多,所以相关资料多,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也有条件在家里上网,查询、下载资料、信息、图片等。学生通过小学自然常识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知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食物容易长毛发霉;也见过橘子皮、面包上长的霉菌。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动手能力稍差,但勇于回答问题,好表现自己。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在同学们企盼的目光中,老师捧着鱼缸走上讲台。同学们带着满脑子的问号看着老师从鱼缸中往外取水。随着水越来越少,鱼几乎游不动了,学生越看越着急。这时老师将水又都重新倒回鱼缸中,鱼儿又欢快地游来游去了。学生们也松了口气。
师:从刚才的现象中,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1:鱼儿离不开水。
生2:环境的改变影响生物的生存。
师:对。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那么大家分析一下,影响鱼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哪些属于生物因素?哪些又属于非生物因素呢?
生1:水草、鱼虫、人。
生2:水、温度、氧气、阳光。
师:好,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虽然课前我们都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分工,但在汇报之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请大家帮助明确:
1、日常生活中见没见过发霉?
学生不假思索地说:见过。
2、在哪儿见过?学生们争着抢着发言。
生1:馒头放时间长了就会长霉。
生2:我在家里仓房中的旧皮鞋上见过霉菌。
生3:放久了的橘子皮上爱长霉菌,我见过。
生4:我家的墙角上长了一片很难看的霉菌。
3、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中物品容易长霉菌?
生1:夏天,尤其是下雨天。
生2: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即使是冬天也会长毛发霉。
4、谁知道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生1:水、空气。
生2:还有阳光、温度、湿度。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汇报你们的探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呢?
汇报结束后,其他组成员可针对他们的实验设计或结果进行质疑、评价。
第一小组率先登场,组长张扬利用实物投影边展示边讲解。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探究空气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作出假设:空气影响霉菌的生活。实验材料:两块鲜馒头。具体做法是:将馒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中,一个有通气孔,另一个隔绝空气。再把两个装置放在厨房的窗台上,进行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作一次观察记录,两袋中都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通气袋中馒头上长出了白毛状物(霉菌)。第五六天白色变成绿、黄、黑色斑块。最后连成一片黑了。而真空袋中的馒头都七八天了,也没什么变化。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出结论:空气影响霉菌的生活。
同学们听得认真、仔细。
张亮:请问你们实验设计的变量是什么?
记录员刘鹏自信地答道:空气。
邓林同学:我想请教个问题:你们是怎样将塑料袋做成真空的?
计时员高萌萌说:这并不难,首先用蜡将塑料袋口封住,然后用注射器将袋内空气抽空,最后再用透明胶带将针孔封上就行了。
王宇莹若有所思地问:放在真空袋中的馒头多久也不会长霉或坏掉吗?
这个问题问得第一组同学措手不及,有的同学说会长霉或坏掉,有的说不会。其他组的同学也参与到争论中来,这时老师对提出问题的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并没有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将球又重新抛给了学生:开动脑筋,再想想办法,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有人说上网查,有人说问专家,这时王菲说:超市里的许多密封很严的食品袋上都标有保质期,如果时间过长,食品就会变质,但会不会长霉我不知道。不如让第一组同学接着将实验做下去。刘伟红抢着说:让事实说话吧!大家都认为这个提议最好。王菲同学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四组同学说,我们与第一组同学的课题、实验设计及结果都相同。只不过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是米饭。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第三组王琳同学代表小组做汇报发言。我们的课题是: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假设是:湿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实验材料是用烘干的馒头片和潮湿的馒头片。实验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将干馒头片和潮馒头片分别放在透明塑料袋中,扎紧口。再将装干馒头片的装置放到温暖的厨房里,另一套装置放在比室温低6℃的冰箱里,结果三四天过去了。两个塑料袋中都没有出现我们预期的结果。谁能帮助我们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应该只有一个――湿度。所以两个装置都应该放在温暖的环境中,这样也有了对照实验。就在第三组同学情绪低落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说,有一句话要送给你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注重的是探究过程,而不只是结果,相信你们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实验设计会更加完善。你们一定会将探究进行到底。
第七组同学代表王辉发言:我们选择的课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作出的假设与选择的实验材料、方案设计都与教材上是一致的,虽然大家会误会我们照本宣科没有新意,但我们在记录实验现象时搞了点创新:我们认为利用表格和文字来记录这个实验现象不形象也不生动,所以我们采用照彩色照片的方法来做记录,实验材料每有一点变化就照一组照片。请看这是我们组记录员刘红的杰作。同学们在抢着看照片的同时没忘了报以赞扬的掌声。
师:由于时间关系,实验方案与汇报的小组相似的,我们课下抽时间再来探讨。下面大家把书翻到第16页,快速阅读16页至17页的课文,思考从书上的文字和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这部分内容介绍了有关生物因素的知识。
生:同种生物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相互斗争。
生:不同种生物间,或是互惠互利,或是捕食关系。
师: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师:通过本节课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学习,根据我们所做的实验探索共同归纳一下:
1、实验法应包括哪几个步骤?
2、进行实验设计时最关键的是要注意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与收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
生1:我们认为我们所做的实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生2:我们组认为实验设计时应注意的是,实验的变量应该只有一个,而且要设置对照实验。
生3:我们同意前两组同学的观点,下面我谈谈我们的感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在实验中锻炼了能力,同时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乐趣。
师:同学们谈得都非常好,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了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对神秘的生命世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希望同学们继续探究食品种类不同对霉菌的生活有没有影响,这也是我们的课外探究课题。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与新教材的运用,为老师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新教材的第一堂探究实验课,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而不是只重探究的结果。所以,课前学生自愿分组,自主选择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课堂上以组为单位汇报展示探究成果,同时其他组同学倾听、互相交流,探讨更加完善、创新的实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少发言,多参与,少讲解,多指导,多观看,多与学生合作。所以课堂气氛融洽,轻松愉快,学生乐意上这样的探究实验课。
同时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精神世界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如学生自愿分组时,老师不过多参与意见,但注意做好将能力稍差,又不爱动手,不爱表现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的协调工作,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合作、探究中培养自信,增强能力。
由于班额大,课堂上真正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确实是件难事,所以教学中难免有一些设计不周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以改进不断完善。
〖教学点评〗
本节课是新教材中的第一节探究实验课。探究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复杂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有其特殊的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对教师而言,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考虑全局、审时度势和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高老师在课的引入时就注意了全局性,演示实验使学生悟出环境的改变会影响生物的生存,进而引入主题。由于课前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愿分组,主动设计并实施实验,所以学生很轻松就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步骤。学生的汇报体现出高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也给了学生了解自身能力的机会。学生真实地记录了观察到的、有价值的现象、数据,学生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敢于大胆地猜测分析,敢于面对困难,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探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高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及时适度地具体指导,对于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准确到位地完成每一探究步骤,达到较高的探究水平,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疑问:放在真空袋中的馒头多久也不会长霉或坏掉吗?高老师在教学中的处理使我们看到,她早已认识到,一个问题、一次挑战、尝试新事物的一个愿望,都是推动学生优化设计活动方案的动力。“开动脑筋,再想想办法,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长毛发霉,那么我们大家能否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食品的种类对霉菌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她用这些话语让学生明确:探究实验只是一种学习方法,而学习是一段旅程,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而这段旅程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探究实验也许不会得到完全的答案,只要不放弃,不断地探究下去,不断积累知识,到那时我们就会成才。看似简单的教学无处不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建议:由于班额大,不可能每一组(每一位学生)都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记录在成长笔记(档案袋)中,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和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