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国际象棋棋子走法

国际象棋棋子走法

傲骨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国际象棋棋子走法大全

国际象棋应该怎么走棋,有哪些方法你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际象棋棋子走法大全,欢迎参考阅读!(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目录▼
【1】国际象棋棋子走法【4】象棋历史起源
【2】象棋规则【5】文化内容
【3】国际象棋战斗技巧【6】国际象棋基本战术

国际象棋棋子走法

1、车的走法

车沿棋盘竖直线行,不限格数。前后左右都行,但不可斜走,也不能跳过其它棋子走棋。吃子同走子一样。

2、象的走法

象走斜线,格数不限,不能越子走棋。

大象斜行对角线,白格黑格永不变。象吃子与走子的方法是一样的。

3、后的走法

可横可竖可斜,格数不限,但同样也不能越子走棋,

后在军中最威风,横竖斜线任驰骋。后吃子的方法与走子的方法是一样的。

4、王的走法

前后左右和斜行都可以,但每步只能走一格。王不能送给对方吃。

双方的王不可以相挨着,王吃子的方法与走子的方法是一样的。

5、马的走法

两横一竖。两竖一横,称“跳跳拐”。

一马立中央,“丁步”踏八方,可以越子。马吃子的方法和走子的方法是一样的。

6、兵的走法

向前直走,不能横走,也不能后退,

兵,第一步可以走一格,也可以走两格,走完以后每步就只能走一格了。直走斜一格吃子,可斜两边。

兵的升变、兵是国际象棋中棋子威力最小的,如果它到达了对方的`底线时,可以升变为后、车、象、马四种棋子中的任何一种。不能变王,也不能不变。由于后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棋子,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兵到达底线总是升变为后,一盘棋最多可变八个后。有些时候,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升变为其它棋子。

7、王车易位

王车易位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用自己的车保护王,使它尽快转移到安全的位置,就像筑起一个堡垒一样;第二是同时把自己的车动员出来,尽快投入战斗。

不管长短易位,王都向车的方向横走两格,然后再把车越过王放在紧挨着王的一格上。

王车易位是一种兼守带攻的着法。

王向后翼移动,称为长距离易位(长易位);

王向王翼移动,称为短距离易位(短易位)。

象棋规则

布子规则

国际象棋由黑白两种棋子组成。无论是白方视野还是黑方视野,棋盘的最右下角的一格一定要是白色,白后一定要放在白格上,黑后一定要放在黑格上。白王一定在e1格,黑王一定在e8格。

行棋规则

国际象棋是双方对下的,一方用白棋,一方用黑棋。对局由执白者先行,每次走一步,双方轮流行棋,直到对局结束。各种棋子的一般走法如下:

王(K):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次限走一步。王是不可以送吃的,即任何被敌方控制的格子,己方王都不能走进去。否则,算“送王”犯规,三次就要判负。

(1)除易位时外,王可走到不被对方棋子攻击的任何相邻格子,而且只能走一步(着)。

(2)易位是由王和己方任何一个车一起进行的仍被视作王的一步(着)的走法。

后(Q):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

车(R):横、竖均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不能斜走。除王车易位外不能越子。

象(B):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不能越子。开局时每方有两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马(N):每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一格,然后再往外斜走一格;或者先斜走一格,最后再往外横走或竖走一格(即走“日”字)。可以越子,没有中国象棋中的“蹩马腿”限制。

兵(P):只能向前直走,每次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时,可以走一格或两格。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走斜吃,即如果兵的斜进一格内有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据该格。

特殊着法

除了棋子的一般着法外,国际象棋中存在下面三种特殊着法:

吃过路兵:如果对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进两格,刚好形成本方有兵与其横向紧贴并列,则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进,把对方的兵吃掉,并视为一步棋。这个动作必须立刻进行,缓着后无效。记录时记为 “en passant” 或 “en pt”, 法语中表示 “路过”。

兵升变:本方任何一个兵直进达到对方底线时,即可升变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可升变为“后”“车”“马”“象”,不能不变。这被视为一步棋。升变后按新棋子的规则走棋。

王车易位:每局棋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让王朝车的方向移动两格,然后车越过王,放在与王紧邻的一格上,作为王执行的一步棋。王车易位根据左右分为"长易位"(后翼易位,记谱记为0-0-0)和"短易位"(王翼易位,记谱记为0-0)。王车易位是国际象棋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战略,它涉及王、车两种棋子,是关键时刻扭转局势或解杀还杀的手段。

王车易位有较为严格的规则限制,当且仅当以下6个条件同时成立时,方可进行王车易位:

1.王与用来易位的车均从未被移动过(即王和车处在棋局开始的原始位置,王在e1或e8,车在a1、a8、h1或h8。但如果王或用来易位的车之前曾经移动过,后来又返回了原始位置,则不能进行“王车易位”,因为不符合“从未被移动过”);

2.王与用来易位的车之间没有其他棋子阻隔;

3.王不能正被对方“将军”(即“王车易位”不能作为“应将”的手段);

4.王所经过的格子不能在对方棋子的攻击范围之内;

5.王所到达的格子不能被对方“将军”(即王不可以送吃);

6.王和对应的车必须处在同一横行(即通过兵的升变得到的车不能用来进行“王车易位”)。【注:此项规则为国际棋联在1972年所添加,目的是为防备这种情况:设想一局棋,假定白方的王从开局起一直未移动过,处在e1位置,那么白方若将一个兵成功走至对方底线的e8位置并且升变为车(见兵的升变规则),与王处在同一直行,且就满足以上1~5的条件,此时也可进行王车易位(因为规则1规定为对应的车未被移动过,而升变后的车确实没有移动,之前做的走动为兵在执行)。Max Pam发现这一走法,而且被棋手在比赛中采用过。为了防止这种不被习惯赞同但确实符合规定的走法出现,国际棋联添加了此规则。】

对于王车易位的规则有一些误解,特此说明,一切以上述6点为准,在符合上述规则且有下列情况出现时,是允许王车易位的':

1.王未正被“将军”,但之前被“将军”过;

2.用来易位的车正受对方攻击;

3.在长易位中,车所经过的格子在对方的攻击范围之内。

上述三点不影响王车易位的进行。【注意:在比赛走子时,必须先移动王,再移动车,否则被判为车的一步棋,王车易位失效。】

胜负判定

国际象棋的对局目的是把对方的王将死。比赛规定:一方的王受到对方棋子攻击时,称为王被照将,攻击方称为“将军”,此时被攻击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避开将军,王即被将死(长将除外),“将军”方赢得比赛。除“将死”外,还有“超时判负”与“和棋”。(国际象棋属于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又被称为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1.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一方提和时,必须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提出和棋,同时走出自己的棋并按钟。任何提和都不可以撤回。对方在自己的时间内思考是否和棋。同意,则口头声明;不同意,则拒绝或直接走棋。任何人都不能连续提和,即自己的提和被对方拒绝后若没有对方再次提和遭拒绝的话,那么自己是不可以提和的。);

2.双方都无法将死对方王时,称为material或“死局”;

3.一方连续不断地将对方的王,且对方无力避免,这被称为“长将和”;

4.轮到一方走棋,王没有被将军,但却无路可走,称为stalemate或“逼和”(相当于中国象棋的“困毙”,不同的是,国际象棋中出现这种情况时算和局,而不是算被“困毙”的一方输);

5.对局中同一局面出现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同一方走的,并且没有任何可走棋步的差别,判为和局,称为“3 folder”或“三次重复”;

6.双方在连续50回合内都没有吃掉对方任何一子,并且未移动一个兵的,判为和局。

比赛规则

白先黑后

比赛时,规定白棋先走,黑棋后走,双方轮流走棋,一次走一步棋。

摸子走子

在对局中,行棋方用手触摸了自己方面的某个棋子,就必须走动它。只有当所触摸的棋子根本无法走动时,才可以另走别的棋子。如果用手触摸了对方的棋子,就必须吃掉它。只有当自己任何一个棋子都无法吃它时,才允许走别的着法。如果预先说明自己的意图,则可以在棋子所在格子摆正一个或者更多的棋子。

落子无悔

一着棋走了之后,手已离开棋子,就不能再改走它着。如果这时行棋方的手还没离开这个棋子,还可另改其他格位,但必须按“摸子走子”原则走动这个棋子。

纠正错误

1.在对局时,如果发现棋盘的方向摆错了,即黑格的棋盘角放在了自己的右侧,应即把对局已走成的局面移置到另一块摆放正确的棋盘上,然后继续对局。

2.在对局中,如果发现双方所用棋子颜色反了,先后走不符合比赛的编排规定,应交换棋子,重新开始对局。如此时比赛时间已过了第一时限所规定的四分之一,则对局应继续进行。

3.一方“将军”时,另一方未采取相应的“应将”措施而误走了其他着法,要及时纠正。被“将军”一方要重新选择“应将”的着法。但是,重走时误走的棋子如果可以“应将”,就必须用它来“应将”,只有在它无法“应将”的情况下,才能另用别的着法来“应将”。

以上发现的各种情况,要在对局过程中及时纠正。如果赛后才发现,那么对局的结果有效。

做好记录

在规定要做记录的比赛中,双方在对局进行过程中,都要用竞赛规则规定的代数记录法在对局记录纸上逐着做好记录,包括自己的着法和对方的着法,都要记录,要求字迹应当尽可能地清晰可辨。可以走着以后记,也可以走着以前记,由棋手自行决定。

如果某一方棋手的棋钟上所剩时间离开时限已不足5分钟,这时,可不做记录,待时限过去后,再用自己的时间补记完全。

对局记录上不要遮盖任何东西,应该使得裁判员能够看得清楚。

用好棋钟

正规比赛一般都用棋钟计时,比赛规则规定,走出该走的一着棋之后,方能按钟,而且必须用走棋的同一只手按钟。

比赛时,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走满规定的着数。发现棋钟指示有误或工作异常时,应当举手示意,请来裁判员及时解决。

比赛开始前,应当观察棋钟钟面调得是否正确,如发现有误,应在赛前向裁判员提出,要求重新调好。

提议和棋

比赛时不可连续地向对方提议和棋。一方提和时,如对方表示拒绝,必须等对方也提和一次以后,才可以再次提和。对于对方的提和可以用口头表示拒绝,也可以用走棋方式表示拒绝。

提和必须占自己的走棋时间,即走出一步棋后向对方提出,并按下自己的钟。

比赛禁例

1.对局时棋手不得借助书本、棋谱或任何手写或印刷的资料,不得在另一个棋盘上分析棋局,也不得求助于第三者。

2.比赛时,在记录纸上除了记录实际对局的着法和用时外,不得做笔记以帮助记忆。

3.在对局和比赛时间内,不得在比赛室内进行棋局的分析。

4.禁止以任何方式干扰或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包括不顾对方的拒绝一再提出和局的建议。

返回目录>>>

国际象棋战斗技巧

战斗技巧指的是一步棋能够同时完成两个任务的招法。战斗技巧是介于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之间的.战斗手段,技术难度高于基本技术,低于基本战术。

战斗技巧的基本结构:

一、我方2个威胁,对方0个威胁。

这种情况下,用吃子原则解决。

1.先吃价值大的棋子;

2.先吃有威胁的棋子;

3.先吃能连续吃的棋子;

4.先吃带将的棋子;

5.先吃能逃跑的棋子。

二、我方0个威胁,对方2个威胁。

这种情况下,有8种基本战斗技巧。

1. 一个保护两个;

2. 逃跑—垫;

3. 逃跑—保护;

4. 逃跑—牵制;

5. 逃跑—杀棋;

6. 逃跑—将军;

7. 逃跑—反捉;

8. 逃跑—抽将。

三、我方1个威胁,对方1个威胁。

对方的威胁是杀棋或将军,各有4种基本战斗技巧。

1.1解杀—还杀;

1.2解杀—将军;

1.3解杀—反捉;

1.4解杀—弃子;

2.1应将—还杀;

2.2应将—反将;

2.3应将—反捉;

2.4应将—弃子。

对方的威胁是捉,有7种基本战斗技巧。

1.1先手保护—杀棋;

1.2先手保护—将军;

1.3先手保护—腾挪;

2.1先手逃跑—杀棋;

2.2先手逃跑—将军;

2.3先手逃跑—反捉;

3.先手弃子。

象棋历史起源

起源

国际象棋是世界上一个古老的棋种。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古印度、中国、阿拉伯国家等。

①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年在《亚洲研究》上发表《印度象棋》一文,认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

大约公元2~4世纪时,印度次大陆有一种叫作“恰图兰加”(Chaturaji)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 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四军将士已安排”的诗句。“四军”就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 4个兵种。这种“四方棋”,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

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至少在5000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所说的“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南北朝后期(约569年)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

③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如今熟悉的西洋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

从整体方面看,关于国际象棋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

1、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

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

传播

古印度笈多王朝时期(320~550年),出现了“恰图兰加”,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兰加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末定型为现代国际象棋。

以梵语“恰图兰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纪时由印度传入波斯,由于语音上的讹误,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误读为“恰特兰格”(Chiat Lange)。不久,古波斯国被阿拉伯人占领,因阿拉伯语的字母中没有这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也没有它的.最后一个字母,于是“恰特兰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Saudi Lanz),以后这种 “沙特兰兹” 在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广泛流传。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的宫廷诗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 819年,在巴格达还举行过几个棋手的比赛。

国际象棋大约在10世纪以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各个地区,先传到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国。11世纪末叶,遍及欧洲各国。在当时的文献中,将西洋棋列为骑士教育的 “七艺” 之一。“七艺”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到了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现代的样式和棋制。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棋谱,出版在1497年。

发展

国际象棋的着法有过许多次变革。早先,王的走法虽与现代一样,但据说是可以被吃掉的。关于王车易位的特权是从16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的,这是欧洲人的一项创造发明。皇后的威力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过去,皇后并不是最强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与象棋的士非常类似。双方的皇后只能在不同颜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后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威力,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以后。兵在过去只能前进1格,第1次走动时也一样,一直到16世纪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现在这样。兵到达第 8格,过去只能升变为皇后,不能升变成别的棋子。只有车和马的走法一直没有改变。至于国际象棋的棋盘,在13世纪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中国后汉明帝时(公元1世纪下半叶),中国与印度开始正式交往,隋唐之后,文化交流更形频繁。中国的象棋与国际象棋着法类似,渊源相近,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可能互有影响。这两种象棋的车和马走法相同(只是国际象棋的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规则也类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文物中有一幅北宋以前的饰有“琴棋书画”图案的织锦,表示棋的是一个8×8 格的黑白格相间的棋盘,和现代国际象棋盘完全一样;河南开封出土的北宋铜质棋子,“士”的图案为身穿戎装的女子,和国际象棋里的皇后性别一样。

19世纪中期,国际象棋开始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1924年曾被列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年成立了“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国际棋联)”。国际棋联主办或委托成员国协会举办的重大世界性比赛有: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世界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男女个人世界冠军赛、大学生世界团体赛、少年世界冠军赛,以及各大洲的国际象棋团体赛。至于各种杯赛、邀请赛、大师赛、特级大师赛、等级分赛等更是不可胜数。

中国在1956年将国际象棋列入正式体育比赛项目。

返回目录>>>

文化内容

棋子意义

国际象棋中的王是国家的象征,没有皇宫,到了残局必须“御驾亲征”,不像中国象棋将帅那样必须待在九宫里。国际象棋中后的名称、性别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在沙特拉兹时期,皇后这只棋子表示“律师”、“大臣”或“将军”。后来法国人把皇后一子的形式稍稍变了一下,成了现在这样的女性。国际象棋中的车是从古代的城堡演变过来的,有人说它是火炮,又是战车。国际象棋中的象原意是主教(天主教),代表了欧洲中世纪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社会阶层;国际象棋中的马原意是骑士,代表了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国际象棋中的兵,如果能冲到对方底线,就会“从奴隶变成将军”,可以升变成除了王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升变后的兵虽然出身“卑微”,但与所变的子有同样的威力。这种文化似乎给了平民更多的机会。

传说故事

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这种游戏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有一个较为著名的传说:在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难以计数的财富。但是权力和财富最终使他对生活感到厌倦,渴望着有新鲜的刺激。某天,一位老人带着自己发明的国际象棋来朝见。国王对这新奇的玩意非常喜欢,非常迷恋,并感到非常满足。对老人说:“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为了奖赏你,你可以从我这儿得到你所要的'任何东西”。老人的要求是: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放满为止。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老人这个卑微的请求。然而,国王最终发现,按照与老人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小半格子数目都不够。老人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总数将是一个十九位数,折算重量约为2000多亿吨,即使现代,全球小麦的年产量也不过是数亿吨。

文化内涵

关于国际象棋的属性或定义,国外曾有过长期的争论。曾担任两届国际棋联主席的前世界冠军尤伟曾在一本著述中说过:国际象棋熔竞赛、艺术与科学为一炉。其中,竞技约占50%,艺术与科学约各占25%。这一观点颇有代表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反对把国际象棋列入体育运动项目了。当然,如果细细划分的话,它可以归为智力竞技而非体力竞技一类。2008年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和2009年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把国际象棋和其他主流棋牌项目一起举办,正说明了这一点。

国际象棋基本战术

阻塞战术:使指一个棋子灵活性被己方或对方的另一个(或几个)棋子限制,失去活力,如堵住它的活动线路,或占用它需要走向的格子。

清除保护子:当一个棋子保护另一格棋子,或者防守一个重要格子时,这个棋子称为保护子,它的活动性就受到限制。把保护子引开或消灭,对于棋局的发展常起到决定性作用。

牵制战术:正在掩护着另一个关系重大的棋子,或者守决定意义的格子的某个棋子,其灵活性受限。用己方的棋子去牵制它,这是棋战中常见的一种限制对方棋子灵活性的战术。

双重打击战术:一步棋同时攻击对方几个棋子,叫做双重打击(多数情况下是攻击两个棋子),双重打击是对局中最常见和有利的手段之一。

吃子和兑子:吃掉对方一个子,也是逼着的一种形式。因为对方可以选择的应招,通常情况只有回吃一子,以免物质上的损失。如果双方被吃的子力相当,就叫兑子;如果用较强子力去交换对方实力弱的子,以获得局面和位置上的优势,叫弃子。兑子的目的有很多,比如:破坏对方兵阵阵形、封闭对方进攻路线、消除或转移对方保护子、消除对方某一威胁等。

小兵升变:由于兵升变会使子力对比发生明显的变化,因为兵和后的价值比是1:10,对方一般的选择只能是阻止或吃掉,升变也是逼着的一种类型。

将军:当王被将的时候,对方选择非常小,只能应招。应将有时会带来不利的局面。所以充分利用将军,把自己的棋子运行到合理的位置,使非常重要的战术。

引离:就是有意识地把对方某个棋子从某一格引开的战术。

引入:就是有意识地把对方某个棋子引到某一格上去的战术。

闪击:就是当一方两个棋子和对方一个棋子位于同一条线上时位于中间的棋子突然走开攻击对方棋子,而露出后面远射程棋子也攻击位于同一条线路上的`对方棋子的战术。开线:就是采用强制手段打开一条直线或斜线然后攻击对方的战术。

开线:就是采用强制手段打开一条直线或斜线然后攻击对方的战术。

腾挪:就是把一个棋子弃掉,为己方其它棋子腾出格子或畅通线路的战术。

线攻击:就是在一条直线或斜线上,利用对方的弱点展开攻击的战术。

拦截:就是用棋子切断对方远射程棋子对某个据点或棋子的保护的战术。

堵塞:就是逼迫对方用自己的棋子堵住自己的线路或行动的战术。

破坏兵结构:就是通过弃子等手段打破对方兵的原有结构,展开进攻的战术。

兵升变: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通过兵的升变取得优势的战术。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