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

浅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课题实验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题实验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实验总结1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 ,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全校以及全市教师队伍中的骨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电教实验公开课、多媒体观摩课。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例获苏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丁凤秀老师获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

2.初步构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学生、教育资料”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教学理念不同,三者的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初步构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条件;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知识发生过程的作用;再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落脚点,要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衡量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

3.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新、方法灵活、信息量丰富、密度容量大等特点和优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问卷调查表明,“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一栏,原来有85%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现在有95%的学生认为“很感兴趣,很有必要学”;“艺术课上你最希望教师使用哪种电教手段”一栏,有92%的学生希望使用多媒体网络。在随堂观摩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有时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郁,双边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以语文、艺术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改实验,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课题实验总结2

近年来,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惠生”战略呼唤下,确立了“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的工作思路,先后荣获“江苏省电化示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学校”、全国“尝试教学先进单位”等殊荣,承办省十一五“科学认读”、全国少先队课题等活动现场,学校实现规模由小到大、质量由弱到强、品位由低到高的快速跨越。去年,我校申报“十一五”电教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有力的探索。现将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研促教,强化课题意识

--全力创设“有效整合”实验新保障

1.理论为核心。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小学学科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之独立的、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课题研究范围以“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艺术、思品、体育”学科为主。

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就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2.队伍为先导。由全国优秀辅导员、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理事、省少先队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姚恒章校长挂帅、江苏省实验先进个人程瑶校长、泰州市学科带头人王梅兰校长担任主持,组成一支支名教师能领,骨干教师会干,青年教师肯学的科研队伍。做到一周一议会,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展示。陆续派出近百名课题实验老师赴外地学习交流,邀请周德藩、华耀国、徐兆兰等知名专家莅临我校讲学。与农村中心校、盐城阜宁、南京等苏南实验学校联手开展互学互访活动。

3.技术为台阶。依靠原有的财力资源,增设了电子阅览室、电子读吧、网络教室,制定科研制度、健全科研网络,开放科研网页,为科研投入近一百多万元;依靠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展寒暑假、晚间和双休日培训活动,为教师培训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pp、photshop、网页制作、个人博客的创建,为班主任培训远程教育!

二、科研强师,开展课题研究

--致力追求“有效整合”指导新境界

1.构建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制定了《中心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心小学教师培养方案》,设立了“中心小学名师实验指导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借助校园网、校务平台,及时上传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供老师自主选择学习,达到了资源共享和学习促进的作用。

2.构建实践平台,实现研讨互动。

集体备课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各年级组各学科组教师根据学科备课组长安排的内容,精心备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初稿发布到教研平台相应学科的“集体备课室”中。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回复修改意见。网络集体备课,真正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无障碍的参与与探讨。开展制作课件互动与共享,从而引进课堂,进行实践分析、量化比较、总结完善,形成定案,共同享用。

3.构建交流平台,实现思想互联。

——网络教研。学校把qq群网聊引入教研,建立不同学科的qq群,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等,不定期地开展qq网聊“零距离”主题研讨活动。

——个人博客。借助“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平台,教师人手一博,全校上下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实现了教师新研修资源的共享和思想互联。

——教育网站。鼓励师生登陆教育在线网站,建立个人与班级主题帖,展示师生研究成果,就相关教育问题与各地同行和兄弟匹配学校进行研讨,实现异步交流。与市宣传部联谊,开展了校园全民阅读周活动,网上快乐读书征文活动,在刚刚揭晓的省教育厅组织的《青少年网上主题性读书活动》的征文评比中,有26人获一等奖,超过了全省获奖人数的50%。

三、科研兴校,形成课题效应

--奋力打造“有效整合”成果新品牌

课题实验总结3

《促进中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实践研究》是阳贵市教育改革试点的重点项目,是阳贵市教育局重点打造的研究课题,实验三中作为课题研究单位,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决定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实践研究》作为子课题,把思维可视化技术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全校开展研究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完成了市总课题组布置的相关工作,现将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建了强有力的研究团队。

学校成立了以石艳梅校长为课题组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

二、采取分层面研究的方式开展研究工作。

我校的课题研究分为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在学校层面上,主要是确定研究方向: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载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整体研究工作进行规划,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制定学期研究工作推进表,对各业务处室进行分工,明确职责;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培训,对各教研组的研究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和监督。

在教研组层面上,各教研组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确定全组研究专题及方向,拟定具体研究计划,以集体备课、主题研究、课堂实践为主要研究方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自己的研究专题,为每位课题研究老师建立个人研究电子档案,加强对老师个人研究的过程管理。

教师个人层面上以小专题为切入点,以课堂为载体,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考力、实践力、创新力提高为目的进行研究。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高效课堂。

三、完成的工作

1. 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制定学期研究工作推进表,撰写了开题报告。

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能力。

为了提高老师们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能力,派出老师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学习培训,邀请贵州师范大学罗小芳老师为全校教师进行了思维可视化应用软件的使用培训,使老师们学会了思维可视化应用软件的使用。

除了集中学习培训而外,各教研组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思维可视化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师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水平。

3.建立了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电子档案。

根据市总课题组的要求,所有教师都建立了个人课题研究电子档案,详细记录课题研究的过程,方便了学校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管理。

4.开展了全校性的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

从10月份开始,在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要求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至少听两节课题研究展示课。此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水平,检验了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5.积极参加由总课题组组织的高中学段课题实验学校系列实践培训活动。

学校对活动进行了认真准备,积极参加。以此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要求各教研组推荐优秀阶段性成果参与展示,对课题研究进行了阶段总结,制作了展板,选派了包括所有学科的骨干研究人员在家内的20人参加了12月7日的展示、交流和培训活动。

6.开展了阶段性成果评比活动。

12月份,学校开展了阶段性成果评比活动,要求各教研组推荐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思维导图和学生的思维导图参加评比。活动结束后学校推荐了10篇优秀教学设计、10篇优秀教学反思、10幅教师思维导图和20幅学生的思维导图参加总课题组的评比。

7.做好各教研组和教师的个人研究总结。

为了不断提高下一步课题研究的质量,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和研究人员都要做好本学期的研究工作总结,对本组和自己研究工作进行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便于提高下一步课题研究的质量。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到目前我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正在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中。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在我校初步得到体现。

阳贵市第三实验中学

课题实验总结4

去年5月,我校申报“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课题,当时只是抱着完成上级任务而申报的,所以申报批准以来我们一直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直到今年3月份参加了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课题解读讲座,在这一次讲座上,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市课题组领导及成员一心想干实事的作风,从那一刻起,我们下定决心回去以后也一定要像市课题组领导及成员那样真抓实干,干出成效来。本学期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明确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课题解读及如何撰写课题实验方案”讲座,给实验教师及时输送宝贵的精神食粮。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学校的课题实验方案,通过学习使每位实验教师明确了我们的实验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隶属于解释能力之下。我们实验的宗旨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3、请进来走出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本学期我们多次组织实验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并抓住生课题组到我校调研指导工作的大好时机,与课题组的老师们面对面共同研究课堂学习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聆听专家们的指导。通过学习实验教师的思想素养与业务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4、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讲座,提升实验教师的思想素养,渗透服务意识,从而促进教师想方设法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服务的思想与意识。

二、深入课堂,进行针对性的帮扶。

我们于四月份组织了两次课题实验说、讲、评课活动。一、二、三年级为第一组,四、五年级为第二组。我们先进行了一、二、三年级的说讲评课活动,在课堂上听课教师人人有事干,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评价:(1)本节课上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有几个,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训练的问题有哪些。

(2)哪些地方能体现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课堂上有几个学生表达,其中表达较好的学生有几个,学生表达较好的问题有哪些。我们采取了节节小议的办法。每位教师课一结束,我们马上组织该教师自评自己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做得如何及课前自己的一些设想等,听课教师要填写“数学课题实验课堂教学评估表”,评议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方面、那点上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有欠缺。第一大组结束后,每位实验教师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第二大组的实验教师在吸取第一大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展开了“说、讲、评课活动”。

三、认真测评,跟踪实验效果。

“说、讲、评活动”结束后,各位实验教师更加有目标、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其间,学校领导更是辛劳,从未间断地对每个实验教师进行了跟踪指导,涌现出了像张文灵、马旭转、郭峰、马英娟等几位敢想敢干的青年教师。经过又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验,我们于5月份的最后一周对各年级各班学生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的测试。

此次测试旨在切实了解每位学生在一段实验后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真实水平,给教师下一阶段的实验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测试结果不计入教师的考核,这样一来,充分调动起了每位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出谋划策,提点子,想办法如何就能测出学生的真是水平,最后我们综合各位教师的思路、想法,包括他们提供的测评题、测评办法等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评。

我们采取了“逐年级测评,逐一测评归纳概括、反思”的方式,测评时。被测评班级的代课教师要跟踪测评的全程,记录好每个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的情况。

测评结束后,每位实验教师都结合测评情况认真进行了反思,他们透过学生表达能力的情况,更加深入细致地对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总结,透过学生表达能力的情况,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自己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

一学期的摸索与实验,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上我们基本上有了一点的思路: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

(二)尝试多种途径,让学生善于表达

1、示范模仿,让学生掌握口头表达的方法

(1)文本示范

数学书本中的.书面表达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符号、语言的准确含义,熟悉数学语言的句法,正确理解数学语言的互译、转化,对数学知识准确清晰的表征。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方可逐步过渡内化到灵活自如的运用。书本中的书面表达才能起到文本示范的作用。

(2)教师、学生示范

学生的表达往往是从模仿别人讲话开始。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力求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教师示范着说,学生模仿着说,通过模仿的媒介而接受这些信号,进行内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培养优秀生,发挥表达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取利用连带互动的方式逐步引导学困生去表达。

2、开展多种交流形式,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

课堂中开展多种表达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1)自言自语

口头表达的根本特征是先想后说,自言自语给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留有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减少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给了学生调整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可在边想边说、边边想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较条理、完整的认识。通过自言自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说话的能力。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发言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发表见解的机会。

(3)小结汇报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外显思维过程,让学生精于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人们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严谨更灵活,从而使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说操作过程,表达形象化

数学的本质是抽象的,而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教学时要借助直观操作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说操作演示过程,使头脑中分散的、不稳定的、暂时的、不连续的表象在“说”中进行连接、沟通,得到稳定、持久的连续表象,促使知识的迁移。

2、说探索过程,表达深刻化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说”探索的过程,通过各种学具、教具、电教媒体为中介,让学生感悟探索过程中蕴涵的道理,促使思维有条理、有层次,化内部的无声语言为外部的有声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上思路,只是我们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努力研究,让课题实验真正成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武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我们上上下下齐努力,课题实验得以顺利有序的进展。胡秀荣老师所撰写的案例在太原市第一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活动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设计获“县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个人”;逯坚强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获“县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张海珍撰写的教学设计获“县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马旭转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获“省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一等奖”;郭峰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获“省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二等奖”王凤仙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获“省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二等奖”。

课题实验总结5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xx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XX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国家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xx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xx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xx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XX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

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4、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力度不大。

5、极个别教师在用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行为时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痕迹,研究课题时走过场。

课题实验总结6

作为一名课题实验教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收获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提高了我的认识。

学校领导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十分重视,通过组织座谈、进行讲座等形式,使我对于“信息素养”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我们学习了张先生的《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以及宫淑红和桑新民的《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起决定性作用。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一种比物质和能量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的流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响到了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作为小学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习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

我们在课题组内开展了“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比赛”。内容包括“文本输入”“幻灯片制作”。通过这些比赛,了解到课题组成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制定了网络上查阅整理资料、幻灯片进阶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我能够更好更快的通过互联网整理资料,制作课件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常在备课的过程中制作一些有利于教学的简单课件。随着自己信息素养的提高,我还经常上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网站。在那里既可以欣赏到许多大家、名师的教学风采,又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和全国各地的教师进行交流教学经验。技术好的教师在兴趣小组中给其他老师面授技艺,使小组里的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三、实践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掌握信息处理能力和把信息技术融和到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由于自己课件制作水平和速度明显提高了,所以在备课过程中经常根据需要制作一些课件。课堂上,当孩子们看到老师又要用课件上课了,大家的兴趣马上提高了,课堂上气氛活跃。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时候,学生对于速度和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这部分的时候,我制作了简单的ppt课件,通过这种直观演示,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速度和”有力地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有时,在互联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好的设计,也把它们融合到我的教案中,这些设计是集合了许多人智慧的,许多环节都是非常巧妙的。所以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习到许多教学策略。

四、取得成绩

通过参与课题实验,我制作的课件《统计》在xx省课件比赛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总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提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今后实验中,我会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课题实验总结7

20xx年是辉煌的一年,是丰收是喜悦的一年。交通路小学在省教研室和市教科院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织带领我校全校教师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教科研力度,全面讨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为课题研究,我们准备了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是学生掌握知识,习的技能,行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学的生命。面对时代面对教育发出的强烈要求,于今年四月,我校成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课题。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对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筹备阶段,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老师们的认识。今年来,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三月,我校派两名教师前往武汉开会求经,参加省教研室刘利老师主持的‘湖北省学习数学课题研究“工作会,在会上,刘老师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注入了强心针,给我们带回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于意义,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与重要研究成果的启示。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我们交通路小学在干河的龙头作用,在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堂有效性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学习培训,做好师资准备。

为确保课题研究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教研室举办的数学优质课研讨、观摩活动。四月,派两名老师参加全国数学优秀教师潘小明授课。十月又分别有几组老师前往鄂洲和荆门武汉等地听课学习。

3、深入课堂,学习有效学习的内涵。

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的获得新的知识。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有效教学方法改革,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中,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

二、举办形式多样的有效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我们努力了

开展群众性的有效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课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校针对实际,结合省市教研室的评优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有效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四月份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我们参加了公开课比武,我校赵艳云老师执教的《分数与除法》获一等奖;五月,我们校又有两位教师写的《新课程体会》获一等奖,并登在仙桃教研网。十月,市教研室来我校进行常规检查,我校周平老师执教的《莫比乌丝圈》获秦院长好评。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有效性学习的成果,通过开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课堂有效性的能力。

三、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

我们收获了时值基础教育全面大改革之时,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总结出许多有效性的宝贵经验。为了推广和交流这些教改成果,我们先后征集了数次"有效性课堂"的教学设计,举行了有效性的经验总结、论文评选活动。其中,三月份举办了“有效性”课堂的教学比武,许明辉,周丽平等老师托颖而出。另外,老师们在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中,也撰写并发表了许多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这些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章,有的被教研室发到仙桃教炎网上,有的被各级各内的文章采用。以此传递教研动态,促进我校教研水平的提高。

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过了课题研究的筹备启动阶段和初步的实施阶段。“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与策略;透视数学课堂,从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学难题为归宿,通过对自身或他人实践的反思,或主动的设计与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最终目的。也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难题,我们不一定做的最好,但我们在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课题实验总结8

本次课例展评活动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一、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

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构成这一活动的主要是以下的三个要素:一是交际主体,指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人,包括听、说双方,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变换的;二是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简称话语;三是交际的环境,它包括说话的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语境。从课例展评活动中可以看出,各课题组成员都能较好地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体现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它要求教师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从课例展评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展评课例都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将实际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三、展现口语交际的情境性

《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本次课例展评正突现了这一特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验自己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一、忽视了学生的应对实践

口语交际应着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而应对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应对实践。再者,口语交际活动如果没有了“应对”,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充其量只能算是“说话训练”。在几个课例中,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是比较重视的,但对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却疏忽了,至少可以说,在操作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很多情况下,老师没能适时引导学生建立交际关系,这样,自然就造成了“应对”的缺席。关于这个问题,希望老师们能进行深刻反思,课题组拟另行安排时间作专门探讨。

二、忽略了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应体现一个提升的过程,即由简单地说,到说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反思本次的课例展评活动,教师在丰富与提升学生的交际语言这一方面有所忽略,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教师没能及时地、恰倒好处地给予点拨,未能较好地体现学生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水平,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防止只管说得热闹,不管语言质量、语言习惯的倾向。

课题实验总结9

本学期围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和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这一主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情况和创设的方法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中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调查与分析

对六、七、八年级一共140名学生,进行了“中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调查结论如下:

1.由于家庭背景,个体智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些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体验。

2.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各方面分布不均衡,所以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体验比较广泛,而对统计与概率的体验比较缺乏。

3.由于学生没能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不能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生活实践比较匮乏,所以增强数学体验大都来自于课堂。

4.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比较单一,怎样把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用数学的体验去感受生活,用数学知识去指导生活,感受数学的美,感知数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研究中学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

对正在使用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许多形象逼真的情境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了许多适合数学探究的操作图和问题研究图。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的研究。

课题组每月集中一次,交流理论学习和研究课的活动情况。根据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多样,低年级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生活表演,或者现场动手操作等;高年级可创设关于大自然、人类社会、科技领域等生活背景,或者创设有利于探究的数学问题情境等。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的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可喜的变化,数学学习能力有了提高。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20xx年XX月XX日

课题实验总结10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平台为目标,探索如何把合作学习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与学的行为与策略的研究,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xx年秋季起,在我县的一中、五中、六中、八中、三班中学、龙门滩中学、盖德中学、阳山中学,我们进行了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活动。

一、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把合作学习作为它的理论基础。

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杰克布斯等人则进一步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而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

合作学习互动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更突出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目标观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合作学习师生观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形式观认为教学形式应以集体讲授为基础,以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评价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情境观倡导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并把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纳入教学过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二、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目标

1、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合作学习成为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2、让学生学会合作,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态度。

3、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准备

①思想准备(教师的思想准备和学生的思想准备)

教师的思想准备。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王坦著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等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以及报刊杂志上有关介绍合作学习实践经验的文章,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树立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新理念,明确了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准备。因为学生同样受过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已习惯于“静听”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前,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培训。让学生明白课堂将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组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共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课堂的主人;不仅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能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真谛,不断激活生命、确证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②组织准备

组建课题研究的领导组。成立了以县进修学校教研员为核心的研究领导组,确定几个较多政治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以便统一组织各校的课题研究活动。

组建学生的学习小组。根据合作学习形式观的要求,教师把每个教学班的同学组成若干个异质小组,每组通常由4—6人组成。各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差异合理搭配,通常是好的一名,差的一名,中等的2—3人。各小组总体水平差不多,这就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局面。它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为各小组间开展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组内有明确的分工。首先确定组长一人,再由组长确定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如小组发言人、记录员和分配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同时还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明确职责和懂得履行职责的基本方法。

四、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先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原先那种“先教后学”的、他主的、被动的学法,提倡“先学后教”的自主的学法。为了让学生的先学更有成效,必须做好先学的指导。第一、教师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教材的编写特点及自学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自主先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大胆地个性化地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解读与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由教师以教材每节或框题为单位,编写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20xx年秋季七年级进入课改,新教材的编写发生了根本新的变化,采用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在上课前

几天发给学生,用来指导他们课前自学。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的编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其内容包括:一是写上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编写一些能联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的实际,有一定思维深度,有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又有台阶性的思考题和具有能力迁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能沿着这个“台阶”,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设置一个疑问栏,让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难题等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就是让学生按原先组织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一起探索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教师在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言语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即生生对话。

以生生对话为特征的小组讨论,它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课前有效的自学是进行小组成员间交流对话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小组成员间的对话是学生自学的深化和质量的提升。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在参与中指导,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展等情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活动进程,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3、班级交流、师生对话

班级交流,实际上是把生生间的交流与对话范围由学习小组内拓展到班级全体同学,同时教师也直接参与到对话中去,使课堂中的对话活动进入到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交织状态。

师生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这种相互倾听和言说,是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智慧的交融,生命的对话。

班级交流、师生对话,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是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深化。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活动内容有:第一,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每节课轮流由2至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每个代表汇报后,允许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或就导读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指定某小组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可以评判。第二、由小组代表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还弄不懂的问题,或他们感觉没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让全班师生共同探讨。第三、教师可围绕着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作为师生对话的新话题,供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第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对一些基本观点的全面深刻理解。

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叙说,注意针对学生叙说的内容适时“追问”,从而把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点评,或就讨论的问题谈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以平等身份,商讨的口气。如:“我认为……”,“我的理解是……”,决不能作出简单的否定,也不要只作简单的“好”、“很好”、“很棒”之类的肯定,应简要说出肯定的理由。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首先是对话话题的确定者,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其次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讨论、对话的伙伴。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活动的包办者,更不能把本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多重的交流对话活动变为向学生单向灌输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更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见解,耐心倾听他们的言说,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深化对问题的探究。再次,是活动的.调控者,教师除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话外,还应对整个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使讨论对话内容不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并能根据讨论对话进展情况,及时地引导转换话题,把握方向,使整个讨论、对话活动能沿着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步步深入。

4、倡导学生质疑提问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和提问,是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一项内容和目标。也是在课堂上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人尖锐地指出,“唯一愚蠢的教学是只有老师提问而学生不问问题”。因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的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倡导学生质疑提问,就是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鼓励学生,把凡是脑中受课本知识的触发而闪现出来的问题,或是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产生的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对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问的,或是对教师的讲解、说法认为不对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胆地提出,让师生共同探讨或要求教师回答。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既要为解决“无知”而发问,更要为求得“新知”而发问。教师对学生提问题时,要以愉悦的心情耐心地倾听和及时地回应。三要教给

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既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提问题,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力争做到“将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教得会提问题”。让学生既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问题。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实验中的小组讨论、生生互动,班级交流、师生对话、学生质疑、共同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设置,创造了一个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分享着教育的欢乐,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意义。

五、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成果

1、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的发展过程。

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突破与超越。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脚戏”,不再是仅仅向学生传递、灌输知识,不再是只有教师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师生在课堂上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这种师生主体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转换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释疑解惑的点拨者,从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告诉”,而更多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和探究。

2、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课堂那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话语权不再被教师“垄断”,学生也享有了自由“言说”的权利。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以说,有问题可以提,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和争论,从而使课堂充盈着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气氛,课堂成了学生的学堂。在这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尊崇,主人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唤醒,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导读提纲或思考题的要求,课前认真学习教材,并能根据自学的感受,在教材上圈点勾划。现在教师一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抢着回答。以前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问问题,现在经常出现了学生大胆向老师质疑提问的情境;以前的学生是被动地走进教室静听教师的“灌输”,现在的学生经常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等待着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以前的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沉闷地回响着,现在的课堂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处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青春的活力。

学习方式单一向多样化转化。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已逐渐由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主动接受式和主动发现式等转化。通过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多样性的、个性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大多能捕捉到重点和要点,对教材展示的内容的理解力提高了,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解答的能力增强了。

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围绕教材内容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的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还涌现出了许多能争善辩的好手。

④、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认识;学会了尊重他人,当同学在发言时,能注意倾听,不随意插话,并做好记录;学会了悦纳别人,当同学的发言有创见和新意时,能给于肯定和赞赏,当同学的发言出现错误时,不讥笑,而能较为耐心解说和纠正。

⑤、质疑、提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学习教学实践,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把提高学生质疑、提问题能力等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思考、质疑、发现、求证问题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前课堂学生只听没问的状况。

5、合作学习教学得到学生欢迎。我们在今年5月对参加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6所中学6个班297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对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持赞成态度的占91%,认为自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有72%,认为质疑提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的有52%,认为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活跃的占87%,认为师生关系更融洽的占76%。调查数据表明,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使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品课)持“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并获得了“会学”的技巧,提高了“自学”能力。

6、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年多来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由于课堂的开放,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增加,特别是开展了师生、生生对话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得挑战。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们不断再学习、探索、反思、总结、提高。

7、课题研究得到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作为XX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在20xx年10月的中期检查中被评选为优秀课题并同时被XX市教育局确认为XX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于20xx年春顺利通过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题验收。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我县的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六、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探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尚未到位。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仍然存在。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以传递知识为首要任务,以学生考试获高分为目标的倾向,关注结论忽视过程,关注考分,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2、未能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有些教师只把合作学习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未能把它作为是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因而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作品质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仅浅层次地停留在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简单的模仿。

3、评价制度改革滞后,在考试制度、内容、方式、方法尚未根本改革的情况下,以学生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与学的优劣标准依然通用、盛行。它不可避免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些教师依然认为,用传统地教学方式,照样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何必“瞎折腾”,真是费力不讨好,多此一举。

二年多的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活动,虽有几多收获,但也存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把收获作为继续探索的起点,让不足在实践中消失,使合作学习教学之花在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课题实验总结11

秋去冬来,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们课题实验班在总课题组王冰教授的组织领导下,在我园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下,通过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预期的科研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而极有收获的学期!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专项任务为突破口,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总课题组在20xx年7月的苏州“中班工作总结,大班课题开题”会议上提出了:坚持“一个模版,十大结构”的主题探究教育活动设计原则,继续实践预设与生成的弹性课程方案。并在小组会议上明确落实了以“民族服饰”为我园课题组的必选专项研究任务。我们在接到任务后,以各种方法收集、查阅了与民族服饰有关的资料和物品,并为主题的顺利开展做了相关的环境布置和发放调查问卷等铺垫工作。我们课题组的三位老师坚持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协商讨论,寻求最好的活动实施方案,及时总结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中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

20xx年11月30日,我们根据科研的具体要求,按时向总课题组提交了必选专项任务中三个不同年龄班以“民族服饰”为主题的整合式探究活动设计方案、实施过程记录及实验数据和效果分析的所有有关文本和多媒体课件。这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小班的'《汉族幼儿服饰》、中班的《美丽的苗族服饰》和大班的《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

20xx年12月13日,在南宁军区幼儿园的“大班研究任务阶段性汇报”的小组会议上,总课题组的王冰教授提出了“以一个具体主题为中心展开的三年网络整合式研究”的新科研要求,我们根据班上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预设生成了“以汽车为切入点,交通工具为中心”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进行纵向螺旋递进式生态主题探究活动。我们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三位老师齐心协力,相继完成了小班《我爱小汽车》中班《陆地上的交通工具》和大班《交通总动员》三个自选专项任务。

二、撰写

课题研究论文,丰富课题研究成果

在11月中旬,我们接了总课题组发来:由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规划课题项目组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中国化研究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的征稿通知。为了更好地与同行们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经验,推动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丰富课题研究成果。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把科研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撰写成专题论文,积极响应征稿号召。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相应的肯定。其中唐菲阳老师的《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初探——瑞吉欧给我们的启示》一文荣获一等奖,游艺老师的《》和陆颖老师的《》荣获二等奖。

三、扩大交流范围,提高课题研究影响力

我们课题组在园领导的正确指导和亲自带领下,积极参加与课题有关的学术研讨与课题报告会。通过各种形式展现自己,扩大影响。20xx年7月12日在苏州参加了“中班工作总结,大班课题开题”会议并参观了具有典型海派办园特色代表的两个幼儿园:新佳花园幼儿园和新馨花园幼儿园。从中汲取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把有用的东西带回来,发扬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20xx年11月20日,我们课题组的唐菲阳老师在我市教育局组织的“学前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活动”中上了一节《我是汉族人》的公开示范课,向全市的幼教同行们展示我园“幼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课题的实验成果。20xx年12月13日在南宁军区幼儿园参加了“大班课题阶段性汇报暨课题实验基地授牌仪式”,荣幸地成为了“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组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规划课题项目组”的实验教育基地!

总结过去,我们有收获,在成长!

展望未来,我们有希望,获胜利!

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将本着“幼儿发展就是硬道理,要聚精会神搞课题,一心一意谋成果”的原则,在下学期的课题实验阶段将继续贯彻“意大利瑞吉欧

幼儿教育理念中国化”的思想,继续“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以“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幼儿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总体要求,实施课题研究的“42211十大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争取在今年的5月份顺利圆满结题。

课题实验总结12

本学期,我开展了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课题实验,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效果还是不错的。现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我们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我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我还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了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我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大部分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标设置,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好动的特点,为了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几乎每节课,我都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创设情境时,我多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猜谜语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

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我总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例如,出示图片后,总要留给学生很长一段时间,让他们尽情的观察、讨论、交流,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提问题的好习惯,并且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倾听能力。

四、课后提问拓疑,跨越时空限制。

课后提问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对知识整体理解很有裨益。学生如果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有问题,或有多少问题,我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问老师或家长,也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求疑的途径,又跨越了时空限制。课后的疑问也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联想后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使之共享同乐。

总之,本学期,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验课题的开展还是挺成功的,下个学期,我要继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养成敢问、善问、会问的好习惯。

课题实验总结13

转眼间,又一学期即将过去,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学期中,我继续扎实工作,深入学习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顺利地开展了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感受良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课题实验的感悟: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科研活动零的空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组活动上,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自己也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

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尤其体现在文本解读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效度上。课堂上,我努力实践有效教学,突出年段教学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不再以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应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所以,教师必须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生,尊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关注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不取决于教师在一节课中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在一节课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那种认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见解是不对的。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教研活动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教学优质高效的目的。

3、关注准备策略,做到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所以要做到有效教学,就必须做到有效备课。

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

4、随机应变,处理好课堂既时生成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一定全在自己的预计中,对出现的'意外情况,也就是既时生成的资源,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漠然置之,甚至简单粗暴地批评、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恰恰是学生的思维与教材内容相摩擦而出的闪光点,面对既时生成的资源,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恰当地进行引导,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处理好了既时生成资源,就能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也就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教学的有效,绝不是教师一朝一夕短时间内就能做得到的。它需要教师日积月累,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地学习才能逐步做到。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教研过程中,以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高效为标准来衡量、评价每一堂课,并不不断地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向着有效、高效的方向迈进。

课题实验总结14

一、问题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本设想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三、实验做法

四、基本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实验基础上一确定,我们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主体性教育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四位精干的老师组成实验组。实验组的成员每两周参加一次理论学习、研讨活动。

2、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如:两位实验老师上同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砌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4、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四、实验成果和体会

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教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半载,略见成效。实验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逐步上升,学生的计算、操作、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这仅是起点,我们决不就此止步。

当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碰到许多困难,如:缺乏专家或科研专业人员的指导,实验水平不是很高;实验人员不足,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可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下决心克服,相信下一阶段的实验有区、市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效果更加显著,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课题实验总结15

20xx年10月份,学校决定学习杜朗口教学先进经验,并做出详细的教改工作计划,就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是三、四、五、六年级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全体教师表示将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多思考些问题,边研究,边总结,不断完善,使课题能顺利发展、结题,也使得课题研究本身的有效性得到落实。

自从学习杜朗口经验以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从事课题研究,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之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

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拟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活动制度,教师考核细则,学生行为评价标准,评优选模办法等。学校以学科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二、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新信息的传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其实践。首先做好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工作。学校统一下发了杜郎口的教学经验材料,并进行了多次集体学习。老师们将学得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注意积累经验。老师们在课堂中产生的反思及收获,平常所解决的问题,遇到的困惑,都记入了下来,作为第一手资料。老师们加强了读书学习。善于学习杜朗口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科研的类型、规范、程序与方法。

其次学校要求各学科大胆实践和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们认真学习和灵活运用杜朗口的教学模式,并和我校的现有办学条件相结合,和我校的学生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我校特色的杜郎口模式。杜郎口经验是体现了新的教改思想,都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自学,通过学生的自学,达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学生能互相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解决。老师重点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学的有目的性,教师教得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整体素质

1、抓集体备课。实行以学科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增进平时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学校明确要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学校规定节次,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通过备课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实,然后拿到备课组,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4、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领导小组成员,业务小组成员不断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在学习杜郎口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新的课改思想,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不断组织了公开课,示范课,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5、抓好了“堂堂清和单元清”落实。与我校的实际相结合,我们重点抓好了“两清”,即堂堂清和单元清,堂堂清由任课教师组织落实,任课教师都是精选课堂练习题,力争利用课堂内时间完成反馈,然后精选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再次发现问题,利用第二节课的前几分钟完成第二次纠正反馈,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完成了堂堂清这个教学环节;单元清,由备课组负责落实,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备课组进行统一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馈。学校教务处重点抓好了学科单元清的落实。

6、落实”“请进来,走出去”教研工作。在课题研究中,相继邀请镇中心校、县教研室领导、专家指导与座谈。为了更深入学习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20xx年4月9日我校全体任课教师又赴聊城市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此行的学习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7、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我们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并上缴教导处。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上好一节课”、“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怎样调动学生主动性”、“怎样发挥学生自主的作用”、“如何评价学生行为”等,这些问题虽细小、具体,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8、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在及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教学,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校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建了多媒体教室和集体备课室。购置了四台电脑,四台复印机,并安上互联网,要求教师利用电脑备课,提高了教师计算机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取得的成绩

(1)强化了学生参与意识。

课堂组织由原来的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变成以“小主持人”为主、教师为辅的组织模式。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以及解答、评价、批改、板书等也全部交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取消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名学生的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尝试到参与和赞赏的快乐。

(2)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把“激励、唤醒、鼓励”当做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在实践中,课堂教学手段新招叠出,归纳整理了诸如: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

(3)学生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读:做到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音,不破句,不断句,并且能准确表达语气和文意;思:边读书,边思考每一句话;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能说出自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能够加以区别。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观点;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5)教学成绩全面提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照搬照抄,而是通过自主的学习较深的感悟,经过头脑的再加工,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面对各种考试也能应对自如,成绩明显提高。在20xx年6月的全镇测试中,我们的实验班的成绩都排在了全镇的前列。学生的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品德得到了提升,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一名学生家长说:“孩子真像变了一个人,学习积极了,认真了,也会说话了,还知道体贴父母了。教改就是好。”

目前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

①学校师资薄弱,人员的变动,给实验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困难

②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今后,我们将克服困难,更加努力,争取使课题研究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