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鬓上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发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用纸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2只大小不同的熊图片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型人手2个,印泥若干,记录单和笔人手一份,白纸每人2张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饼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题。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出示图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们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饼干。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有大有小)

2.看看大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做饼干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排列疏密的关系

1.熊宝宝们吃了还想吃,熊妈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面皮和模具,选一个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用数字记录纸上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饼干排列紧,数量多;饼干排列疏,饼干少。

(二)、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1.大熊喜欢吃大饼干,小熊喜欢吃小饼干,请你们再帮忙做一些大饼干和小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先用一个大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大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排列整齐,还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大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大饼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过来,换一个小模具用同样方法印制小饼干,并将数量记录在小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印出来的大饼干和小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饼干小,数量多;饼干小大,数量少。

三、吃饼干

1.师:"熊妈妈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她,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2.幼儿吃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五个蛋糕分给两个小朋友,找出所有的分法。

2.愿意与同伴合作,互相分享不同的分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小蛋糕,盘子,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故事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绘本故事《蛋糕长大啦》,并创设分蛋糕的情境。

教师:绘本里的`佳佳上一次蛋糕没有做成功,可这一次她的蛋糕做成功啦!一共做好了5个小蛋糕。刚好,佳佳的好朋友琳琳和小茂来找佳佳玩,佳佳准备把这五个蛋糕全都分给琳琳和小茂吃,你们能帮助佳佳来分蛋糕吗?

二、操作实物进行分解

1.幼儿自主分解,记录自己的分法。

师: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将蛋糕分给琳琳和小茂,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2.集体分享自己的分法。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看看大家的分法一样吗?

3.比较不同的分法。

师:有的小朋友有两种分法,有的小朋友有三种分法,那你们是怎么分的?

三、梳理经验

1.将所有的分法罗列,请幼儿寻找规律。

2.再思考还可以怎么分?如何分才不会漏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难点: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长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动物头饰各一套。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1)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一个人是高还是矮?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让一个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个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启发提问:这样比高矮可以吗?引出高矮比较应在统一高度平面上进行。

4、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组操作: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将长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师问: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让高矮不同的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教师可以参与)

将长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师问: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活动延伸

1、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2、带回家的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是和爷爷奶奶分别比高矮,看看谁高谁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纲要》精神,将知识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特设计了拍气球,举气球,找朋友,排排队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重视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怕气球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巩固这一内容知识。最后安排了给动物排队来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认为本次活动比较好的是在设计上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在“玩中学”。教态较自然,能够学习着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次活动中失误较多:首先在游戏活动《找朋友》时没有鼓励孩子动起来,使得有些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让我有了一点思想负担,以至于在后来不敢放开手脚,仅仅通过教师启发式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充当了主导的地位,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比,怎么排。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教师没能做好“引导者 ”的角色。在设计时虽然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准备的材料杯子颜色相近高矮相当,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动时忽略了将孩子操作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活动思路,大胆放开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己了解高矮的比较,而不是教师给强行灌输。另外还需要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多数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备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不是同一颜色等情况,让幼儿有所比较和区别,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习,甩开大步向前迈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