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如何研读文本,提高朗读能力

如何研读文本,提高朗读能力

花心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如何研读文本,提高朗读能力

如何研读文本,提高朗读能力唐艳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彭德荪希望小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如何研读文本(即教材),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在此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一、研读文本,先要整体把握在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钻研文本,还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钻研文本首先要做到整体把握文本,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读者无论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以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去把握理解文本意义。整体把握文本,就要在理清思路中整体把握。各类文章,不管内容简单还是复杂,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的。所以"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领悟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思路是无形的,常通过线索和脉络来表现。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上整体把握文本,才能更好地展开各种形式的学习。低年级学生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再去把握课文主旨,尤其是一些课文要求认和写的字又多,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读会这些字的字音,文从字顺地先把课文读下来,才能再去考虑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本,还要在直接突破中整体把握。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易检测也易指导,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则难度较大。朱自清说:"有感情地朗读"的要义在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叶圣陶先生说:"有感情地朗读的要义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感情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就是说,有感情地朗读侧重情感的体验,要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学皆苦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激情导入,激发朗读欲望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紧扣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就像乐章的序曲一样,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它不仅自然和谐地导入了新课,而且极富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产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比如,我在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课时这样导入:"在美丽的东南亚,有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那里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景色绮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它就是我们邻国泰国的首都——曼谷。曼谷到处一派迷人的热带风光。在曼谷邻郊,绿油油的禾苗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那里还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人们还能看见悠然漫步的象,它们与人为友,显得那么温顺可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曼谷的小象》。""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我最想知道曼谷的小象是什么样的小象?"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达到自己解决课文主要问题的目的,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主动地发挥出来。再如,上《钓鱼的启示》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创设情境,配《春江花月夜》的二胡名曲,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描写月夜美景的第一至三自然段,将学生带入一个情境: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特别大的鲈鱼,心中喜悦溢于言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得到这么大的一条鲈鱼,应该说今晚不虚此行,可事情原没这么简单,这条大鱼似乎来得太早了,它比规定的捕捞时间早了两个小时,该留还是该放,"我"和爸爸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想去读下文,于是顺势诱导学生读文悟情。2.精心设问,调动阅读兴趣我们的阅读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导"——问题的引诱。精心设计好每个问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他们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中"完璧归赵"这个部分时,避直就曲设置巧问:蔺相如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吗?还是故意吓唬秦王?为什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令学生产生认识的冲突,而课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有的说蔺相如是假撞,是做样子吓唬秦王,有的说是真撞,因为假撞就要夺璧。此时,相机引导,再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深入思考,最后学生看法终于一致,蔺相如不是一定要撞柱,也不仅仅是做样子吓唬秦王,而是要见机行事,这里充分表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的品质。这样的巧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语言训练的力度,引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在思考、讨论、顿悟中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3.注重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从朗读方法上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从朗读的形式上讲。要形式多样,富有变化。在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教师范读和引读、听录音读和前面讲的配乐朗读、师生共读、个人或小组轮读、分角色朗读、边演边读、抓重点词和关键词品读、赛读、师生互评互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1)范读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范读中要注意叠词的读法、语气的停顿、儿化音、儿化程度的把握,读出儿歌的韵味。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其中的月儿,儿化不能整个儿化,也不能不儿化,要掌握在这两者之间,读出来就好听,使儿歌韵味更足,音乐感更强,这样指导学生朗读,效果就会很好。(2)集体读这种读法弊病多,尤其在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再倡导集体读。因为这种讲法不利于学生阅读个性发展,还使得一些学生滥竽充数。但我认为,也不能完全抛弃。集体读,有造声势、烘托气氛之优势。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为了突显钱塘江大潮来之时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之势,个别读就很难达到那种效果。(3)边演边读这种读书方法学生十分感兴趣,或自己边演边读,或同桌配合,一人读一人演,在教学中,也能取得很好的朗读效果。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讲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一般就让学生边演边读,先个人练习,后同桌合作练习,再请一对同桌在全班表演,这样,学生既读好了书,(www.ixbw.com)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又如,《曼谷的小象》一文中写小象拉车、洗车两处,让学生边演边读,体会感悟小象的聪明、乖巧、身怀绝技,从内心发出暗暗的赞叹。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获得了情感体验的快乐,增强了读书的兴致。(4)引读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通过大量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切实弄清"一夜"和"每个夜晚"的联系后,我激情导读,这是周总理普通的一夜,却是周总理无数个繁忙、劳累、不眠之夜的写照,更是周总理一生为党为国日夜操劳的写照。人民的好总理怎么能不受到亿万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引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此时学生对周总理的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又如,教学《军神》一文,在学生通过悟读理解的基础上,引读,面对这位钢铁般的汉子,沃克震惊了:"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同样,学生与作者与文中的沃克医生在感情上达到共鸣,由衷地发出赞叹。(5)师生互读互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常规,转换师生角色,师读生评,以达到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中,读铁罐的话时,故意用平淡的语气读,让学生评,最后得出读铁罐的话要读出骄傲、神气的语气来,学生会评,也就会读了,再进行反复练习,就读好了。还有,在教学《军神》一课中,我设计了一段师读生评拒绝麻醉那段,结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读得挺好,我就临时决定去掉了这一环节。当时我想:学生能做到的,就放手让他们去做,我硬搬硬引,岂不成了多余。4.关注个体,尊重朗读表达的多元性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我们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课堂中,追求永远比拥有更重要!我们不能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例如,《第一场雪》一文中的这段话:"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我引导学生说:"同样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就是同一个人,随着理解的深入,感受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继而鼓励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片刻之后,指名学生朗读。有的将"嗬!"读得又短又重,然后把声音放轻再读后面的句子;有的将"嗬!"读得又轻又长。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读,前者说:"因为作者推开门一看,外面的景色令人难以置信,非常惊讶。"后者说:"因为作者推开门时,看到这粉妆玉砌的世界,又惊又喜。"这些体验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都是可以成立的。5.朗读评价,增强趣味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还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每一位朗读者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评价用语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如,"你这儿读得真不错,如果这个词再读得重些就更好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你的声音真好听,长大一定是个很棒的播音员。"等等评价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其不足,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参考文献:赵来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
标签:研读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