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热门】中班音乐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
2、感受乐曲《跳一跳》,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大胆的表示乐句中的跳音。
重点:用不同方式表现乐句中的跳音。
难点:节奏型╳╳│╳—│的掌握。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节奏谱、胸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律动《愉快的假日》。 要求幼儿大胆的表现,心情愉快。
二、完整欣赏音乐二遍,启发幼儿初步感受乐曲。
1、 (出示小姑娘图片)
我的名字叫乐乐,是个快乐的小姑娘,今天,我有一首好听的曲子请大家听一听。(放录音一遍)
提问:你喜欢这首音乐吗?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
2、请小朋友听一遍,请你找一找曲子中能跳起来的音乐。(放录音一遍)
提问:你找到了吗?请你来试一试,把能跳起来的音乐表现出来。
三、帮助幼儿感受乐曲中跳音。 1、今天我一个人在家,真没劲,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帮我去找好朋友。
2、(出示节奏谱)可是好朋友家的`门都关着,我们来一起敲敲门,看看朋友们在不在家,但是在敲门的时候,要很有礼貌,听着音乐把跳音敲对,好朋友家的门就会打开来了。(听音乐分句敲)
3、小动物们告诉我:乐乐呀,小朋友们可真有礼貌,请他们再来一次好吗?(听着音乐表演一遍)
四、引导幼儿创造各种身体动作来表现跳音。 1、刚才我们是用敲门来表示能跳起来的音乐,还能用什么来表示?
2、那我们来试一试。(二~三遍)
五、游戏《跳一跳》 哦,好朋友找到了,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吧!
1、请小朋友们贴好胸饰。
2、听音乐找好朋友跳一跳。
3、我们再来玩一次。
六、来,一起和小动物们去外面玩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肢体语言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
2、了解集体游戏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库乞乞》、导游旗三面分别写上数字"3"、"4"、"5";粉笔笔一支;ppt。
2、幼儿12人,小椅子围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1.说说快乐的旅行。
教师:"老师最喜欢出去旅游了!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里旅游?那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2.初步感受音乐,大家一起快乐地"库乞乞"。
今天老师邀请你们参加我的音乐旅行团,旅行的时候有首动听的曲子,仔细听哦,播放音乐《库乞乞》
教师:"你觉得音乐什么地方特别好玩呀?曲子里有一种很特别的`声音,谁来学一学?"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注意里面的"︱库0︱库0︱库乞︱乞—︱",并带着孩子一起念音乐里的这个部分。
教师:"大家猜猜看,什么是库乞乞?"教师:"我们今天就学学快乐语录——库乞乞。旅行中玩得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就说︱库0︱库0︱库乞︱乞—︱,我们一起来说一遍,看谁说的最大声最开心——︱库0︱库0︱库乞︱乞—︱"。
教师:"老师想问下我们班的孩子们旅游的时候什么事情让你们感到最开心!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会的快乐语录来表达一下自己愉快的心情吗?"
3.通过图谱和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旅行吧!看看我们的音乐旅行团去到了什么地方?先去海边走一走,爬上高高的山,登上山顶啦!(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绘图谱。)
教师:"发现了吗?我们去了哪几个地方?音乐到哪里我们开始上山?"(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
教师:"一共要爬几次才到山顶?"引导幼儿坐着,用自己的两只手指当两条腿,平放的膝盖想象成海边的平地,身体想象成高山,并找找山脚、山坡、山腰、山顶等位置。
层次1:教师和幼儿一起听着音乐律动——A段"海边走走"、B段"登山"、C段"库乞乞"。
层次2:教师指图谱,幼儿律动。
层次3:个别幼儿指图谱,教师和幼儿律动。
层次4:请幼儿站起身大胆创编A、B两段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配合音乐优化动作。
4.合作游戏"快乐的旅行团"。
1、教师出示"导游旗"。
教师:"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旅行团,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游览的地点是海边和高山,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发吧——"
2、请3个幼儿当导游选游客游玩。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节奏快慢的变化。
2.以节奏活动引入歌唱活动,充分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我的皮鞋嗒嗒响》歌曲、伴奏音乐、录音机、电子琴、立体小猪形象、一双皮鞋、“小路”背景图。
活动过程
1.节奏导入
T:“今天天气真舒服,有一群小乌龟爬到山上去弯。”“小乌龟是怎么爬上山的?”
①听节奏乐,幼儿随老师模仿小乌龟爬山。
(节奏由快慢一拍一步→有点累→二拍一步→很累→四拍一步)
2.节奏型练习
T:“这只小乌龟在山顶上看看风景,往下一看,哎哟!
听到山脚下有人在唱歌”“听听是谁在唱歌呀”(皮鞋)
“对呀,是吴老师的大皮鞋。”
①幼儿感知自己皮鞋发出的声音。
②节奏比赛“我的皮鞋不服气,要来考考你们,和你们比是我大皮鞋唱的歌好听,还是你们小皮鞋唱的好听”
3.新授歌曲
⑴感受歌曲
“有一头小猪,它也买了一双新皮鞋,听,它穿着新皮鞋开始唱歌了。”
⑵欣赏感知节奏演示
出示立体小猪形象,老师在后面让小猪的鞋子走路(打出节奏)
⑶讨论小猪皮鞋是怎样走路的。
⑷具体感受节奏
出示有节奏谱的小路背景图(节奏谱即改过的小猪脚印)
a.根据节奏谱练习(用拍子,跺脚)
b.完整的尝试跺出歌曲节奏
4.熟悉明确歌词(巩固)
⑴模仿小乌龟唱歌
⑵模仿大笨熊唱歌(改慢)
⑶模仿小鸭子(原建)唱歌
⑷唱着歌,踏着节奏离开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各种石头及辅助材料制作石头打击乐器,使幼儿体验自制打击乐器的快乐。2、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石头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3、选择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活动准备:1、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石头。2、各种纸盒、空塑料瓶子、易拉罐(可封口的)、棒子等。3、与音乐匹配的节奏卡一张。活动重点:运用石头与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制作。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的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演奏的声音。
活动流程: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演奏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石头及辅助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师:“我们小朋友搜集了好多石头和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制作石头打击乐器,练习演奏方法。1、引导幼儿尝试用石头及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的制作。2、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石头打击乐器制作、演奏参考:①两块石头互相敲打②将一些石头放入纸盒中摇晃③将一些石头放入塑料瓶中摇晃④将一些石头放入易拉罐中摇晃⑤将一块石头或两块石头(同时或交替)在纸盒(塑料瓶、易拉罐)上敲打等。3、指导做好的幼儿用自制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三、讨论活动: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的石头打击乐器以及制作方法。b、请幼儿演奏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其它幼儿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四、石头打击乐演奏。(音乐自选,以节奏鲜明为宜)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B、互相交换石头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目标:
1、学唱歌曲,并学习仿编歌曲,进一步感受光的色彩。
2、体验欢快,愉悦的情绪。
准备:
1、七彩光宝宝头饰,与歌曲相对应的实物水果或模型。
2、音乐磁带。
过程:
1、 果娃娃笑哈哈
——出示面带笑容的果娃娃:瞧,今天都来了哪些果娃娃呢?带领幼儿按节奏念白。
——这些果娃娃个个笑哈哈,为什么这么开心呀?(故作和果娃娃说悄悄话状。)原来是这么回事~
——出示七彩光宝宝头饰:光宝宝溜下地呀,亲亲一群果娃娃,结果怎么样了?果娃娃染上七彩色呀,所以乐得笑哈哈,笑哈哈!
——这些果娃娃染上了什么颜色?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果娃娃?
——七彩光和果娃娃高兴地唱起了歌,你们听~
2、 学唱歌曲
——放录音,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集体跟唱,启发幼儿声音要欢快。
——请七位幼儿戴上头饰扮演七色光宝宝,其他幼儿扮演果娃娃,愉快地演唱歌曲。
3、 光宝宝来到花园
——光宝宝来到花园,它还来到了美丽的'花园。
——光宝宝亲亲一群花娃娃,都有一些什么花呢?幼儿说花名。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选择一些花名组成歌词,并即兴画出简笔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幼儿仿编歌曲,并演唱。如:光宝宝溜下地呀,亲亲一群花娃娃。桃花梨花玫瑰花,荷花菊花水仙花。花娃娃染上七彩色呀,乐得娃娃笑哈哈!
4、 大家开开心心唱起来
——将幼儿分成三组,一组扮演七彩光宝宝,一组扮演果娃娃,一组扮演花娃娃。
——在音乐声中,幼儿一遍演唱歌曲一遍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运用图片感受并理解音乐ABA曲式的歌。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A段农夫耕作的快乐及B段花儿长大的喜悦,感受活动中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
重点:感受活动中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及花儿长大的喜悦。
难点:运用图片感受并理解音乐ABA曲式的歌。
活动准备
磁带音乐,白毛巾,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看PPT图示听音乐
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
二、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
借用小椅子当作农民伯伯的花园,男女轮流扮演花儿及农夫。
三、看图示《花儿开了》
1、随音乐做动作,从种子—发芽——花蕾——花开,逐次做出优美的动作。理解花种子躺在泥土里发芽了,开花了。
2、再次倾听音乐,教师口述音乐场景做动作,幼儿跟学。有浇水的声音,铲除的声音……
3、引导发现前后段是相同的'节奏曲式,中间一段花开的音乐。
提问:你有没有听出来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四、角色表演
1、一位教师扮演农夫客串游戏,带领小农夫们去浇水,看花。
2、男女互换角色进行游戏,直至农夫把花儿带回家。
总体分析:
1、教师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使幼儿走入了角色表演当中,沉浸在农夫耕作的欢乐的氛围中。
2、教师的肢体动作形象、生动、优美。
3、音乐欣赏时,我觉得幼儿发挥自己想象的较少,可适当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加入幼儿自己的动作。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节很成功的音乐课,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很值得我们新老师的学习借鉴。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活动难点:
分声部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钢琴一架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采茶》、《挤奶》、《中国功夫》、《你的眼里有个我》。
2、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国旗红红的哩》。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井冈山下种南瓜》,请幼儿说出回忆歌曲旋律及名称。
2、引导幼儿进行演唱歌曲,及时纠正幼儿容易唱错的'地方。
3、进一步熟悉歌曲的结构。
4、教幼儿学习领唱和齐唱。
老师领唱幼儿齐唱——能力强的幼儿领唱,其他幼儿齐唱——分声部演唱歌曲。
5、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6、评价幼儿演唱情况。
三、结束部分
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要求幼儿唱准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