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点导游词
陕西景点导游词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陕西景点导游词 篇1
西岳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全国第一山"的说法。西岳的闻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对空的.风筝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个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几大主峰各有特色,如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
西岳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游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好似蜃楼海市,并且有古松相映,更是独具匠心。山峰奇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而且西岳还以其巍峨挺秀挺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墨客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西岳的挺秀如削而言的。同进西岳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西岳海拔2154.96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秀。
西岳距西安咸阳机场138公里,机场没有直达西岳的班车,一样平常必要在西安坐车前去西岳。西岳有两个火车站:西岳火车站和西岳北站。陇海线上各站可乘平凡火车在西岳站下车。发自西安的动车和高铁则停靠在西岳北站。西安火车站与西安城东客运站均有发往西岳的班车或旅游专线车。西岳景区内部交通首要为索道。
西岳四序景致神奇多变,差异的季候可以浏览到“云西岳”、“雨西岳”、“雾西岳”、“雪西岳”。春季雨足雾稀,万物初醒,山花壮丽,是踏青访春的好行止;夏日能见度高,天气风凉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间瀑布,时常伴有云海呈现,叹“但闻人语声,不见有来人”之幽境;秋季温度适中,红叶满山,山崖为底松桧为墨,一抹辉煌令民气颤,是爬山的最佳季候;冬季白雪皑皑,雪淞峭壁远山相望,给人以瑶池美感。而日出则是西岳一年四序都不行少的景色。
陕西景点导游词 篇2
华山西岳是我国闻名的五大山岳之一,位于华阴市城南,海拨2200米,北瞰黄河,南依秦岭,"远而望之若花状"(《水经注》),故有其名。又因其西临少西岳,古称太西岳。为国度级风光胜景区。这里有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
西岳以奇险要秀而驰名全国,自山麓至绝顶,胜景事业极多,古刹道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四处可见,险径奇石,巧夺天工,更有云海劲松,引人入胜。山顶有向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三峰,皆岿然笔立,直插云霄。三峰之下,有云台(北峰)、玉女(中峰)诸峰环侍拱卫,各具特色,显得山势宏伟,峰峦叠翠耸削。
北峰,亦称云台峰,是总辖四峰的冲腹地方,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只有一岭南通,故险峻非常。峰顶有真武宫,依山为屋,叠起层楼,隐映于苍松翠柏之间,周围山色如画,烂漫多姿。
东峰,峰顶向阳台,、是西岳观日出的绝佳田地,故称向阳松林,东峰有甘露池、青虚洞、下棋亭、风筝翻身等景点。听说宋太祖赵匡胤曾在这里和陈抟下棋,功效失败,而将西岳输与阵抟。
南峰,又称落雁峰,是西岳的最岑岭,海拨2200米。附近皆松林,杂以桧柏。迤逦数里,浓阴匝地。南峰上有明代制作的金天宫也称白帝祠。峰顶有老君洞,相传道家始祖老聃隐居于此。洞北有太上皇,泉水碧绿,东注涧下,今称“仰天池”。东面崖下有石坊,称“南天门”。坊外西出有长空栈道,通至贺老石屋。南峰上尚有老子峰、炼丹炉八卦池等胜景事业。
西峰,是西岳最奇丽奇峻的`山峰,因峰顶翠云宫前有莲花石,外形如莲花。故称莲花峰。据传说故事《宝莲灯》中的三圣母之子沉香壁山救母之处就在西峰。翠云宫旁有一巨石中裂,形如斧劈,名斧劈石。石旁树立一柄铸铁长把大斧。峰的西北面,笔立如削,空绝万丈,人称舍身崖。另外,尚有西元洞和莲花洞等事业。
西岳爬山阶梯蜿蜓曲折,随处是悬崖绝壁,峭峰陡立,奇险非常。1985年修筑了12公里长的西岳爬山道,对其余险峻处也设有铁链护栏掩护游人的安详,使爬山者感想有惊无险。1994年沿昔时人民解放军智取西岳阶梯又修筑了一条爬山台阶路。1996年西岳索道建成营运。“自古西岳一条路”已成为汗青。山上山下,风光区内,新建了旅游饭馆、餐馆、市肆等旅游处事办法,可以满意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必要。
陕西景点导游词 篇3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是闻名中外的耀州窑遗址所在地。南距省会西安约80公里,北距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约75公里。耀州窑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的古陶瓷专题博物馆,也是陕西十大博物馆之一。它陈列展出了中国代历史名窑耀州窑近千年的辉煌成就。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博物馆的门厅,正门面首先看到的是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有感于陶瓷的制作原理博大精深而即兴填写的《西江月》词:“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真是森罗万象。”
这首词以凝练优美的词汇概括了陶瓷生产。词前两句说明泥土是制瓷的原料,但需经过人力的作用才可使用,讴歌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能力;瓷器之所以伟大辉煌有别于其他的如雕塑、绘画艺术,除了人为的因素,还需与“天地阴阳”、“水火木金土”这些自然因素结合,才可制作出完美的陶瓷器皿;瓷器不仅可为人们实用,而且可作为乐曲供人欣赏;“宫、商、角、徵”是中国民族乐曲中古老的五声调式1、2、3、5、6、7的其中四声,意为反映陶瓷研发生“铿锵”的音韵之音。词的后两句是郭沫若对无法言表的陶瓷世界由衷的赞叹。词中充分表明土是原料、水使之成型,在空气中干燥,在火中永恒,再经人加工使其成器的制瓷特征。
与《西江月》词相对应的是博物馆的馆标,它是根据这首《西江月》词的精心设计而成。下端曲线代表人手的侧面,表明手使之成型,讴歌人类劳动力的伟大;圆点则代表泥团,是制瓷的原料;旋转曲线的开端类似太极图,隐喻制瓷与天地阴阳五行这些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密切关系;旋转曲线则吻合了制瓷工艺流程中“轮制成型”的过程;上延伸的“S”形曲线代表着北宋的典型器物----玉壶春瓶的造型侧影。整个馆标构思精妙,线条凝练,自下而上形象地勾勒出“手托泥团、采天地阴阳、融金木水火,旋转成器”的制瓷过程。
序言大厅
现在我们一同步人的是博物馆的序言大厅。序言大厅就像一本书的序一一样,在这里大家将会对耀州窑博物馆的概况有所了解。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黄堡镇是古代耀州窑的中心窑场,同时也是陕西目前发现得早的古代手工业城镇和中国的百大名镇之一。耀州窑博物馆就建在古代窑场之上,是一座集收藏、陈列、研究、仿制于一体的新型陶瓷专业博物馆。该馆于1994年5月23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米,收藏各历史时朔珍贵文物50余件(片),陈列展出耀瓷珍品千余件。
主馆建筑气势恢弘,雄伟壮观。馆区绿树环抱、景致独特,广场中心有被誉为“天下壶”的仿宋青釉刻花倒装壶巨型喷水雕塑,还有堪称“瓶中之王”的仿元代白釉黑花玉壶春瓶大型建筑,可谓匠心独具、妙趣天成。全馆由“耀州窑史陈列”、“参考研究室”、“现代陶艺作品展”、“唐三彩窑址保护大厅”、“唐宋遗址保护厅”和具吸引力的“陶艺中心”组成,系统科学地再现了耀州窑的历史风貌和“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为研究中国古陶瓷史、文化史、科技史、建筑史、物理、化学等提供了珍贵、翔实的资料,同时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亲自动手制作,充分体验陶艺制作的非凡乐趣。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为了突出博物馆陶瓷专业这一主题,前言的说明文字是用瓷土精心烧制而成的,这种陈列手法为国内独创,可谓匠心独具。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烧造青瓷的名窑,因宋代隶属耀州府辖,故名“耀州窑”。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元末明初下衰,共800余年。古窑址密布黄堡镇漆水河两岸,其规模宏大。据《同官县志》记载:“地方故老相传南北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收获,充分印证了当年“十里窑场”的盛况。耀州窑遗址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庞大的规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现在看到北面墙壁上这幅巨照,就是耀州窑古“十里窑场”今天地貌的中心部分。照片上田野、厂房、村落的底下埋藏着丰富的唐至元备时期的遗迹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遗址已荡然无存,然而俯拾皆是的瓷片,依然在不甘寂寞地昭示着它昔日的辉煌。
序言厅内南墙壁上相对应的两幅照片为考古发掘现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古窑址的开发、保护和利用,耀州窑遗址历经数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面积达2万平方米,迄今共清理窑炉作坊百余座,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耀州窑遗址成为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掘瓷窑遗迹规模、丰富、出土文物多、序列强、保存完好的一处古窑址。这两幅照片展现的就是当年考古发掘时的场景。博物馆也就是以历年的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为主要线索,以实物为依据,来揭示耀州窑独特而丰厚的文化。
各位朋友,在了解了耀州窑和耀州窑博物馆的概况之后,请大家与我一同去参观“耀州窑史陈列”,共同去追寻那800余年的历史轨迹。
耀州窑史陈列
耀州窑史陈列是耀州窑博物馆的主体陈列,由4个展室组成,总面积为3400平方米。这里展出的千余件文物揭示了耀州窑考古发掘的成果,生动地再现了耀州窑的辉煌历史与工艺成就,希望今天的耀州博物馆之行能给各位朋友带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我们的参观将从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唐代耀瓷开始。
步入展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铜川市行政区域地图,它的外形酷似一只憨态可鞠的熊猫,欢迎大家的到来!在它上面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古窑址的分布地点。以黄堡窑为中心,辐射到上店、玉华、陈炉、立地坡等地,范围广,规模大。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作为唐代长安城京城之地的黄堡窑,大唐的兴盛繁荣直接影响了黄堡窑场,使之成为烧造品种多样化的综合性窑场。
能体现盛唐气象的可谓是唐三彩。现在大家看到的唐三彩为耀州窑所烧造,是我国继河南发现的又一处烧造唐三彩的窑址。唐三彩是中低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釉陶器。三彩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等工艺后,捏制成型,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l000摄氏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使釉料,再入窑中烧至800-900摄氏度后完成。唐三彩主要的用处是随葬的明器,唐三彩产量与大量兴起是为适应唐代的厚葬之风。
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得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在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蔓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斑驳陆离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唐三彩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蚀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言,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召的古代工艺品。耀州窑唐三彩除了用于大量的随葬之外,还开创性地烧制了三彩建材,拓宽了三彩使用的领域,是考古上一项重大发现。
大家看到的琉璃瓦是目前陕西省发现的早实物资料,同时它的发现也为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琉璃瓦找到始烧地。中立柜中的三彩龙头套饰是目前我国首次在窑址中发现的唐三彩套兽。三彩龙头套饰用于高级建筑构件。其造型是中华民族惯于表现的灵物----龙,它集贴、塑、雕、搂、刻、画等装饰手法于一体,生动地塑造出龙首形象。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情况下,和龙相关的物品使用也有特定的要求,三彩龙头套饰仅能用于高级寺院或大型宫殿建筑上。
其后部呈长方形的空套状,两侧有穿孔,上端切割成三角形,以便和其他建筑构件结合固定,它的用途是套在建筑物上伸出的挑檐部位,避免木质构件因风吹雨淋而腐朽,同时具有装饰效果,是皇家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在黄堡窑址发现的唐三彩龙买套饰和大量琉璃瓦,说明耀州窑在唐代就与宫廷有密切的联系,是烧造宫廷高级建材的重要基地。
人们习惯于说“陶瓷”,其实“陶”和“瓷”是有区别的,它们在原料、烧成温度、吸水率等方面都有区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黑釉,属于瓷器。黑釉瓷是唐代耀州窑烧制的主要品种,且数量多,釉色凝重漆黑明亮、光可鉴人。唐王朝的自身强大富有,也使唐文化形成典型的表现型文化。今人常言唐代美术“以胖为美”,实际上就是对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的崇尚,是唐人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所以唐代瓷器均显现出浑圆饱满、大方典雅的时代风范。
此时瓷器己几乎完全取代了漆器、青铜器,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器皿,新的瓷类器物应时而兴,茶具、餐具、文具、玩具,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器具几乎无所不包,如中国国粹----中医把脉时用的“脉枕”,装食用油的“双耳油瓶”,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那句“唐人有大胡之气”的意蕴。黑瓷中的精品就是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
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是黑瓷中的稀有珍品。1972年出土于黄堡窑址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的造型、装饰、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通高51厘米,口径8厘米,重心沉稳,通体施黑釉,釉色明亮温润。由上部罐盖、中部罐腹、下部底座三大部分构成。从器形看,模拟七级相轮,层层递减的变化中蕴有统一与协调的趋势。
这件器物采用了捏塑、模制、刻花、印花、搂空、贴塑、轮制成型等多种制瓷技法,并巧妙地将猴子、花卉、瑞鸟、力士、兽头、佛像、莲瓣等不同门类的题材融为一器,其中蕴涵着丰富、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又将工艺美术、陶瓷工艺、佛教建筑、美学及力学完美的结合应用于造型上,可谓集民族文化之大成、熔中外文明于一炉的一件瓷苑佳作。这件黑釉塔式瓷盖罐就是受大唐统治阶级宣扬佛法之举影响的典型器物。
唐文化的高度发展使瓷器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局面。除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各种单色釉瓷之外,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组加彩瓷系。
素胎黑花瓷是耀州窑的独创,且仅出现在唐代的耀州窑。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的坯体上一层化妆土做底色,然后人窑素烧。出窑后,用毛笔蘸上黑釉在灰白或乳白色的胎上像作画一样,给出各种纹样。看似随意涂画,然而仔细品味却不失章法,杂而不乱。其表现手法犹如渭北高原的窗花剪纸,极富地域艺韵。
花釉瓷是唐代的一大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极为醒目,犹如天空中撒下了朵朵鲜花,装饰效果极佳。器型以腰鼓为著名。以往仅在河南郑县、鲁山、内乡、禹州及山西交城的窑址发现。耀州窑花釉瓷的发现为研究唐代花釉瓷的产地增添了一个新的窑口,为研究唐代制瓷的装饰工艺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瓷乃耀州窑的代表品种,也是中国瓷器中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中国作为瓷国,早在商代就已烧制原始瓷器,东汉发展成熟,唐代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此时,耀州窑人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唐代青瓷。其釉色青灰,釉层稀薄,玻璃质感强。到晚唐时,耀州窑吸收南方越窑先进的制瓷技艺,泥料淘洗日趋精细,青瓷质量日渐提高,为以后宋代耀州窑的鼎盛和耀州窑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耀州土产有石脂、青石、生华原”,为耀州窑烧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对瓷土的叫法都不一致,为了使其统一,国际上将瓷土统称为“高岭土”。此称谓因景德镇附近有一座高岭山盛产瓷土而得名,但又因南北各地的瓷土性能不同,故烧出的风格也就各异。
五代是耀州窑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一改唐代多样化而转向以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单色青瓷烧造之路。大家知道,五代只有短暂的`53年的历史,朝代频繁的更换和战乱不断的发生,使手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但耀州窑在关中的北部未受到大的战乱的殃及,陶瓷业得以继续生产。耀州窑五代遗址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北方青瓷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术价值。五代在唐代制瓷的基础上,在装烧工艺上进行了重大革新,采用了一器一钵的单件装烧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美观程度,使产品无论胎、釉或造型,均属上乘,不仅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且被皇家选中。大家现在看到的官“字款青瓷”残片,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
大家现在看到的茶盏托又称茶盏托子,是承托茶盏以免烫手的用具。它的发明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据李匡义《资暇集》记载:唐代,有一个叫做崔宁的人,做了成都府尹,生活很讲究。他的女儿喜欢喝茶,因为茶盏注入茶汤后,端时很烫手,觉得很不方便。一天,她灵机一动,把蜡烤软,做成茶盏底大小的蜡环,又拿了一个小碟子,把蜡环放在碟子上,再把茶盏放在蜡环上,这样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至于烫手。崔宁看了女儿的杰作后,很高兴,就把这种碟子叫做 “托”,此后流传开来。这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而且增加了茶盏的装饰性,给人以庄重感。以后为了保持茶的香气和清洁,加碗盖。盖、碗、托三位一体,象征着天、地、人不可分离。饮茶与茶具道出了中国茶文化的品位,把茶文化又上升到一种艺术境界。
宋代是耀州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青瓷产量跃居全国诸窑之首,刻、印花装饰在宋瓷中独树一帜,其产品“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不仅上贡皇室,远销海外,并在国内形成了一个以黄堡耀州窑为代表,影响西抵甘肃,东达河南,南及广东、广西诸多窑口的庞大的青瓷体系----耀州瓷系。
宋代耀州瓷造型各样,式样雅朴。釉色以檄揽绿为基本色调,极富变化。器物有日常用器、娱乐的围棋子、化妆的粉盒、玩具的瓷塑、陈设的花瓶、祭祖的香炉等,可谓琳琅满目。耀州瓷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种类繁多,有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山石流云坡尖、几何纹类等,内容清秀健美、积极向上,具有浓郁的地城特征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宋代窑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宋代耀州窑青瓷的装饰手法也非常丰富,有刻、印、画、剔、塑、堆、贴、楼空等,但成就的典范要数刻、印花青瓷了。
耀州窑刻花青瓷素有“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其方法是在半干的坯体上,用竹质或铁质刀具刻画出花纹图案,施釉烧成后,通过釉层薄厚形成浓淡色阶,布于同一平面上的花纹显出了不同层次的效果,使密集的装饰构图毫无满塞之感,而更显出丰富充实,形成了耀州窑青瓷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
现在大家看到的触摸台是博物馆具创新性的陈列特色。我们打破了中国博物馆界封闭式陈列常规,大家可亲自动手触摸宋代瓷片标本,感受耀州窑刻花青瓷视觉与触觉的差异,在中国的博物馆界为首创。大家现在可以来感受一下。
宋代制瓷展室
宋代耀州窑所取得的辉煌制瓷成就与其科学、合理、完备的生产工艺是密不可分的,在第三展室大家将了解到宋代制瓷工艺流程。
宋代制瓷工艺流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原料开采一原料粉碎一泥料制备一坯品成型一装饰一素烧一施釉一装烧等。宋代工艺流程和千余年后的现代陶瓷的制备流程相比,除了没有使用电动机械之外,制备流程的工艺几乎是相同的。瓷器叉称“火的艺术”,这说明烧成工艺是关键性的工序。宋代耀州窑不仅改换了燃料,改变了窑内结构,而且在装窑和烧成工艺上也进行了全面改进。此时,所使用的依旧是半倒焰式馒头窑,与唐、五代不同的是,将火膛改为适合烧煤的燃烧室,增设了炉棚和落灰坑,地下通风道进行控制,达到人为掌握窑温、并适时地变换烧成过程中对氧化和还原气氛的控制。这种窑凭借其合理、科学、容量大等优势,被北方话窑广泛推广采用,成为中国北方典型、先进的窑炉结构。它不仅对我国陶瓷工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石碾槽是宋代粉碎原料的工具,现在大家看到的石碾槽目前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都被称为中国之。宋代瓷业进一步发展,加工原料的工具不再满足于小型的石白石粹,耀州窑偶用了更为先进的粉碎工具----石碾,将物理中的力矩原理巧妙地运用进来。它直径2.7米,由21节弧形条石组砌而成。叫心用铁铆带动碾轮,畜力牵动,降低了窑工的劳动强度,又大提高了原料加工数量。从弧形凹槽那光滑的表面不难想像时它被频繁使用的情景。这类加工工具直到四五百年之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才有正式书面记载。这件实物也称得上是目前国内发现早、的石碾槽了。
人们习惯于说“陶瓷”,其实“陶”和“瓷”是有区别的,它们在原料、烧成温度、吸水率等方面都有区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黑釉,属于瓷器。黑釉瓷是唐代耀州窑烧制的主要品种,且数量多,釉色凝重漆黑明亮、光可鉴人。唐王朝的自身强大富有,也使唐文化形成典型的表现型文化。今人常言唐代美术“以胖为美”,实际上就是对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的崇尚,是唐人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所以唐代瓷器均显现出浑圆饱满、大方典雅的时代风范。此时瓷器己几乎完全取代了漆器、青铜器,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器皿,新的瓷类器物应时而兴,茶具、餐具、文具、玩具,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器具几乎无所不包,如中国国粹----中医把脉时用的“脉枕”,装食用油的“双耳油瓶”,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那句“唐人有大胡之气”的意蕴。黑瓷中的精品就是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
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是黑瓷中的稀有珍品。1972年出土于黄堡窑址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的造型、装饰、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通高51厘米,口径8厘米,重心沉稳,通体施黑釉,釉色明亮温润。由上部罐盖、中部罐腹、下部底座三大部分构成。从器形看,模拟七级相轮,层层递减的变化中蕴有统一与协调的趋势。这件器物采用了捏塑、模制、刻花、印花、搂空、贴塑、轮制成型等多种制瓷技法,并巧妙地将猴子、花卉、瑞鸟、力士、兽头、佛像、莲瓣等不同门类的题材融为一器,其中蕴涵着丰富、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又将工艺美术、陶瓷工艺、佛教建筑、美学及力学完美的结合应用于造型上,可谓集民族文化之大成、熔中外文明于一炉的一件瓷苑佳作。这件黑釉塔式瓷盖罐就是受大唐统治阶级宣扬佛法之举影响的典型器物。
唐文化的高度发展使瓷器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局面。除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各种单色釉瓷之外,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组加彩瓷系。
素胎黑花瓷是耀州窑的独创,且仅出现在唐代的耀州窑。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的坯体上一层化妆土做底色,然后人窑素烧。出窑后,用毛笔蘸上黑釉在灰白或乳白色的胎上像作画一样,给出各种纹样。看似随意涂画,然而仔细品味却不失章法,杂而不乱。其表现手法犹如渭北高原的窗花剪纸,极富地域艺韵。
花釉瓷是唐代的一大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极为醒目,犹如天空中撒下了朵朵鲜花,装饰效果极佳。器型以腰鼓为著名。以往仅在河南郑县、鲁山、内乡、禹州及山西交城的窑址发现。耀州窑花釉瓷的发现为研究唐代花釉瓷的产地增添了一个新的窑口,为研究唐代制瓷的装饰工艺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瓷乃耀州窑的代表品种,也是中国瓷器中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中国作为瓷国,早在商代就已烧制原始瓷器,东汉发展成熟,唐代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此时,耀州窑人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唐代青瓷。其釉色青灰,釉层稀薄,玻璃质感强。到晚唐时,耀州窑吸收南方越窑先进的制瓷技艺,泥料淘洗日趋精细,青瓷质量日渐提高,为以后宋代耀州窑的鼎盛和耀州窑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耀州土产有石脂、青石、生华原”,为耀州窑烧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对瓷土的叫法都不一致,为了使其统一,国际上将瓷土统称为“高岭土”。此称谓因景德镇附近有一座高岭山盛产瓷土而得名,但又因南北各地的瓷土性能不同,故烧出的风格也就各异。
五代是耀州窑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一改唐代多样化而转向以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单色青瓷烧造之路。大家知道,五代只有短暂的53年的历史,朝代频繁的更换和战乱不断的发生,使手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但耀州窑在关中的北部未受到大的战乱的殃及,陶瓷业得以继续生产。耀州窑五代遗址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北方青瓷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术价值。五代在唐代制瓷的基础上,在装烧工艺上进行了重大革新,采用了一器一钵的单件装烧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美观程度,使产品无论胎、釉或造型,均属上乘,不仅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且被皇家选中。大家现在看到的官“字款青瓷”残片,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
耀州窑博物馆不仅是目前全国规模、序列性强、丰富的专题性古陶瓷科学博物馆之一,同时又是集遗址陈列、文物陈列和模拟制作陈列三位一体的大型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
陕西景点导游词 篇4
在场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法门寺。法门寺主要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寺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站的这里的就是法门寺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所以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现在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令人瞩目。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
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我们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下面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除此之外,在唐代的丝织品也是相当珍贵的。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簇金绣的珍贵之处呢,就是它保护的完好如心,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我们看,它的质地是罗,上面的花纹全都是金丝绣的,但是,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呢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如果说中间的胎线为一米,那么金丝要缠3000转。
陕西景点导游词 篇5
这两所分别为半坡人早期居住的房屋。一所是圆形的房屋东西直径为6.3米,南北直径6.7米,门向南开,门宽1.10米,门两侧有隔墙,中间的灶炕被后期的一个窑穴所破坏。另一所是半地下式的方形房屋,此房边长为3.8米,深为0.7米,入口为斜坡式。入口两侧有四个对称的.柱洞,灶坑居中,这所房屋的结构简单,但也比较潮湿。
再看这所半地下式的长方形房屋,此遗址东西长4.4米,南北宽3.2米,深64厘米。西部比东部高出约10厘米,形成了一个平台,是半坡人睡觉的地方。挖掘时在房屋的东部发现了一些陶罐、箭头和盛贝壳的碎罐。这都说明了半坡人睡觉有固定的地方,放置东西也有一定的顺序。
这个遗址是后期的房屋遗址。此遗址面积为17平方米,门向南开,地面上铺有一木板,四周竖有10根大柱子,大柱子间用藤条连起一些小柱和木板,房子的里外都用草泥涂上,这是最早的框架式结构的房屋。这座房屋已有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点,为北方典型的房屋形式。
陕西景点导游词 篇6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是个天气晴朗的大好日子,我们将用2个小时的时间,沿着关中道西行135公里,依次经过西安市、咸阳市、兴平市、周至县、杨陵农业城、眉县,最后抵达太白山,进行旅游观光活动。旅游观光活动将持续7个小时左右,午餐在太白山用,晚餐我们返回西安用。我今天会和大家一起努力,带大家游览好有“关中八景”之称的太白山,请大家多多配合,如有问题或意见,不用客气,请大家及时指出来。
概况
先介绍一下太白山名称的来历。有两种主要说法。其一与陕西方言有关,“太白积雪六月天”是有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太白山山顶6月积雪,在6月炎阳的高照下,皑皑白雪反射阳光成缕缕银光四射,很好看、很漂亮、很白。陕西的关中一带,用方言说很白很白,就是白得很、白得太太、太白咧,人们长期叫起来,最后就把它叫做太白山。其二跟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关中一带在远古的时候就是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这样好的一块地方被远方的一条恶龙看中了,恶龙想霸占,太白金星看到后,就和这条恶龙大战9天9夜,终于赶跑了恶龙,但是他还是不放心,要永远守候在这里,最后太白金星的身躯当真变化成一座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所以这座山就被称做太白山。
提起“太白”二字,人们不免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李太白,李太白的名字是否和太白山有关系不得而知。但太白山从古至今就是诗人、名僧、文豪的游览之地,李白就有一首“登太白峰”的诗写道:“酉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举手可近日,前行若无山……”的壮丽诗篇,表现了诗人对太白山的赞美和热爱。今天我们就沿着诗人的足迹前去观赏太白山。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太白山的情况。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高3767米,大家可能都知道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我们平常所说的南方人、北方人就是以此为界;秦岭也是中国两大水系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中国主要稻米生产区和小麦生产区的分界线;也是面食区和米饭区的主要分界线。南方人多吃米、多吃鱼、多吃菜,聪明、细腻;北方人多吃面,生性耿直、厚道。所以我们沿途多见到的是小麦地。太白山处在我国中部,从山麓至山顶,相对高差很大,动植物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当地人生动地称之为“高二丈,不一样”。白居易有诗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从这些谚语和诗词中亦能反映出来这些特征。我们今天攀登太白山,随着我们的`攀登、位移,自然景观会不断地变化,最下面有侧柏林景观,到达2200米时,就是松枥林,再向上还有桦木林、冷杉林等,最后还有落叶松林和高山苔原景观带。但是最上边气候瞬息万变,忽阴、忽晴、忽雾、忽雨、忽大风,忽冰雹,变幻莫测,很是神秘,很多人迷路、遇险都在此处,但是今天大家不要怕,紧跟着我走,不要离队。
太白山
现在已经抵达太白山,大家跟随我依次攀登,沿途会有很多文化遗存,也有很多名胜奇景,我会一一讲解给大家听。前面这个池子叫三官池,池水清澈见底,是当地群众祈雨之地,非常灵验,如果你们那儿雨少受旱,也可祈点雨带回去,但是每次祈雨一定要到这里来。我们前边这座山峰名叫万勿山,群壑排列似牙勿,所以称此名,中间最高的那一处山峰挺秀峻拔、耸人云霄,故名日独秀峰。前边儿处地方叫二仙水、望仙岭、冲天岭、分水岭、观云海等。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太白湫泉,大家想必看过电视纪录片太白大爷海潜水探险的片子吧?!两位潜水勇士从结冰的湖面潜入了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三太白池
(海)里,捞了一块珍贵石头,供地质研究,创造了潜水史上的一个壮举,捞出来的这块石头,更是珍贵,对太白山的形成等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其实,太白山处处都是宝,如果大家今天运气好的话,还会碰到很珍贵很珍贵的东西,动物方面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锦鸡、太阳鸟等,碰到的话千万不要打扰它们,因为在这儿我们是客,它们才是这儿真正的主人。中草药方面有很多名贵药材,比如:太白贝母、雪山一枝花、手掌参、天麻等,不过我们不认识,千万不能乱采。这里许多植物是有毒的,千万小心。如果我们团里有懂地质的人,千万不要错过机会,这里有引人入胜的第四纪末期的冰川遗迹,有冰斗、角峰、冰川湖、幽谷、羊背石等。
已经到山顶了,这个平台叫拔仙台,是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一个角峰,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们可以俯瞰北边滔滔之渭水,壮观至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湖,就是大爷海(大太白海),另外还有二爷海(二太白海)、三爷海(三太白海)、玉皇池、明星池等,分布如串珠,保存完整,水寒如冰,水稳如镜,清澈碧蓝,岩影波光,绣丽动人。白云蓝天映人湖面,随风变幻,景致万千,大家好好感受一下这心旷神怡的感觉吧。
大家登山的途中看到许多老太太拿着馒头、黄纸和香登山,虽然登得很吃力,但从不泄气,为什么呢?因为当地人认为太白山是一座神山,如果身体有病想康复,想发财,想要男孩,想要夫妻和睦,都可到沿途庙宇中烧香许愿,据说非常灵验。大家如果有什么要祈求,烧香不烧香无所谓,只要心诚祈求就行,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心诚则灵”,太白山也会祝谍它的人幸福安康,永伴终生!
陕西景点导游词 篇7
船帮会馆位于丹凤县的龙驹寨镇,北靠风冠山,南依丹江。为了让大家对船帮会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把龙驹寨的历史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龙驹寨坐落在北面的鸡冠山和丹江河道之间,古称龙龟寨。又传说刘邦伐秦,其坐骑产驹此寨,遂有“龙驹寨”之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龙驹寨一地即是由西北通往东南之交通要冲,也是军事要地,自古有“陕东南第二门户”之称。
龙驹寨原有寨城,解放后才因街道的拓宽而被拆除。据记载,1935年,当地政府还重修过此城。在西门和东门的门楼上还各题“陕南屏障”和“三秦要津”四字。
人们常用“丹凤眼,山阳脸,洛南的屁股赛蒲扇”来形容商洛各地姑娘的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丹风县是个盆地,山清水秀,姑娘们的眼睛长得都像大家眼前看到的凤冠山,很是妩媚,尤以大文学家贾平凹的故乡——棣花姑娘为漂亮,那里的姑娘,或雍容丰满,或素净苗条,一个个都粉不溜溜的。我们这里的姑娘不但美丽善良,而且热情好客。不有那么一句话吗?“到了龙驹寨,喝酒不吃菜”。今天中午,我们就请大家品尝一下我们龙驹寨的美酒和佳肴,到时候,大家就会一睹我们丹凤姑娘那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我们这个地方因地理位置的原因,自古又有“水旱码头”的美誉。明清之际,龙驹寨为“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交通要冲,寨城外丹江码头樯帆林立,寨城内楼行栉比,所收厘金两度居“全陕之冠”。在其鼎盛时期,曾经出现过十大会馆并存的空前景象。清人王时叙《咏龙驹寨》一诗,特别点出了龙驹寨作为水旱码头的特点:“寨号龙驹殖货财,长街十里市门开。江边舴艋来又去,峪里轮蹄去还来。”
山好水好,自然会吸引文人墨客到此一游。李白、杜牧、白居易、王禹偁、徐霞客等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都来过这里,并留下许多赞美之词。王禹偁就曾赞美这里是:“玉膏分地脉,银汉落人寰。”
鉴于上述原因,龙驹寨有了一个响亮的称谓,即“盘龙卧虎逐鹿地,骚士墨客雅集乡”。
这座外形奇特的门楼就是船帮会馆的标志。它是一个六柱五楼,富丽堂皇的石砌牌楼。面额之上嵌有九龙石匾,雕有“明王宫”三个大字。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怎么不是船帮会馆几个字呢?答案就在两侧的门联之中。请大家看:上联是“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下联为“继夏禹称王福庇九江”,横批为“安澜普庆”,可见这位“明王”是管平息风浪的。但他不是传说中治水有功的夏禹壬,因为下联写得很明白,“继夏禹称王”,就是说“明王”是在夏禹之后称王的。上联的“后元夷受封”,大概就是说这位“明王”是在元代受封的。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原来,“明王”是船帮们信奉的'神灵。由于“明王”可以平息风浪,所以,船帮会馆又称为“平浪宫”。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我们头顶上就是著名的花戏楼。据统计,全国称“花戏楼”者,仅有两处,一处在曹操故乡安徽毫州,另一处就是我们这里。
这座花戏楼是龙驹古寨十大会馆之首,整个建筑犹如仙阁琼台,东西峙壁,刀切剑削高数丈,条条青龙雄踞墙顶,作破浪欲飞之势。楼身重重飞檐,宛似苍鹰展翅,喜鹊抖尾。全部装饰图案,多以彩瓷镶嵌,阳光之下,耀眼夺目。特别惹眼的是柱梁之上镂空木雕,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高山河谷、点点江帆、亭台楼阁、车马仪仗、鸟兽虫鱼、树木花草,无所不包。其中尤令人称道的是那些人物雕刻,有大舜耕田、夏禹治水、文王访贤。无论是农夫耕田、村妇喂猪、樵子负薪、行旅赶车,还是映雪夜读、赤壁月游,或者两军厮杀,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显示出能工巧匠们高超的建筑艺术造诣。后人把它叫做“花庙”或“花戏楼”,当之无愧。
请大家看,在戏台正面斗拱的中央,有题额大书“秦镜楼”三个金字。《西京杂俎》中说:“秦始皇有方镜,照人灼见心胆,凡宫女有邪心者,以镜照之,莫不胆悸心动。”花戏楼之所以书以“秦镜”,意在告诫人们历史是一面千古不朽的镜子,看戏如同照“秦镜”,可收“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之效。
这座让我们深爱和珍惜的戏楼,在其修建的过程之中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传清末有一年,六月六庙会,船帮因风雨阻隔,逾期末到,遭到其他帮会的羞辱,自此,代表着500多名船工和搬运工人的船帮,为争得名誉,商定每运一件货物,从中提取两个铜钱,以便为建馆筹资。后经日积月累,终于在1815年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的会馆,并在众多会馆中鹤立鸡群,独占鳌头。会馆原还有大殿三间,拜殿五间,厢房各三间,乐楼一座。拜殿、厢房毁于国民党统治时期,解放后仅存留大殿及戏楼,20世纪50年代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主管部门拨款修葺,增建厢房20多间,现为县文管会、博物馆所在地。
朋友们,下面我们就去玩一个心跳的活动丹江漂流。为了让大家对丹江漂流有一个基本了解,我先把丹江的历史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丹江相传因产丹鱼而得名,它发源于秦岭南麓,经商州、丹凤,在商南县江家店乡的月亮湾进大河南境内,并在湖北丹江口市注入汉江。全长443公里,总流域面积16812平方公里,为汉江长支流。
丹江在丹风境内,西自棣花的条子沟口,东至竹林关雷家洞,总长约94公里,流经商镇、龙驹寨镇及竹林关,总流域面积1134.46朽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7.2%。干流两岸支流密布,纵横交错,构成典型的网状水系,县境内较大的支流有老君河、银花河和武关河。丹江在县境内的干流中,刘家涧至竹林关一段,名“日月峡”,长约4.8公里,为变质岩陡峭峡谷,坡度多在30度至70度,谷底狭窄,为丹江梯级水力开发的重要河段,水量丰富,其水力资源为历代重视。春秋、唐代为水运贡道,唐代曾多次整修河道,被学人称为“商山运河”,为唐代输往关中的物资补给线之一。
丹江风光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杜牧作丹水诗,其中有“沉淀蓝光彻,喧盘粉浪开”的佳句;宋代王禹偁的丹水诗以“和云归汉浦,喷雪下商山”之句,勾画出当时丹水的澎湃英姿。
丹江漂流的历史很长。唐代李白曾荡舟丹江上游之仙娥溪,到了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泛舟丹水之后,将其过程祥细记大了《徐霞客游记》中的《游太华山日记》。
富而思文,富而思乐。为促进随着改革大潮而兴起的旅游热,商洛外事旅游办公室及丹凤县旅游公司因地制宜,于1991年开发了丹江漂流旅游观光新项目。
项目安排龙驹寨船帮会馆戏楼下的码头为丹江漂流的起本点,这里也是徐霞客登舟远行之处,漂流路线共7.5公里,需1个多小时,要经过狼窝子滩、铁床子滩,过镇江之石、白龙山下、驼峰之侧,经乌龟饮水、金鸡关(鸡冠山金鸡喝水处)诸景点……到达终点日月滩,沿途可观赏摩崖石刻上的书体文字。如果终点下延,还可到达竹林关、梳洗楼(在商南县境)、荆紫关(在河南省淅川县境)、白浪街(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等地点,感受徐霞客当年漂流场景。
游客所乘航具,有竹筏、铁筏、皮筏多种,每筏可坐4~9人,由训练有素的年轻船工撑篙,在“高山流水”、“小小竹排”、“丹水情”等古今乐曲声中起航。登筏漂流,如踏云驾雾,可尽情领略沿途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细细品尝野山野味以回归自然,野情野趣以捕捉新感觉,放情傲啸“云驻云飞随尔便,潮起潮落奈我何”的豪迈气概。
“一路缘溪花复水”、“森森清江下急流”。丹江漂流一定会使您“明日欲别不忍去”。
陕西景点导游词 篇8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各位到陕西来旅游!
首先导游我要三个感谢:
第一、感谢大家在众多的旅游线路中选择来陕西旅游。在此我谨代表陕西省省委省政府,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儿童基金会,三千多万三秦父老欢迎各位来陕西旅游观光!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吃得好,睡的香,花的开心,玩的尽兴!谢谢!
其次、感谢大家在众多的陕西旅行社中选择我们旅行社。
第三、感谢缘分。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能和各位相聚相识相会相知在这小小的车厢,咱们定有那五百年的缘,八百年的份。冲着这一缘分,请允许我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就是大家此次陕西之行的地陪导游,我姓__,大家可以叫我小__,也可以叫我_导。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姚明靠的是腿,冯巩靠的是嘴,咱导游靠的就是身材像魔鬼。远看_导,火树银花,一表人才;近看_导,貌似色狼但是心地善良。大家放心,就是再苦再累,_导我也要以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诚心给大家带来一次开心的旅程。谢谢!
咱们车上有来过陕西的,也有第一次来的,我想送给大家三个字,那就是“不一样”,首先是不一样的旅行社,不一样的旅游车,不一样的导游,不一样的.景点,不一样的服务,不一样的感觉和不一样的收获。
天空咔嚓一声巨响,司机同志闪亮登场!朋友们,现在大家看到的坐在前面正在专心开车的这位,就是我们的驾驶员师傅,姓_,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对陕西的交通状况了如指掌。为_师傅即将给我们带来安全舒适的交通服务,大家给他一些鼓励的掌声吧!谢谢
最后,衷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紧密的团结在以_导为核心的导游周围,坚持科学旅游观,构建和谐团队,为使我们此次陕西之行圆满成功而努力奋斗!谢谢!
陕西景点导游词 篇9
各位游客:
大家好!
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遗址,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陕西省各景点导游词五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小雁塔
小雁塔在西安市友谊路南侧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因规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
荐福寺原建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内,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旧宅。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外戚为高宗荐福而建寺。天授元年690年改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中的著名寺院。唐代名僧义诤在荐福寺译经,共译56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极有价值。
现寺内存有的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为15层,高约46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名辟一门。塔身从下至下逐层递减内收,愈上愈促,秀丽玲珑,别具风格。门框为青石彻成。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明清两代因屡经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13层。今寺内还保存一口重万余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的臣大铁钟,钟声宏亮,是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