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地质先行演讲稿
城市规划,地质先行演讲稿
城市规划,地质先行演讲稿
原创: Eyeiseye 狂言诞语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XXX,是一名地质工程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城市规划,地质先行".
2001年7月13日那一天的夜晚,有一个城市一片欢腾——北京,申奥成功了。奥运盛事,无一中国人不想参与其中。身为地质人,为奥运场馆建设先行探路,既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参与奥运的最好方式。
2003年,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规划初步确定,规划拟新建场馆三十余个。难题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规划中的主场馆就位于黄庄-高丽营断裂带附近——这是一条活动断裂带,任何建筑物一旦横跨活动断裂带,安全都将受到威胁。(白)"平安奥运",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首都地区专门承担公益性地质调查任务的专业队伍,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紧急抽调技术力量和专业设备,对黄庄-高丽营断裂带展开了细致的地质勘察工作,及时向北京奥组委做了专题汇报,提出了避让建议和应对措施。最终,奥运场馆建设巧妙避开了这条活动断裂带,场馆安全得到了保证。
当时,我只是一名学生。在修读地质这些年,我更加清晰地认知到地质工作的厚重和浪漫。地质工作,就是胸怀地球四十五亿年的时空、倾听岩石和泥土讲述的故事,就是丈量大地的宽广、观测地球的脉搏。这一切,都只是为夯实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健康根基。
今天,为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作为地质工程师的我不禁思考,城市副中心这块地质躯体,健康状况又是如何呢?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通州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及温榆河冲积平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首都北京的东大门,素有"京东粮仓"之美誉。然而,祥和的地表之下,却是重重的危机(白)。通州地质条件却并不理想,尤其副中心地区断裂构造高度发育,十余条断裂藏匿地下(重)。在座应该也有工作生活在副中心的朋友,听到断裂这个词,是否也心头一紧?
不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活动断裂。
顾名思义,活动断裂就是周期性活动的断裂,这个活动周期有多长呢?(白)如果我们假设人的寿命是一百年,那活动断裂就是一百再乘以一百,在过去一万年内有过活动记录、而且仍然有可能"复活"的断裂。显然,活动的断裂比静止的断裂危险性更大。断裂带交叉和拐弯的地方则更加危险,因为这里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就像膨化食品包装袋上那个便于撕开的"丁"字形口子。当断裂开始活动时,引起的地面错动会直接损害跨越该断裂修建的建筑物,对地下管道、地铁等线性工程的破坏更是不可估量。可谓是影响城市运行安全的罪魁祸首。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广阔,又位于寸土寸金的地界,面对活动断裂带,再用"避"这个办法显然是行不通了。那,有断裂藏匿的地方就不能建房修路了吗?(白)并非如此。例如,在两条断裂带之间建房子就是没有问题的,这就如同马路车道间的"安全岛"一样。这又是否意味着建筑物不能跨建在断裂带上呢?也非绝对。在美国,就有一个室内的网球场坐落在一条活动断裂带上。建筑师采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网球场的建筑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建在断裂带两侧。如此一来,即使断裂活动时,地表上升或下沉几米,建筑物也不会有事。但这些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要摸清断裂带的地质家底。
可是上天容易入地难呐。这些藏匿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质断裂,究竟该如何探测它,并判断它过去万年间的生命迹象呢?(白)
在医学领域,有一种名为CT造影的技术,当医生只能初步诊断出病灶的大致位置,却又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时,为了得到清晰、直观、准确的病灶影像,做进一步确诊,就需要采取这一技术,而这一原理呀,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地球。这就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简称物探。如果把地球比作人体,地层岩石结构就相当于它的五脏六腑,这些地层岩石有着各自的属性参数,重力、导电性、磁性等各不相同。而地球物理探测就是通过重力、导电性和磁性等探测设备,对我们的地球做CT.通过扫描区域内对地球重力、导电性和磁性反射的信号进行采集,再从这些数据信号中发现异常,然后以可视化的数据影像,让深藏在地下的断裂带无处遁形。
物探方法具有设备轻便、成本低、效率高等明显优势,是活动断裂探测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我们还配合使用了钻探、地表调查、室内外测试等其他方法,多种方法互相补充验证,以便得出最科学的诊断。
通过集中力量部署工作,副中心地区11条断裂的空间展布更加精确,活动规律更加清晰,影响带范围更加科学可靠。此外,我们还将与活动断裂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地面沉降、砂土液化和岩溶塌陷也作为重点评价要素,同时兼顾地裂缝、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等要素,开展了副中心地区土地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了地表空间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大运河遗产开发保护和副中心工程建设的地学建议。目前,建议成果已被副中心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采纳,城市绿色健康发展的地质根基得以牢固夯实。
可见,虽然副中心的地质条件不尽理想,但只要我们摸清他的地质家底,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同样能规划建设出一座健康美丽的千年之城。我想,这才是科学技术工作的真正生命所在,也是我今天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最大动力。此刻,请放下你绷紧的心弦吧。
愿让平安拥抱大地,让威胁远离家园。谢谢大家!
我是XXX,一名新时代的地质"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