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效东在市委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情念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孙效东在市委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做好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前面,廷魁同志对明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完全同意。会议提交的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讨论稿)》,是指导今后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请大家认真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会后,市委将以明年*号文件下发。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克服了自然灾害和农资涨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一是农业投入明显增加。多渠道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农业资金,增加农业信贷资金,加大市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用于农业的资金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是近年来投入较多的年份,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连续几年来第一次实现稳中有增,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三是农民收入增速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元,净增***元,同比增长*.*。四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瓜菜、草畜和农村二、三产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人均从瓜菜、草畜两大产业实现收入***元,同比增长*.*,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从非农产业中实现收入***元,同比增长**.*,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五是科技兴农力度加大。重点引进推广了主要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畜禽的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农产品加工、综合配套养殖等先进适用技术,开展了实用技术、转移就业等方面的培训,农民的科技素质、农业的科技含量继续提高。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属不易,这是全市特别是农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的成果。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今年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较好成效,是政策、价格、天时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方面带有恢复性质。从根本上看,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仍然还比较低,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缓慢,特别是受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经济社会整体发育水平不高,对此务必不可在分析形势时盲目乐观;二是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仍然比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对此务必不可与整个市场经济水平等量齐观;三是农村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步伐不快,对农业和服务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农村城镇化步伐十分缓慢,对此务必不可在估价工作时有意夸大。面对这“三个务必不可”,要继续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解决农业面临的市场和效益问题、农村面临的增加就业和全面发展问题、农民面临的维护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打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属于长线建设,需要一项又一项地去落实,一年接一年地去努力。我们要切实增加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我市农业基本建设最根本的是做好水的文章,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实现“旱变水”。要充分利用黄河流经白银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坚持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走引提蓄并举、大中小结合的水利建设路子,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积极争取中型灌区改造、大中型泵站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在景电、靖会、兴电等大型灌区实施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快自流灌区、高扬程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发展节水农业的进程。把新建水利工程、延渠扩灌、异地移民搬迁、国土资源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推广新型节水技术组装配套,加快“旱变水”的步伐。继续因地制宜地实施雨水集流、井泉截引等小水工程,千方百计解决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的用水困难。旱作农业区要坚持走修梯田、集雨水、抓调整、兴科技的路子,继续抓好以梯田为主的“三田”建设,并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整村扶贫开发、种养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旱作农业水平。第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在我市,相比较而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更为落后。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程度较低,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辍学现象不少,尤其是女童辍学比例更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不少地方缺乏起码的文化娱乐条件,导致农民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教育事业要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兴办学前教育,努力扩大高中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要重点搞好**个“三配套”乡镇卫生院建设,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对农村传染病、流行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农村文化事业要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搞好“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城市一样,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在农村显得越来越突出。客观地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尚未引起相当一部分同志的足够重视,一些地方仍在沿袭不计资源成本、不顾生态环境的陈旧做法,仍在沿用垦荒造田、大水漫灌、广种薄收等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碱化的问题日趋严重。高度重视农村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努力走上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三为主”方针,坚持不懈地搞好计划生育,确保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人均水平。要严禁毁林开荒、毁草种田、垦荒造地等短期行为,扎实有效地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四项林业建设重点工程。加快农村道路、电网和清洁能源建设,搞好农村绿化,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总之,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每一项决策中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体现到每一个环节中去,使之成为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一些发展,但和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偏小,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停留在粗加工的传统层次上,龙头企业对基地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问题既反映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预示着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们要借鉴抓工业的思路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一)突出重点,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新型的市场竞争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要切实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来抓,从资源优势和深度开发入手,抓住重点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通过争取国家投资、招商引资、激活民资、院地院企合作、农业科研科普机构改制等多种办法,催生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在蔬菜、肉类、乳品、果品、粮食、饲草、皮革、菌类等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上取得新进展。要大力支持城乡民营企业争当龙头,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益连接机制,激励龙头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新的一年里,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何发展,各县区都要在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拿出意见方案,努力付诸实施,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二)因势利导,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任何竞争主体都要经受优胜劣败法则的考验。谁抓住了市场,谁就掌握了工作主动权;谁失去了市场,谁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培育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主导产业。一要做强战略支柱产业。重点做强瓜菜、草畜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力争年内新增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面积****亩,新增羊只饲养量**万只以上。二要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对小杂粮、洋芋、林果、啤酒大麦和花卉等产业,要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要从专业大户、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抓起,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尽快形成产业优势。三要开发地方特色产品。集中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对那些眼下虽未形成“气候”,但具有明显开发潜力、市场前景看好,如小口枣、中药材、大葱、枸杞、金盏花、桑蚕等地方特色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逐步形成规模。市委关于农村产业“三个层次”的安排部署,在指导思想上是非常明确的:“战略支柱产业”是支撑全市农村经济全局的,必须全方位抓紧抓好,继续登上新的台阶;“区域优势产业”带有明显的县域经济特点,主要由各县区谋划发展,但也必须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品”对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三)依靠科技,强化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支撑。农业产业化必须用现代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来武装。要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全面落实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采用工程生物、农耕农艺等技术措施发展绿色农业、阳光农业、设施农业和立体农业,同时对农业劳动者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科技体制、机制。龙头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培育核心竞争力;农技推广机构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合作,在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起支撑作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要利用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主体等方面的科技组装优势,充分发挥窗口示范和基地带动作用;广大技术人员要真正去到田间地头,承包抓项目,一线做贡献。(四)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依靠质量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必然举措。我们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步子还不是很大,目前取得国家A级绿色证书的产品有**个,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使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要围绕产业化实施标准化,搞好标准化推进产业化,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加强绿色产品的认证申报,力争使更多的农产品取得国家A级绿色认证。要加快制定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和原产地地方标准,指导农民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要进一步加强市、县区农产品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测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制度措施。要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流通领域的标准及监测体系。鼓励引导产地生态环境好和农产品商品率较高的县区先行一步,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乡,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把这方面工作真正拿在手上,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业绩。近年来,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对畜牧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一定要建立相应快速反应机制,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具备扑灭疫情能力。(五)完善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近年来,我们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主要问题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还比较松散,利益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突出表现在:当农产品供过于求时,运销大户和企业往往百般克扣,压级压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而一旦行情看涨,农产品供不应求,农民又产生惜售心理,使企业失去了稳定的供货来源。从一定意义上讲,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能不能通过经济契约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是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成败的关键。借鉴各地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在利益机制的选择上,可以采取这样几种办法:一是契约连接。企业与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定产销合同,把供货时间、数量、质量、价格等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使产销行为由原来的松散、随意变为紧密和正规。二是服务连接。龙头企业为农户统一供应良种、提供生产资料、进行技术指导,将服务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更为直接,克服农户投入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三是中介连接。通过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把企业和农户连为一体,把产品和市场连接在一起。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农资供应等服务。希望各县区在这方面创造更多更好的新鲜经验。(六)加强服务,建设农产品销售的绿色通道。目前,在农产品销售方面,我们既面临产品不适销对路的问题,也面临销售障碍较多、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后一问题解决不好,即使我们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生产出质量上乘、市场热销的农产品,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们降价出售,甚至烂在地里。改变这一现状,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农产品销售的绿色通道建设。为此,各县区、各部门要摸清上市农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时间,分析市场走向,及时准确地将国内外农产品信息送到基层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促销活动;要制定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各类销售农产品的龙头企业、销售大户、农民协会等组织和个人搞好流通;要组织专门的营销人员和营销队伍,走出去找市场,同时把外地客商请进来,开好订货会、展销会、交易会。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销售的贷款扶持力度,用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流通企业收购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公安、交通部门对运输农产品的车辆不得随意拦车检查,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不滞留、不卸载、不罚款,尽量为农产品销售畅开绿灯。三、坚持依法治农,切实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侵害农民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不少矛盾。对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就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宗旨意识、法制意识和政策观念,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认真解决侵害农民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的问题,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第一,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土地政策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我国宪法规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并从法律上保证了**年的土地承包期。但我们的一些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的问题,引发了一些土地纠纷。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落实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计。要对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进行清理,该退的要退,该补偿的要补偿,没有办手续的要按规定补办手续,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进一步重申,各级政府都不得擅自截留、侵占农民征地安置补偿费,不得随意处置农民的承包地,不得强迫农民种这养那,依法严格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方面我们这里又确实存在建设用地难的问题,主要是出让土地的一方不能信守合同、报批机关程序烦琐和有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拉等原因造成的。对这方面的问题也要下实手解决,否则我们的投资软环境如何得以改善,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又何时才能实现。第二,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农民进城务工,不仅是农民就业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增强第二、第三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经济形势做出的一个新的重要判断。我们应当顺应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就业的具体政策,改善和加强对农民转移就业的服务。一要改善就业环境。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清理和取缔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二要加强技能培训。劳动、农业和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落实每年*万人次的培训计划。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企业开展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要通过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把这项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基础性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三要扩大劳务输出。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捕捉有关农民转移就业的信息,主动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掌握对方的需求数量、待遇、环境和信用等方面的情况,有组织大规模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力争使输出的民工有活干、有钱挣、有安全保障。四要保护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拖欠工资、缺乏劳动保护和巧立名目乱收费等问题,解决农民工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住房问题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农民工在城市安心务工就业创造条件。第三,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必须在改革中找出路。要着眼体制创新、坚持市场取向、尊重基层创造,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一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农业税降低*个百分点的政策,继续清理和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收费,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二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落实县域内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职责,解决农村资金外流的问题,努力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总量。要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统一部署,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重点在产权多元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下功夫。三要实施农村各项配套改革。做好撤并乡镇后续工作,尽快分流安置财政供养人员,确保正常的工作秩序,特别是计划生育等经常性工作更不能因此放松,甚至中断。要积极稳妥地扩大“党政职务兼职化、报酬待遇工资化、工作要求规范化”试点范围,努力减轻农民负担,改善村干部待遇,提高村级组织工作水平,更好地维护、实现和发展农民合法权益。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高驾驭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的水平。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视发展农业,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业。对这一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并认真贯彻落实。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步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虽然新阶段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内涵有所变化和调整,但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政方针没有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各县区党委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各行业都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形成支农护农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把中央、省委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二要提高工作水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旧思维分析新情况,用旧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旧套路应对新局面,只能是刻舟求剑,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水平。要用科学发展观研究和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跳出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在统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与社会、自主发展与借力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引导农民群众有效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市场调节的办法和改革创新的办法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要善于抓主抓重,紧紧围绕解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度大这一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带动农业和农村全局工作。要切实转变职能,及时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不要干预过多,更不要瞎指挥。要尊重农民意愿,善于运用政策引导、典型带路、民主法制和社会服务等办法,推动各项工作,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催种催收、强迫命令的工作方法。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重视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的作风建设。近几年一批有朝气、有知识、有才干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岗位,尽快熟悉党的农村政策,了解农村实际,掌握同农民打交道的方法,增强对农民的感情,是他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也有一个适应形势、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的问题。因此,各级干部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联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做到亲民爱民、利民富民、安民护民。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同志们,“三农”问题所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举全市之力,施利民之策,把“三农”问题解决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