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南鸢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重要使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和各项惠农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是没有改变,这不仅反映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差距上,而且突出反映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反差较大。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农村“五大实事”的圆满实施,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入手,财政投入向“三农”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向农村转移,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它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全方位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落脚点,为我们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农村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好的农村政策,而判断政策的好坏要看它是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一致。已经实行的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工作就是党在农村的很深得人心的农村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扎实有效的富民举措。目前已启动的农村“新五件实事”(即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正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农村最紧迫、农民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件件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农民得益受惠的工程,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工程,是促进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农民的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要改变农村的面貌,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不少农民身上“小富即安”、顽固保守的思想观念,造就一群有理想、有文化、有事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推进。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乡镇工作人员,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