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欢迎大家分享。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上海城隍庙参观,我是这里的x导游,希望能在后面的讲解中给大家的游览带来很好的帮助。
城隍庙
上海立县之前,在镇西约6里处的淡井里,有一座华亭城隍行殿,俗称淡井庙。建县后经过一百五十余年,明永乐年间(1403—1424)才将方洪北岸原金山神庙加以扩充,改为上海县城隍庙。相传,城隍是道家保护城池的神,同时也庇佑着市民,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上海城隍庙其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故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民间俗称“一庙二城隍”,国内罕见。
沉香阁
位于城隍庙西北面的沉香阁,原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潘允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因佛像由名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沉没,已卧伏河底近千年)。明代之后,沉香阁迁址重建,曾改名为“慈云禅寺”,拥有丛林寺院规模,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刹齐名今沉香观音虽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仪态万方,为佛中珍品,香火终日兴盛。阁内现还开设尼众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豫园花园
明代豫园为沪上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该园由明代进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于1559年(明嘉靖38年)始建,有“愉悦双亲”之意。初占地70余亩,曾盛极一时,后几经战乱,现尚存30余亩。园中布局精致、景色宜人。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经回廊交相掩映,池水萦绕与假山怀抱,名贵花木与奇石争辉,尽显“江南名园”之风范,并留有清代上海著名“小刀会”起义的遗址。
大假山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所在,也是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之作,由明代最具权威的叠山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建造,用数千吨浙江武康的'黄石堆砌而成。
玉华堂前的“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古人品评石之高下,有“皱、漏、透、瘦”四个标准,玉玲珑则四者俱佳,而以“透、漏”论之,更是冠盖全国,称誉海内外。豫园中有许多砖雕、泥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美。
豫园中的名树古木也为数众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三十余棵。园中最古老的树是万花楼前的银杏树,高寿已四百余年。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一九六一年参观豫园时,写下了“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的诗句。
湖心亭、九曲桥
典雅、别致的九曲桥,与湖心亭相依相伴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人们行走在桥上弯来拐去、斗折蛇行、移步换景。而曲桥为什么以“九”为数呢?按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九是阳数最高的数,具有吉利之意,故取名“九曲桥”,实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民间更是流传着“儿童走九曲,幸运久久久;学子走九曲、考分九十九;情侣走九曲,天长而地久;老翁走九曲,活到九十九”的民谣。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篇2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海的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20年后),庙内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城隍神)和霍光(汉大将军博陆侯)。清代时香火极其鼎盛,上海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城隍庙,上海开埠后城隍庙及其周围地区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到城隍庙可以购买许多生活必需品,特别是一些日用小商品。
上海市政府从1991年起,开始把城隍庙市场改建为具有民族传统的现代化大型旅游购物中心——豫园商城。商城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1920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城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庙走走。在老城隍庙内,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和酒酿圆子,真可称得上是小吃王国了。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篇3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豫园景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风雨仓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庙也历经兴衰。
上海市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2005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2]。现在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
城隍庙,九里三;各种买卖在里面;上至绫罗和绸缎,下至牛笼和马鞭……这是每个老西安人对城隍庙的印象,然而,对于城隍庙的全部历史,它所历经的风雨沧桑,却没有几人完整知晓。城隍信仰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流行广布,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
沉香阁
位于城隍庙西北面的沉香阁,原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潘允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因佛像由名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沉没,已卧伏河底近千年)。明代之后,沉香阁迁址重建,曾改名为“慈云禅寺”,拥有丛林寺院规模,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刹齐名今沉香观音虽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仪态万方,为佛中珍品,香火终日兴盛。阁内现还开设尼众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豫园花园
明代豫园为沪上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该园由明代进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于 1559年(明嘉靖 38年)始建,有“愉悦双亲”之意。初占地 70余亩,曾盛极一时,后几经战乱,现尚存 30余亩。园中布局精致、景色宜人。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经回廊交相掩映,池水萦绕与假山怀抱,名贵花木与奇石争辉,尽显“江南名园”之风范,并留有清代上海著名“小刀会”起义的遗址。
大假山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所在,也是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之作,由明代最具权威的叠山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建造,用数千吨浙江武康的黄石堆砌而成。
玉华堂前的“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古人品评石之高下,有“皱、漏、透、瘦”四个标准,玉玲珑则四者俱佳,而以“透、漏”论之,更是冠盖全国,称誉海内外。豫园中有许多砖雕、泥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美。
豫园中的名树古木也为数众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三十余棵。园中最古老的树是万花楼前的银杏树,高寿已四百余年。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一九六一年参观豫园时,写下了“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的诗句。
湖心亭、九曲桥
典雅、别致的九曲桥,与湖心亭相依相伴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人们行走在桥上弯来拐去、斗折蛇行、移步换景。而曲桥为什么以“九”为数呢?按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九是阳数最高的数,具有吉利之意,故取名“九曲桥”,实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民间更是流传着“儿童走九曲,幸运久久久;学子走九曲、考分九十九;情侣走九曲,天长而地久;老翁走九曲,活到九十九”的民谣。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篇4
上海是一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的世界名城,素有“东方巴黎”之美称。城隍庙就是上海的旅游胜地。
记得有一年,爸爸妈妈带我去城隍庙去玩,一走进城隍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桃红柳绿轻拂着的湖心亭九曲桥,真是梦一般的古色古香,梦一般的波平如镜,梦一般的水泄不通,只见湖的东南西三个面都是鳞次栉比的商场,游人如织,真是风景如画。近看,池水清澈见底。一大群锦鲤鱼在荷叶下嬉戏。荷叶亭亭玉立。一群群小鸟、白鸽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显得格外好看。
其实最令阿拉上海人引以为豪的应该是上海的各色点心。在城隍庙内,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和酒酿圆子,还有梨膏糖、五香豆。最有名的,要数“南翔馒头店”卖的小笼包了,中午饭时间还没到,等着吃小笼包的人就排成了队。我来到城隍庙吃了小笼包,总会对它赞不绝口,然后,情不自禁地说道:“南翔小笼包真是名不虚传、令人心醉啊!”
每当我想起这风景优美的城隍庙,吃上些上海有名的点心,怎能不令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篇5
上海市城隍庙,道教庙宇,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
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
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
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
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豫园旅游景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风雨仓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庙也历经兴衰。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篇6
在上海建县之前,单晶有一座华亭城隍庙,位于上海城西约6英里处,俗称单晶庙。建县一百五十多年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方弘北岸的金山寺扩建为上海城隍庙。传说中的城隍是守护城市的道教神,同时也是守护市民的道教神。城隍庙是当地神灵膜拜的地方,城隍庙多是生前利民的清官、好官,为的是死后的百姓“抵御大灾,保卫大灾”。上海城隍庙的前身是金山神和西汉的霍光寺。所以庙的前堂还是霍光占着,后堂是献给上海城隍之神秦雨波的,俗称“一庙二城隍”,国内罕见。
位于城隍庙西北的寺,原为豫园主人潘云端所建。潘云端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监督淮河疏浚、打捞沉船时,发现了一尊美丽的.观音佛像。他很喜欢,梦见他妈妈让他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亭礼拜。因佛像采用珍贵的海水、琼水、沉香木雕制成,香味浓郁,故得名“陈翔寺”(据考证,此佛像是隋朝大业年间南阳红土地国送给杨迪皇帝的礼物,在淮河风浪中沉没,已卧于河底近千年)。明代以后,陈翔寺搬迁重建,曾更名为“慈云寺”,大小如丛林寺,相当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寺。虽非原貌,但仍是诸佛之宝,香火终日旺。馆内还有一个仲尼班,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豫园
明代豫园是上海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东南一秀”的美誉。该公园由潘云端于1559年(明朝嘉靖38年)创建,潘云端是明代学者,上海人,曾在四川有组织政治事务的历史。当初占了70多亩,一度兴盛。几经战乱,仍有三十余亩。花园布局精巧,景色宜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回廊曲径通幽,假山怀中潭水缠绵,名贵花木与奇石争奇斗艳,尽显“江南名园”风采,留下了清代上海著名的“小刀会”起义遗址。
大假山是豫园风景的精华,也是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它是由明代最权威的名医狄山张南洋精心设计,在浙江武康用几千吨黄石建成的。
雨花厅前的“玉陵龙”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古代人对石头的评价有“皱、漏、透、薄”四个标准,而玉、玲珑都是上乘的。在“渗透、渗漏”的基础上,覆盖全国,受到国内外的好评。河南花园有许多砖雕和泥塑,历史悠久,非常美丽。
豫园有许多名树和古树,有30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树。花园里最古老的树是万华大楼前的银杏树,它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
1961年,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游豫园时,写下了“玲珑玉垒重,弯弯曲曲梯田满姓”。坐化湖光山色,豫园历史悠久。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篇7
老城隍庙位于上海老城厢中部,现属黄浦区东南部,临近豫园。明朝永乐年间由原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城隍庙内供奉有三位城隍,分别是霍光、秦裕伯和陈化成。清朝道光年间,老城隍庙达到全盛,占地面积达到约50亩。民国时期,庙宇屡遭火灾,民国15年(1926年)重建了大殿。
老城隍庙周边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年代最为久远的商业区域,各种小吃餐厅、古玩商铺和小商品市场鳞次栉比,有绿波廊、宁波汤团店、松月楼等著名食府,尤以小笼包、梨膏糖、五香豆等食品最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