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学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冰魄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通过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的学习,我们能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详情。那么八年级上册地理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仅供参考。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1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中国地理位置:

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⑷、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从五带来看,中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⑴、四个近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⑶、两个海峡:台湾海峡(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⑷、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5、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5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识记它)。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注: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基本轮廓、位置、简称、行政中心,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识记它)。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止,中国共有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特点:将(云南省)腾冲和(黑龙江省)黑河,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政府把实行计生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占8%,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4、民族风情: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

2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

阶梯名称 分布范围平均 海拔主要地形举例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的广大地区米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3、主要山脉:

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许多“绿洲”分布。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南方地区的一个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⑶、三大平原: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5、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见中国地理(上册)P27 活动题 1 。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识记: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线)通过的地方,见中国地理(上册)P28 )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⑶、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⑷、降水:①、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夏秋多,冬春少。

③、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主要地形区位于的干湿地区和各干湿地区的植被分布,见中国地理(上册)P33 上面的表格)。

⑸、气候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球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北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2、季风气候显著

⑴、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①、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季风区内降水多(东部地区)。

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季风区内降水少(西北地区)。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⑵、南、北方雨季情况

①、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原因:夏季风的进退而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造成的。)

②、东部雨季推移的规律:4月开始,雨季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如:夏季风与雨带的“失常”,就会造成旱涝灾害;如:南旱北涝或北旱南涝现象的发生。

3、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见中国地理(上册)P38—41 )。

4、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大的一种气候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1、我国主要的河流的分布。(在中国地理(上册)P42 图2—28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2、外流河及外流区:

⑴、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外流区。

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夏季风盛行,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冬季风盛行,形成枯水期。

⑶、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①、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长江、珠江)

②、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黄河、海河)

⑷、长江——我国最大的河流;珠江——汛期最长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3、内流河及内流区:

⑴、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内流区。

⑵、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小,河流出现断流现象,所以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主要湖泊(两大湖泊):

⑴、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最大的咸水湖)。巴颜喀拉山

5、长江:

⑴、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源头——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最终注入东海。

⑵、流经了,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区。

⑶、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等。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到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⑹、水能资源: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源头——宜昌、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6、黄河:

⑴、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源头——约古宗列曲,全长5500千米(我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⑵、流经了,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共9个省区。

⑶、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⑷、主要支流: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

①、上游:河口以上(水能资源丰富,实行梯级开发。如: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等)。

②、中游:河口到旧孟津(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③、下游:旧孟津以下(“地上河”是主要特色)。

3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

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

⑴、主要油田:

黑龙江省 辽宁省 河北省 山东省山东 河南之间

大庆油田 辽河油田 华北油田 胜利油田 中原油田

⑵、主要煤矿:

黑龙江省河北省辽宁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内蒙古

鞍山、

本溪开滦阜新大同、阳

泉、西山淮北、

淮南平顶山六盘水攀枝花霍林河

⑶、主要铁矿:

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海南省

鞍山、本溪迁安白云鄂博大冶马鞍山攀枝花石碌

注:辽宁省、四川省、河北省三个省的铁矿最大。

⑷、有色金属分布: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湖南锡矿山锑

甘肃金昌镍湖南水口山铅、锌

山东招远金贵州铜仁汞

江西德兴铜广西苹果铝

江西大余钨云南个旧锡

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注:以上矿产资源的分布要重点落实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53 图3—3 《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P54 图3—4《中国主要煤矿》、P54 图3—5《中国主要金属矿产》三个图上。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草地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⑵、林地: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⑶、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黄河干流上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1、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4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淮河

⑴、秦岭—淮河的走向:秦岭—东西向,淮河—由南向东注入长江—黄海。

⑵、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⑶、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77 下面的表格题。

2、四大区域:

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⑵、四大区域划分图: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与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我国四大区域地理的差异:

地区

内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地形

特征高原、平原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高原高原、盆地

气候

特征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

河流黄河、海河、

黑龙江、松花江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

湟水塔里木河、

额尔齐斯河

主要

矿产石油、煤、铁有色金属、铁、

水能钾盐、石油、

天然气、水能石油、煤、

有色金属

主要

农业区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渭河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花生水稻、棉花、

甘蔗、油菜青稞、小麦、豌豆小麦、棉花、瓜果

主要环境问题黑土流失、水土流失、旱涝、盐碱化旱、涝严重沙化、草地退化沙化、干旱、草地退化

八年级地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西北部 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约占全国面积的1/4

【解析】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 D

2.“远 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 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所以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的写照。

【答案】 A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解析】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 右。

【答案】 A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 羊”的景观是指(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解析】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确如北朝民歌所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繁荣景象。

【答案】 D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 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解析】 黄土高原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又因植被条件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阴山在内蒙古高原内部。

【答案】 B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解析】 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 小或影响不到。

【答案】 B

7.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解析】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 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答案】 B

8.长江三峡位于( )

A.川鄂两省交界 B.川滇两省交界 C.渝鄂交界 D.川渝交界

【解析】 重庆直辖市的建立,标志着长江三峡由地处原四川省与湖北省两省交界变成渝鄂交界。

【答案】 C

9.长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对干流能起到调节作用的原因主要是( )[来源:学科网]

A.支流集中分布于干流南侧

B.支流东北分布

C.夏季风的影响自北而南逐渐推移

D.南北支流汛期错开,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调节作用

【解析】 长江中游河段接纳南侧的两大湖系——洞庭湖和鄱阳湖湖系,北侧有汉江注入,由于其干流呈东西向,支流呈南北向,所以随雨带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南侧湖系、长江干流和北侧汉江依次进入汛期,时间相对错开,对长江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

【答案】 D

10.有关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目前开发利用率还不到5%

B.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线及京杭运河相交

C.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

D.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黄金水道”之称

【解析】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答案】 A

11.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A.发电 B.灌溉 C.防洪 D.抗旱

【解析】 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湖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进入本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几乎每年都要发生洪灾。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答案】 C

12.下列省区中,煤、铁、石油储量都很丰富的是( )

A.吉林、四川 B.辽宁、河北 C.山西、湖南 D.江西、山东

【解析】 辽宁省境内有阜新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河北省境内有开滦、峰峰煤矿、迁安铁矿、华北油田。

【答案】 B

13.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利于形成全国 性的重要矿产基地,利于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

B.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的负担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C.共生矿多,有利于综合开发

D.我国矿产资源完全可以自给

【解析】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 相对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区大规模开采,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的负担。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有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的负担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乱采滥挖,破坏环境;共生矿多,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矿产资源供给更加严峻,如石油进口日益增多就是一例。

【答案】 B

14.下图中黑点反映的是我国哪种矿产资源的分布( )

A.水能 B.煤炭 C.石油 D.铁矿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铁矿资源的分布,如沿长江上、中、下游依次有四川省攀枝花铁矿、湖北省大冶铁矿和安徽省马鞍山铁矿,北方地区也有辽宁省的鞍山—本溪铁矿、河北省迁安铁矿和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等。

【答案】 D

15.“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指 的是(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解析】 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五大气区,其中四大盆地气区分布在陆地,具体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陕甘宁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丰富的油气区。西气东输的主干线是由塔里木至上海的4200千米管道。

【答案】 B

16.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云贵高原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水土流失的知识。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黄河也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答案】 A

17.下列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

A.武夷山 B.阴山 C.阿尔泰山 D.祁连山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分为东西走向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弧形山脉三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可分为三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答案】 A

18.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A.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干旱

【解析】 从题中的四个选项看,它们都是黄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但它们出现在不同的河段,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的山东境内;黄河的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故排除A、B。

【答案】 CD

19.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B.水 资源的利用率高

C.黄河、淮河、辽河三大流域最缺水 D.80%的地表径流集中于南方

【解析】 我国的水资源中,80%的地表径流集中于南方,我国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最为缺水的'为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答案】 D

20.我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 有(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滇南谷地 D.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析】 寒潮是严重的气象灾害,对我国的破坏严重,云贵地区、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广东、海南由于南岭阻挡和纬度位置较低,台湾受武夷山脉的阻挡和纬度位置较低,因此不易受寒潮影响,而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在上述因素基础上加上谷地本身的地形特征,因此不受寒潮侵袭。

【答案】 CD

21.下列地区中,湖泊数最多的是( )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

【答案】 A

2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黄、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解析】 本题虽是热点问题,又是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该工程的建设目的和重要意义。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弥补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解决长期困扰北京、天津等华北中心城市缺水的问题。该工程不能跨流域调水发电,因黄河泥沙淤积因素的制约,也难以在四大流域联合开展航运业。

【答案】 D

二、能力提升

23.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________平原,④________平原。

(3)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可见,黄河下游泛滥成灾在自然方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 根本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利用黄河水系考查有关黄河的基础知识。

【答案】 (1)汾河 渭河 (2)宁夏 河套

(3)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高原上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降水过于集中,降水强度大

(4)流水减缓,泥沙沉积、河床逐年升高,人工筑坝束水 ①黄河中下游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特别集中;②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松散且具直立性,易被水冲刷,河床逐年升高 中游造林、种草、搞好绿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修建水库,治沙和防洪并举,下游加固大堤。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防止水污染

2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图中我国境内,黑线(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分界线)是__________分界线,阴影区域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风区内(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_种温度带,有__________种干湿地区。

(4)当A地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时,B地多出现__________天气;C地农业生产常面临__________(气候)威胁。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以及季风的有关地理知识。分界线主要是几列山脉。季风区内有5 种温度带和4类干湿地区。(4)题中A、B、C地气候的特点,主要先判断出季节就容易解决了。

【答案】 (1)略 (2)内外流域 400 (4)5 4 (5)梅雨 干旱或春旱

25.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所经地带包括哪些省(市)?该地带的自然条件(地形条件、气候类型、干湿地区)怎样?

(2)分析中线调水的战略与经济意义。

(3)比较隋运河与今天南水北调方案的修建目的有何不同?

【解析】 南水北调是当今热点问题,对于沿线的相关地理知识,复习中应加以注意。

【答案】

(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亚热带及暖温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2)是东部沿海经济开发区与西部经济开发区的交接地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长江中下游经济区的连接地带;不仅具有调水作用,在交通方面集陆运水运于一体,在经济 开放,能源调配,高新技术 利用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3)隋运河修建的目的是南北物资运输交流,南水北调主要是调水,解决北方的水危机以及降低长江洪峰水位

26.读图,回答:

(1)若图中字母分别代表林地和草地,那么表示林地的字母是________,表示草地的字母是________。

(2)若用图中有关字母代表全国某些草场区,那么,C表示____________区,E表示____________区。

【解析】 解答此题必须牢记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

【答案】 (1)ADF BCE (2)x疆草原 青藏草原

27.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近30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2001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68亿元。

(1)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

(3)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 根治黄河,就必须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应兴建水库,下游加固大堤,加强水源保护与管理,防治水污染。

【答案】

(1)黄河水资源不丰富,平均年径流量比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衡,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农业用水浪费(漫灌等),水资源利用率低

(2)洪水威胁、泥沙淤积(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

(3)兴建蓄水、调水工程,加固下游大堤、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28.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

1999年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示意

(2)读图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9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

【解析】 这两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求考生通过对结构图的判读,认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和发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答案】

(1)耕地比重较小,森林比重较小,草地比重较大

(2)农业产值比重偏高,牧业、林业、渔业产值比重偏低

初二地理学习方法

一、如何读好地理教材

(一)学习什么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内容?是区域地理,还是综合地理?

(二)在什么地方?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政区位置等,要搞清所学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与联系,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办法得到巩固与提高。

(三)为什么有这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要知道某一区域中为什么有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及其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学习时应认真听课,特别注意老师的启发、引导与指导的内容,结合课本“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认真观察、探索、思考,用发散性思维创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规律。

(四)将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现象的发生与人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将地理现象与人类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分析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哪些不利影响。

(五)掌握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好人类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人类怎样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怎样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或免受损失?怎样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运用地图学习地理

同学们从小学开始,就已了解到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不但展示了各个区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还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会阅读地图是无法学好地理的。那么应当怎样阅读地图呢?

一般说来,阅读一幅地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步,认识地图。这是阅读地图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课上老师一定按这样的步骤教同学们认识地图:

1、在各种地图上判断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2、通过对比例尺的运用,量算地理事物间的大致直线距离。

3、了解各种表示地形的图,从而推断地势的大致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4、通过对各种图例的了解,在地图上认识和查找各种地理事物。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知道“认识地图”的意思就是要能够在各种地图上判方向、量距离、明高低、识事物。这项读图基本功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

第二步,熟悉地图。在认识地图的基础上,同学们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自行根据课文有关文字内容对地图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了。

阅读地图时,要尽量将有关的地理事物一一落实在图上,以便了解和熟悉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必要时可以用红蓝铅笔进行描绘。如海岸线描绘成蓝色,地区之间的分界线描绘成红色,山脉走向按文字注记描成红色等。例如学习我国北方地理时,就可在“我国北方”的地图上了解以下几项内容。

1、从多种角度如全国、纬度、海陆、山河、邻国等,来判断我国北方所处的位置。

2、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组成。

3、耕地和草原的分布。

4、主要河流湖泊和水电站。

5、主要矿产分布。

6、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

7、主要铁路线及港口等。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一一落实和查找,对我国北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不应离开地图去死记硬背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这样学到的地理知识就容易巩固。如果同学们能够和语文课、政治课、历史课上所学的内容相联系,那么读地图的兴趣就更浓。

第三步,分析地图。这是阅读地图的较高要求了。

三、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地理

从漫长的地质时代到未来,从地球到浩瀚的宇宙空间,从国际上的种种新闻到身边的天气变化……和地理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太多了。如果同学们能够利用实践活动学习地理知识,或者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我们的学习就会更加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