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学习资料 >2022年高考大纲名师解读及备考建议

2022年高考大纲名师解读及备考建议

淡忘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2022年高考大纲名师解读及备考建议

高考大纲是每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来制定,主要用来介绍高考中各学科的考试点、命题思路以及试卷结构组成等,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至关重要,是复习备考的重要指南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2年高考大纲名师解读及备考建议,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大纲详细解读

语文

考纲解读:

与2017年相比,202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变化不大,在考核目标、能力要求、考查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保持稳定。因此,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套试题对今年的复习备考的题型、题量、命题方向等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应当认真研究。

备考建议:

复习时要在夯实基本语文知识、训练基本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对考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并以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认真做好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工作。考生备考时,要讲求四个“度”。第一要有速度,即阅读速度和书写速度。

同2017年一样,全卷的阅读量在8500字左右,这要求考生要注重快速阅读能力和筛选整合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书写工整并有一定速度的能力训练;第二要有准度,即记忆的准确性、理解的深刻性以及审美的到位等等。这有赖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平时一定要有“圈点勾画”的习惯和将文本表述与试题表述仔细核对锱铢必较的习惯;第三要有法度,即答题的规范性。

主观题的答题要按照“严谨审题、寻章摘句、看分答题、分条陈述、关键置前、书写工整”的流程和要求训练;第四要有活度,即注意新题型和写作。教育部考试中心在不断研发高考新题型,除陆续出现的理解性默写、古代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题型外,2017年又出现了语言得体、逻辑推断题,2022年仍然会有新题型出现,因此备考时要“活”,既要注意曾经考查过的熟语、标点符号、下定义、对联(仿写)等内容,又要注意名著阅读、民俗文化、节日文化等可能新增的内容。

数学

考纲解读:

仔细对照《2022年高考文理科数学大纲》与2017年相比,会发现两者无论是考核目标、考试范围与要求都没有变动。这说明2022年高考数学科的命题仍然保持相对的稳定。在新的一轮高考改革到来之前,以平稳过渡方式进入新改革。

备考建议:

2022年理数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不等式选讲)等。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以及数学文化仍然是高频考点。

物理

考纲解读:

2022年全国普通高考物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只在个别要求上略有变化,考试内容和范围与2017年完全一致。但2022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把“高考对考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其他五大能力的考查中”改为“高考对考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其他五大能力的考查中”,这一表述上的改变,是对探究能力的细化,意味着高考命题对科学探究能力更加重视。

备考建议:

1.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备考过程中克服心理上的畏惧,以高考要考查的十二个实验为基础,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及由此生长出来的探究点的准备上多下功夫;

2.模块3-5中动量部分与功能关系的综合问题,要足够重视;

3.两个选修模块(3-3和3-4)的备考,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校的安排有侧重点的准备。2022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与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范围没有变化,所以对考生来说,首先要重视的是不变的部分,全面复习(不漏考点),重点突出(要求为Ⅱ的考点);其次关注对能力要求的变化,高考物理考试一直朝着重视能力考查的方向迈进,但都是小步前进,稳字当先。

英语

考纲解读:

2022年考纲和2017年、2016年考纲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2017年全国卷与往年试卷相比发生了部分变化。其中,试卷融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2022年考纲和2017年全国卷来看,预计2022年全国卷将会强调立德树人,重视文化品格,突出人文素养。内容涉及人与自然、人际关系、全球文化和科技创新。同时,展现文化自信,融入创新意识,传承文化精髓。命题人既设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又注意在命题中融入世界元素,使整套试卷既有传统文化的典雅和端庄,又散发出当代中国和整个世界的蓬勃生命力。

备考建议:

考生要熟记考纲中3500个单词及其词性和相应的派生词;了解重点词汇的熟词生义;掌握词汇的基本用法和搭配。对于目前英语考试还不能及格的学生,目前应抓紧时间把初中课标词汇中遗忘的单词进行反复记忆。对于这些词汇要求听说读写译都得会,掌握其搭配、结构、习惯表达。高考试卷上首现词汇量大约1000词左右,其中只有30%是高中新学词汇,其余70%都是初中五级课标词汇。单词记忆要“一次大量、反复多次”,比如每天50个,结合联想、顺口溜、图片等智慧方法,强化记忆,几天后再轮回复习,以增加复现次数,强化记忆效果。

构建核心语法知识体系,不纠缠“偏难怪”词法、句法。不要支离破碎地学习语法,尽量掌握核心内容,不要把重心放在“偏难怪”且有争议的语法现象上。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定时间。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不可孤立看片段而臆断。有时间也要多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熟悉度,以便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

写作要求尽可能和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写作要依据试题中提示要求,体现出所学过的语法句式,注意语言得体及适当增加细节。要做到限时写作,尽可能把已学过的句型、句式运用到写作中去,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与套路。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如建议信、申请信、道歉信、感谢信、推荐信,邀请信和安慰信等等。

政治

考纲解读:

2022年政治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2017年基本保持一致。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将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逻辑思辨作为高中政治课的重要能力,对其的考查会继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然是试题的重要价值导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将会成为未来命题的重要基调。尽管时事话题在不断变化,但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命题的重要载体,所有命题情境都有可能依托于某一个或多个具体理念。试题将会更加突出学科内涵、人才培养内涵和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以更高站位、更广阔的视野,关注国家发展、国际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等问题,开放性、创新性会更加彰显。

备考建议:

基础知识是学生答题的“工具”,在最后五个多月时间里,考生不要陷入题海而丢了基础,要多研究近三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并从高频考点中寻找命题规律。应着重掌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要注意在知识整合、方法归类、技能提高方面下工夫,把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此外,考前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避免出现知识盲区。此外,近年来的政治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关注民生、宏观调控、注重公平、生态文明、“中国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公民权利、公民政治参与、加强民主政建设、维护国家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上,2022年高考这些热点问题同样要高度重视。

历史

考纲解读:

2022年历史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在考试形式、结构、分值、选考部分等都延续2017年。但是,从今年的社会发展形势判断,会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加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唯物史观等方面内容的考查力度。我们也可以通过关注即将发行的2022年版的试题分析,特别是题型示例,来发现其中的新动向。

备考建议:

目前进行的一轮复习是时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高考致胜的重要前提。必须不怕疲劳,提高实效。接下来的备考中要按照考纲的结构以及内容要点,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形成“阶段性”专题体系。也就是“大通史”中有“小专题”,把握好阶段特征。深入理解重点知识,由“一知半解”到深入理解,对重点概念、名词,要能说出其中的内涵及其来龙去脉。同时,要依托主干知识、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阅读史料,深入挖掘问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升华,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提升能力。习题演练,特别是高考真题品读,是提高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审题训练,培养判断、推理、分析、概括、评价、论证等能力。要注重训练的节奏和质量,多反思、提高,切忌贪多求全疲于应付。

地理

考纲解读

与2017年相比,2022年地理高考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均无任何变化,意味着2022年我省高考地理试题的结构、题型、题量、难度、风格与往年的新课标全国卷相似。需要强调一点,2017年的考试大纲规定的选考内容删去了“自然灾害与防治”,2022年的考纲延续了这一变化,但有关“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的内容在必考内容中明确列出,完全有可能出现在必答题中,考生虽不必花大力气复习这一内容,但也不能不屑一顾。

备考建议:

在备考中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交叉融合,迁移对比,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读图和审题,提高从题目所给图文中提取隐含信息、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重视经典高考试题解析,总结方法规律,提升学科素养,熟稔常见答题技巧,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重视答题规范和答题习惯的培养,统揽全局,抓住要害,用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要用地理术语,体现学术性,扣准采分点。关心生活,关注科研重点、重大政策和社会热点,如全球气候变暖、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人口迁移、产业转移。

生物

兰州一中 韩涛

考纲解读:

与2017年相比,2022年的考试大纲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没有变化,说明了考试大纲的稳定性。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估计2022年生物高考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引导高中生物教学全面推向学科素质教育。

备考建议:

对考纲列出的知识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考生必须清楚,保证复习有针对性。知识体系的建立很重要,这也是进入高校继续学习必备的能力。教材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根本。在没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况下去刷题,是舍本逐末的行为。教材对知识的内容、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应用等的表述科学而准确,能用教材语言描述的应尽量用科学规范的教材语言描述。

全国卷中的选择题往往只考查相关的一个知识点,综合性不强,也较简单;非选择题问题少,但综合性强,个别问题有难度。全卷图表题3-4个,不会太多。复习时必须加强主观表述题的训练,对生物学原理的解释、对实验的分析和设计等,不断提高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建议对生物膜系统、光合和呼吸、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变异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专项训练。选修一的难度低于选修三,选修一的微生物分离和培养、选修三的基因工程往往都是考查重点。

化学

考纲解读:

2022年考试大纲从考查范围、能力要求、考查模块、考点、题型等与2017年基本一致。命题上进一步体现学科特点、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在二轮复习中要以此为导向,明确重点和方向,合理分配各模块的复习时间。将考纲、说明、课本三位一体,紧密结合,沿系统分块复习→专题提高→回归课本→综合模拟的模式向前推进。

备考建议:

1.构建体系、归纳主干,对于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化学、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复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图、表类试题的分析训练,挖掘信息、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3.高考真题是复习的最好资料,选取典型高考真题,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策略,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4.注重复习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常用实验仪器的复习及具体实验操作。

5.在一定范围内,把无机和有机知识适度融合起来命题考查考生的化学素养,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

小编推荐:高考大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

2022年高考大纲解析:稳中略变

语文:注重阅读积累语感

考纲中,语文学科变化显而易见。襄阳四中高三语文教师闫红春说,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今年高考要求能够理解文中的概念,而2022年语文考纲则要求能够准确理解文中的词语。在作文要求上,2017年考纲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用词准确,但是2022年语文考纲就修改成了用语准确,这就强调词语、成语、俗语、谚语等在具体语境中能够恰当运用。 结合上周刚刚结束的八校联考,闫红春提醒学生,要注重阅读积累,关心时事,及时阅读报刊,了解社会动态,知晓国家大政方针。

数学:防止片面追求难度

与2017年的考纲基本一致。襄阳四中高三数学备考组组长马海俊提醒,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科试卷来看,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实践越来越多。“这里尤其要注意数学文化与近年的热点问题,平常应该考虑《九章算术》这些古书上与我们现代数学结合的题目,学生在改错本、积累本上,凡是我们周考出现过的这类题目,都可以剪贴下来,以备考前集中复习。”

马海俊建议,高考备考应立足课本,课本是考试素材的来源与基础。

2022高考大纲稳中微调 细微变化体现选才导向

记者将《大纲》总纲与2017年的对比发现,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个别用语和表述更加准确与规范,也说明高考的考查标准越来越严谨和科学。比如,在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时,2022年的表述为:“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而在2017年的总纲中,此处的表述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

从“选拔”到“选才”,体现了高考从选拔精英到向选拔包括应用型、技术型在内的多元人才倾斜的转变,这将有助于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对人才不同的要求,把合适的人选拔到适合的学校、专业,最终实现人人成才。从“导向”到“引导”,细微的变化体现了从结果导向到全程引导的理念转变,更加强调高考在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方面的作用。

此外,语文考试大纲也有三处措辞上的微调:在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中,今年的表述由2017年的“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改为“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要求中,表述由2017年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在对写作“有文采”的要求中,表述由“用词贴切”变成了“用语贴切”。此三处变化,一方面使表述更为科学,如把“概念”变成“词语”,更符合文学类文本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将“归纳整合”作为整体概念提出来,有强化的意味。

2022年高考大纲名师解读及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