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学习资料 >最新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最新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念旧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明朝那些事是一本用轻松有趣的网络语言来讲述明朝历史的书,深受读者喜爱。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

  我爱历史。

  我爱好看的历史,因为对于我来说,历史是对着席殊书屋中沉甸甸的《话说中国》说:“好,就买这本。”;历史是翻开古文《史记》,然后逐字逐句地琢磨;历史是在书店背着唐宋元明清,然后在书架上一本本地找,一本本地翻。

  然而,当我带着同样的观念翻开《明朝那些事儿》时,我带着复杂的心情接受了这个事实:我错了,是彻底地错了。

  我恨历史。

  我收起笑容,严肃地看着《明朝那些事儿》:我彻头彻尾地恨你,历史。

  我恨好看的历史,因为现在对于我来说,历史是阴谋;历史是一个朝代的灭亡和另一个朝代的兴起;历史是为了权力去杀人;历史是朝廷上的斗智。

  历史是邪恶的。

  在一个普通的早晨,妈妈在忙碌中问我:“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

  我笑着回答这个妈妈问过很多遍的问题:“袁崇焕。”

  是的,我喜欢袁崇焕,喜欢他的直爽,喜欢他创造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不满于他的死亡,不满于在邪恶的刑场那一个个争抢袁崇焕身上割下的肉的平民。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中,我看到了袁崇焕,我满怀惊喜地翻下去,看下去。对,这就是袁崇焕,我欣喜地看他无情地斩杀王巡抚,用尚方宝剑斩下毛文龙的首级,尽管这是一个犯了错误的袁崇焕,但我依然崇拜他。

  很快,剧情发展到了袁崇焕的死亡,我看到了袁崇焕死亡的原因,什么,他不是受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才死的吗?《明朝那些事儿》推翻了它。

  “崇祯是一个精通政治的人,城府很深,工于心计,这种程度的反间计是不会让他中计的。”

  我呆了。

  接着看下去,原来,袁崇焕本来在牢房中不会死,是两个大臣将他当作自己权力的牺牲品。

  历史是个魔鬼!

  历史是个邪恶的魔鬼!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2

  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算把《明朝那些事儿》从头到尾读完了,也许是文风的关系,读起来一点不嫌累,但更重要的,它的内涵在深深的吸引着我。

  也许,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多么详细的了解,但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间罕有的高贵品质,并深深为其折服。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心狠手辣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勇士,坚守信念的强者,更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隐藏其后的,还有那复杂又难以捉摸的人性。读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由于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但确有一样东西始终未变,这个东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结局紫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轻易评说,我们只能从看到的人与事中来自己分析判断,冥冥之中,确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左右着历史的轨迹。

  既然我们说不清,那么就说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吧。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醉最我独醒。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是我对于谦的评价。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千百年来,有几位能出其右者?我们理应牢记这个名字,记得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迁者,可斩也!”挽救了大明危亡,以一介书生之力,披甲上阵,力挫来犯之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这是我看到的袁崇焕,尽管这是一个争议性人物,但我们难道不应从优点处多加以学习么?我记得的袁崇焕,是一个坚守孤城,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依然奋力坚守,顽强御敌的坚韧的人,他的行为只因两个字,信念。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终看到的,就是坚持。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叫做信念,任由多么强大的敌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铩羽而归。明朝向来不缺少爱国志士。尽管明朝是一个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什么王振,什么魏忠贤,什么严嵩、温体仁,祸害无数黎民百姓;但同样也是一个英雄豪杰展翅翱翔的年代,徐达,常遇春,于谦,袁崇焕,孙承恩(关宁防线的构筑着),张居正,王守仁........数不胜数,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明朝的历史,变得更为绚烂多姿。《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这些著名的书籍,也都是在明朝时完成,还有郑和、戚继光、唐伯虎、吴三桂、李自成等一干猛人.......

  也许,我们凭借一己之力永远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在这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一句话:什么是成功?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们有什么样的理想,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也许有人说,是现实太残酷,使我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但我想说,正是因为现实太残酷,我们更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正是因为有它,才使得我们在这彻骨的现实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弃的精神。支撑着我们一路走下去。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3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也只能是朱元璋了。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元璋这只打不死的蟑螂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成为一代伟人的。他不得不战斗,而在战斗中,他学会了冷静、坚持和果断。冷静让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甚至在失败后能够正确总结经验;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果断,让他能够从现在的局势中正确而快速地判断。这三件“宝物”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线,而他就是利用这道防线取得了成功。

  做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和果断。它们能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静、坚持和果断,那么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年明月把历史的面貌还原了,把历史的真相揭开了。他综合百家史料之所长,成一家明朝历史集大成者,几百年的史官陷阱,拨开几百年的政治谜团,挑清几百年的利益纠纷,把一部政治、权谋、人性和勾心斗角的王朝历史以全新的方式走进社会大众视野,并把历史通俗化、平民化的趋势推向高潮这一点是值得推崇的。

  不管是中国上下五千年还是世界上下五千年,我们所见到的、所使用的、所体会的、所生活的、所想到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般的变化,有一样东西却从来没有变化过,那就是人性。现在说的人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劣根性,比如自私、贪婪、懒惰、欲望、虚荣、虚伪、权谋、妒忌、猜疑、狡诈、圆滑、报复以及趋炎附势等等,这些东西不但没有变,反倒愈演愈烈。看看目前社会的种.种现象,就可以发现。当然也有光明的一面。正如当年明月说的“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历史,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欲望和缺点。”能改的,叫缺点;不能改的,叫弱点。

  朱大皇上小时候没有宏图大志,最大的愿望只是能够吃饱饭,娶上个媳妇。一不留神被安排做了皇帝,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从这里看出,朱皇上小时候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起码不如我的远大。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要从小立志。看来,立不立志也没有多大实际的意义。朱皇上从小没有立下雄志,也并不妨碍他的成功。是他家人的死,是他的饥饿,是他对生活状况的不满意,使他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其实人生的未来,好多时候往往是自己不可预知的,想得过多,往往会束缚了自己,真实感受和体验人生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看到明朝的吏治,我感觉我们现在要幸福多了。起码没有那么多的杀身危险了。莘莘学子,苦读八年,通过科举,混上一官半职,不知道哪一天,赶上皇帝不高兴,不知什么原因,脑袋就搬家了。

  小时候在老家,到了夏天,外面的火堆旁,会有大批的飞蛾绕着火堆飞舞。那明亮的火堆,是光明,是希望,是崇高。一批又一批的飞蛾前仆后继扑进火堆燃烧了自己。这就是追求崇高的代价。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哪个人不是像飞蛾一样地向前冲呢?感谢思想家们告诉了我们生活的真谛——活在当下,活好每一天,要不我们就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4

  《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看得狼吞虎咽,看得生吞活剥。

  当知道那个于谦不仅是因为写了一首《石灰吟》而流传于世,事实上,在明朝,在他那个年代,他是力挽狂澜,左右时局的人;当明白《三国演义》中主题曲的作者杨慎原来是三朝元老杨廷和的儿子,不仅如此,他还当过状元,本来是无比光明的前途,但在与嘉靖争执“大礼仪事件”中终生被流放……也许你会明白,我为什么会这样迫不及待如饥似渴地看完这整整九本书。

  是的,是因为历史知识太缺乏,从课本是学的是点,不曾连成面。现在终于有人带我从头到尾穿越,怎能不亦步亦趋跟随。

  学某个朝代的某个人,学得是他的著作一二三四五,他的影响一二三四五点,还有就是意义,总之,知道的仿佛是从历史长河中取到的一瓢水而已。女儿课本上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在实际中竟然不会触类旁通。

  《明朝那些事儿》还帮我顺便巩固了一下原来的历史知识。知道四大名著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却没有细细探寻过,原来后三部都是明朝的作品,而且明朝当时也有四大名著《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也有一部禁书是《西游记》。还有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原来王守仁之所以是圣人,是完完全全有资本的,当你知道了他的为人处世,所作所为,当你知道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会平倭寇,他不畏权贵,不怕陷害,所有棘手的事到他这里都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厄运都要绕着他走,你也许会想到,守仁这个名字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叫的。

  关于明朝,我所知道的是建国朱元璋,亡国崇祯朱由检。受以往历史影响,想当然地以为:崇祯,亡国之君嘛,定是类似于夏桀,商纣,周幽王,或是残忍暴虐误国,或是荒淫无耻误国。没想到事实恰恰相反,他勤政,低调,冷静,为了国家殚精竭虑却无法挽回明灭的命运,一般的皇帝是薨了后,才由大臣之类的借皇帝之名写罪己诏,而崇祯的五封罪己诏,都是在世时所写。他太想领导他的国家走向正轨,他太不想明朝在他手中灭亡,可是事情的发展由不得他,,前世的积怨在他这一世爆发,东墙拆了补西墙,东墙塌了,西墙也没补住,塌了。于是大明亡了。

  从朱元璋建国时期的纵横捭阖,意气风发,一言九鼎,至高无上,到朱由检时期的忙忙碌碌,捉襟见肘,疲于应付,涕泪横流;从万历年间一次进贡皇服十五万套到崇祯走路很慢,因为衣服是打了补丁的,走的太快,会露出来——“节俭是节俭,面子还是要的”。直让人看的唏嘘不止,掩卷长叹。

  古人和今人差不多,皇帝和平民也差不多,要不然也不会有嘉靖流放了杨慎,时不时问问身边大臣杨大人近况如何,得知他过的不好心里就好过多了;古人和今人差不多,辽王母亲老拿门卫的孙子和辽王比,看人家孙子居正,年龄和你差不多,条件不如你,看人家的学习再看看你,于是演出了一幕仇杀……似乎舞台上台词没变,只是后台换布景了。

  历史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上一点都不缺少演员,明代的舞台上,从来不缺乏大腕,真真的豪华阵容,只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5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时间,我又捧起了讲述明史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开头主要讲述的是自幼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忍受不了元朝的统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诬陷说他要起义,被迫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队伍。慢慢的,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先是打败了其它比他强的起义队伍,后又经过与元的数十年的征战。最后赶走了,元朝的皇帝,统一了中国。

  中间又讲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这个“导火索”,废除了丞相制度。又创造了内阁。当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权力归于君主,可是他错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个内阁都比丞相还会夺权。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佩服的人就是铁铉。他不过是一个书生,可是在面对朱棣的起义下,唯有他没有退缩,他前往了前线,找到了那些伤兵,逃兵,并带领着他们与朱棣展开了抗衡,正是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书生,让朱棣吃了不少苦头。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是这么普通的书生,就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这说明他怀有多大的爱国情怀啊!

  在这本书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是啊,我想铁铉正是靠着对国家热爱的心和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话,就必须树立我们人生的目标。只有准确的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虽然如今我们的国家不需要我们去着想,但是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未来着想。就像外国文学家说的那样“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为一旦我们没吃的了,就会饿死。不说保卫国家,就连自己的命都没了,还谈何国家?

  或许等我们拥有这个信念之后,我们的人生路会越来越顺畅的!

相关文章

1.《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

2.《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5篇

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范文

4.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400字范文

5.《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