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学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凉月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期末试卷可以检测出我们一学期学习的掌握程度,那么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6、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7、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9、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1、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x疆

15、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6、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8、公元纪年的特点是( )

A、没有公元1年 B、没有公元前1年 C、没有公元0年 D、没有公元前各年

19、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20、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2、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2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 )

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25、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二、材料题

26、读图并回答问题

(1)此人是谁?(1分)他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

(2)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3分)

27、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1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2分)

2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①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

③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三、问答题

29、某同学前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里很难过。你认为用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什么观点可以劝导他?并请说明理由。(6分)

30、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8分)

31、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8分)

四、探究题

32、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用墨、儒、道、法、兵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ACBAC 6-10BBBDA 11-15BCBAC 16-20BCCAD 21-25ABABC

二、材料题

26、(1)孔子。(1分)春秋时期。(1分)儒家。(1分)(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分)

27、(1)张骞出使西域(1分)(2)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3)西域都护。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2分)

28、①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1分)②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分)③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④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问答题

29、用道家学派的观点。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某同学这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经过他的努力,成绩就会得到提高,不理想就会转化为理想。(6分)

30、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8分)

31、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1)封建国家的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2)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大融和。(3分)发展趋势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2分)启示:(1)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她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2)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3分)

四、探究题

32、墨家: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让爱心充满班集体;人人诚实,言行一致;宽恕、容人。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法家:建立班规,奖惩分明。兵家:了解其他学校、班级的管理方法、学习方法,以取长补短。(9分。此题较为开放,本答案仅为提示,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并切实可行,酌情给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不辱使命。

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

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学情分析

双基情况: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有困难的学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不强。

学习情感: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有混日子思想。课堂学习气氛相对比较活跃。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1.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积极搞好集体备课,充分利用脑力资源共享;

2.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谈话、鼓励等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4.建立复习互助小组,让优秀生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帮助,通过互助,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信心,提高成绩。

5.在课堂复习时,注意力和重心向学困生倾斜,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表现机会。

6.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思想倾向和行为倾;课后强化辅导。

7.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标签:上册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