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4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1
从小就喜欢读陶渊明的诗,喜欢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远,喜欢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纯朴意境,喜欢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回归自然,等等。陶渊明用他那朴素的语言,尽情地描绘着优美的自然,在无形中将我深深地震撼。
在进入初中之后,我又接触到了先生的《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名篇。于是我不由一次次地幻想先生在田间地头那略显笨拙的身影,一次次在头脑里描绘着先生醉酒后的容颜,同时,也更加敬佩这位“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倔老头儿。在我的心中,他几乎成了神仙。于是我想,先生一定长得比周杰伦还要好看,比周润发还要有大哥风范。于是他在我心中牢牢地占居了“偶像”这一神圣的空间,让我从此不再追星。
同学们,你们看我究竟是在胡扯乱谈,还是觉得与我有同感呢?其实像陶渊明一样的一些伟大的“先生”就在我们身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习了《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
金钱和名利是十分诱人的字眼。有些人的灵魂就在它们的引诱下被吞噬了。他们抛弃了党的原则,利益熏心,以权谋私,甚至贪赃枉法。“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武器,可有人却利用手中的权力,穷奢极欲钻营捞钱 ,一步步走向腐败,成为钱与权的奴隶,成为钱与权的傀儡。这些人比起陶渊明来说,是不是太渺小了呢?他41岁做彭泽令,上任80多天,因不堪官场污浊,便弃职而去,从此过着隐居生活。他的“不慕荣利”,一直被后人所称赞。再看看当今这个社会,不仅人们做不到陶渊明的'“不慕荣利”,而且贪污受贿。这个风气既在官场中蔓延,又以极快的速度刮到了社会各个阶层,“走后门”已成为当今的“时髦”。诸如,企业要贷款,就得向“行长大人”送红包;在医院这块“洁白”的区域里,给病人看病做手术,本是医生天经地义的职责,可患者都还要送礼,否则便无人理你;就连在学校这块神圣之土上,学生升学中此类事情也层出不穷,且钱能买分,还能买到文凭。可悲!可叹!可恨!
清醒过来吧!让我们向陶渊明一样,“不慕荣利”,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富强的现代化发达国家。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3
最近几天看了几节文言文的讲课视频,就以《五柳先生传》为例,谈一谈我的感受吧。
文言文是初一正式接触的一种体裁,不同于小学语文,文言文本身就比较晦涩难懂,当然初一的文言文是较为简单的。
作为初二语文的《五柳先生传》是写人的,标题就点明了课文的中心人物——五柳先生。文言文的'讲授一般都是从字词入手,逐步深入体味文中的思想感情。讲五柳先生时,也是先解决疑难字词,再梳理文章大意,最后深入到五柳先生个人的高洁品质。基本步骤大致都是如此。但其中的细节很难把握,比如如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文中人物感同身受,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学生很难掌握,也是老师的教学难点。也是我一直很难攻克的问题。
视频中讲文言文的深层意蕴和思想感情时,一般有重复朗读或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感知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的效果课上不明显,需要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进行检验。比如将课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或情节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也可以编成话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加深理解。
而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重点是文言字词句式的积累,其他方面以认识为主。
以上是我对讲授文言文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有些帮助!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4
其名不扬,其姓不闻,作者故意隐去姓名,着重表现先生的神韵,这篇成为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文章朴素平淡,却韵味十足。
总体概括先生的性格就八个大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体现了作者不为金钱而动摇的决心。先生的三大爱好:读书、喝酒、写文章,成就了先生异于他人的生活情趣,尤其是读书时,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而是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其意并不在考取功名,效力帝王,而是在使自己能在精神上得到升华,这就大不同于别人了,先生嗜好饮酒,却不沉迷其中,不在礼节,不装模作样,醉了就回家,体现了作者率真放达的情感,家徒四壁,箪瓢屡空,如此恶劣的环境却没有对先生有所影响,却还安贫乐道,怡然自得,作者追求的是“天高云淡,宁静致远”的恬适生活,无所谓吃穿,先生在意的是写文章以乐己志,这就满足了。
最后议论先生的名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精神气质,只为“举杯邀明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先生的隐居行为,是不与世俗同流和污的体现,到底这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在此,我不再抛出自己的愚见,因为作者主要在表现先生的精神,并没有议论他的行为正确与否,所以,先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