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心得体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昔日&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热】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

我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一、王主任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就是王主任讲的10个构建。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

1、教学目标的定位

2、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3、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

4、师生互动平台的构筑

5、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

6、达标练习的设计与落实

7、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8、恰当的身体语言

9、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10、合理的板书设计。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二、八个精心

1、精心备课

2、精心上课

3、精心进行作业教学

4、精心组织考试评价

5、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

6、精心进行教学反思

7、精心制订教学计划

8、精心开发课程资源。

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总之,我觉得不管当教师还是当教研员都要有实干精神;要有扬弃昨天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精神;为振兴沂南教育出一分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2

县研训学校于20xx年6月16日——17日在乐东中学多媒体教室组织举办的全县教研员培训学习已经结束。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学习内容多,涉及面广。特别是几位专家、领导精辟的专题讲座,给我印象深刻,感触颇深,获益匪浅。

可以这么说,这次培训是给我县全体教研员很好的充电。

教研员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作为教研员,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怎样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好排已的位置,如何去应对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强化教研员的职责,提升教研工作能力,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是一个舍得大家关注和引起重视的热点话题。

记得这次培训,蔡运慎主任作《中小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管理》专题讲座时,他以缜密的理论思维方式和超前的意识以及生动有力的案例,使我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讲座给我们今后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辟了新的路子。

教研员怎样去听课评课,这是对教研员最根本的要求。而王斌老师的《教研员怎样听课评课》专题报告是一个很好的解读。他以从事教育教学几十年且来自最基层的有效经验,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课。的确,听课评课,在众人看来,似乎容易,其实不然,它不仅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还包含着以人为本的哲理。对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以及不同的对象,只有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多维度的点评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他们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一点,我作为老教研员深有同感。

网络时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教研。陈泽良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网络教研的地位,与其功能作用。过去单一的传统教研已被打破,我们不仅要构建一个强大的教研平台,而且还必须培养一大批懂得运用、熟练操作的'教研员,使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领头军。这又是教研员的重大课题和严峻的挑战。

陈生发副校长在谈到有效教研时,他针对当今的教研教学现状作了全面的剖析,并用“困惑、感悟、期待”六个字来概括。值得在座的听者深思。

海南省研训院的陈夫义院长的互动式讲座值得提倡,周积昀副院长的幽默令人兴奋不已。他们的专题报告全面地诠释了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误区。为我解开了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改变了我过去的一些看法,消除了曾经的顾虑,增强了对课程改革的信心。

我认为,这次培训是及时的,富有成效的。我身为教研员,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地探索、钻研和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经得起考验的教研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3

我很荣幸加入中小学教研员培训班学习,倾心聆听了各位专家生动精彩的报告,使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许多不足,当我刚加入教研员培训班学习行列时,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尤其在教育科研这一块我感到十分的茫然,不知如何去组织教师开展这方面的活动。但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给我奠定了理论基础,指点了迷津,明确了作为一名教研员今后的工作方向。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培训的体会:

一、提高认识,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河水。”这是现在常说的一句话,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是的,学习是现代社会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研员,学习尤为重要,教研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己服人,使自己真正成为老师们值得信赖的参谋长。所以平时要多读书、尤其要研读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还要多看报、听广播、看新闻,汲取政治营养,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业务方面,要虚心向老教研员学习,经常翻阅教育教学杂志,上网查阅资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观看教学光盘,并随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做一名甘于奉献的教研员

奉献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无怨无悔的积极行为。奉献应当是默默的,不是为了做一件好事、有一点付出,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宣扬、到处吹嘘。无私奉献是不求回报的才是幸福。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一定要敢于奉献、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愿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我所挚爱的教育教研事业,在教研工作中寻找和品尝快乐人生。

三、求真务实,深入一线解决问题

教育科研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因此,教研员要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教研员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倾听他们的困惑,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薄弱环节,汲取成功经验。掌握了真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评课指导才能一针见血,教学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研员不能远离一线,闭门造车,也不能应付差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地进行听课调研,而要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作为教研员,我们要走近一线教师,扎到学校课堂中去,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通过听课、评课、座谈、问卷调查、查看教案作业、指导校本教研等形式,及时了解老师们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倾听他们的困惑,并采取多元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雪中送炭,切实提高视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听课评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

听课评课是我作为教研员工作的重点。但我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有许多欠缺,常常就坐在教室的后面去听老师讲课,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无所知。通过学习培训,我才懂得这样做的不足,我真的应该坐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评课时,要做到“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授课老师感觉到你是在帮他,而不是在挑他的毛病。

通过培训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收获颇多。同时也感到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教研员,压力很大,但我不会退缩,在教研员工作的主阵地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竭尽全力彰显自己的工作特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我的这份工作做的更实、更好。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4

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在前一段时间落下了帷幕,这次让人回味无穷的培训让我们这群新教师在结束培训后都一直在讨论培训中的内容,实在是让我们受益无穷。

因此我非常感谢园长能够给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作为一个刚刚从学校里出来,除了一些在学校学到的基本知识和一腔热血以外,我们什么也没有。所以园长特意为我们这些信心不太充足的新幼师安排了这次培训,大大的减少了我们上岗前的恐惧感和担忧感。

在这次培训上,为我们培训的是陈老师,本来我对老师的名字不是很熟悉的,但是听了她的.课以后我突然想起来我曾经在学校用视频学习过她的教学方法,对于她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是佩服不已。本以为没有机会跟她见面,却没想到毕业工作以后能够有幸听到她的亲身授课。

陈老师的课上如我所想的那般妙语连珠,针对目前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给我们举了不少例子,并且对每个例子都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剖析,让我们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心中所想,平时行为都代表着什么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在课堂上我们这一批新教师都认真的进行学习,在记录之余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也都在提问环节进行了提问,偶尔有些问题比较精彩让陈老师多讲了一些,又令我们收获了不少。对于未来的工作也更有动力和信心,毕竟学到新的觉得非常有用的知识总是忍不住想要运用到现实中来,通过实践来加快知识的吸纳和接受。

当然了,这段时间也不仅仅只有陈老师进行授课,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特点,有些类似的问题也都有着各自些微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交杂之下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对于各种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见解,想来在以后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心有成竹,而不会手足无措的做出处理方式了。

虽然这次培训已经在我们一众新教师的惋惜中结束了,但是我们看着大家手中满当当的笔记,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自信来。这不同于刚刚从学校出来的自信,而是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面对工作中困难有了迎面挑战过去的自信。

我相信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受孩子和家长们们喜爱信任的优秀教师。在我人生的履历下写出让未来的我不会后悔的精彩篇章!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5

紧张充实的教研员培训结束了,首先感谢县研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次培训就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几个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教研员是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教研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教研员就是教师中的教师。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且较辛苦,但我感到值得,且收获非常大,这是给自己的一次充电机会,使我对教研员的工作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听课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教研员我们应该怎样听课评课。通过本次的培训,使我更进一步掌握了听课评课的模式,特别是陈夫义院长对教研员“兵法六”的强调,使我茅塞顿开,真不虚此行。

教研员培训让我重新感受了一次学习的幸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但培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作为教研员,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需要的是自己平时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研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6

今年7月,在榆次教育局局领导的亲自安排下,我们赴东北师大参加了教研员研修班培训,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获益匪浅。

东北师大的培训团队阵容强大,邓涛、王海英、邬志辉、侯刷孔凡哲等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为我们做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合作、中小学生学习和心理、教师的实践品性、中学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讲座。东北师大附小的王廷波、于晓琳两位副校长做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讲座。此外还聆听了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的关于课改和教师素养的讲座。

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关注教师、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尤其是邓涛和王海英两位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涛教授的讲座非常严谨,他在《教师合作文化与专业共同体建设》讲座中,就“教师合作文化、教师合作的必要性和价值、教师合作的影响因素及现实障碍、如何推进教师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邓教授的讲座,我们对教师合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远的认识。尤其邓教授把教师合作文化形象比喻为雁行文化,使我们印象深刻,他介绍的“雁阵工程”为我们进行教师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头雁领路,雁阵齐飞;

强强联合,雁阵高飞;

优势互补,发挥雁阵团队效应;

打造雁阵核心竞争力工程。

合作文化,是在教师之间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作。实际上,学校中每个教师的成长都需要专业支持与帮助,而且最有益的支持与帮助往往来自于同事。教师通过合作,交流信息,分享智慧,相互支持、鼓励,能共同提高专业素养,实现自身价值,有效地完成共同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合作、提升、共赢。作为一个教研员,我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校际教研联合体不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途径吗?

王海英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案例详实,深深吸引了我们。她做了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策略方面的讲座。

我们常听到中学老师们抱怨中学生的管理是最难的,老师就像消防员,随时准备处理学生们的突发事件。尤其是不懂中学生心理的老师,往往因为处理不当,给学生带来一些伤害。王海英教授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反思和回应》,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分析了中小学生的情绪体验、人格发展的特点,列举了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心理活动,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挫折和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学也是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分化的阶段,王海英老师详细分析了中小学生常用的注意、记忆、思维等的学习策略及运用学习策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能让教师对症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王海英教授的讲座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对于课改,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了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允许批评学生、教师主体性的弱化、每节课只讲十分钟、泛滥的分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轻视知识等。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不断学习、还要不断反思。

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因为这次培训和我以前参加的培训有很大的区别。过去,我是作为一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培训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能给自己的学生和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而这一次,我是作为一名教研员参加培训,心里有了更多的想法,希望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而且能有机会把自己的所得让全区所有的教师分享,使大家都能受益,都有提高,都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学校。

培训时间是短暂的,收获却是巨大的,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一生的,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长远的。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7

11月26日的学习,从张志伟老师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中拉开序幕。张老师围绕实际、实在、实效三个关键词,以案例漫谈的形式告诉我们教研活动是为了学会思考,让课上得更好。张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应立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每一堂课的设计和实施,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脚踏实地的以学生的获得为准则。教师要在其中学会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张老师说,我们要用故事的方式做教研,做一位会讲故事的老师,教研活动就是组织老师讲教学中的故事。张老师的结束语深深地启迪了我:“复杂的事情简单,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

  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我们总是把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化,而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张老师在讲座中讲到,有一位山村老师在缺少实验器材的教学条件下,用漫画的形式讲课科学实验,收到超凡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就是有效,就是高效。

我们遇事应该探究“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之道”。比如,我们讲解单词win(赢得奖品、奖项等)与beat(赢了某人、某队等)的区别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很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而如果换一种方法,使用下面两幅图,两个单词的'区别是不是就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呢。

  二、简单的事情认真做

天下之事不难,难在持之以恒的做。再难做的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再复杂的事情,都可以分成很多简单的事情来完成。每天坚持做一点,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总有把事情做完的时候。每天进步一点,365天,就是365个进步。张老师讲到,如果我们每星期三节课,一年下来就是120节。我们在评他人的课时,比对自己。然后,我们就可以师人之长而自长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老师备课、讲课不用心,学生自然不会喜欢,教学质量也不会好。简单的东西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就形成了流程,就有了标准化。

三、认真的事情重复做

熟能生巧,百炼成神。一件事情认真做,重复地认真做,到最后,就是凭着经验和直觉去做,根本不用去多加思考。这就是出神入化的地步。张老师列举案例:《我教口琴十三年》。一位从教室三年的音乐教师心声:从日复一日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提炼凝华,总结自己的三大收获、三大变化以及变的原因。我们反反复复地认真地做好每天的工作,我们就离“灿烂”很近了。

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有一句名言:什么是伟大,伟大就是把一件事重复做一万次。世界上大部分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一生在从事一个同样的事情,并努力为之奋斗。

四、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

我们反复做同一件事情并不是让我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张老师以评课活动举例,时机、内容不同、作用不同、方式不同,给不同的评课的老师安排不同的听评课任务。,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更不能搞题海战术。我们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整合社会教学资源,结合新的教学装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去提升学生素养。

化繁为简,专注一事,熟能生巧,革故鼎新……我们如此这般去做“事”,终将美好!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8

我很荣幸加入了中小学教研员培训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报告,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刚开始研究教育科研时,我感到十分茫然,不知如何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但是,专家们的报告为我奠定了理论基础,指点了迷津,明确了作为一名教研员今后的工作方向。下面是我这次研究培训的体会:

一、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们应该不断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因此,我们需要多读书、尤其是研读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多看报、听广播、看新闻,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业务方面,要虚心向老教研员研究,经常翻阅教育教学杂志,上网查阅资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并随时做好研究笔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做一名甘于奉献的教研员,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奉献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无怨无悔的积极行为。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们应该敢于奉献、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无私奉献才是真正的幸福。我愿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我所挚教研事业,在教研工作中寻找和品尝快乐人生。

三、求真务实,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提高教研工作效率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们要求真务实,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提高教研工作效率。只有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才能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教育科研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参与,而课堂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教研员必须深入一线,与教师和学生亲近接触。只有这样,才能倾听他们的困惑,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薄弱环节,汲取成功经验。获取真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才能进行评课指导和有的放矢的教学研究。教研员不能远离一线,闭门造车,也不能应付差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地进行听课调研,而要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作为教研员,我们要走近一线教师,扎到学校课堂中去,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通过听课、评课、座谈、问卷调查、查看教案作业、指导校本教研等形式,及时了解老师们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倾听他们的困惑,并采取多元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视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听课评课是教研员工作的重点。但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有许多欠缺,常常坐在教室后面听老师讲课,不了解学生具体的研究情况和效果。通过研究培训,我懂得了这样做的不足,应该坐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与身边的学生有效沟通,才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研究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研究活动和研究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研究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评课时,要做到“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授课老师感觉到你是在帮他,而不是在挑他的毛病。

通过培训研究,我收获颇多。同时也感到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教研员,压力很大,但我不会退缩,在教研员工作的主阵地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竭尽全力彰显自己的工作特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我的这份工作做的更实、更好。

在第一节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小植物园”,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在第二节课中,教师通过“小小商店”的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货币的使用和交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第三节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小小城市”,引导学生了解城市规划和建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课例都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和价值,让我们受益匪浅。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9

有幸参与了德州市教科院组织的教研员线上培训学习,听取了王月芬博士和王鼎教授的报告,受益匪浅,两位专家分别就“单元作业设计”和“测评与命题策略”两大问题做了深入浅出地解读。报告既有宏观上的深刻阐述,又有微观上的鲜活事例;既架天线,更接地气。

“双减”之下,相关文件要求扑面而来,一时间让我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双减”的用意所在,也对于如何去做好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现将个人所得总结如下:

一、“减”为谁?谁来“加”?

“减”为谁?王月芬博士将“双减”的大背景做了细致地讲述,从国内现状到国际发展,将文件中的关键信息,逐一做了更为深刻地解读,“双减文件”“五项管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PISA测试数据”,提醒了我们,国家对于此项工作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大,问题之严峻。

必须要“减”,教育工作者要有严肃、清醒的认识,不只是任务,更是“大任”!因为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未来。

对于教师来说,要全面来理解,“减”不是不要质量,而更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也就是说,在做好“减”的同时,更要做好“加”。“加”,是指向教师的,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减”什么?“加”什么

(一)“减”什么?

减的是无效、低效的作业;减的是教师偏颇的教学理念“刷题提高成绩”“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目中无人”;减的是粗放的管理方法,不问来路,只要结果;减的`是功利之心。

(二)“加”什么?

1、加一点“课程意识”

何谓课程意识?即从学生的成长着眼,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唯一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教育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应持有的一种教育观念。变教学意识为课程意识,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遵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用课程意识取代教学意识,使教学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发展本位转变。

作家毕淑敏站在高山之巅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需要登上课程的山巅,问自己:我问什么而教?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可以用什么方式去教?

2、加一点目标意识

即清楚要去哪里?教育要有目标,课堂教学要有目标,教学评价更要有目标。以作业设计为例,预习作业学生自主完成什么要求?课堂作业解决哪些问题?家庭作业独立完成哪些任务?

3、加一点研究意识

教师不拘于照本宣科,加一点研究意识,捕捉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结合理论和实践去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教育教学才会常教常新,有“源头活水”的滋润,消除职业的倦怠,教师也获得专业化成长。

4、加一点精细化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如王月芬博士提到的作业系统问题。作业批改不只是打对错,看符号,更需要帮孩子找问题,指出问题,帮助解决。既而统计分析,讲评辅导。回看我们的日常教学,止于打对错的有多少?能够统计分析,讲评辅导的有几人?

再有,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让孩子轻易地上网搜答案,看似一个小细节,但是却含有大道理。而我们日常要求却没有做到细化。教师只看写完了吗?写全了吗?不允许学生空着,不问来路,掩耳盗铃。

当然,还有王博士提到的作业差异、作业难度、作业目标、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作业管理等环节的细化。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问题。

三、因地制宜,扎实工作

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基于之前的教研工作,我们可以继续深入开展更丰富的活动。

1。开展学科作业设计培训与研究

结合市教科院的精神,开展有效的培训、研究活动。

立足课标、教材、学情,用作业设计倒逼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2。培养教师命题能力

命题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经过暑期市级培训,我县也组织了学科命题比赛活动,今后要利用好活动结果,持续开展全员教师命题培训活动,用命题来反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是促进个人提高的捷径;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顺应教育新形势,做好加减法。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显认识,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0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培训会如期而至。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大家相聚一堂,研讨交流,倍感收获颇丰。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都很丰富。

首先,听取了丈八丘小学董春玲校长的报告,大家都深深为董校长勤奋敬业的精神所折服。她独特的办学特色,于细微处见真谛,于平凡中见伟大,思路超前,理念先进,精神不倒,永不言败。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加快发展,自主发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标,有梦想。

二是扎实推进教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优秀教师团队,以教科研促发展。应该说我们的起点要比他们高,我们的条件要比他们好,我们可以跨越式发展。因此要着力建好四级教科研网络,真正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再有,敬爱的市小学语文专家陈中杰、李玉华老师的讲话,是我今后工作前瞻性的指导。从他们的讲话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员的角色,教研员是新课程理念的传递者,承担着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任务。虽然面对崭新的课改理念,使我们和一线教师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研员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态度、理解程度,却将直接影响着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度。

总之,此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为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作为教研员要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观念,创新学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意识,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在教育教学指导工作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为实施素质教育尽职尽责。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1

担任教研员一职,屈指一算已有一载有余,但每次开展工作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想想这也许和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关吧。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们有幸聆听了省内外专家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陆云老师的《教研创新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为我们教研员找到了角色定位,他深入浅出,摆事实、举案例为我们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李家栋老师在《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研员》的讲座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触动,开启了心灵之门。

1、故事启发。开讲伊始和结尾的两则故事,故事虽小,但寓意深远,他为我们揭示了,教研员要像《人生如水》中的水那样具有柔韧性,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能适应环境,善于改变环境。要像《谷仓里的.金表》里那小男孩那样坚定执着,满怀信心,摒弃浮躁,排除杂念,静下心来,才能听到"嘀嗒"的金表声,才会找到教研硕果这块无价"金表"。

2、理论支持。

李老师对教研员的另一种诠释是: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所谓老师也就是"师傅",要成为"师傅"首先要"功夫"超群,技压群雄,能独挡一面;其次是德高望重,只有这样才能服众。所以作为一名教研员来说想成为老师中的老师,就要做到:

一,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加威信度;

二、重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防止自己职业倦怠;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总结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反思、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老师;

五、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与创造性能力。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成为"师傅",成为一名优秀的"师傅"。否则,就如陆云老师所说:"我拿什么来征服你,我的老师?"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2

走出大学校门后的一年,我有幸通过考试,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即将开始我人生中的新征程。虽然有过一年的工作经验,但这对于伟大的事业来说,却是极其渺小的,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局考虑的很周全,为了让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培训,培训中几位校长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新教师该如何去努力的成长、新教师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念去走好第一步、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成长。

几天的培训下来,自己感触颇深,收获颇多,也让自己对以后的教师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远的计划。

培训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新教师,该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自己永远保持工作的热情。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的目标就是一年适应,两年胜任,三年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培训中xx校长讲到,新教师上岗前要找一位自己的师傅,所以我把自己的第一年定为拜师学习和模仿的阶段。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都十分欠缺,需要多听、多看、多请教,更要多讲,才能一点点的锻炼自己,让自己尽快的融入到教学工作中,适应教学。在自己度过“适应阶段”后,就需要尽快“胜任”,这就要不断的去充实自己。

首先就是先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技能,包括教师的一般基本功也就是“三笔一画”、多媒体教学的熟练应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也就是处理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学生的方法。这个期间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去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能够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力争早日胜任教学工作。

一个教师的标志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我定的第三年的目标,便是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优秀的教学成绩,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个目标是十分艰巨的,但我会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去努力,并付诸实际的行动!

前面只是自己的一个短暂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以后漫长的教师之路,我还又一个更远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让学生愿意与你交心的老师。他不管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都愿意和你说让你去帮助他;他有高兴地事情也喜欢与你分享,我希望自己在孩子们心里撒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种子,还有阳光,有对生活的热爱。也许这个理想很难实现,但我会一直为之努力,一生都去追寻!

这几天的培训里收获最大的还有一点,就是几位校长都提到的,做一名型的教师。一句印象最深的话,是校长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最有效的方法。努力去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更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自己超越。而且经常性的反思也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清楚自己处的位置,这样才能有进步的可能,才能不断成长。

几位校长共同提到的还有一点,就是读书。不断地读书去充实自己。我们一直认为孩子在校园中学习成长,而我们教师更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那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去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不断地补充丰富自己,更能寻找到自己的不足。我想,随着我们阅读量的增加,我们会更轻松的去掌控教学,也会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让自己的学生更加爱学。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不再死板无趣,也会让我们的生命不再乏味孱弱。所以我会让书籍伴我在今后的教师之路上成长。

最后还有一点收获就是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我想这与我的理想是相通的的。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我想,总会有一天,我会成为那个能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的老师。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岗前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不仅让我们在理论和意识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学校教学、人事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也了解了不少。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也给了我切实指导。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

“以智慧教书,用情感育人”这是我走上教师这份工作时的,也将是我为了热爱的教师职业而奋斗一生的追求。以上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些,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时刻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态度去对待今后每一天的工作。并为自己的理想而去奋斗终身!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3

听了两位专家老师的讲座,我收获很多,极具现实指导意义。两个讲座,一个主要关于“教学写作”,一个主要关于“教研开展”,表面看来不相关,实质上相辅相成,无论是“好课写成好作品”,还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都需要我们思考、创新、总结,更促使我反思:自己怎么做才能更好,团队如何带真正成长,印迹怎样留才能看见。

一、自己怎么做才能更好

冯教授的报告,我最大的想法就是“该写了,该动笔了”,我们每节课上课之前都有很多精心准备的思路;上课之后,也会有新的发现;上课中的灵感闪现,我们会觉得真好;教学的时间长了,我们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一些经验,或者想给年轻老师的一些指导的想法;但是你要让我们说出个123来,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我们没有精心的去整理过我们的思路,没有归纳过我们的经验,没有随手把它记下来,也没有把他归纳梳理一下。近些天,我也正在给我的主持的小课题结题整理所有的资料,课题研究的事我们都做了,资料也都有,但是要把结题总报告写流畅,还是觉得不知道怎么下笔,好像有一大堆的东西,要按照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写明白,让别人也能看明白,好不容易啊!反思原因就是在行动中没有随手记下来把想法写清楚。

原来为什么没写啊?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懒,“不动笔”的.懒,更是“思想上”的懒。那些专家教授,也是从我们的普通教师中走来,为什么他们会成为我们的榜样?关键是因为他们有思想,在每一次行动当中去思考,去总结,听了冯教授的讲课,我突然信心倍增,如果我能够写,坚持写,把我平时的教学偶尔闪现的思想火花总结归纳,说不定也会成为专家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深入思考,每节课后都要分析自己得意和不足的地方,想办法提高,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原地不动。

每次参加局里的教研会,郭局长多次提到教师要有写作的能力,现在看来,这是逼着我们不能不写了。我们看作家的文章,很多细节感觉好像都在我们身上发生过,他们就是写出了我们想说,而没能说出来的话,那么,这些教育专家就是写出了我们的行动,并在行动的基础上深挖了一点,这些深挖,就是他们的思想总结,是他们在需要写出来的时候,进一步的思想创造。希望我们都不要停留在原地,讲座让我发现,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成就我们爬的更高的梯子,那就是“写作”,把“好课”写成好“文章”。

  二、团队如何带真正成长

反思:作为学校的教研组长和学科中心的带头人,我如何带好我的团队?两年的学科中心团队教研能力开发了多少?有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怎样才能真正成长。

两年多来,学科中心执行主任的重担倒逼着我成长了很多。比如,我们成员都是优秀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尤其是在听课后的评课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后需要我来总结,那我总结什么呢?“我重复老师们的话?我推倒老师们的理论?我一句话总结很好很好?”都不行,所以在每次活动之前,我都要在心里多次的想,我把话怎么说大家更明白,把这个事怎么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评课老师们研讨的时候,我思想飞转,我有什么更深的理解能让大家眼前一亮,让大家能够深入领会每次听课评课的深度。所以我觉得成长是逼出来的。

怎样带动团队教研能力的提升?张志伟老师的讲座真是“及时雨”。听了张教授的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案例,我收获了一些直接可用的方法,比如教研先从“分享自己的教学故事”开始,既能让大家有话可说,又能发现问题,展开对问题解决的思考,总结经验规律,这个方法我会马上运用在下次的教研活动中。

教研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创新的研究,用心思考活动如何开展才能有效。不做流于表面形式的教研,只为所有教师通过教研有收获有提高。

  三、印迹怎样留才能看见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觉得我们教书也要留印迹,在讲台上留下了几十年的足迹的同时,还能留下点什么呢?希望留下几篇好作品,留下一点教研成果,当我们离开讲台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回忆,为自己而骄傲。但是不容易啊,任重道远!

趁我们现在还站在讲台上,努力思考和总结,留下我们教学路上成长的印迹,这样也能“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了。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4

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庆市骨干教研员(培训者)培训学习,聆听了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郑重老师的讲座——《教研员的沟通艺术》。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蓄含着深刻的寓意。郑老师的讲座没有华丽的语言,一上台便深鞠一礼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能让你明白很深刻的道理;简单的道理经郑老师口中讲出亦有别样的韵味。让你在回忆和细细品味中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郑老师春风雨露般的教育指引。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对于我们教研员以及培训者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沟通也要讲究艺术。沟通无处不在,学会艺术的与人沟通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精彩。我们教研员(培训者)还要学会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学会自己和自己沟通,多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尽量不要去指责别人做没做好,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于他人,我们要做积极的归因,有效归因才有意义,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二、简单生动的例子让讲座精彩纷呈。郑老师的课中没有生搬硬套,用案例贯穿了讲座全过程,每次都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让人一看就懂一点就透,不用费心思再去琢磨,很放松。例如:课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案例以此来诠释沟通的重要性,紧接着又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听课的老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少女,有的则说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有的说两个都看到了,由此引出沟通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加上郑老师一环扣一环的生动讲解,让我们觉得三个小时的讲座是那么短暂,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培训者)在培训基层老师的.的时候是否也能像郑老师一样用案例来说明道理,来打开老师们的心中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样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让培训更加人性化。

三、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沟通的艺术。郑老师的课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时时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让短短三个小时的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感悟:正如郑老师课中讲到的,教研员要给自己个定位: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这个定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像我这样刚接触教研员(培训者)岗位的新人,更应该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我会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

6月16—17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乐都县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员培训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我有幸聆听教育局领导、县教研室蔡主任、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王斌、陈泽良两位老师及海南省教培院两位院长的精彩报告。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增长见识,开阔了视野,使我对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本人将这次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甘为人梯,是做好教研员的基本前提。

"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本职工作。作为教研员,必须热爱教研工作。教研员的工作是很艰辛的,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为老师提供周到的服务是教研员工作的需要。面对工作中这样的不“公平”,如果不情愿的话,那么教研工作干得怎样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作为教研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对教研工作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中的忙碌看作是一种乐趣,使自己觉得工作因忙碌变得更加充实。

二、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是做好教研员的必备条件。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服务者,因此,教研员加强自身的充电式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培训过程中蔡主任、王老师和陈老师多次要求教研员要加强学习,可见,教研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教研员要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理论、课标、教学策略、教材等必备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研究的性的学习,如:研究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有效的作业教学等,争取通过学习逐步逐层提高自己,确实成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三、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是教研员的本职所在。

学校的办法宗旨就时想方设法地提高教育教育质量,这样一来,学校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任务就在学科教研员身上。教研员应如何帮助学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我觉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树立好服务意识,让教师乐于接近你。作为教研员,要正确的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把自己当作教师教学的服务者。在工作中,要主动去接近教师,加强与教师的沟通,让教师切实感受到教研员的工作确实帮助了他们的教学,从而使教师主动走进教研员,使教研员的工作能得到顺利开展。其次,要规范学科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教师的备课、作业设计批改及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测等教学业务要加强管理,作为教研员,要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来督促规范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夯实学科教学质量基础。最后,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研活动开展应注重实效性。这就要求教研员根据自己平时的教研,及时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争取通过教研活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研究、学生综合质测试、教师业考试等活动都能从一定程度促进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促进校本研训的开展,是教研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校本研训是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在如何开展校本研训,校本研训走向规范化。在聆听省教培院两位院长的报告中给了我们许多的参考答案。如校本教研的三大思考:一是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二是校本教研的方法、方式和途径。三是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如何作为。为今后的校本研训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这次参加县中小学教研员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教育理念,也拓宽了视野,使我认识到教研员的重要性。教研员个人素质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只有把本研训搞好了,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

3月16日至3月22日,龙岩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各县(市、区)80多位领导、老师赴华中师范大学参加龙岩市教研员高级研修学习,我有幸成为一名学员,非常感谢各级领导为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我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在培训期间我聆听了八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考察了湖北洪山区实验外国语学校和武昌教研培训中心。专家教授以丰富的知识、鲜活的实例、幽默的语言、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吸引我们,感化我们,考察的洪山外国语学校全方位为我们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促进研训一体,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做法深深让我们赞叹,让我看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人精神。培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非常接地气,让我感触颇深,收获颇丰,思考颇深。

【主要收获】

一、更新观念,增强了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本次培训中,田文江博士作的《中国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讲座中指出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的中国需要教育现代化,他从历史的角度、中美教育的比较的案例,从现实的角度等多方面进行剖析,指出现代化国家需要教育现代化,需要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因此,创新教师教育观要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还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二、学习实践,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汲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

姜英俐专家所作的《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出教师要改变研究形式,注重教育叙事的研究,充分发挥教育工作的价值,重建教育生活,让每位教师成为主动研究者和探究者,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所作的《基于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变革》中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语和评价语的研究,要修炼好教师的评价语言,从而调动点燃激励学生的学习,要研究深度教学,讲好教学故事。武汉市教科院朱长华所作的《教师行为问题的研究》从影响教师行为的因素分析,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等方面加强教师的行为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沈旎教授所作的《教研员的三项修炼》中指出教研员要加强课例研修,加强课程整合,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等方面转换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专业课程的领导者,专业服务能力,课程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肖作钧所作的《怎样提高评课的有效性》中从怎样听课,怎样评课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要求听课要明目的,摸要素,和关系,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多谋略,精反馈,诚评价。以及评课要“四防八戒”等方面要求教研员切实要指导转型。在考察洪山外国语学校以及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中让我切身感受到学校“互联网+”的课程特色,以及三级教研网络格局,多层次集体备课模式,教学主题年活动形成了序列,211培训,案例培训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切身感受到他们研训一体的累累硕果、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同时,也让给我们教研员增进了胆识,体会到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加强修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新跨越

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卫星通讯越来越影响到人们政治、生活、学习,人们的生活、学习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人们的生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引起教育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引起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教学思想、观念、理论和教育体制等一系列变化。课堂不再是惟一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学习资源,相互解决学习难点,交流心得体会,去获得心理的满足与荣誉的获得,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约束。在本次培训中,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志兵教授所做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出”从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两个方面阐述了教研员的工具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观察和教学评价。沈旎教授所作的《教研员的三项修炼》中提出了教研员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利用在线学习经历、翻转课堂、微课等的学习修炼,指导教师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傅华强院副长所作的《指尖上的教学研究》讲座从大数据时代的课程及教学变化,现代教学理念与教研转型等方面要求教学教研要明晰发展逻辑,转型要有信息化,从而利用“高科技”服务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新跨越。

【思考与反思】

课堂是教研员的根,研究是教研员的魂,课程是教研员的力量之源,作为直面一线的教研员,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普遍的教学实践,教研员要以前瞻的视野、专业的判断、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区域性、学科化的、融入常态研修的教育内涵发展的实践智慧。因此教研员应深入课堂、走进课程、参与课题、引领教学,成为一线教师的引路人。

1、教研员要有思想,去学习

教研员只有过硬的业务知识与理论水平,才能解决教学、教研中的新问题。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要向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的老师那样,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报刊,关注网络等媒体中教育方面的话题等手段,把握教研最新动态。

2、教研员要放下身段,去一线

教研员是一支特殊的教育群体,只有认识到自身岗位的特殊性,只有明确了当前所承担职责的重要作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研员的角色和职责也发生了变化。只有深入一线,才能真正了解教师的需求,才能认识到教师所面临困难的症结,才更有发言权。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活力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我们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教学,敢做示范,敢亮绝活,与一线教师共同磋商,共同进步。

3、教研员要自我反思,促成长

教研员要成为反思型教师。除了具备专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等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学研究能力。我们要在在长期的教研实践中,借助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掌握科学研究的本领。指导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及时为课堂教学把脉问诊。在教研中如何创造性的开展教研工作,教研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储备,深厚的实践积淀,更要具备超前的创新意识。正如此次培训中沈旎教授所作的《教研员的三项修炼》中说的教研员要“经验+反思=专业化成长”,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着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创新度,在教研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才能顺应课程改革的形势,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一名专业的课程研究者和引领者,成为与时俱进,更好服务于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研员。

总之,此次培训是一次对教研员专业修炼的提升培训,使我有了“开眼界、长见识、增胆识、出思路”的深刻体会,激发了热情。我将在工作岗位上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基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