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教学反思
《镶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镶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镶嵌》教学反思1
记得当时是在上初一生物课第一册叶镶嵌这一个知识点时,在课前我叫学生采集了不同的带叶树枝。选取叶比较密集的带尾枝条。同时要求学生带手电筒。上到叶镶嵌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叫同学两人一组,其中一人用手电筒对准叶的顶端往下照,另一人竖直拿好枝条,再两人一起观察在桌子上出现的光照部分的多少。这个实验一做,学生们都报告说漏出的光不多。然后我再拿出自己制作的叶不镶嵌的模型,叶子重叠在不同的同心圆上,依上法也做一次,同学们发现此时漏出的光多。然后提出观察,请同学们对比,这两种物体的不同结构,同学们发现,自然界中的树叶上、下两层是交错互不重叠的。而老师制作的模型是互相重叠的'。此时,我再叫同学们自己想想用什么名称给此现象命名。结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并且有同学自己想出,用镶嵌这个词。我这时引出“叶镶嵌”这个概念,同时提出,下一个问题,叶为什么要镶嵌式排列呢?同学们分组讨论。老师提示,相关的知识。如光合作用、长得好看,没有什么原因等等。结果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效果和教学气氛都相当好。
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最为成功的地方是,通过实物与模型的区别,使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叶镶嵌的知识,同时直观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相结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向纵向深入化,与以往我们出示模型、讲述的教学相比,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以后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直观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同学们反映爱听、喜欢上。与现在新课程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我想实际上是不谋而合的。由此可见,新课改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上的改变,真正对教材内容并不是做了很大的改变,我个人的认识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如何变“满堂灌”改为“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
《镶嵌》教学反思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内容,我主要通过前期精心的设计特别是在分析科学家的代表性实验上重点下功夫,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推理分析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动态图片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先展示一种常见的材料——弹力布,让学生判断是否可以作为制备生物膜的材料并说明理由。进而再引导其他同学思考“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吗?”这么做一方面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实践证明,学生能说出鸡蛋的卵壳膜与细胞膜功能相近,可作为细胞膜的制备材料等实例,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层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适时、恰当地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帮助并使其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其次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上应主要突出科学史实教育。我将多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加工成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模拟几个代表性实验的过程,体会从实验现象——提出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不断发展的科学方法。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家研究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认识到科学发现的漫长和不易,进而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研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学生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静态模型与多媒体动画展示的动态模型结合起来,共同总结并归纳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生物膜模型,还结合多媒体的优势掌握了生物膜的真实结构。既锻炼了自己动脑动手能力又使自己的推理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这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高一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进而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我在设计时既有小组讨论学习,又注意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制作模型等手段让学生进行动脑、动手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在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课堂上,学生的配合情况让我很满意,只是自己在开头时有点紧张,对于一些问题衔接方面处理的不是很好,最后,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来得及处理随堂练习题,课堂环节有所遗漏,下次需要引起注意。
《镶嵌》教学反思3
上周教学了多边形镶嵌,他是在学习了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基础上展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这一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运用多边形内角的知识解问题,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现对这一教学做以下反思。
一、教学中应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才会轻松,学习才会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的生成才会更深入有效。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实例、图片展示生活中的镶嵌图形,让学生从大量的图片及图形设计中感受镶嵌的美妙。
二、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剪一些规定尺寸的剪纸片(单独的多边形或正多边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去拼一拼。学生通过动手剪图形,加深对多边形图形的了解,拼图后学生发现有不同的结果,学生会互相交流,碰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为学习新课起到很好的自学效果,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热情得到释放。
三、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1、单独一个图形。单独图形如任意三角形、四边形都能够密铺;
2、两种图形组合。①3个正三角形+2个正四边形;②2个正三角形+2个正六边形或4个正三角形+1个正六边形;③1个正三角形+2个正十二边形④1个正四边形+2个正八边形。正五边形+正十边形也能围绕某一点形成一个周角,但只能满足局部密铺,没法大面积密铺,所以这种组成很特殊,但不能成立。
3、三种图形组合。①1个正三角形+2个正四边形+1个正六边形;②1个正四边形+1个正六边形+11个正十二边形;③2个正三角形+1个正四边形+1个正十二边形。
三种以上正多边形图形由于边角较多,受空间表面大小影响,所以无法进行密铺。
四、探求拼图规律,引入方程思想。如在探索多处正多边形拼图时及时引入方程,有效解决多边形数量问题。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图形组合时,一个正三角形一个内角为60度,一个正四边形内角为90度,于日设需正三角形个数为X个,正四边形个数为y个,得:60X+90y=360,解得X=3,y=2,如果为正整数,即需要三个正三角形和二个正四边形来拼接(边长相等)。不管是哪两种或三种图形拼接都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得出一个二元一次议程或三元一次方程,解得结果为正整数即满足要求。
五、画图感受组形组合的奇妙。课后布置学生画图或图形设计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感受图形组合的奇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的灵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镶嵌》教学反思4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镶嵌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拼一拼,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课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镶嵌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镶嵌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镶嵌的,采用拼的方法来验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不重叠摆放的、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的,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教师的示范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不重叠摆放的、完全覆盖的”;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出示“镶嵌”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覆盖”和“不完全覆盖”的区别,体会“重叠”和“不重叠”的区别,为辨别是否镶嵌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设计正多边形镶嵌的平面图案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在引出镶嵌图形时,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