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心得体会 >读李锐小说有感

读李锐小说有感

淡昧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读李锐小说有感

读李锐小说有感

李春彬

近看李锐的小说,感受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

小说的重点,永远以人物为主。人物的言谈、举止、思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是写小说叙述的重点。小说所写的是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感受,寒热、声音、气味、直到潜意识、第六感觉。且令这些感受相互作用,营造一种心理上的氛围。通过对这些客观事物的呈现,让人去感同身受。当然也有故事,也有情节,但故事在小说中并不很重要,故事只是作者思想观念的一个载体,且不是让作者说出来的,而是让读者感受到的。

写作从根本上来说,总须在作者心目中有一个大主题。李锐的大主题是地老天荒,悲悯情怀。在作者心中,总有一股厚重的悲悯感。基于这样的大主题、大调子,语言随意生发都在节奏中。这是优秀作家的共同点,也是看作者境界高低的标准。

李锐的小说多少次写到空旷、寂寥、黑暗、白光……种种意象,这些意象突出了他的这个大主题。他的小说总是那么深沉,好像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从李锐小说中的这一主题可看出,他这种悲悯情怀与沈从文相似。只不过沈从文小说形式上处处给人一种优美,李的小说则时时给人一种沉重。沈的小说如一曲柔美的低回的箫声,李的小说则如一首瓦罐击出的粗砺的古曲。

作为一个作家,他的历史观直接影响到他的小说。

读李锐小说,最突出感受就在其历史感。他把视线深深地投射到民间。把历史感寄放到低层民众的身上,让人的命运与历史相契合。当然,他的历史观与通常所谓的历史观是不同的。通常书本上描述的历史,往往是夹杂了统治者意识的历史。记录历史的人,是统治者的代言者,不是平民的代言者。至少他不会关注到最低层民众。作为小说家的作者,却把历史具体到了社会中的个人身上,让平凡的个人具有了历史感,这样就使小说更加深刻。他找到了文学与历史的源。

体现作者的灵性之所在,是那些存在于语言细小处的象征、隐喻、暗示、等等手法。

他的小说多以细节为主,着力点不在对情节事件的交待,而在对细节的描述。对于小说,细节描述的越生动,表现力越强,远远胜于无休止的交待。这一点最见作者功力。

另外,作者还在叙述上采用一种诗性的表达。写作时,完全进入一种诗的境界。许多语言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在一种郁结胸中不吐不快的情性下随意流出。当然,他的诗不在优美,而更多的是悲壮。读之,给人一种压在心上沉甸甸的感觉。

诗性的表达,用之于小说,并非仅在语言的优美或深刻,(www.ixbw.com)也有情节安排、章法布置上的节律感、跳荡感。关于这一点一般作者是做不到的,且一般读者也体会不到。

作者也尝试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口语来表达。这种表达方法可使读者与人物更加贴近,让读者真正体会到感同身受。这样的作品,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如《无风之树》,作者可谓直接把作者引入人物心中,甚至也包括动物。

作者简介:李春彬,字瑞芝,号石农。一九六四年生于文水县南武涝村。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勤学苦练,不惜晨昏,尔来四十有五年矣。书法遍临各家,诸体皆能,后将精力倾注在篆隶书上,宗秦法汉,上溯先秦。尤以石鼓文字为至爱。篆刻宗法秦汉印,后从流派印起,落脚到吴昌硕。在精研吴派的同时,参究赵之谦、邓石如、黄牧甫、王福厂等大师特点,摸索自己的路子。近年来,欲令自己艺术更上层楼,着力于古文字研究,倾情钟鼎甲骨,努力找寻中国文字美之源头,以为己用。画学清四僧,近人最喜陆俨少、吴昌硕。书画之余颇好文学,已有多篇诗词、散文、小说在省级刊物发表。现为山西省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文水县书法协会副主席,篆书委员会主任、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则天书社副社长,汾水印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