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读后感
推荐文章
《森林狂想曲》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森林狂想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森林狂想曲》读后感1
第一次看到《森林狂想曲》很偶然。那是在三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小段。然而就是这么一小段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回家迫不急待地把整首曲子一点不漏地欣赏了一遍。我被那钢琴、笛子与小提琴合奏的美妙乐声陶醉了,从此,它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之所以如此喜爱这首曲子,是因为我觉得它好像把我带到了大森林,聆听到了各种动物的声音,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荒野探险家徐仁修写出的哪是几个音符呀,这分明是鸟唱、蛙叫、蝉鸣......动植物界的一种交响曲,这是我们向往的自然天堂!
今天我又想到了这首曲子,重新把它找到听了听,曲子还是像以前那样优美动听,我闭上眼睛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眼前好像又浮现出大自然那种和谐、美好、充满活力的情景,心中异常激动。
这首曲子并不长,大约三四分钟。一开始森林里好像还是深夜,只听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缓缓”地流水声。渐渐地,小提琴拉响了,几声清脆的蝉鸣打破了黎明的寂静,很快森里热闹起来。先是几声低沉地哇叫,然后笛子和钢琴合奏起来,好像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这时,山涧流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所有的动物都动起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达到了高潮,慢慢地,慢慢地,笛子和钢琴声渐渐地远去,唯有小提琴还在慢慢地拉着。森林又重归宁静,活动了一天的动物们仿佛累了,都要休息了,只剩下小昆虫还在鸣叫......
《森里狂想曲》这首曲子的旋律高低起伏,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每一个有幸听到它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尤其喜欢它的中间环节,也就是鸟儿歌唱的那部分。每次听到这,我都感觉自己正在森林中的一棵老树下面坐着,细细聆听着鸟儿的歌唱,相信每一个听过此曲的人也是如此。这一段,每个音符都那样富有生机和活力,音符与音符之间高低起伏,不就像鸟儿那婉转动听的叫声吗?这一段一点也不死气沉沉,节奏非常活泼,展现了大自然无限的'生命力。曲中除了乐器的声音之外,还配着大自然中流水、风等各种声音,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音乐艺术魅力。这样自然与音乐巧妙的结合,使乐曲变得更加完美无缺。
著名探险家和作曲家徐仁修先生凭着他那天才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灵感,还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写出了这首《森林狂想曲》,让我们听到了大自然和谐优美的声音,镇静了我们的情绪,放松了我的心情,让我在尘世中浮躁的灵魂重回宁静。
《森林狂想曲》读后感2
夜晚,森林中一片寂静,几只萤火虫提着灯笼四处巡游。动物们熟睡的鼾声在空灵的森林中若有若无的回荡。几滴圆嘟嘟、滑溜溜的小水珠从叶瓣上滑落,掉到了大青石板上,发出“叮咚”的微妙一响,这似乎是召唤铃,小鸟蹦了出来,抖了抖身上的羽毛“叽喳叽喳”的叫了几声;青蛙随后也跳了出来,松鼠醒了,毛茸茸的尾巴从身上甩了下来,它透过窗,看到了一轮明月,大树张开惺忪的睡眼四处张望,它抖了抖一头茂密的金发,发出“哗哗-沙沙-”的美妙之声;微风拂过白兔的脸,痒得它醒了,耳朵也抖了起来,猴子用弯弯的手臂越过树、小溪……终于到了宽广的草地上……许多动物都醒了,都来了,这是大自然母亲的回赠——月关舞会,森林正是有了这些生灵而变得充满活力。它们手拉手,听着动听的歌,跳着欢快的舞。“啪”一声,怎么了?原来是大黑熊摔倒了,它吭哧吭哧的地爬了起来重新站好,动物们都笑了,“哈哈”、“咯咯”、“哼哼”……大黑熊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笑了小,继续跳舞。
宽广柔软的草地是自然的舞台,皎洁柔和的月光是绚丽的舞台明灯,它倾洒下来,照得每个动物的.脸蛋都红彤彤、笑眯眯的,使它浮现出一种感受到生命喜悦的光彩,月光是那么香甜,那么诱人。泉水“叮咚”敲响,松果摇晃着小脑袋发出“咚咚”的声响,金黄的叶子“沙沙”作响,似乎在为动物们庆贺。小鸟“喳喳”叫着,青蛙“呱呱”叫着,小猴“啾啾”叫着……就连风儿也在和云朵呢喃细语着。这是多么美好和谐的自然舞曲啊!
动物们跳啊跳,跳啊跳,跳得有些累了,百灵鸟便飞到月亮边,它看着金灿灿、圆亮亮的月亮,忍不住亲了一口“嗯!真香!真甜!”它扯下几块给动物们吃“哇!好香呐!好甜呀!”动物们边吃边赞叹,有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来,你一块,我一块,别急,大家都有!动物们吃得不亦乐乎,白白的小牙上沾满了香喷喷、冰凉凉的果酱,轻轻地用舌头一刮,真棒!好吃极了!月亮呢?月亮到哪里去了?月亮一定是吃完了,怎么办?没事!太阳呢,它已经在天上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