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心得体会 >在全国城郊小城镇发展建设研讨会上的典型发言

在全国城郊小城镇发展建设研讨会上的典型发言

青柠檬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在全国城郊小城镇发展建设研讨会上的典型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首先,我代表中共龙港镇委、镇人大、镇人民政府对出席在我镇召开的全国城郊小城镇发展建设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将全国城郊小城镇发展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研讨会安排在龙港,使各位领导和全国各地代表能进一步认识龙港、了解龙港、支持龙港,给龙港传经送宝,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将龙港建镇十八年来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情况简要向大家汇报。

一、龙港建镇以来的改革发展概况

龙港镇地处温州南翼,位于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鳌江入海口南岸,1984年建镇,经过1992年和2000年两次行政区划调整,现全镇总面积8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户籍人口23.1万),其中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下辖9个办事处、23个居民区、107个行政村。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0.5亿元,工业总产值87.5亿元,市场商品成交额42亿元,外贸供货值3.32亿元,财政收入2.67亿元,人均收入6066元,经济总量占全县的四成多。是苍南县的经济中心、温州市和浙江省综合实力主要强镇,是温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浙江省社会综合发展实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项目试点镇。

可以说,龙港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策源地和试验田。建镇之初,就在全国率先推出户籍管理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股份合作企业制度“三大改革”,吸引周边广大农民自理口粮进城、自建住宅落户、自办企业发展、自寻岗位就业,实现了龙港建镇初期的人口、资金和产业集聚,使龙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一片荒滩上建起了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镇,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投资、主要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新路子,被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1995年6月,龙港镇又抓住了国家十一部委将龙港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历史性机遇,以体制创新为重点,从1996年开始,全面实施龙港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户籍管理体制、工业管理体制、城镇建设和管理方式、教育管理机制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构筑了适应城镇运行的管理机制,实现了龙港经济社会的四个转变,即政府行为由滞后型向适应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城镇建设方式由城镇型向城市型转变,人们思想观念由居民型向现代市民型转变。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市场商品成交额和财政收入分别是综合改革前1995年的3.3倍、3.6倍、2.3倍和3倍,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全国投资环境百强镇。

二、龙港镇改革发展过程中主要做法和经验

龙港建镇十八年来,历届镇委、镇政府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抢抓机遇,抢先发展,积极通过各项改革,不断营造新的优势。

一是用活土地有偿出让政策。建镇初期,面对5个只有6000人口、工农业总产值不到500万元的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人口、三没有产业的情况下,要在短时间内建设一座相当规模的小城镇,单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我镇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大胆推出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在当时小城镇没有规划理念的情况下,率先制定城镇发展规划,向周边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宣传龙港的发展蓝图,吸引他们进城建房安家落户,以每间地基(长12米、宽3.5米)按不同地段分6个等级(最高5000元、最低700元),通过收取市政设施配套费的形式,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到1985年底,就征收了1000多万元的市政设施配套费,基本上解决了当时“三通一平”建设所需的资金,从1987年开始,对非工业用地实行招投标。我们在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土地供应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级差地租,避免土地资产不应有的损失,实现了以地生财、以土养城。1992年最好地块每平方米出让价格为15000元,全年收取出让金5800万元;1997年最好的地块每平方米出让价格为53750元,全年收取土地出让金7556万元;1998年以来,共收取土地出让金和基础设施配套费5.8亿元,并将收取的大部分资金又投入到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形成收取——投入——再收取——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投资机制,建镇18年来,全社会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达81.7亿元,确保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要。

二是做好市政设施经营文章。作为小城镇,在没有国家直接投资的情况下,要想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做好城市经营文章。我们针对龙港经济发达、民资丰厚这一优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城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重组和运营,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镇建设市场化道路。第一,积极推行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将一些市政公用设施项目推向社会。现在已推出的公交车线路营运权、街道保洁权、城区河道保洁权、公厕保洁权、垃圾拾荒权、广告经营权、停车场(点)等经营权均实行公开拍卖、竞价招标,使收益型项目效益最大化、支出型项目成本最低化。如在浙江省最早实行的城区河道保洁权招标,环卫部门对我镇城区内河的保洁成本进行低限估算后,将城区内河的保洁权向全社会公开招标,谁出最低价就把内河全年保洁权让给谁,经测算,城区13段内河保洁的成本标底为23.2万元,通过向全社会招标,最后以16.88万元中标,仅这一项为城镇管理节省费用6.32万元,而保洁效果明显改善。同样,我们对城区的主要街道实行了保洁权拍卖,确保了主要街道的全天候保洁,环卫部门则对街道的保洁情况予以督查。环卫工人变扫垃圾为找垃圾,保洁质量大大提高。通过保洁权招标,既降低了城镇运行成本,又提高了保洁效果。第二,我们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把专业市场、学校、医院、宾馆等公用配套设施推向市场,吸引民间投资,现镇内20多个专业市场、128所幼儿园、5家上档次宾馆餐饮、7所中小学、1所县级中医院均由社会力量承办。第三,积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投入公建性项目。如河底高村利用集体经济创办了龙华大酒店;方岩村投资建成了龙港影剧院、长途客运车站、陶瓷用品批发市场;新渡村创办的纺织工业品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7亿元,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这些公建性项目转由村集体经济投资建设后,既减轻了镇政府的负担,又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三是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龙港是靠农民进城自办企业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撑,就没有发展和竞争的优势,也就很难留住企业,进入农民城的企业家又可能走出农民城到大城市去发展。因此,我们始终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首先是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近年来,我镇相继建成上规模、上档次的工业园区3个,其中印刷类工业园区2个,塑编工业园区1个,并以龙金大道经济走廊为发展轴,规划了面积5平方公里的印刷、礼品产业基地;以城东广阔的海积涂园规划了面积10平方公里的综合工业园区,使之成为龙头集聚、品牌集聚、生产要素集聚的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以“最优越的地理位置,最优惠的用地价格,最优质的服务”来吸引企业投资,降低用地价格,放低企业进区“门槛”,在园区建设全过程充分体现优惠政策的导向性,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跟踪服务,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当前,相继有占地350亩年产5.5万吨带钢生产线,占地150亩的礼品生产园区,投资2.2亿元的BOPP项目及投资1.8亿元的BOPET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其次是全力打造“中国印刷城”区域品牌。龙港印刷业凭借庞大的业务网络、灵活的经营机制、快速的技术创新和迅猛的区域集聚,而一跃成为我镇的第一支柱行业。目前全镇共有印刷企业400多家,2001年实现产值3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40,占全市印刷总产值的40,占全省印刷业总产值近六分之一,从业人员4.5万余人。龙港已成为国内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印刷业集散地,是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批准命名的“中国印刷城”,是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国际轻工城十个“国”字号轻工产业基地的一张“金名片”,通过印刷产业基地建设,举办一年一次的龙港国际印刷设备及材料展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有影响力的印刷会展和产品交易会,以及与温州服装、鞋革业的“穿在温州、印在龙港”产业互动联谊活动,在国内外打响“中国印刷城”的区域品牌,进一步扩大龙港印刷业的影响。

四是注重提高城镇品位。龙港作为农民城,其主体是农民,由农民变迁过来的居民是城镇化过程的产物,随着城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居民的文明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把革除小农意识、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社会进步的一大战略措施来抓。首先是以教育培养人。建镇以来,镇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投入教育经费达5.2亿元,逐步把龙港建设成为浙江省的教育强镇,在办学体制上逐步探索出一条大社会办大教育的新路子,形成公办、民办一起上,普教、职教、特教、成教、幼教五教一体、各具规模、颇有特色的教育新格局,现全镇有中小学校55所,其中民办学校占13,幼儿教育全部民办化。其次是以环境熏陶人。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中,我们十分注重环境建设,以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来吸引人、熏陶人。近年来,在绿化建设中投资1亿多元先后建成江滨外滩公园、龙港大桥公园等,近三年增加绿地面积25多万平方米;并积极实施旧城“改缮工程”,促进老城区亮化、美化。同时,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积淀,丰富文化底蕴,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极举办各种群众性文艺活动,如99年举办了中国电视吉尼斯龙港200架钢琴大演奏,2000年外滩广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等。通过硬软环境的改善,不断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品位。再次是以制度约束人。为了加强城镇管理,我镇先后制订了《市民文明卫生八不公约》、《市容市貌管理办法》等制度,在城区范围划定噪音和烟尘控制区,加强环境监管工作;实行严管重罚,逐步消除一些居民的不良生活行为;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台和落实,城区的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居民的文明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

三、下步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

迈入新世纪的龙港,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镇要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指导,加快龙港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步伐。努力把龙港建设成为鳌江流域的区域中心城市。重点是做好“五个加快、五个提高”:

第一,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

以鳌江港口为依托,做好鳌江两岸整体协调规划,加快城区跨江桥梁、高速公路接线、东海大通道、城市道路骨架以及水、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城市框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继续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努力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以提升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扶持重点骨干企业上规模、成气候。重点抓好印刷产业基地、综合工业园区、塑编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做大做强印刷、纺织、塑编等一批优势产业,做好“中国印刷城”区域品牌,以温州礼品城为窗口,加快礼品行业向生产加工领域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高素质的第三产业,拓宽就业门路,提高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科技服务、房地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通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建设“信用龙港”。

第三,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水平。

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科教投入,推进科教优先发展。引导帮助企业与国内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建立科研成果产业化和“产、学、研”长期协作的机制,以提高人的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镇建设推向更高层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