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心得体会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盏尽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汇编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知荣明耻,重在实践》

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知荣明耻,注重实践,在知行合一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动员和激励全体人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行动上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知荣明耻,重在实践。“道德者,行也。”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认知对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只停留于道德认知而不付诸行动,只知道什么是荣辱而不在行动上切实地为荣拒辱,那就不会有实际效果。知荣明耻的目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践行。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坚决避免知行脱节、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现象。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中华文明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始终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正是这种把群体价值视为道德核心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以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首位的荣辱观。因此,一个人对群体价值的奉行和贡献,构成了社会评价个人荣辱的基本标准。知荣明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做好本职工作中服务祖国,造福人民。

观念成习惯,规范变行动,这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八荣八耻”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变成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和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之中,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行动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进而推动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我们要把知荣明耻的道德实践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中来。人们在创建活动中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群体效应,对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广、社会影响大的优势,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纳入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贯穿到活动的整个过程,覆盖到广大城乡基层。

我们要在知荣明耻、扬荣抑耻的道德实践中发现和宣传道德楷模,发现和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人们尊荣弃耻、见贤思齐。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是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过程。这个活动所结出的丰硕果实,必将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

党员领导干部,要率风气之先、垂道德之范,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带头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要在社会生活中带头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榜样,用实际行动为共产党员的形象增添光彩,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深刻认识胡锦涛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我们党一贯重视荣辱观建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最可尊敬的。他反复强调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他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江泽民指出,“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

(二)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新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需要树立新的荣辱观。从国际来讲,现在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十六大提出是二十年,大约到二○二○年。从国内来讲,到二○二○年,从现在起就是今后十五年的时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我们至少要实现四大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实现这些伟大的目标,必然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也必然对干部素质、党员素质、公民素质和民族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三)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党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不是偶然的。它既继承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需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反映了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求程度。“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它的提出,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解决好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牢固树立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化作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坚定信念,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八十五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牢固树立人民的观念,时刻牢记和躬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向人民负责,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所带动的。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光荣,文化长久。劳动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李大钊同志曾经说过:“我认为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皆可由劳动而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每一个公民要坚持勤奋学习,辛勤劳动,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充分调动蕴藏在人民群众身上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和事业发展。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摩擦,降低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些都说明,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集体、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是不可能建设成和谐社会的。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尤为迫切。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治和责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还要树立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在全党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活动,教育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正如胡锦涛所深刻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起来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都要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都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循,全面遵循。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扎实问题,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要把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知荣知耻,增强荣辱意识,分清哪些是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的,哪些是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的;哪些是需要大力倡导的,哪些是需要坚决抵制的,努力把世界观人生观搞对头,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把精神状态搞对头。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去,努力造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认真抓好理论武装、党内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严守道德底线,筑牢思想防线。要把荣辱观教育纳入学习贯彻党章活动,同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促进。

三是,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提高素质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抓。素质是内在的东西、长期养成的东西,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思想引导为主,制度规范为主。要注重实效,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重视反面典型的作用。

四是,要特别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基本操守,都不能是非不分、美丑不分、善恶不分、荣辱不分,更不能颠倒是非,混淆善恶,以耻为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员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尤其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要率风气之先、垂道德之范,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带头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要在社会生活中带头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榜样,用实际行动为共产党员的形象增添光彩,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

《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

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与青少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明确当前社会思想领域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这一论述的要求出发,我们应当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任务与重要内容,切实纳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社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实践中。

一、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古代思想道德传统中,荣辱观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人不可以无耻”、“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等知荣晓辱的道德格言,成为人们激励或约束自身行为的道德座右铭。这些道德格言所反映的荣辱观尽管具有历史局限性,但经过鉴别和扬弃,在今天仍然能够对引导社会成员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对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从内容上看,它继承与发扬了传统荣辱观的优秀精神内核;从性质上看,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本质规定与根本要求。

在一定意义上说,荣辱观反映着人们的思想状况和社会进步的程度。因此,倡导什么样的荣辱观,不仅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胡锦涛提出要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风气和思想道德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作出的明确回答,也是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而作出的一项战略思考,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层面上,也体现在精神文化领域。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日益深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越,人们应该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与荣辱观念,不仅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事关社会能否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具备符合上述特征所要求的道德素质和伦理精神,也需要用正确的荣辱观来引导人们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从而养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人们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也有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坚实保障。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人民群众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居于执政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基本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无比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无比高尚的革命情操和革命抱负,铸炼和培育了现代革命道德,提升了传统荣辱观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当代中国社会应当信守和践行的荣辱观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同时也需要继续坚持、弘扬和丰富、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共产党人的道德自律意识,使共产党人在各种诱惑和挑战面前永葆革命先锋队的本色,也有利于塑造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提高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这相辅相成的八个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基本准则和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为荣、叛国为耻”成为国人荣辱观的首要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既与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结合在一起,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与弘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服务于人民、是否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是判别个人、群体、集团和政党进步与落后的标准。在当代中国,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相一致,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体现了我国社会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坚持与呼唤。树立和坚持崇尚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念,其目的是要在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培育出“学科学、爱科学、重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根本态度。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树立和坚持崇尚劳动的观念,有助于鼓励和激发广大劳动者与建设者的热情,调动一切创造活力和力量,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崇尚集体主义、注重团结互助、贬斥损人利己,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相联系的根本道德要求。树立和坚持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观念,有利于约束和规范违背社会公德的个体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概括。信用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道德支柱之一,是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的道德凭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整肃失信弃约的不良道德行为,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诚信体系至关重要。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公民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的强调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树立和坚持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是通过加强道德自律来补充和保障法纪他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公民的现代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从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树立和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有利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形势下,戒除骄奢之风,秉承艰辛本色,从而奋斗不息,争取更大的胜利。

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密切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结合人们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状况的实际,落实和体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我们认为,应努力做到把握“一个根本方向”、纳入“两个全过程”、坚持“六个相结合”: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把握“一个根本方向”。荣辱观的基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就有什么样的是非、善恶和美丑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在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密切相关的,也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胡锦涛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方向和根本出发点,坚持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根本标准。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纳入“两个全过程”。作为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精神激励或道德约束的强大力量,来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首先,应当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纳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养成正确的荣辱观开始,不断改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状况。其次,应当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社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教育和管理来不断培育人们的知荣知耻意识与尊荣拒耻观念,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受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激励和约束,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到“六个相结合”:

第一,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质上是人民的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两者是一致的。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把尊荣斥辱、为荣去耻的观念渗透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过程中,使之成为人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指南和价值保障。

第二,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当前,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与具体实践,一方面用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引导人们增强荣辱观念,明辨荣辱界限;另一方面也要用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要求和文化需要来充实与丰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成为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们的道德“守护神”。

第三,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结合。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倡导人们树立“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来以德护法,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人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要在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做到以法养德,用法制措施来保障人们的良好守法观念。

第四,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的要求,但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作表率、当模范。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荣辱观教育,促使他们在加强道德修养、明晓荣辱观念的同时,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任务和目标,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整个社会风气。

第五,与先进文化建设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荣”的内涵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在提升人们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中把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第六,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对于青少年而言,荣辱观是影响其一生的重要观念。当前,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广大青少年明晓现实生活中“光荣”与“耻辱”的深刻内涵,自觉运用荣辱观念检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