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心得体会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50字心得体会11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50字心得体会11篇

颜初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讲述的是美国著名记者,不畏艰险在1936年来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向全世界报道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是一部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希望以下的读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推荐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大全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篇心得体会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_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想范文精选5篇

《红星照耀中国》6篇读后感500心得体会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一

西安事变是国共内战结束的标志,象征了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并不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事件,而是诸多因素下的必然结果。

首先,在日本与日俱增的侵略压力下,民族大义渐渐摆在了全国统一之上,国内联合抗日的声音占了时局的主流,国共合作迫在眉睫。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任何人想要先“安内”再“攘外”是不可行的。

其次,从主导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来说。他是东北军的核心人物,而东三省是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一个牺牲品。家乡被侵略者占领,而政府却只关注所谓的“安内”,这激起了张学良和整个东北军的不满。张学良将军对蒋介石剿共命令的执行非常消极,对此,蒋介石在第六次围剿前实行解除张学良将军的兵权的一系列行动。这大大激发了东北军的危机意识,他们和西北军明白了,普通的劝导、谈判已经对国共内战的结束毫无作用,必须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兵变。

最后,西安事变的另一位“主角”——中国共产党自然不可忘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多次赢得反围剿的胜利,这奠定了西安事变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得到无数人的支持特别是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们的支持。这也是新中国,新时代建立的重要基础。

从西安事变的背景到中流砥柱张学良将军为首的东北军再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群众基础,这些无一不标志着西安事变的不可避免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二

红一军团军团部、红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沿大渡河西岸,夹河北,协同袭取泸定桥,为中央红军主力开辟过河通道。

5月27日凌晨,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接到军委命令,担任左纵队先头团,以3天时间赶到并夺占泸定桥。同时,刘伯承、聂荣臻率红一师一部先行开进。6时整,红四团出发了,向泸定桥方向飞速奔袭前进。当时的路,有的是绝壁上硬凿出的栈道,有的是蜿蜒缠绕、忽起忽伏的羊肠小道,有的路边就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令人心惊目眩,随时有失足落入万丈深渊的危险。

突然,下起暴雨,天黑得像倒扣的锅底似的,一天没有吃上饭,加上道路泥泞,简直寸步难行。但是,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难倒,他们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坚持前进。临近中午时分,红四团的机枪分队和配属的军团炮兵营也赶到了泸定桥。

他们很快消灭了桥头堡的敌人,又冲向泸定城,最终顺利夺桥。

红军们真的渡过了许多艰险,为了老百姓,战士们把自己的生命也拿出来做奉献,这难道不令我们感动吗?我们现在所以拥有这美好的世界,全都是因为我们有这些勇敢的战士。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三

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以后,就开始走上了它的划时代远征,长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不懈努力,表现了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种红军英雄气概也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红军说到长征,一般都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最远的地方出发,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为止。陕西和福建相隔几千里,加上一些世界最难通行的小道,还有敌人的突围和偷袭,可以说,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远征。

中央红军在出发时,大约8.6万人,33244支,但平均每支枪不到56发子弹,即便有刀补上,但还有很多人是赤手空拳和敌人战斗。

在经过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的征途中,红军损失惨重,到最后长征结束,也就剩下8000人。

每每听红军老爷爷讲起当年红军远征的故事,总会想起红军们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却又炯炯有神的眼睛,帽子上的五角星红的发亮,枪上的红布条随风飘扬。

读《红星闪耀中国》,更真切感受到,红军远征的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饿得不行就啃树皮,煮皮鞋,嚼石子……脚上惨不忍睹的血泡和老茧,路上倒下的红军越来越多……

可是,红军战士却以乐观、坚定的态度和团结的精神面对,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至死不愿拖累战友,正是这样,长征才得继续和成功!读后感·多少战士为解放事业而倒下!多少战士为战友的牺牲而沉痛不已!多少战士忍痛前行,不想离开!身躯的劳累和伤亡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精神和希望的传递,这正是红军的伟大之处,正是长征的伟大之处啊!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困难都是磨炼。

红军们给我们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长城万里,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的;祖国的今天,又是由多少英雄的牺牲所成就的!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四

在我一开始拿到《红星照耀中国》时,就很感兴趣。因为这题目一看就是讲历史的;再一看作者是一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人,我就好奇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按我目前读到的,书主体是共产党,一提到共产党,自然要想到创始人跟他传奇般的经历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是__一手创立了共产党,而作者对__的第一印象是“天生精干”,可这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受家庭影响,在从“贫农”成为“富农”的过程中,因为父亲的指挥,__才特别精干。在我眼中的__有三个阶段——“脱贫”、“成长”和“成熟”。在第二阶段,他养成了读报的习惯,并展现出政治才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第三阶段,他成为了“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并与众多干部率领红军对抗日本和国民党。

__等人的红军能打败国民党,打败日本,跟红军大学、红军剧社是分不开的。

“红军剧社”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红军占领一个地方后,剧社就会开始三小时的演出,主题都是抗日和革命。节目取材于残酷的现实,不仅幽默而且直击现实,使红军的纲领深入人心。

红军大学有很多独一无二的地方。首先他的校长林彪是个从未受伤,从未吃过败仗的传奇人物。校舍完全不怕轰炸,学生能提出难解的问题等。

面对不断壮大的红军,国民党开始了五次大型围剿。前四次红军都利用运动战术所克服。到了第五次,蒋介石根据德国顾问的建议,采用堡垒体系,这次红军犯了大错,损失了大量兵力,最终奋力一搏,突破了四层包围,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

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当时激烈的战况,以及领袖们的风采。我很佩服这位作者,他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留下如此珍贵的资料。我认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开创更好的明天。

现在的中国还不算特别强,因此我们更需努力,让自己变“强”,更要让中国变“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五

《红星照耀中国》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其中__的形象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面容瘦削,比一般中国人高,背有些驼,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没错,这就是__。这是斯诺在刹那间对他的印象,其实__还有很多优秀品质。

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斯诺第一次见到他时,__正和两个青年农民谈话,还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从“认真”这个词语我可以看出__特别尊重青年农民。虽身为苏维埃掌权人,但仍和百姓之间亲密交谈,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着实令人敬畏。

__也是一个纯真朴实的人。斯诺初来保安,__就十分热情地招待他,并在斯诺访问时把他所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问答,如:为什么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红军是怎样成长壮大起来的?他全部告诉了斯诺。说明他不怕斯诺把这些告诉别人。对他这个老外没有戒备之心。从这些表现就可以侧面烘托出__的善良、淳朴。

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么一个平易近人、淳朴善良......的领导呢?那就是——阅读。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__就是通过这一阶梯成为一个革命领袖的。

小时候__家境不是特别好,所以很早就辍学了,使他离书远了一步。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对艺术的追求,他不断找机会读书。特别是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这在大人眼里是禁书。所以他总是背着大人看。久而久之,这些书对他产生了影响。他相信了佛教,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后来又接触了一些西方文学。为了学习先进教育,他第一次到离家五十里远的地方。后来去了长沙,读到了报纸,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

读书,使__从农民变成了唯物主义者。

读书可以改变思想,可以改变行动,可以改变一生。

读《红星照耀中国》,我收获了很多。你们收获到了吗?

#844618《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六

今年,我因为学习的原因,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迷上了这本书,所以对这本节有许多感想。

这作本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主要以__和周恩来等红军将领和央产党领袖为主的,讲述他们革命的真实情况,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这本节也替世界各国合理解答了关于红色中国的疑问。这本书中令我记忆深刻的章节是万里长征,从斯诺书中通过一组数字:__条山脉、4条河流、12个省份、2座市、__条河流、10个地方军阀包围看出了长征的伟大以及长征所取得的成绩。但走时长征并出来的人,他们都是经历千辛万苦的人,有些人还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每个人都是英雄,都有着不怕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许多贡献、看到现在这个社会和国家是多么如繁荣,都是他们的贡献,但有一些人遇到一些挫断和困难,就不会勇敢地去面对,而是一直懦弱地等待或盼望他们会消失,但很难,即使他们“消失”,但他们也还会继续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影响着你,还不如现在勇敢地去面对他,把他解决,即使他会再次出现,你也可以得心应手的把它解决。

顿时间,我就想了《七律,长征》中所表现的不怕困难、坚定不移的红军精神。现在年轻人还不如现在认真学习,不要辜负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期待,我们是中国的未来,我们应认真学习学到知识为社会做贡献,壮大我们热爱的祖国我们要有那种遇事不惧、坚定不移的精神要壮大国家、为国家做贡献,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们要收起自己那懒情、爱现手机的心,应该认真学习,不幸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844619《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七

红星重照耀,中华辉煌现。

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红星照耀中国》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忠骨处处埋,战士悔怨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__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__,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

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们幸福安稳,不应庆幸,不应感恩么?

向红军战士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愿你们的亡灵永存。

#747340《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八

《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此刻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述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就应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这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明白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__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__的描述――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十分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这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844620《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九

“当我们被整个世界遗忘的时候,只有斯诺来到这里来认识我们,并把这儿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将永远记住斯诺对中国的巨大帮助。”这是__对斯诺这个伟大的记者的评价和感激,是他的《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感受到红色中国的美丽、强大,更钦佩于红色精神的不朽和伟大!

这本书描写了美国记者斯诺在苏区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了他苏区人民的采访,体验的苏区生活,真真正正地报道了当时的情况,介绍党的政策,这是在那时不为多数的客观记者。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那红军十万八千里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一场战略性的撤退,其中的困难重重,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过草地,爬雪山,与生死决斗。在最困难的时刻,大家甚至吃皮带,扒树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伟大的共产党人仍旧用战士们的血肉拼力杀出重围,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等这样的光辉战绩!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把这激动人心的史诗写下,显现出中国人民的红色精神,而这个人,就是斯诺。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有着红色精神的铁打的军队、真正的红军。

这就像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冲!”而不是“你们都给我上!”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亦兄亦弟,与士兵心连心,共奋斗;而令一种却是把自己与士兵们做了不仅仅是等级上的区分,更是生与死的差别。

红军的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只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占了红军历史上的一小段时间,但红色精神一定会在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

#74753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十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应该感谢斯诺先生,是他于1936年,在中国革命最危险时期,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维埃地区,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如实地记录了当时党的领袖、红军指战员、陕甘宁边区群众许多感人的故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通过调查,斯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品质和力量,领悟到中国在历史动荡中前进的趋势和方向,由衷地喊出“红星照耀中国”。

当时红军刚完成长征不久,红军三个方面军加起来才5万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也不到10万人,遭受着国民党蒋介石的围剿封锁,在外人看来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红色政权能否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但斯诺先生却能预见到红星照耀中国,是因为他通过亲身经历,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红军,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这颗红星的力量。虽然当时这颗红星的力量还很小,但是却充满了理想信念、坚贞不屈,也因此而必将光芒万丈,照耀中国。

红星的力量是伟大的,正是靠这股力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正是红星的力量,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纠正各种错误,始终依靠人民并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从“东亚病夫”走到世界GDP第二的今天,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红星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党的力量,它来源于哪里?我认为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紧密的军民鱼水关系,来源于上下同欲的官兵一致。在革命的历程中,许多先烈牺牲了,仅红军长征牺牲官兵达10万人之多,但他们无怨无悔,为了抗日救国、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为了民族复兴,多少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战。

该书通过许多小故事,反映出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例如:书中写道“我看见__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走”。

从这些事例能看到,红星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紧密联系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所想,为人民谋利。

八十年过去了,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__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新的长征。党就是带领我们新长征的红星,力量是巨大、不可战胜的。__以来,我国打虎拍蝇,肃风正气,党风、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好转;克服经济下滑,转方式、调结构,增加新动能,保持经济稳步增长,打好脱贫攻坚战,注重民生福利福祉有口皆碑,核工业二二一局离退休职工收入、待遇就得到了明显提升改善。抓好谋篇布局,四个全面、五个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观,做好顶层设计;一带一路面向世界、国际地位作用、还有军队改革、南海斗争胜利都在逐步彰显。__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让我们深深感到,以__的党中央,为国为民的情怀,驾驭全局的能力,敢于担当的勇气,这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红星照耀中国》有助于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坚信,有__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力量,全国人民努力奋斗,自强不息,两个百年目标一定能实现,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747531《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十一

本月,老师组织我们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收获也颇为丰富。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才最终汇编成一本书。此书曾以《西行漫记》作为书名。

这本书主要讲了1936年,“我”带着当时“我”无法理解的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层层封锁,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国战火连连,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我”采访了许多共产党人,如:__、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伟大的将领,慢慢的找到了答案。这些红军将领也向“我”介绍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以及苏区内的生活等等。第一次让全世界知道了红军是一支强大而又严格的队伍。

书中这么多篇章,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第五篇:《长征》。

“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当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长征的统计,我的第一感觉是觉得长征当时十分艰苦,其次是感到敬佩。敬佩他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环境中能坚持下来。他们是一支强大的队伍,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他们那个年代,生活是那么的艰苦。而现在,我们却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又身在福中不知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所有的好东西都是百般挑剔,这不好那不好的。当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我也感到无比惭愧。我应当向那时的红军学习,做一个节俭、勤劳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让我感受到了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和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力量。“红星照耀中国”,还照耀了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50字心得体会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