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灰雀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灰雀教学反思 篇1
本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把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作为教学重点。
首先,在课容量的设计上比较适当,不会太大。
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分析理解放在了第一课时解决了。第二课时我以“你还记得课文中怎样描绘这三位新朋友(灰雀)的吗?”对第一段进行了回顾与复习,紧接着就以“列宁这么喜欢灰雀,可是有一天,一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在第二自然段里找找吧!”直接进入了新内容的学习。这样上下来感觉课文的情感线还是比较连贯、完整的,时间也就比较充裕,不会来不及。由此我就想到,自己平时在设计教学时也常常会把第二课时的内容安排得满满的,尤其是公开课,为了完整地展示教学过程,习惯把一篇课文从头上到尾,往往到下课了才匆匆忙忙把课文内容上完,课文总结和课堂练笔的时间都没有了,等到第三课时再来总结和进行课堂练笔效果就大不一样。
其次,板书的设计很重要。
本课中对课文寓意深刻理解,就要把列宁对灰雀的爱和男孩对灰雀的爱进行比较,但把这一环节安排在哪里呢?最后定在分析完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后,充分体会了两人的心理变化后,提出问题:“读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问题了:列宁喜爱灰雀,男孩也喜爱灰雀,这两个“爱”的含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设计如下:
灰雀
喜爱喜爱
列宁爱男孩
看着板书,学生对课文的主题也就一目了然,我指着板书总结,其整篇文章就在写一个“爱”字,列宁爱灰雀,也爱男孩。其实男孩也爱灰雀,起先他把灰雀抓回家,也是出于对灰雀的喜爱,引导学生体会列宁这样的爱才是真的“爱”。
但,这节课的一个很大的失误也就在这个环节上,由于我上课时的紧张,把这个问题漏掉了,虽及时发现,也加到了后面的环节中,但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这也是本人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强,以后有待加强。
第三,去掉提示语直接读对话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
在进行3——10自然段的教学时,把男孩的三次话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朗读,我又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总结给学生:“老师告诉你们,在一篇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是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学生从男孩的`三次话中很清楚就体会到男孩的心理变化。但,预设很理想,学生在分析小男孩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说的话时,分析男孩的心理不是很准确,有些混乱。后来通过与教研员付老师的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分析小男孩的话脱离了对话的对方——列宁,是列宁的话引起小男孩心里的变化,所以要结合着列宁的话一起分析,不能脱离开来。所以学生理解的就不是很准确。
第四是关注学生。
课后付老师和姜宁主任都指出我本课的另一个缺憾,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本堂课上,我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得比较好,由于紧张,我好象失去了对学生朗读的关注度,学生精彩的朗读,我没有给予及时的表扬,所以这个课堂气氛没有出现高潮。但是我们班的孩子有一个优点,就是在学习上更有自己的主见,他们有时并不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回产生新的问题,并马上提出来,有的问题提得很好,把这些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加以利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最后,是对读写结合的训练的设计。
本课我把读写的训练点放在课文讲完后,问题是:“如果你是列宁、男孩、灰雀,其中的一个,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快拿出小纸条,动笔写下来,一会我们来交流。”我们班的学生在课上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来的回答,真的是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片段。有些学生当作列宁对小男孩说:“你知错就改,你是诚实的好孩子!”这体现了学生对小男孩身上品质的概括;有些学生当作灰雀对他们两个人说:“谢谢你,列宁,谢谢你这样喜爱我们,还经常给我们带来好吃的面包渣和谷粒。谢谢你,小男孩,谢谢你把我们送回到树林里,谢谢你能够像列宁一样喜爱我们!”这样的想法体现了学生自己有一颗感恩的心;还有学生说了很多发挥想象又合情合理的说法,这是学生们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但是在与付老师的交流中,付老师向我建议,本单元的训练写作重点是写好一个人物,那本课写作练笔的如果放在描写人物动作和或心理上就更好的为后面的人物习作做好了准备。我觉得既然要练笔当然是最有实际收效的最好,确实应多练习学生对人物的描写,看来只能把这一训练放在后面的课文里了。最后对作业的设计上,我设计了:给这篇课文续编一个精彩的结尾。付老师也指出了,本课的结尾看似平淡却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恰到好处,如果在给它续写结尾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本课虽说不上失败,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有设计上的预设不足,也有本人随堂驾驭能力的不足,很多人也是在积累失败经验的教训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过去的无法挽回,但未来的则需要好好设计每一堂课,不得松懈!以后我会更加用心准备好每一节平时课,多和老教师请教,多请姜主任指导,争取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后有机会可以再展现一节精彩的三年级语文课!
灰雀教学反思 篇2
这篇文章我已经讲过,但实事求是的说很失败。确实需要反思。
首先说新课改提倡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本事,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教师需要做的'则是正确的引导。然而,回想起来当时讲课的情景,我所重视的可是是课文某些具体部分的处理,并且自我为学生总结了学过本篇课文应受的启发—护鸟意识。忽略了文章整体的连贯性。所以,此刻的问题是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只是局部的。
另外,我明明清楚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列宁与男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心梦想法。可当我讲的时候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在我的课堂中,主角发生了重大变化:我成为了中心人物。
其实,当前语文课的重点在于阅读,虽然这节课我失败了,可是很多人也是在积累失败经验的教训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过去的无法挽回,但未来的则需要好好设计每一堂课,不得松懈!
灰雀教学反思 篇3
今天我讲了一次公开课,由于经验不足,也没有充分的备课标、备学生,课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这次公开课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缺少朗读
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读、乐于读、敢于读”的阅读兴趣,在本节课中,我和学生在细节上、问题探究上做的较圆满,但我忽略了朗读这一部分,学生始终无法通过阅读真正的体会作者的情感,我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课文,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教师示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表明我的教学设计需要不断地提高。
2、没有指导书写重点生字、词语
在三年级这个学段,学生还没有到达那种完全自学生字的水平,这一点由于我不了解课标,未充分的`备学生,把这么重要的一部分遗漏了,通过教师指导书写生字、集体读、比赛读、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的练习生字,以此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指导书写重点词字,也会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3、知识过于零碎,没有主干
在讲完每一个知识点后,教师要做简单的总结、评价,也可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使知识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联系。比如:在讲第一段含有生字的三句话时,在讲完每一个词语、句子后,我都可以让学生将词语放到文中再读读,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页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检测,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教师做归纳总结,将知识串起来,而不是只有点、没有面。
4、忽略课后题的重要性
每一课的课后题都隐含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讲课时候,抓住这几个问题,指导学习课文。不容易遗漏教学目标。
5、抓重点,注意教学设计
在讲任何一课时都要熟悉课标,了解该学段学生的特点,抓住文章的重难点、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遗漏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比如:板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许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会虚心的向各位教师学习,希望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加油!
灰雀教学反思 篇4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让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呢?
我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请同学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请同学反复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灰雀在树上跳跃的情景。再问:灰雀可爱吗?你们喜欢吗?还有谁喜欢?你从哪知道的?
第二:请同学画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同桌之间练习之后,再采用指名朗读;分男女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练习对话。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换位思考,让他们说说那男孩为什么要抓灰雀?为什么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从而体会到男孩的诚实和可爱。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第三:教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做了个小练笔:男孩答应列宁之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有的同学想象很丰富。文章里所表达的内容,让我感到学生在我的教学中理解了。
灰雀教学反思 篇5
《灰雀》是本单元名人故事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文中的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感受到伟人和孩子交往的平凡小事中所表现的不平凡的一面。
那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平凡之中的不平凡,是教师文本教学时,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教师在文本教学时,要通过问题的`设定,讨论,引导学生体会伟人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是可以学习的,不是可望不可即的,更不是用来崇拜的。
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质疑,通过学生读书自己解疑,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
1.自读自悟
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去哪了和列宁爱鸟的心情。文本中列宁爱灰雀,不仅仅体现在对灰雀美丽的外型描写,从灰雀失踪后列宁着急、担忧地到处寻找以及和男孩的对话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主要采取抓重点词语理解、换词、删词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2.质疑启思
在课文3-10自然段的学习中,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学生读书质疑,读书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男孩抓走灰雀为什么不敢讲,他心理的变化过程是比较本课难教学的一部分。于是我紧紧抓住“从哪可以看出男孩为什么不敢讲?”来展开教学,男孩说话的吞吞吐吐到后来肯定地回答列宁“一定会飞来!”“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一变化过程其实就是他意识到自己过错并打算弥补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男孩所说的三句话来体会男孩的心理,着重训练了省略号和感叹号的朗读。让学生明白标点符号的不一样,表达的感情也就不一样。
3.读议领悟
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明知灰雀不会讲话为什么不问男孩子而要问灰雀昨天去哪了?”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还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列宁爱灰雀但更爱男孩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教学构思时我想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让学生达到认知和情感和谐,但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思”和“议”环节还有待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真正的做到“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但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灰雀教学反思 篇6
教学中的评价就像一起“双刃剑”,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念,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最近,我们中语组进行了两次教学研究,刘德莉老师前后由两次执教同一课的教学评价语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执教《灰雀》,刘老师的评价语言偏激,如“我今天第一次见到这么棒”!“刚才默读时没读,因此接不上来。”“你们还不知道惋惜呀”等等,这些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打击不小,因此,整节课显得有些沉闷。而第二次执教《灰雀》,刘老师评价语言有了很大改变,学生学习投入状态极佳。另外,第二节课中,刘老师也更注重了其它评价方式,比如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
那么,怎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要充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人心者,莫先手情”,同样的评价,教师若之发自内心,学生就会感到贴近心灵,也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使学生更有信心的去面对一切。
二、抓住时机,适时评价。评价不应拘泥于一格,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抓住时机,给们一份自信,让他们在自信中不断进步,另外,评价不足让教师一味地去肯定一切,对于错误之处更需在明确指出,避免让学生走弯路,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
三、评价语言要有艺术性、针对性。好的语言如一条深深的小溪,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又像一首促昂扬奋进的歌,激励着人们去不断地追求。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在评价中不仅要语言丰富,机智幽默,而且要讲求艺术性。
另外,评价要有目的性、针对性,不讲求实际的表彰,不但不能真的.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探索的能力,反而会引导学生对评价的漠视,失去评价的意义。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得体,且要做到把握时机,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这样,学生对获得的评价不仅仅是短暂的满足,更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前进的动力,这使他们在“人人可以成才”的大路上前行。
灰雀教学反思 篇7
《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教学《灰雀》这一课时,主要透过让小组采用主角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由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简单、活泼、有效。孩子们依托文本创造想象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主角表演、情境模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透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忙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透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优带差,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等生体验到了快乐。最后是全班进行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到达了局部带动整体的目的。在层层递进中,使学困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优等生讲解了知识,从而到达了“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潜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带给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间的用心有效的评价,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构成一种用心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取长补短,快乐成长。
灰雀教学反思 篇8
《灰雀》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并通过自己对云雀的热爱之情,使小男孩受到感动,并主动送回灰雀,做诚实孩子的故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投入学习,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作为一节交流课,我是如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受到老师们的好评的,以下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中设计好导语就是开好了头,就像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开场,间场中的精彩连话。导语的设计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传达教学的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引子、铺垫。运用实物图片或运用感情描述的语言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则能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从而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灰雀》这一课,自然段落较多,因此教学时先理清线索,将课文分成三部分来学习。第一部分是讲有一年的冬天,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非常喜欢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为了创设情境,使学生也能产生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我课前先在黑板上画下一棵白桦树,枝头上贴上三只可爱的小灰雀的活动图片。问:“列宁在养病期间,有一天他到公园散步,来到一棵白桦树下,看到了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学生看到了逼真的图片,结合课文的内容,马上就抓住重点词语来回答。(欢蹦乱跳,两只胸脯粉红,一只胸脯深红的)这样为学生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学生也自然会对这三只灰雀油然而生一股喜爱之情,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为下文做好铺垫。
当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先把胸脯深红的灰雀取下来,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可是,有一天,当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时,却发现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那么可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怎么做的呢?”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能把学生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看到白桦树下少了一只可爱的灰雀,学生们也不由得产生惋惜之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导语,创设逼真的情境,能激发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比较品评,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强化教育效果。如《灰雀》这一课中,列宁与男孩之间有一段对话,正是从这段对话中体现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这段对话也是文中的重难点之处。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对话的理解,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理解角色特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课文情境相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感。朗读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男孩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的感动,心理活动也一次一次地变化着。从原来充满矛盾的心理(想把真相告知列宁又不敢讲出来)到矛盾解开(想要放回灰雀)最终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灰雀送回。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正是从他每次说话的内容中体现出来,因此,朗读的语气,语调也应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应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设身处地地边朗读边想象,读中入境,读中入情,读中明理,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结合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就适当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教师应善于通过所教内容引导学生“晓意”、“明理”。课文讲完后,应对学生“晓之以理”。
我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联系实际,说说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这样,学生就会联系自己做过的事,给予分析明辩是非,最后,对学生“导之以行”:引导学生向小男孩学习,有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还要保护好鸟类。
灰雀教学反思 篇9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五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齐。
本课教学目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心理认识过程。
教学片段一:
师: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十分喜爱”,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十分喜爱灰雀的句子。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
生:“列宁每次……谷粒”证明列宁十分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证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能够看出他十分喜爱灰雀。
生:“在他周围……找到”一句中经过“找遍”一词能够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因为列宁很细心地找灰雀。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道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生:被小男孩逮住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找出有关词句并加以说明。
生:“男孩说……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还结结巴巴的。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肯定明白灰雀去哪儿了,而他又不敢讲,说明灰雀肯定是被他逮住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能够看出小男孩说话十分肯定。他期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生:“它必须会飞回来的`”一句是小男孩坚定地说。说明小男孩决心改正自我的错误,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
生: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回来了,而他却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我想,是小男孩在为自我逮灰雀的事而感到后悔。
师:你们可真细心![出示小黑板]说一说小男孩在说下头的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不能让他明白是我捉了灰雀,可教师教育我不应当说谎话,怎样办?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应当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生:小男孩心里想:灰雀会想它的朋友的,我还是把它放回来,让它们一齐自由自在地飞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一个人占有灰雀,太自私了!我必须要把它放回来。
师: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十分喜爱”灰雀的。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终一段,其他同学有疑问能够提出来。
生:为什么文中说列宁已经明白小男孩是诚实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有错就改,是诚实的孩子。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资料?
生: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呢
师:你们想想为什么(生读书思考)
生: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
生:列宁怕小男孩难堪。
生: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
师:列宁是用自我爱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其实,列宁虽然爱灰雀,但更爱小男孩。
教后反思:
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凭着敏锐的教学洞察力,巧妙地借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经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资料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其次,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想像本事。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我善于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灰雀教学反思 篇10
《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一样。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终小男孩意识到了自我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经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头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明白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
这样一来,学生的进取性上来,大家都纷纷发表自我的意见,尽管说,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一样,同时,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发展语言本事的同时,发展思维本事,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文中的几句简单对话,却包含了许多的感悟点,各自人物的内心都在活动,都在思考,心境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列宁是否真认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引发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阅读整合,感悟到列宁观察的细致、分析严密、教育循循善诱,以及对鸟类喜欢方式的探讨。平时我总担心他们想不到,不会说,原先是我自我放不开,只要相信学生,善于给学生供给适宜的展示空间,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在无疑处设疑,有疑处点拨,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入,就会还你无数个惊喜!
灰雀教学反思 篇11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名人故事”,第一篇课文就是《灰雀》,是一篇关于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在讲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孩子找出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三只非常惹列宁喜爱,孩子找出来之后,反复的读,用读书的方式让孩子去理解课文,班里的孩子知道哪个词语应该加重读才能读出来感情,通过读书的方式孩子们理解了这几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并且列宁非常喜爱这几只灰雀。
接着我们又以对话的形式来学习了课文的后半部分。孩子们在读的时候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特别的可爱。读过之后,我们又抓住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活动理解课文,孩子们基本上能说出小男孩的心理和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爱护,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小男孩子的知错就改的品质。
下一节课孩子们要交流他们搜集的关于列宁的其他的小故事,再次更加深入的了解伟大领袖——列宁。
灰雀教学反思 篇12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学习过程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这么一篇我觉得素然无味的课文,在学生情绪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当讲到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活蹦乱跳、惹人喜爱”的小灰雀。在朗读时读出了列宁喜爱灰雀的语气。跟随着学生的视野,我们一起品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起欣赏着可爱的小灰雀。当可爱的灰雀不见了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点部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首先让学生找到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再分小组练习对话,最后指名小组表演对话。通过对话表演让学生再讨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学生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不时闪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同学把自己放在了这一情景中,假设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感受。当讲到“小男孩低着头”时,我就问:“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一位学生回答道:“小男孩低着头,是因为他感到很惭愧,但又有点舍不得灰雀。”另一位学生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能给它自由,才是真正的爱鸟。”学生的回答是我感到很惊讶,这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非常惭愧。可正是由于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所以才能体会出不同的感情。
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
灰雀教学反思 篇13
灰雀教学反思 篇14
本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在公园散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一只灰雀不见了,找灰雀时发现跟一个小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将灰雀放回公园。故事提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上这篇课文我主要从梳理故事人物开始,生读课文,找出主要人物,再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接着是第一自然段,找找列宁爱灰雀都有哪些表现?
之后,进入我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体会列宁对孩子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先让学生第一遍默读,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遍,再次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最后,第三遍,师生一起读,分析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心情。
其他地方人物内心想法,孩子们大部分能够想到。在列宁自言自语这里,就有点困难了。他们可能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根据部编版教材解读,我对他们也没有做过高的要求,你知道列宁在想办法感化男孩,让男孩放回灰雀就行了。
第三部分,就是读,让学生带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角色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
第四环节,是最后三个自然段,男孩为什么低着头?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只鸟儿呢?孩子们只能答到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列宁知道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列宁更深层次的意义体会不到。但是没关系,这才是孩子,大人有大人的想法,没有体会到,那不就是跟文中的小男孩一样,非常的天真吗?
最后,用单元开篇词结束本科课教学。
这堂课,感觉比之前的课好一点。可能是因为是用了多媒体吧,有图片孩子们就更喜欢一点。
反思总结,课后习题第二题没有让孩子们去找,遗失了一个教学重点。里面还有一项,跟同学们交流,这个交流,到底是交流什么呢?是感受吗?还是其他的东西,值得我去探究。
灰雀教学反思 篇15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灰雀》一课的目标一是以爱为线索,建构爱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爱”的价值观。二是初步学习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得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建构阅读话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列宁、灰雀、男孩,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概括。”这是本课以“整体感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话题,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走近文本。
第二个层次:“体会列宁与男孩对灰雀的爱”。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探究式的对话。
第三个层次:“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爱的真谛”。再次回到整体,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升华情感的体验,目的是以读引写,以读引读。
在课堂中,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依托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状态非常活跃,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