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观后感
《红旗渠》观后感4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旗渠》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旗渠》观后感1
近日,看了话剧《红旗渠》感人之作后,那种精神上的感召,艺术上的感染,令人心潮澎湃,好一阵兴奋、惊叹和感动。红旗渠以它强大的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雄浑博大,荡气回肠,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感悟。
话剧描绘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勤劳勇敢的数十万林县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引漳河水入林县工程的故事。故事展现了当年林县人民修造红旗渠波澜壮阔的壮举,揭示了总指挥杨贵的心路历程:他急切地要为林县人修渠引来漳河水,又因举全县之力的冒进而造成心理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在对手和诤友黄副县长前面痛哭流涕;在因事故痛失儿子的大娘和亡者家属面前跪地致歉。
红旗渠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全篇没有一处是拉大旗、喊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吸引观众。一开篇,为了给红旗渠让路,村支书王宝金带头正月十五拆自家祠堂,而后又跪地向祖宗“谢罪”,而闻讯赶来的县委书记杨贵也跪地向王家的老祖宗发誓:“今天借你一条路,明天还你一条渠。”这种强烈的人性冲突直揪人心。全局唯一的口号“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是通过一个清末老秀才杨起梦之笔而写出。老人家在大字写成后感慨:“看大事是越远看得越清楚,看事也是这个理儿。”一语中的地点出了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剧中最感人的是以凤兰和李继红为代表的一对恋人,没有浓情蜜意,他们在工地上日夜奋战,为了支持杨贵书记,他们自发地在山洞里举行婚礼,然而山洞塌方,吞噬了那些年轻宝贵的生命。最让人心碎的是一名叫吱吱的9岁小女孩,她有一盒胭脂,她最美好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不心疼地”洗把脸,然后把珍藏多时的胭脂抹上,走东家串西家。然而,为了给修渠的民工们挖野菜充饥,她被吞没在炸山的浓烟中。可惜渠未成,人先逝。吱吱那句“漳河水,你啥时候才能哗哗地流过来呀……”反复回荡在我们的耳畔。对水的渴望,不只是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的梦,更是全林县人最深切的渴求。吱吱,只是为修渠而逝的代表之一,还有无数的英雄为林县的兴旺消除最宝贵的`生命。这些磨难并未消减林县人修渠的决心,反而使其更加坚定最初的信念。一盒胭脂,成了林县人民心中的痛,也由此渲染出了此后波澜壮阔的万人修建红旗渠的壮丽诗篇。
修建红旗渠,一面是阻挡漳河水的大山,一面是人们自身的需求,两种力量的对抗,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林县人民的铁骨铮铮。他们的质朴纯粹,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们的坚韧顽强,他们与太行山的战斗因为混合着先辈们的梦想而尤为震撼人心。
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铸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是两句话。一句是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句是奋斗,艰苦奋斗,持续奋斗,持续艰苦的奋斗。它激励着我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管山有多高,水有多险,都要勇往直前。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让我们用时间、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创造人类辉煌。
红旗渠精神离我们从时间上讲好像已经很远,但是又离我们很近。这种精神既令人感动也值得学习,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并以此时时激励、鞭策、鼓舞自己,自力更生、锐意进取,结合自己的本职岗位和工作实际,要团结一致,顾全大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甚至不惜牺牲局部的和个人的利益,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这些,也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红旗渠》观后感2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幸在党工委的组织安排下,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分子于7月20日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回忆起新中国六十年的光辉历史,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相当落后的情形下,能够提出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伟大设想,体现了我们党心系群众百姓千家万户。以杨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为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带领林县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胆识,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历尽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十几年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深刻领悟了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红旗渠的精神使我深深的被震撼,被感动,更加坚定了共产党的信念,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抛弃不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继续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积极发挥创造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为祖国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红旗渠》观后感3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遗迹,展现出他们不对贫困的生活环境低头,更不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的精神。在漫漫十年的日夜里,他们住山洞,睡帐篷,吃咸菜,啃窝头,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完全靠双手和铁锤、钢钎等自制工具,奋战于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不畏艰难险阻,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在太行山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的壮举,也实现了重新安排山河的誓言。青年洞、夺丰渡槽、南谷洞水库、红英汇流、渠首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回响在脑海,萦绕在心间。那绵延几千里红旗渠上一块块人工凿成的,有角有棱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4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万分,隐隐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到民族精神,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也给予我们无穷力量。
其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创业精神。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当年,如果我县人民不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一味地靠天吃饭,林州的发展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当年我县人民通过科学论证,大胆的决定,加上不怕吃苦“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联想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要创新思维,相信自己,改变命运靠自己,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其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美好的明天。
其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年终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
其四,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个单位更需要这种红旗渠精神,现在的条件好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减弱,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林县人的一种本色,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了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感染折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发扬传统、展现本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鼓舞引领着我们。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富足,但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身上更要有这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祖国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红旗渠》观后感4
5 月4 日 ,雨后天晴,艳阳高照,我们项目部组织参观了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活动让我们贴身感受到了林县人民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公元1436 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 年的514 年中,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大旱绝收达三十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1960 年经林县县委研究决定:截断漳河,劈开太行,引漳入林,这是解决水资料的根本措施。而当时正值国家最困难时期,县委县政府便动员全县10 万民众硬是靠一纤一锤,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 座山头,凿通211 个隧洞,架设152 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 多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在"红旗渠"纪念馆中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我们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汉双膝跪地,双手向天,似向苍天求救,老汉身后,放着一副空空的水桶和一根被压弯的扁担,导游介绍说:这就是发生在"桑耳庄"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杨老汉,刚刚取了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在大年三十一大早,杨老汉就挑着水桶到十里以外去挑水,井边挑水的人,队伍排得如长龙。好不容易,杨老汉打上水赶回家中,儿媳心疼公公,急忙去接,一不小心,两桶水打翻在地。儿媳望着洒在地上的水,泪流满面。她知道,没有了水,这个年就过不成了。公爹安慰她说:明天咱去邻家借水过年。可是,到哪去借呢?这比油还贵的水,谁愿意借?这些挑水回来的山民,为了保住桶里的水在半路上不被人抢,常常故意抓一把沙土撒到水里,使水变浑,回家等澄清后再吃。这位刚刚过门的儿媳妇,得觉自己太没用,对不起公爹,于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杨老汉含恨薄葬了儿媳,自己也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悬梁自尽……
我们又来到吴祖太的照片面前,照片上,是一位风华正茂的英俊青年。吴祖太是红旗渠的总设计师, 当年,吴祖太的母亲病危,收到电报的他却仍然奋战在工地上。当第二封电报发来时,母亲已经永远离去了。充满愧疚的吴祖太向着故乡的方向重重的叩了三个响头……而他身怀六甲的妻子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在去看望他的途中因舍己救人而壮烈牺牲……没过多久,当地王家庄隧洞工程发生塌方,这位当时难得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27 岁的生命……
红旗渠就是这样淌着血汗修成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在这修建的过程中孕育而成的。红旗渠的修建用了十年的时间,它是林州人民整整一代人用青春、鲜血和生命筑就的。红旗渠开闸那一天,聚集了上万名群众,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如蚁。望着哗哗的渠水,全场沸腾,人们欢呼着、雀跃着、笑着、哭着 …… 老人们激动得把脸贴在水面上,让泪水和渠水一起流。此情此景,我们的心也沸腾起来,恨不得能和他们一起欢呼 ……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州人民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由此产生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伟大的。我想无论再过多少年,这种精神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修建红旗渠的人们!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血染红旗渠的英雄们!
谨向那些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