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心得体会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8篇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8篇

凛时年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8篇最新

她们作为全国妇联授予我国优秀女性、优秀女性群体的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她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建功在一线”的铮铮誓言,下面给大家分享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8篇最新,欢迎阅读!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篇1

宋晓玲是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她长期致力于氯碱化工和煤化工领域的技术研发,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多项技术列入国家清洁生产标准和重点鼓励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

变废为宝 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

改革开放后,PVC生产企业在全国不断涌现。然而,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却是重大的污染源,如何处理电石渣成为世界级难题。在天业集团,数万吨电石渣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头。

时任生产副厂长的宋晓玲想:如果将电石渣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这样既可以变废为宝,又可以消除重大的污染源。这在当时的氯碱行业还没有先例。宋晓玲敢想敢干,主动承担起电石渣制水泥的小试试验,率领团队走向攻克世界级难题的战场。

宋晓玲走访多家水泥厂,最终决定在石河子南山水泥厂进行试验。来回70多公里的路,她转乘四趟班车天天跑一个来回。在原有石灰石制水泥传统工艺中,从添加5%电石渣试验起,再到10%,最后到20%的电石渣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水泥。这证明她的想法可行,但她并不满足。当得知江西有家水泥厂用50%的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的水泥生产线将试车投产,她立即坐了三天火车,又搭乘四五个小时蹦蹦车赶到厂家。下车后她不顾双脚肿胀,就直奔生产现场。通过7天的现场技术交流,她又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回来后,通过查阅水泥工艺等资料和不断的现场试验,最终完成了电石渣制水泥小试实验。随后,在充分吸收国内湿磨湿烧电石渣水泥技术的基础上,她带领团队采用干法乙炔和干磨干烧电石渣水泥工艺,不让一粒废渣“走”出天业厂房半步,创造了国内外以电石渣为原料生产水泥的奇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5年,国内乃至世界第一条100%电石渣为原料的水泥生产线在天业投产,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电石法聚氯乙烯的难题,颠覆了传统电石法聚氯乙烯的格局。天业的经验与工艺迅速在全国推广,天业集团成为中国氯碱行业的领军企业。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篇2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她们以勇立新功的豪情投身伟大事业,以言传身教的自觉倡扬文明风尚,以矢志奋斗的激情追逐家国梦想。她们就是2023年“最美巾帼奋斗者”,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激励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奋进新征程。

对党忠诚,传承红色基因

“我决心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

这是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入党志愿书中的话。13年来,孙金娣坚守初心,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织密组织体系、推动干部下沉、党群联动共治、整合区域资源,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在孙金娣的带领下,街道党工委将10个社区划分为90个综合网格、195个专属网格,2668个驻街单位全部纳入其中,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她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商圈、楼栋和物业、志愿者等末梢,在5个商业综合体新建一批爱心服务驿站,让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随时找得到党组织;她还把手机号码向群众公开,24小时开机,访民情、解难题,啃下仙林新村地下室集中整治这个“硬骨头”。

“党组织把仙林街道的‘一亩三分地’交给我,我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种好责任田。”孙金娣坚定地说。

巾帼榜样,引领奋进。同样对党忠诚、勇担使命的,还有重庆市人民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杨浪浪。她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重庆市人民小学是一所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烽火硝烟中缔造的学校,流淌着革命血液,传承着红色基因。作为一名从教近30年的教育工作者,杨浪浪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文化浸润为根,培养学生对党的朴素感情。

“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学习发扬革命传统,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红星耀童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品牌。”杨浪浪介绍,学校充分利用重庆的红色资源和地理优势,以红岩班、周恩来班等为载体,开展红色研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进行红色纪念馆志愿服务;开展主题教育,指导学生展开国情调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革命精神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力。”杨浪浪说。

坚守使命,用心奉献人民

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一直保留着一门古老手艺——苗绣。在松桃苗绣传承人石丽平看来,苗绣既是文化,又是产业。“我希望尽自己的力量,让苗族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增收致富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石丽平说。

从2000年开始,石丽平用8年时间,徒步3万多里路,潜心学习苗绣技艺,记录苗绣历史,挖掘苗绣人才。她还组建起松桃苗绣团队,组织培训绣娘,带动当地群众传承民族手艺。在妇联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她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400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用一针一线绣出致富新生活。

她们用心守护的,还有人民生命安全。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行管理部部长宋寅是我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她带领机组人员穿梭于云海、救人于危难,安全完成海上各项救助抢险任务。10多年来,她累计安全飞行3338小时,执行救助任务313起,参与救援飞行1075小时,成功营救225名遇险人员。

2021年11月,“浙岱渔04864”轮上一名船员作业时双眼受伤。该船员伤势较重,为争取抢救时间,宋寅驾驶救助直升机将该船员直接转运至上海瑞金医院救治,前后仅半个多小时,成功打通了海上救助直送医院“最后一公里”,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内科教研室名誉主任钱素云为一个个年幼的生命托举希望。“在孩子生命最紧要的关头,努力帮孩子一把,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钱素云说。

20多年前,钱素云在国内率先开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儿童重症诊疗中的应用研究,填补国内儿科空白。经过不懈努力,她在国内首次证实TCD监测有助于评估昏迷患儿预后并指导治疗,还首次提出了儿童脑死亡的TCD诊断标准并被纳入“中国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70多家医院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推广应用,可部分替代有创检查,提高病情判定的准确性,降低医疗费用。

医者仁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致力于生物安全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研究,为国家安全做出重大贡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武桂珍率队一周内完成全基因组测定、核酸检测试剂研发、病毒成功分离三大贡献,奠定了全球新冠疫苗、试剂和药物研发的科学基础。面对巨大的未知风险,她果断决策,主持研发国内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并在国内率先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现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为全球抗疫作出了中国贡献。

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晓玲扎根边疆一线31年,用智慧和汗水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展现巾帼担当。

针对我国聚氯乙烯树脂核心技术缺失、专用化和差异化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宋晓玲带领团队对配方体系进行长达1000余次的试验验证,不断改进工艺措施、创新配方体系,成功研发出9种特种聚氯乙烯树脂产品,4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持续创新,使企业聚氯乙烯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新增产值33亿元。

攻坚克难,在于不抛弃、不放弃。风雨彩虹,又见铿锵玫瑰。

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附加赛中国女足对阵韩国女足第二回合的比赛中,在中国女足落后两球的情况下,王霜挺身而出,在第103分钟进球,奋力将中国女足带入东京的赛场。

2022年,王霜作为中国女足核心球员征战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她带伤首发登场,展现出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精神。最终,中国女足以3∶2战胜韩国女足,第九次夺得亚洲杯冠军,这也是中国女足时隔16年再次捧起亚洲杯冠军。

乡村振兴的土地,也见证着“最美巾帼奋斗者”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身影。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秉承这一信念,2016年,陈雨佳辞去教师职务,回到家乡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成为一名新农人。

如今,担任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的陈雨佳坚持在种植模式上创新,安装气象监测仪和稻田监控器,让石板田区域水稻种植有科学数据支撑;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诱捕器,减少稻田病虫害。她把大米“搬”到网上搞直播销售,探索订单农业新模式,通过认购水稻田的方式,邀请消费者到稻田实地体验。这片黑土地已经成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最美巾帼奋斗者”不断突破自我,豪情满怀、意气风发投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谱写新时代巾帼华章。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篇3

2020年初春,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的边境小城绥芬河市暴发疫情,武桂珍率队驰援。这个季节的绥芬河银霜遍地,位于半地下的实验室也没有暖气,冻得浑身疼的武桂珍贴上膏药,为队员们寻来几把椅子,争分夺秒做核酸检测。“早出检测结果就能早发现病例,帮助当地溯清传染源,尽早消除疫情传播风险。大家都顾不上身体的不适,昼夜不停、六班轮转、满负荷运行。”武桂珍回忆。

这只是武桂珍近40载默默投身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一幕。从抗击SARS疫情到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再到抗击新冠疫情,每一次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现场,武桂珍都未缺席。迅速组织开展未知病原攻关和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实验室检测速度屡破纪录……曾有人问武桂珍为什么这么拼,她只是笑道:“使命在肩,一刻也不敢停歇。”

2003年,SARS疫情发生后,作为现场监督组负责人的武桂珍因心肌劳损病倒在岗位上,被送往急诊住院。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拼起来就忘了吃饭的武桂珍在指挥现场突发腹痛,强忍到工作结束后就诊,检查出多发胃溃疡,被医生重重责备。2020年,战新冠最吃劲的日子,她需要借助3种药才能入睡。对此,武桂珍不以为意:“我们的工作就是争分夺秒,早一分、早一秒把科研成果送到前方,就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与传染病打交道,往往要面临许多未知风险。“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武桂珍说,新冠疫情初期形势严峻,为迅速研发疫苗,需要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即P3实验室)中开展实验活动,确保生物安全至关重要。武桂珍拍板决定迅速组织团队开展风险评估和模拟演练,将生物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最终,其团队研发的疫苗率先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并首获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认证和欧盟GMP认证。

多年来,武桂珍潜心研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她组建我国第一支生物安全专业化管理和研发团队,解决微环境污染检测等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创建全球最大P3实验室设施群运行管理模式和标准体系。

谈到生物安全,武桂珍眼中有似火热情,她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仪器和操作等方面仍存在“卡脖子”问题,“还要做出更多努力”。

武桂珍是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大学生。从工厂回到大学校园,源于父亲的劝说。“爸爸说,要做对国家和老百姓有益的人,首先要多学知识、长好本事。”她回忆,那时的父亲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她就蹲在小区门口的路灯下等着,“有时看到他疲惫的身影,我不忍心,但是他乐在其中”。

大学毕业后,武桂珍走上了科研报国的道路,继承了父亲执着的拼劲儿,也体会到了那种累并快乐着的心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做对国家和老百姓有益的事,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幸福。”她说。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篇4

她常说:街道的工作是“骨头顶着皮”,来不得半点虚假、半点拖沓!作为一名街道干部,唯有真抓实干,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话是这么说,她也是这样带头做的。她把学习教育融入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心工作中,大力推动街道科室优化重组,成立10个“功能型”服务办公室,与1个社区捆绑,负责1个一级网格。

在她带领下,所有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全部身穿“黄马甲”、佩戴党员标识,每天巡查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连续7年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连万家心”的“四万走访”活动,今年结合大走访大落实,走遍辖区所有驻街单位和居民家庭,建立“一户一档”,动态掌握需求,跟踪提供服务,差别化帮助解决为老为小、助残助困、招工就业等方面7300多个难题。坚持打开大门,把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统一制作成公示牌,在所在网格内的驻街单位、小区楼栋上墙,接受监督。选聘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组建“盯得紧”督导考核队,每天到网格逐个“找茬”,每周参加社区工作周小结会议,经常性列席街道工委会议,提出问题,督促整改。评选表彰网格“最美十大员”、仙林“最美的人”、网格“特别贡献单位”,已奖励3750名党员群众、310个驻街单位。现在,每年的1月3号和7月1号,街道都召开上千人规模的党员群众大会,街道报告工作、作出承诺,党员群众自编自演红色节目,现场洋溢着“其乐融融一家亲”的氛围。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篇5

在今年开展的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中,针对居民反映较多的餐饮油烟扰民问题,仙林街道成立60个攻坚组,对辖区内12所高校、40个小区、105条商业街区的1636家餐饮店共1158个排口,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列出问题清单、制定“一店一策”整治方案,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确保赢得每个店家的配合支持;充分发挥街道志愿者作用,成立10支志愿者督导队,81名志愿者分网格对所有餐饮店进行督查,确保整改见底到位;街道每周召开驻街高校餐饮油烟整治推进落实现场会,共办实事……目前,11所高校已经完成整改。后期,街道还将对净化设施运行、定期维护、油烟达标排放等情况定期巡查检查,努力用办实事的成效守护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像这样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群众一呼百应、有呼必应、即呼即应的生动画面,是仙林街道基层党组织常年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结果。我在基层街道工作,是党和人民给了我无穷的动力。走群众路线,越走越有底气;为群众办事,越干越有劲头;做群众工作,越做越有力量。”孙金娣说。11年来,街道常态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的“四万走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作每天必须要吃的“三顿饭”,先后完成新办3所公办幼儿园、开设四点半课堂、设立老人助餐点等群众急切事,建设仙林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红旗广场、历史沿革馆等群众关心事,实施天然气置换、小区整治、家庭医生服务站等群众期盼事,开展“一家亲”千家系列活动、“劳动最光荣”就业帮扶等群众暖心事,解决了乱搭乱建13年的“老农贸市场”、295个铁皮棚拆除和被人私自抢占18年的1056个地下室综合整治等群众烦心事。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班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干部作风硬,群众就“一呼百应”。在孙金娣的带领下,仙林街道党员干部遇事不推、不躲、不让,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交口称赞的坚强战斗堡垒。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篇6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能够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聆听_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心潮澎湃,无比振奋!”虽然“七一”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谈起在现场的感受,孙金娣仍然无比激动。

孙金娣是仙林大学城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兼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仙林农牧场党委书记。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她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她说,这不仅是给予她个人的殊荣,更是对仙林街道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在孙金娣的带领下,仙林街道党工委从抓党建责任制入手,创新网格化机制、优化党组织设置,把辖区科学划分为若干个一二三级网格,建立与网格划分相一致的“1+3+n”党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全部下到网格,实行网格“十联”工作法,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这一“以网格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多次获得中央、省、市表彰,街道也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六化融合”社会治理创新的“仙林经验”,连续11年_为新时期城市版“枫桥经验”,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9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篇7

“在33平方公里辖区内,既有高档小区,也有拆迁安置小区;既有12所高校的16万大学生,也有1786个驻街单位。种好这一亩三分地,是我必须干好的活。”

仙林街道是原农牧场改制拆迁而来,是南京市栖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仙林大学城核心区,非户籍人口众多,社会矛盾异常复杂,给治理带来不少挑战,曾一度在南京城市管理考核中排名靠后。

“如何在这块土地上当好家,执好政?如何在这块土地上种好田,获高产?”这是从2010年6月成为仙林街道的“大家长”开始,孙金娣就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登高先修其低,行远先修其近,孙金娣从做好仙林街道的“绣花功夫”开始破题。

“街道单位类型多,我们就创新网格化机制,把辖区划分为10个一级网格、156个二级网格、1786个三级网格,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街道小微企业多,我们就优化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延伸覆盖到每个单位、小区、工地、五小行业,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

“街道小区矛盾多,我们就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通过走访服务、八方议事、星级评比等,让业主、物业、开发商坐在一条板凳上,引导他们有事商量着办,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在孙金娣带领下,仙林党工委带头沉到网格中,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和驻街单位,积极参与到街道社区的各项工作中。仅用了一个月,街道城市管理考核就由原来南京市第23名跃升到第2名,之后连续62个月第一。

“网格就是我们的一亩三分地,日常工作就是种好责任田,浇水、施肥、除草。田种得好不好,是丰收还是撂荒,大家都看在眼里。”

如今,在孙金娣和班子的用心耕耘下,“仙林街道一家亲、同心共筑幸福园”的氛围日益浓厚,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仙林街道也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9个,成为各地争相学习的榜样。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有感篇8

初次认识您,您是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您所在的仙林街道工委曾荣获“全国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_表,您回当地后那“一往情深”的宣讲活动,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再次熟知您,是今年7月,您获得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您治理基层的优秀事迹可歌可泣、可圈可点,您是我们基层党务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您教会我们,要把初心使命牢记心里。您说,“党组织把您放到那个岗位,干的是基层党务,打的是党的根基。您们扎根越深,党的事业就越兴旺。您一定会牢记初心使命,深耕细作责任田,努力当好常青树。”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自觉扛起仙林街道的基层治理,面对大是大非、面对矛盾敢于亮剑,敢于迎难而上,以铁一般担当的自觉谋事创业做人,时刻铭记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不忘入党初心,坚定矢志不渝的信念,永葆公仆本色,让信仰成为自己永远的“精神钙质”。

您启迪我们,要将党的声音真情传递。孙金娣同志,您_,您对记者说过:“一往情深”是您宣讲活动的宗旨,您还阐释了“一往情深”的深刻含义:“党的声音一传到底,党的领导一呼百应,党的工作一网揽尽,党群干群关系一往情深。”您带领大家,利用多种形式,比如把党的政策和方针编成快板、诗歌,做成短视频、微动漫等,放到广场上演、大屏里滚动播放,组织党员群众都来学习,把一些好的举措都浸润到千家万户,对老百姓都有立竿见影的好处,大家在仙林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众们由“拍手点赞”变成了“动手一起干”,从而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您激励我们,要以拼搏劲头攻坚克难。您知道,要想做好仙林街道的管理,党工委肯定得出“大招”。您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您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群众的满意作为目标,做到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因为您知道,在城市基层工作中,街道社区工作是比较艰难的,只有敢啃“硬骨头”,敢“滚钉板”,才能在打硬仗中鼓足精神,把千斤重担扛起来。仙林街道一直坚持党建引领,按照“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等思路,坚持“六化融合”治理创新,实行网格化管理后,深受群众的欢迎。您对基层各种难解问题都进行地毯式、拉网式的排查和整治,从根子上抓起,做到查找问题“底朝天”,整改问题“见到底”。就连一个拆迁安置小区,1056个地下室被老百姓私自占用18年,安全隐患大、乱搭乱建等,在您连轴干10个月后,终于拔掉了这颗“硬钉子”,许多居民从上访户变成了为群众服务的志愿者。

孙金娣表示,仙林街道将尽最大努力更好地服务好驻街高校、服务好驻街单位、服务好每家每户、服务好每个党员居民群众。街道网格人员必须继续发扬“硬着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的精神,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走访活动,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倾情用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我们在中央、省市区委和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驻街高校、驻街单位和广大党员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下,一定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一定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一定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栖霞新仙林努力奋斗!”孙金娣说。

孙金娣同志,您作为仙林街道的党工委书记,一直誓做群众的贴心人。无数的基层的党务工作者,一定会以您为榜样,多换位思考问题,把群众的诸多实事从“纸面”落到“地面”,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生根,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