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心得体会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10篇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10篇

暮夏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李镇西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欢迎大家来阅读。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1

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保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应该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习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习李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收获知识,还可以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面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顿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为此我们注意转换角色,使自己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2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第一章里“童心是师爱的源泉”。作者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作者的这番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保持一颗童心这方面更是有同感。

一、童心,是教师保持激情与梦想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工作应该保持一定的激情,但教师工作压力大:同事相处的压力,教学压力,社会认知压力,经济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带入我们的教学工作,势必会影响教学,影响孩子。但是如果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自觉抛弃一切世俗杂念,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乐孩子所乐,永远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对未来充满激情与幻想,那我们的工作也会一直保持激情与幻想。这正是教育所需要的。

二、拥有童心使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小学教师有了童心,才能和小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小学生的好朋友,心灵相通。这样才有利于沟通交流,有利于课堂教学。教师拥有童心,从童心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易于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等问题;才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比如这个学期学生第一次接触标点符号,刚开始的时候我怎么解释他们都不明白。后来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这些符号当作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句号我比喻成“小眼睛”,问号比喻成“大耳朵”,感叹号是“金箍棒”。这样一来,孩子很快就将标点符号记住了。就是因为有童心,才有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以童心善待童心,以童心交换童心,才能建立新课改下新型的师生关系,达到教育预期效果。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我们:“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三、拥有童心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法门。新课程的人文起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谐发展为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的孩子。教师拥有童心,面对学生提出的“救小白兔的雪孩子死了吗?”才会组织学生去观察白云,观看视频,让孩子知道雪孩子牺牲自己的精神和善心,明白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教材诗人”王宜振有40多首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谈及儿童诗歌创作时说,我的秘密是对童心的敬畏。

四、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充满了爱心。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是作为老师应具备的品质。“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正因为有童心,我才会拥有爱心,有了爱心,即使面对最调皮的孩子,我都会耐心教育他。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会拥有同孩子一样的童心呢?

1.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童心,尽管你是为了学生着想,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表现不平稳、幼稚、未成熟状态、容易冲动、情感外露等,我们要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要让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我教过的潘杰,他是一个极度调皮的孩子,每次上课都捣乱。但我知道他的心理是想吸引别人对他的注意。于是我对他采取“怀柔”政策,并且经常跟他聊天,和他玩耍,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收服”了他,并且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2.其次要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我们老师同样也有快乐的童年:弹球、吹泡泡、过家家,打雪仗、捉迷藏……都曾使我们迷恋过,也曾使我们激动过。如果我们在对待贪玩、调皮的孩子时也能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那么我们就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也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3.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童心”。有些教师说,我有童心,“现在的孩子和我小时候比怎样……”可是越比越麻烦,与孩子的代沟越深。(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年长一点的教师身上。)我们要知道时代发展了,现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我们童年有了很大差别。现在信息广泛了,孩子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智力开发早了,观念也改变了。老师要保持童心,就不能完全沉醉于自己儿童时代的那颗童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和“童心”,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小学教师要研究社会变化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

4.最后,还要融入孩子的生活。特级教师窦桂梅把自己的每个学生都当作朋友,并经常坚持书信往来,乐此不疲。每次上课我都感觉自己和孩子一起遨游在语文的世界中,一起嬉笑,一起朗读,一起体味。我仿佛和孩子融在一起。

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能以学生的快乐而快乐,以学生的悲伤而悲伤,就如书中说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如果我们能做到了这一点,那我们一定是学生的好老师,也一定是学生的好朋友。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让我们所有的小学教师保持一颗童心吧!都来做一名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3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为每一个人培养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师爱是童心的源泉。(读书笔记 )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纯真。生活赋予我们成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寝室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教育的爱,这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学生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李老师的博爱是学生的进步很大,使我强烈感受的是李镇西同志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这是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

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做最好的老师,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4

拿起《做最好的老师》,心里很是沉甸甸……现代的社会服务行业非常透明,就是以往让人最崇敬的“人民教师”也是被排入了量化、透明化的行列!怎样才能做学校、家长、孩子心中最好的老师?真是难为教师了!学校、家长、孩子好比顾客,教师就是那么一道菜,想要这道菜能入千百口人的胃,那得需要多少高超的厨艺啊!?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做最好的老师》目录,急切地想寻找怎样做最好的老师!目录分了是个章节,分别从“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养”、“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锻造卓越人格---优生的培养”、“转化后进生”、“学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做一名最好的教师!我慢慢品味着……

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如何把握师爱和教育呢?曾记得因学校工作的原因,我送完一届的毕业班,转辗又新接一届毕业班,这班可是整个年级最调皮捣蛋的,又加上我是小学最后一年接任,对他们既不熟悉又不了解。由于学校工作的繁忙,我基本只是上课时间去教室,偶尔在晨会课上进行批评教育,但是这些全班性的点面结合的批评教育根本不管用,每当上英语课时张同学总是拿出魔方来玩耍,又带动了周围一批调皮的男孩在课上窃窃私语!我苦恼至极!在课后几次找张同学谈话,可是没有效果!好似天书的英语家作,张同学总是不能完成!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也似乎很关心地赠予张同学英语家作本,想鼓励他能今后及时完成作业!可是好景只持续了三天,三天过后还是老样子!怎么办?怎么办?直至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根据学校要求给这些后进生补补营养。于是我从乡下赶来,就请了张同学来校补英语,我细心的讲解,每讲解一步骤,我都耐心地问他懂了没有,再给他类似的题型练习。其实张同学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只是有些时候缺乏自我控制意识,看到我如此耐心地教授与他,他听得很认真,题目也会做了,尝到了甜头,他更是认真了!我们就这样学习着直至傍晚5:30,那天是我送他回家的!

第二天起,在课上张同学再也不玩魔方了,即便遇到了难题,他也拼命地翻书查找,不会放弃!我每堂课上都关注他,提点他,他每天都在困难中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毕业会考中,张同学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前不久,这位在同学心目中调皮捣蛋的张同学来看望我了,并从他的口中得知他在遥远的地方望了我几次了,看到我忙碌就没进来!多懂事啊!从这件事中我也懂得了“师爱不是简单地赠予,而是真心地付出!”孩子,加油!

二、提高教师的素养

在这一篇章中最能让我有感触的是----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爱就意味着奉献。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的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澎湃汹涌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以致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本学期我又因为学校的工作需要,送完一届毕业班又新接一届毕业班,同样的,在短短的一学期中想要深入地了解他们,和他们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很难。最主要的是我一下子很难有时间深入他们的内心,在学习上就会表现为浮躁、随意、无所谓!果真如此,开学的一个月里,班级里的英语学习氛围不是很浓,孩子认为换了个老师,不了解他们,他们也就可以更随意些了!于是在英语学习上我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并且我亲自做了一些记录,适时地进行表扬与批评,孩子开始有点收敛了,心慢慢地回到了英语学习上,早读课、英语课变得安静了!期中的家长会更是让我深入了家长的心!我根据平日里的观察,在班级中选了五个典型的孩子,在家长的面前进行适当地引领,给他们做各方面的示范和榜样!家长也是用心地回家教育孩子了!在期末,有位家长在班级QQ群中这样写道:“发自内心,对三位老师说一声谢谢六年不算短的时间,孩子们换了九位任课老师,实话每位老师都很棒很有教学经验,可对自己的孩子我捏了一大把汗。刚开学几天,孩子回家告诉我,妈妈,我们陈老师英语是全校最好的,所有班听力全是他报的,还带了别的一个班,她从进门打招呼全程用英语,我连起立,坐下,也听不懂咋办!看成绩好的同学站,我就站,坐我就坐打陈老师的电话,当时我手机拿起放下,放下拿起心里很矛盾。最后儿子提出,妈妈你要相信我你每天帮我报单词,在大考卷上做自己不会做的题,前面几次全是良,回来他自己也更加努力了,付出总有收获 !”可以看得出这位家长是发自内心的,我很高兴,在我的教育下孩子能取得好成绩!我也这样回应道:“其实谁教都一样!1.习惯是养成的,习惯了哪个老师就行!2.好的习惯也是靠自我约束才能养成的!3.找对方法很重要!4.坚持才能实现最终的梦想!5.更重要的是相信这句话:天才=99%汗水+1%的灵感!”我相信,来年我们班的英语学习将更是一片美好的景象!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5

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然而却收效甚微,有的学校不仅没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以往相比,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李老师在文中指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减负”,不仅仅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不仅仅只是给学生少布置一些作业。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减负”,还将同时意味着在某些方面科学地“加重”:

一、“减负”意味着加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负担” 素质教育通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以减轻,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并开设相关的课程,进行相应的训练,扎扎实实地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不再是看学生学习分数的高低,更要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他更多能力的培养和情商的发展与提高。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自尊心的呵护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面对中学生,除了要强化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调节,以正确面对在学习和生活不断遇到的挑战和挫折,做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合作、积极向上的学生。

二、“减负”意味着加重教师备课的“负担” 据研究发现,学生的“负担感”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作业多,或者作业难而造成的身体上的疲惫不堪,更多时候,他们感到的是一种源于“低效作业”的心理负担。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抄写五个生字,每个必须写10遍。这样的作业,虽不算多,也不算难,但对不少学生而言,绝对是一种负担——因为这样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乏味的作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激起他们对学习和作业的兴趣,即使迫于老师的威力,他们认真完成了,也必然会引起内心的反感和厌恶。心累的感觉往往比身累的感觉更可怕,长此下去,他们怎能喜欢这门学科,更谈不上对科任老师的信任和喜爱。

相反,如果我们能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从他们的兴趣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出发,尽可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眼他们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提高,关注其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即使他一些高难度和富有挑战性的作业时,仍然会愿意去做、乐于探究,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2)》。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减负”是对每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要力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仅要考虑老师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才能积极主动去学,从而实现由“学会”向“会学”、“乐学”转变。课外作业是对学生课内学习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因此,当我们给学生布置任何一项课外作业的.时候,不只是要考虑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还要思考什么样的作业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什么样的作业才能既关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什么样的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又能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如此诸多的考虑,无形中必然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倘若一个教师不能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研究学习方法、细致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有效整合学习内容,又怎能设计出完美的课前预设?又怎能实现高效理想的课堂?

三、“减负”意味着加重学生思维训练的“负担” 文中提到96年上海市某实验中学在教改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对此,李老师认为,学习领域内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变“三重一轻”为“三轻一重”。而所谓加重学生思维的“负担”,不仅仅是增加学生作业中的思维强度,还要关注两点:首先,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思路转化为学生的思路,教给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活思维方式;其次,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应有创新的机会,让他们在训练中尽量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与个性色彩,充分体验并享受到智力创造的成功乐趣。而这样的观点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室应成为学生积极探究的学室、成为他们彰显个性和展示自我的天地。

四、“减负”意味着加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负担” 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习效率的提高,那么学生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关于这一点,郑州一中对学生所实施的“五大解放”,无疑将会让我们每一个老师从中得到启迪: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走出教室到第二课堂去;解放学生的大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学生把眼光从学校头像社会;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进行制作、操作、实验。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减负”,实际上是对学生的成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每一个挚爱教育事业、敢于改革和实验、执着于高效理想课堂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减负”,让我们看清了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未来的路上我们将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6

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我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相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相比,不但地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仅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梦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梦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能够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去战胜自我,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齐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我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欢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我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坚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我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职责,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应当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习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习李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经过读书,我们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仅能够从中收获知识,还能够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我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老师的反思本事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本事。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我的行动及情境的本事。成功及有效率的老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提高的根本动力。我们应当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进取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应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当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一天都有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顿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一天都有新的欢乐。”我们应当学习李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为此我们注意转换主角,使自我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活力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弃,一种对梦想的宣言。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7

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自愧不如。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我深深地感受到,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关爱我的学生,当学生犯错时,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于细微处赏识,发现他们的优点,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多一份细心,不断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不断进步!

长路漫漫,上下求索。在以后的每一天,我都将坚守着那颗不变的心,那份执着的爱。我爱我的课堂,我爱我的学生,我爱老师的称呼,我爱拖着一身疲惫仍激情满怀的自己。爱在每一天,一路无怨无悔。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8

暑假里,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曾经我班上有个同学上课总是不太专心,后来有一次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立即表扬了他,还请他当小老师,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从此他大变样了。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9

当我读完《做最好的老师》时,让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节都让我很感动。最让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献给学生。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就应持续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教学工作近十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今后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过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读完《最好的老师》我发此刻这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爱”,围绕“爱”来展开的,其中谈到的很多经验,很多的理论无非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期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看到这让我想起来了我们今年九月份的培训,在培训当中张校长和其他老师也多次重点讲到要“爱”学生,并且这种爱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没有附加值的爱。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当中快乐的学习,成长,让他们享受到快乐。透过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中氛围。合理运用,会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10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李镇西老师强调自己和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在教育实践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师素质提升的方法。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吗,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做最好得老师阅读心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