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说课稿 >小学课文乡下人家说课稿

小学课文乡下人家说课稿

桑稚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说课稿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规范和监控,通过详细设计和安排教学步骤和内容,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课文乡下人家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课文乡下人家说课稿【篇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门生富厚语言的积聚,造就语感,生长头脑,开端掌握学习语文的根本要领,养成精良的学习风俗,使他们具有顺应现实必要的识字写字本领、阅读本领、写作本领、口语外交本领。语文老师的使命,即是在语文讲授中,引导门生明白、感悟、运用故国的语言笔墨。

《乡间人家》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专题是“墟落生存”。随着课文的形貌,像踏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巷子上,那些俭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质朴而美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葱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乐的“小竹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曼妙画面就袅袅地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目今……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存情趣,容易使门生孕育发生情绪上的共鸣。要通过讲授,让久居闹市、耳中灌满了门庭若市哗闹的孩子们借助课文中清新柔美的笔墨想象画面,感觉故乡生存的诗情和兴趣。同时,引导他们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素而又生动的语言显现墟落生存的,学习作者的表达要领,富厚本身的语言积聚。

我注重文本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所有画面分成三组,先安排前两组画面(植物、动物)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景色的特点。第一组静景着重理解生意盎然,朴素华丽,清新质朴;第二组动景着重理解生机勃勃,活泼热闹,自然随意。在此基础上体会第三组图(人与自然)中蕴涵的和谐。这样一来,学生头脑中展现的不是毫无次序的分镜头,而是一气呵成、层次递进的风光片。学生情感在课文内在的逻辑顺序和情感顺序的逐步引领下,走入文本深处,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

【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导读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乡下人家自然、质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说学法

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法,说读练相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读写生字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研读品位,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第二课时

1.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巩固新词。

2.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知道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资料共享平台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说课稿》(https://.unjs.com)。这堂课,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去细细地读、慢慢地欣赏,到底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吸引了你?呆会儿我们就来交流交流。

二、研读品位,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板块一:瓜架、鲜花、竹笋

1、静下心来默读全文,把你发现的独特迷人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将你感受到的和同桌说。

2、交流反馈。

出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⑴读读,探究“别有风趣的装饰”。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⑵朗读中感受。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⑴自由读,你会用哪些词形容眼前的景色?

⑵再读,探究“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意思。

⑶出示插图,了解时令并再次朗读,感受其独特迷人。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所感受到的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应是本句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入手,再去寻找作者的感受,在读读、说说、议议、看看中,教师适当点拨,从而真正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加深体验,从而感受乡下鲜花的独特。)

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⑵抓住“成群地”“探”等词语体会拟人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法。

⑶做动作读并试着背下来。

(设计意图:本句的教学侧重去体悟作者的`表达手法和用词的生动准确,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

回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二:鸡、鸭

1、读3、4段,感受趣味。

2、选一处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静景相比,这组动景处理起来要粗略些,放手些,因为对于动物,孩子们想讲的话很多,犹如乐曲中的间奏,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发挥。)

板块三:吃饭、睡觉

1、自由读5、6段,谈谈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并深刻体会“天高地阔”。

2、重点研读: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熟读背诵──课堂练笔

3、引读第6自然段。

课文补白冬季的人们。

4、回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一组画面的学习,是本堂课的关键之处,需要细细品读,体会乡下人家与身边的景物自然、和谐的氛围。为使学生理解这道风景,特地设计句式训练:,,,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积累了课堂上学到的好词佳句并加以运用,又丰富了课外积累和感悟。语言文字训练落实了,人文性的熏陶感染自然也不是浮萍掠影,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深刻的人文体验。)

三、小结拓展

学习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

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修辞?

四、作业布置(见课件)

【板书设计】21.乡下人家

植物动物人与自然(景物)

独特迷人房前屋后(空间)

春夏秋白天傍晚夜晚(时间)

板书设计:

板书是老师备课中构想的艺术结晶,是门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资助门生明白知识布局,准确掌握知识内部的种种接洽,计划的板书函洁明白,能让门生一目明了地感觉到课文的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央。

讲授特色: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突破重难点。

课后反思:

回首整个讲授的计划,我牢牢捉住“读”这一讲授主线,门生在差别情势的朗读中,通过对重点文句的学习,感觉乡间人家的优美情境,领会作者对墟落故乡生存由衷地热爱、称赞与向往,实现语言与精力的同构共生。在讲授历程中,针对门生的明白、领会,语言表达和朗读举行适时、适当的评价,以求突破重点、难点,告竣讲授目的。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读中赏景、在读中悟境、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内化、在读中升华。

小学课文乡下人家说课稿【篇2】

一、说体系:

我讲的是人教版《乡下人家》第一课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

二、说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教育界前辈刘国正老师提出语文训练要讲求“实”与“活”。所谓“实”指教学体现务实态度,扎实教风,学生在不同阶段学有所得,从而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为“活”,指教学要目中有“人”,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音乐导入

课件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首歌曲,听后歌曲同学们觉得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值得自豪的景物?那现在让我们走进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吧。

二)、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生词;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概括画面

默读课文并找出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四)、自由交流

同学们,这么优美的风景,每一处都是一幅独特的画面,那么你们喜欢哪一幅?

这么美好而又独特的画面在作者心中又是怎样的呢?用原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五)、小结

这六幅场景图,每一幅读来都是令人念念不忘,那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这和谐的乡下人家生活吧。

六)、作业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

五、说效果

本节课学生的配合非常好,但由于我个人因素,课堂把控能力差,使本节课一开始就太赶,课文赏析深入不到位,只是完成了课文的朗读,过程中多媒体操作不当,这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再此我希望各位评委老师能能对我的课提出意见,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改进。

小学课文乡下人家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读文感悟,学习写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农村,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熟悉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 "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抄一抄优美的句子。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意图。

根据课文任务量,我将用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的任务是通读课文及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第二节课的任务是品读5~7自然段及识字。下面我说说第一节课的安排与意图。

1、激趣导题。通过教师语言描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初步的感受,再引入课题,这样过渡比较自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中心引领,品读佳句。抓住“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首先(品读第一自然段)直奔“构成了一幅别有风趣的装饰”这一要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景,在比较中享受乡村生活。接着(品读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一读句子,图文结合,拓宽学生想象花的颜色、香味及“雨后春笋”的画面,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其次(品读第三自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演,并用“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说话,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最后(品读第四自然段)通过小练笔,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渲染诗意,总结全文。根据板书设计总结课文,再出示诗歌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激发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热爱。

板书设计:

屋前搭瓜架

乡下人家 门前种鲜花

(迷人、独特)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道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示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2、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3、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呆会告诉老师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师:作者的感受和你一样吗?他是怎样说的?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

师:那作者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请找出一处你认为最美的风景读一读。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直奔要点,勾画美景。(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愿读。

(2)理解“别有风趣的装饰”。

(3)比较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再指导朗读。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说可爱多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把乡下人家的可爱表现出来吧。

B、图文结合,拓展想象(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描写花的句子,拓宽花的颜色及香味。

(2)启发学生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 3)抓住“探”指导朗读。

师:这个"探"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了?

(出示文字)

师:你能边读边做做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读读。

(出示图片)

师: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

C、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植物们生气勃勃,富有情趣,动物们也不甘示弱,你们看那是一群怎样的鸡?

师;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把他们说得更具体、生动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那么我们来看看水中的鸭子又是怎样的?谁来读读。

D、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见过水中嬉戏的鸭子吧?看看插图,想象生活中的情景,谁能把这一情景写下来呢?

四、总结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家的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很多有名无名的作者诗人都曾用优美的词句来描绘乡下人家,你们看(出示诗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诗歌和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到本子中去,积累起来。(音乐)

屏幕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小学课文乡下人家说课稿【篇4】

各位评委老师:

早晨好!

本次赛教活动,我将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组第21课《乡下人家》。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乡下人家》是本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呈现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一、理念与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中心,以“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群觅食、小鸭戏水、门前晚餐、月明人静、房前屋后”几个美丽场景,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积累背诵、情境想象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田园风光,体会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感受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我设计了以“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给予及时的点拨、巧妙地引导和循序渐进的提升,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纵观全册,第六单元是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田园生活、拓展搜集资料”。而作为第六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精读课文,对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力求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基于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四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阅读要求是: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发现语言规律,把握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既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也体现了年段要求和本课特点。

二、说内容与资源

看到《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文本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碧绿的藤蔓、门前开放的鲜花、屋后探头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嬉水的小鸭;傍晚时分,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等等,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另外,就学生的学情而言,四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比较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但是在学习本课时,生长在城市的学生,可能对乡村生活缺乏感知,对作者遣词造句缺乏了解,对揣摩文中蕴涵的情感缺乏深度。因此,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位在从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入手,进而体会“独特、迷人”的含义。难点是感受田园风光,体会乡下人家的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感受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在与文本对话中让学生受到启发与教育。

三、说过程与方法

(一)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语文阅读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基于这一点,结合这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表达风格,“引导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应该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二)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只有学会怎样读书,才能将一本死的教材读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交流、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悟情,读中表达、读中升华”来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用心去体悟,用心去聆听、用心去表达,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全身心地感悟文章的精髓。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优化课堂结构的原则,本课教学拟用两个课时。今天进行的是第二课时教学,我打算安排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1、诗意导入,直奔中心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这一环节中,我以极富感染和诗意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创设学习情境,并依此提示学生遵循作者陈醉云的思路,再次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并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中中心句,以纲带目。

2、走进文本,品文悟情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拟紧扣文本中“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觅食、鸭戏水”以及“门前晚餐”等几个主要场景,引导学生品读文章朴实自然的语言,并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品悟语言之美,感悟乡下人家之乐,并结合实际激发学生想象、表演、体验:“鸡妈妈带小鸡觅食,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请你学学。”“乡下人家在开阔的院中一边吃饭,一边无拘无束的交谈,你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吗?”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相机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领略表达技巧和表的效果的统一,同时渗透人文培养与其中。

3、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这一环节,我抓住结尾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回归整体,进行中心的升华。通过调动学生的积累,以加强化教材整合的意识,深化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再认识,再体验,以达到内化学生情感的目的。

4、语文实践,积累语言

通过统筹安排,渲染“《乡下人家》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等活动,激发学生到雨后的小径走一走,感受不同时候的乡土气息,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体现学习语文的宗旨是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和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采取了板书主要内容的方式:抓住文本中描述的几个主要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心——独特、迷人。这么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句段,理解并把握课文内容,且体现了四年级“概括段意”的训练重点。对于学生感受文本情感也是一个引导的范例。

附:板书

搭瓜架种鲜花

乡下人家春笋探鸡觅食独特迷人

鸭戏水吃晚饭

四、说效果与评价

回顾整个教学的设计,我牢牢抓住“读”这一教学主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学习,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情境,体会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理解、体会,语言表达和朗读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以求突破重点、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读中赏景、在读中悟境、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内化、在读中升华。

小学课文乡下人家说课稿【篇5】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对我执教的课文《乡下人家》,进行以下解说。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组课文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学习本组课文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基于此,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热爱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移步换景描写景物的叙述顺序和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

其中,读文感悟,学习写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住在城市,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不太熟悉的,所以从看似普通的语句中读出新意,从优美的文字中读出自己的体会,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我们莘县实验小学对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理论不断进行学习、研究,于20__年摸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先学后导、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揭示分类学习目标;其次,指导学生通过开放式学习(即自己先试一试),独立发现疑难和提出问题,包括课前预习的质疑、相关资料的收集等;再次,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研讨汇报,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反馈交流的信息,产生教学共振,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进行分类学习目标后的成功展示,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导学方法: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老师组织学生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激发、引导、点拨、追问、提升。尽可能的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就是引导学生讨论、朗读和勾画圈点,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具体的导学过程就是: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并播放农村场景的幻灯片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初步感受乡下美景。有一段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享受到一路花香,看到成群的鸡鸭,听到昆虫的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踏上乡间小路,开始我们的乡下旅行吧!我们一起走进第21课《乡下人家》,请跟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注意每个字都要尽可能的写的美观。写完后齐读课题!”这样的导语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从细节中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

第二个环节: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其实这里的目标就是对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明确导向。

第三个环节:检查预习,了解学情。让学生试着说一说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完我紧接着有一个过渡“那么,本课作者对乡下人家也有深刻的感受,请同学们看看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这样由学生感受自然过渡到作者感受,为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四个环节:尝试学习,合作交流。

首先从“乡下人家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圈画批注,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时我走进学生学生中间,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相机指导,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便接下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比如,我发现有个学生在阅读第二自然段的时候的时候标出了“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句话,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读书深入,就赶紧有意识地去表扬她会学习,会动脑,意在把他这种好的学习方法交给其他同学学习。这种以点带面的导学方法就是把学生学习中出现精彩批注有意放大,以至于辐射到全班。

在小组互动的时候,我强调每个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并随时作补充,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启发、鼓励、监督,总体实施“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策略,展开和谐竞争,互相合作;我尽可能的做到自己既当导演,又当演员。目的就是让合作更有成效。

第五个环节,展示交流。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展示,学生语言的展示,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展示,学生知识内化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展示,还是一种探索精神的展示。在交流中我静心倾听,用心思考,学生是否真正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对话,当学生展示不到位的时候,对词语的理解只停留到表面的时候,我及时点拨,追问,时时引领学生将乡下人家的描写与自己生活的城市中的场景进行比较,将学生的思维感受向纵深处拓展,深刻感悟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另外,感悟之后的感情朗读,我也作为重点来处理,这样学生不仅正确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落实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

第六环节: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为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质”的飞跃,使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及时引导学生尝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及表达方法,那就是,房前屋后这种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和拟人化的语言。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又引导学生借鉴本课的写作顺序、表达方法尝试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自己的校园,教学楼前有着怎样的景色,楼后又有着怎样的景色。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触类旁通。

结束语

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本人水平有限,今天的课一定存在不少的问题。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标签:课文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