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
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精选7篇)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1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体教职工积极宣传、参与、精心开展工作,坚持全程公正、公开、透明,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每一笔资助资金都按时、足额发放到了受资助者手中。现对学生资助工作做如下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以来,我校切实做到及时、全额将经费发放到每一位受助学生手中,无一遗漏。没有截留、抵扣、挪用等现象发生。
(一)困难寄宿生资助情况:20xx年班级数为5个,学生人数为225人,资助困难寄宿生18人,每人500元,计9000元。20xx年班级数为4个,学生人数为191人,资助困难寄宿生20人,每人500元,计10000元。20xx年班级数为3个,学生人数为127人,资助困难寄宿生25人,每人500元,计12500元。20xx年春班级数为3个,学生人数为127人,资助贫困住宿生25人,每人115元,计2875元。20xx年秋班级数为3个,学生数为110人,资助贫困寄宿生14人,每人750元,计10500元。每次资助经费一到账,我们就立即对照资助名册,履行发放签字手续,由学生家长全额领回。
(二)学生免费教科书发放情况:20xx年秋季免费教科书领取人数为225人,教师用书10册;20xx年春季免费教科书领取人数为225人,教师用书10册;20xx年秋季免费教科书领取人数为191人,教师用书8册;20xx年春季免费教科书领取人数为181人,教师用书9册;20xx年秋季免费教科书领取人数为127人,教师用书7册;20xx年春季免费教科书领取人数为105人,教师用书6册;20xx年秋季免费教科书领取人数为110人,教师用书4册。
二、主要做法
(一)宣传政策,摸排情况
为掌握贫困学生资助的第一手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在接任新的班级后,在一周内通过班会、调查、家访等形式,摸清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填写贫困学生调查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资助建议,上报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全校待资助学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资助意见并审核,最后将资助名单上报镇、县相关机构。
为使有限的资助资金发放到最需要资助的学生手中,我们通过办专栏、写标语,发传单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资助政策,熟悉资助申报程序,即家长提出申请、教师调查走访、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名册上报、资金发放、后期监管,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生资助、关心贫困学生成长、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领会精神,落实制度
1、认真学习并坚决落实执行上级有关文件,规范建立相关档案。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成立龙泉中心小学学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资助流程,为资助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我校的助学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在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精神基础上,制定贫困生资助工作制度;并认真做好学生资助计划、学生资助工作总结、经常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自查。
(三)、严格程序,规范档案
按照京山县学生资助工作文件要求,每学年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摸底,认真规范建立贫困生档案,规范管理公示原材料,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及电话的监督。
学生资助档案包括:上级相关文件,学生资助工作网络机构图、学生资助工作流程图、义务教育学校贫困生资助申请表,义务教育学校贫困生资助花名册,受助生费用领取花名册及其他。
三、存在问题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历来严格按照程序、规则进行操作,以公正、公开、透明为原则,受到了家长、社会的肯定与好评。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受经费的制约,学生资助的.硬件设备不行,没有专用的电脑、办公室。
四、整改措施
今后的学生资助工作,我们将在坚持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加大教师走访力度,找准学生基本情况,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最需要的学生身边。同时,争取资金,提高学校对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善资助工作办公条件,使资助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完善。
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2
根据上级部门安排部署,我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扶贫,做到不遗漏,不造假,层层审核,最终落实。
一、基本情况
20xx年秋季我校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共有建档立卡户77人,低保家庭24人,本人残疾学生2人,家庭经济困难受助学生共103人,其中受助学生中寄宿生15人,每人每学期资助500元,发放困难生活补助7500元;非寄宿生88人,每人每学期资助250元,发放困难学生补助22000元,本学期共发放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9500元。
二、资助分析
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和班主任等为成员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家庭生活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学校在资助评审过程中,发现有1名学生属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未纳入资助范围,该生是建档立卡人口,本学期该生未住宿,镇下发表说该生已脱贫。又因班主任在调查时该生不愿意。未纳入资助对象。
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1、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
2、农村低保家庭的学生。
3、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
4、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三、工作措施
1、组织学习上级文件,充分理解文件精神。
2、宣传资助政策。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组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3、成立资助贫困学生评审领导小组。
4、学生申请。
5、资助对象认定程序。学生申请后,由学校评审领导小组进行审查,确定受助学生。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申请表》交学校进行审核。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受助学生汇总表》上报审核盖章。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学校及时将补助资金足额打到学生监护人银行卡中,杜绝发现金,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6、享受资助学生每学期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7、所有受助资料归档。
在资助工作中,本校对资助学生通过家访、询问所在社区负责人及邻居进行核实是否困难,做到确实把关。无优亲厚友、公职人员纳入资助,有银行发放资料,签字手续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工作中不易把握。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工作中,学校将“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3
根据《佛山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全市教育资助政策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佛教财[20xx]16号文件通知精神,我校对照文件要求对“教育资助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20xx学年秋季学期全校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59人,享受资助人数10人,合计金额0.4万元;春季学期565人,享受资助人数10人,合计金额0.4万元。20xx-20xx学年秋季学期全校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65人,享受资助人数6人,合计金额0.3万元;20xx-20xx学年春季学期全校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72人,享受资助人数6人,合计金额0.3万元;20xx-20xx学年秋季学期572,享受资助人数4人,合计金额0.2万元;春季学期560,享受资助人数4人,合计金额0.2万元。20xx年享受帮困助学63人次,20xx年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623人,20xx年享受帮困助学32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5.1%.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我校自实施“教育资助政策”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张标校长为组长的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了解学校帮困学生的情况。明确了专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落实专人负责具体操作,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制。
(二)积极实施,规范操作,把“教育资助政策”落到实处这次教育资助政策的实施,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好顺德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加强管理,同时要注意工作方法,把好事办实、办好。教育资助政策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或监护人)提供证明,开学前一个月集中受理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的申请手续,经过核查、审定后,对符合条件者登记造册上送给教育局。
2、教育局根据学校提供的名册及相关资料,汇总名单后,由上级直接把现金打入帮扶对象所提供的帐号上。
(三)建全制度,加强管理,形成教育资助的长效机制。
1、学校对申请、受理、审定、登记、办理、结算、备案等环节,建立起相应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帮困助学的工作机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困难学生不被遗漏,确保每一个特殊困难学生都受到特别关注,得到特别关爱。
2、学校加强对受助学生的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受助学生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更好地落实帮困措施。
3、学校每学期末对帮困助学工作开展一次全面的自查、梳理、总结,及时调整和优化帮困助学工作的措施,不断提高帮困助学工作水平。
实施“教育资助政策”是一项“民心工程”。我校通过自查深深认识到这项政策的意义,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操作流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家庭贫困的学生身上,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4
一、总体执行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根据教财【20xx】8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的通知和兵财教【20xx】116号——关于印发《兵团团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行)》的通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发放工作。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
为规范学校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行为,对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均能按上级文件贯彻落实,有配套资金文件,对寄宿生建立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学校成立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评审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全程管理,负责对全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具体分工:XXX负责学籍审核;XXX负责电子信息汇总;XXX负责资助材料发放、收集及审查;XXX资助政策的宣传、资料保管等;XXX负责
资金管理及发放。
(二)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我校通过校委会、教师大会、家长会、班会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明白自身职责及其工作意义所在,因此在自身行为中都能按规定执行,没有出现偏离。首先由学生及家长提出申请,再由基层单位审核并出示家庭贫困证明后,班主任进行审核后上报学校,评审组再进行审核造册进行公示,并公示学校举报电话,以便使学校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补助资金用于最困难的学生。没有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助资金的现象发生。
1、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寄宿家庭学生家长(监护人)填写《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交社区委员会审核后上交学校。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贫困学生认定汇总表》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学校及时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2、规范资金发放和管理,从行动上狠抓落实
资金管理规范,没有截留、挪用情况。我校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都是经师局下拨新湖总场财务室,然后经领导审批同意后,按补助标准发放到学生手中。
为了加强我校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发放与管理,杜绝执行政策不力的现象发生,我校的做法是:一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享受条件、标准;二是根据上级对贫困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文件的要求,对用于贫困寄宿生的补助资金纳入教育系统核算中心专户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三是财政下拨资金后,学校派专人管理,并立即按要求有序地操作,如数发放到学生手中,绝不截留、挪用,班级各老师未收取任何附加费用,也没有均分、冒领、代领等现象。切实做到了专款专用。切实做好了“贫困生资助”工作。做到了严格规范资助范围、标准、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及督促指标、资金及时到位。建立了助学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在上级财政下拨该项资金后,立即按公示无异议的寄宿生名单造册,统一由学校财务室如数发放到学生手中,没有截留和挪用。
二、工作创新与主要经验
1、我校通过校委会、教师大会、家长会、班会、广播、网络信息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评审组走访家长及学生进一步抓落实工作,使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主要问题与困难
1、学期初补助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给食堂开支带来不便。
2、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四、政策与工作建议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1、每年寄宿生补助资金能按时到位。
2、加强组织机构检查监督工作,增强工作实效;
3、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减免;
五、20xx年工作要点
1、做好寄宿生的信息采集及档案管理工作。
2、对于寄宿生资助管理工作继续实行长效机制,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执行。
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5
时间:
20XX年1月-2月
地点:
原州区官厅乡
实践对象:
贫困学生
实践者:
海恒梅
今年寒假我回访和推荐了几个贫困学生,因此我亲自走访了这些学生家里,亲眼看到了这些学生家里的情况。我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贫穷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有时贫穷就是一把扼杀人命运的锋利的刀,也是一堵围困视野的高墙。
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贫穷没有关系,只要有志突破贫穷。那么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是今年的当我深入走访一些贫穷家庭之后,我的这种思想改变了。因为当我看到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当代社会中建设所谓的小康社会的同时,这些家庭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高水平的生活,而存在这种状况的多是一些学生父母残疾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父母一方是残疾,作为农民,缺少一个劳动力,对于劳作业是一个家里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就是意味着减少了一半的收入。家里所有的生活开支,解决温饱,医疗开支,教育经费以及其他的生活开支等等,这些全都靠一个人在贫瘠土地上劳作收入。可想而知,家里的贫穷达到了何种程度,一间土窑,一口铁锅,一头牛等等简单的生活设施。更甚至,有的学生家里连冬天烤火的煤都没有,用的是木柴,在如此贫困的家里,即使父母双双都是文盲,但是对于子女的教育都抱有积极的态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学。所以在经济急剧贫困和拮据的.情况下,抽出吃饭的钱,让孩子上学。我倒有的家里看到那些学生趴在炕上写作业,手都冻得肿肿的,看到那种状况真的让人心酸,那么小,渴望知识的希求,让这些学生忍受寒冷贫穷,这种感情真的太过珍有,想到我自己有时还不满足现在自己的生活真的感觉惭愧。真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同时这个时候真的很想自己成为富有的人那样至少我可以给这些没有温暖的孩子送去衣服手套,让他们能够在温暖而不是寒冷的环境下去学习,去用知识改变命运。在走访过程中我有问过两个小女孩子问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说她现在想给自己买条心裤子,另一个小女孩说她最想给家里买袋面。从这些小学生的回答,我可以知道,对于她们的生活连起码的温饱都没有解决,而在这种生活中。
他们依然能够背着书包走进学校,是因为在这些家庭中,一方面家长将改变贫困生活的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即家长想通过自己的孩子改变贫困,另一方面是这些孩子都渴望走进校园,去体味另一种童年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孩子也想自己努力改变命运。
所以,我真的感觉到晨曦计划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真的太需要了,这就好比在泥潭中挣扎往出走时候,晨曦计划伸出了一双手,拉了一把泥中的人,尽管力量很小,但对于泥中的人来说,给他们至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更给他们带来了走出泥潭的鼓励和勇气。
同时,我希望如果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能去关注这些弱势群体,都能献出爱心和双手去拉一把挣扎与贫困和不甘于贫困的人们,尤其是那些纯真的小学生们。只有这样,贫困才能减少,只有这样和谐的社会才真正能够构建。
小爱变大爱,寒冷不再有。
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6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据教育局公布数据显示现在已达到了在校生的20—30,由于经济上的拮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受到了影响,而且面临的心理压力比其他学生要大得多,有些极易转化为心理上的问题。就此,我以重庆工商大学02经济学班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时间为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12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奋斗目标,压力状况,自我认识等方面。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高校贫困学生的生活现状,进而给予他们提供更切实有效的帮助。
调查内容及结果:
一,贫困生主要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及西部地区。
在被调查的该班级中,总人数为40人,贫困生(向学生处递交特困生申请的学生)人数为7人,占了班级总人数的17。5,其中来自农村的占了6名,所占比例高达86,另外来自西部地区的有两名,占了贫困生的30,由此可见,地区性的差异和城乡贫富差异在这里尤为突显。例如,其中刘某同学来自山东的一个农村,其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不足5亩地的产出,年收入不足3600元,另外还有一个弟弟也在读高中,哥哥被迫辍学在外打工,经济压力十分沉重,象该同学的这种情况在从农村来的贫困生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这也是农村问题的一个延伸。
二,贫困学生在生活方面比较节俭,消费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基本生活需要。
在调查中发现,其中四名贫困生的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再除去生活中必需的一些开支,(如电话费约5元/月,水电费约10元/月,上网费5元/月,日用品费15元/月,偶尔添加衣物平均费用约30元/月,应对突发性事情的准备费用约20元/月),剩下的用于每天的伙食费不足四元钱,所以大部分贫困学生平时都很少吃荤菜,与普通学生的伙食费(早餐面包牛奶约3元,午餐一荤一素约3元,晚餐两素约2元,共约8元/天),对比之下相差近一倍,如果遇到生病之类的意外事情,则很难保证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其中一名同学讲到她平时在寝室收集空的矿泉水瓶子,攒下的一点钱有时还能应付一下这样的突发事情,这在其他同学看来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也充分体现了贫困学生艰苦的生活状况,在被问到"您的消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时5名(高达71)同学回答是解决基本生活需要。在被问到"您寒暑假是否回家"这个问题时,7名同学均表示暑假没有回过家(除非有特殊情况必须回去),3名同学寒假会回家过年,其余4名同学表示有时会回家但不是每次都回。在回答"学费来源"这一问题时,有7名同学是通过贷款或是父母借债筹集,另外其中4名同学由于之前的学费没有争取到助学贷款而到至今拖欠未交,由此可见,贫困学生背负着相当重的经济债务负担。在问到"您购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同学回答是价格,其次有2名同学回答是质量,而回答品牌和款式的却很少。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在贫困生当中使用手机的人数很少,尤其是低年级的。所调查的对象是属于即将毕业的班级,本班的贫困生也大都面临着找工作,但是在被调查的7名同学中只有两名在本学期才刚开始使用手机,而且还都是买的二手的',另外5名同学则表示到月底正式开始找工作时再考虑买手机的问题。
三,贫困学生中在学习方面反映出较严重的两极分化。
绝大部分的贫困学生都具有很强的积极进取精神,但有少部分的贫困学生由于过为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而导致无心学习,荒废了学业。另外贫困学生对成功具有较高的期望。调查数据显示,班内评比奖学金是按照班级人数的17。5的比例来计算的,也就是有7名同学可以获得奖学金的名额,就在这7名同学里有5名都是贫困生,这大大高于学校奖学金的发放比例。同时在获奖层次中,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中只有一名是非贫困生,另外在被调查的7名同学中有四名同学正在紧张的准备考研,一名同学也在努力备考注册会计师,其余两名表示由于家庭经济原因选择先工作,等经济状况有所缓解的时候再准备进一步深造。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的成绩在各自班级都是较优秀的而且都很有进取心。在调查中问到"您在业余时间主要干什么"这一问题时,5名同学回答是自习,两名同学回答是在图书馆看书,可见,绝大部分贫困学生都是比较勤奋刻苦的。正是因为他们的贫困现状使他们对成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急切希望摆脱现在的贫困的生活局面,进而回报父母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而唯一可行途径就是努力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日标非常明确,也就更加勤奋刻苦。其中来自河北的一名贫困生讲道,她在其他的方面没有办法跟别人比,唯一一点就是要让自己在学习方面很出色,让其他同学在这方面认可她。但是也有的少数贫困生由于生活精神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了很严重的自卑心理,对现实表现出逃避的态度,如,班内张某同学来自重庆一个偏远的郊县,家庭经济情况很不好,故无法交纳高额的学费,在那时贷款名额很紧张,最终他还是未能争取上,由于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越来越自我封闭,并且经常逃课导致在期末考试中有四门没有通过,在上到大二时便退学到外地打工去了。由此可见,贫困生在心理上反映出来的"贫困"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四,贫困学生总体上具有乐观的心态和远大抱负,但是有的同学由于心态不平衡,在被人歧视等外界压力下抱负心理变成了报复心理。
在被调查的7名贫困生中有5名同学在回答"您认为贫困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认为是种自强自立的财富。在问及"家庭经济状况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时,有6名同学表示有一定影响,可见大多数贫困学生对于贫困,经济状况均有一种较为理性的态度,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贫困生相对一般的学生心理都更加成熟些。但在调查中,也仍有同学认为贫困是一种灾难,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在被调查者中的赵某讲述由于她家里很穷,所以被她的亲戚朋友们看不起,她心里一直很压抑,觉得社会对自己太不公平,对有钱人产生仇恨,甚至怨恨自己父母,怨恨自己的家庭。她一直很努力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她想以此让那些曾经看不起她们家的人对她刮目相看,当她听说她的其中一个亲戚出了车祸后心里感觉很高兴,有种报复的快感。由此折射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困大学生中存在较严重的极端偏激,认为"为富必不仁",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
五,大部分贫困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的自立意识和很强的忧患意识,但是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在回答"您是否正在或曾经从事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这一问题时,6名同学回答是。他们表示从事勤工助学的目的主要是出于补贴学习和生活的费用,并且认为也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机会。在回答"您的生活费来源"这一问题时,有6名同学表示部分是由勤工俭学获得,这均体现贫困生较强的自立,自主意识。调查发现有4名同学表示现在主要交往的朋友以高中的好朋友为主,这体现了交际能力的不足和缺陷。压力大和自卑心理是造成贫困生人际交往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恰恰又是贫困所带来的直接负面效应。
六,高年级的贫困生相对与低年级的贫困生对贫困的认知有较大差异。
在被调查的贫困生中,大都表示在大一刚进大学校门时,对"贫困"一词非常敏感,自卑心理很强。被调查的七名同学均表示在上大学之前自己所有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都与其他同学很相似,所面临的任务也很单一,只要刻苦读书久可以了,但是面对现在多元化的大学校园,之间产生的反差让他们一时无所适从,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让他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物质上的贫乏让他们产生了羞耻感。不过随着年级的增长,心态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不再象以前那么敏感。即将毕业的贫困生当中都表示现在心态比大一的时候好的多,没有太大的由于贫困带来的压力。
七,被调查的贫困生都是现上大四,正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他们都表示了对找工作的担忧。
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原因,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中,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其中有4名贫困生选择了考研,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为他们都表示说"我们没有任何可依靠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言语中透漏出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和无奈。不过他们的心态大都还是比较乐观的,都表示只要努力付出了对自己的今后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校期间的经济窘迫,以及激烈的就业形势,使得贫困生对前途没有把握,感到迷惘。
八,贫困学生对于学校贫困资助政策基本认可,但也认为与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少数甚至有不满情绪。
贫困生对于学校的贫困资助体系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现实却与理想有很大的差距,不少同学对此很有意见,认为资助应该注重落实,而不应停留在形式上,另外资助力度也应该加大。根据被调查者的反映,在上学年,学校便公布了每个贫困大学生都有每人每天4元钱的伙食补助费的通知,但是到至今却仍未见实施,对次他们表示了不满。另外反映学校所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较少,且在发放报酬方面也是存在问题,为了得到学校规定的每小时2元,每个月最高是150元的勤工俭学报酬,他们每天必须的要有至少4个小时用来从事勤工俭学。他们在既要照顾自己的学业又要解决生活问题的双重压力下,使他们感到很压抑很疲惫。可见学校的贫困资助体系并未很好地解决贫困学生的问题。
调查结果分析
1,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贫困学生的现实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应当对此引起重视,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下顺利完成学业,在奖学金等具体奖励措施实施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贫困生,尤其是农民子女。加大贫困生专项奖学金的发放力度,适当扩大贫困生受益面,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2,营造校园健康消费环境
在当前大学校园里,高消费被视为一种时尚,贫富学生之间的消费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不仅仅体现在吃穿好坏的区别上。学校的风气也受到了这"时尚"风的负面影响,这给贫困学生造成了无形的精神压力,这也是造成他们自卑心理的一个诱发因素。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重学术学识,轻奢华时尚的健康学术氛围。
3,校方在实施扶助过程中,应当加强应有的隐私保密措施。
学校应当注意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将人文关怀融人到扶助工作之中。根据贫困生的反映,在他们到学院或辅导员那里去询问关于贷款或者勤工俭学的有关问题时,都曾遭受过冷遇,这让他们心理有中被人看不起的感觉,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虽然他们反映的情况可能带有他们个人的猜测,但是还是应当引起学校的重视,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因为本身他们已经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了。另外学校在发放贫困补助,办理助学贷款时,最好不要大张旗鼓的进行公示。学校可能是借此起到让大众进行监督的作用,但是应当考虑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张贴在贫困生一栏中,被人指指点点时的感受,相比之下贫困学生的精神压力就已经很大了,如果还要将他们处于众目睽睽下,可能这些环节给很多贫困生带来的别人无法体会的苦恼和尴尬。有的贫困生甚至由羞耻进而生怨,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因此,在必要的监督审查环节中,要重视保密工作,减少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资助资金核查情况报告7
为了掌握全区贫困学生的情况,xx区妇联深入22个乡镇中、小学和4所区属中学对贫困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
xx区2013年在校学生58110人,其中1-9年级50945人,高中7165人。1-9年级贫困学生4107人,占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8.1%。其中小学生36323人,贫困学生2407人,占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6.6%;初中生14622人,贫困学生1700人,占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11.6%;高中7165人(普高5364人,职高1801人),贫困学生1903人,占高中在校学生的26.6%。
二、贫困学生的现状
2007年下学期以来,国家对九年制义务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即:免书籍费、免学杂费,给予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9年级学生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免书籍费和学杂费。贫困家庭寄宿生的小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费700元,中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000元。高中学杂费和寄宿费(以2013年上期为例):高一每学期学杂费1664元,高二每学期学杂费1369元;高三每学期学杂费982元。寄宿费女生每学期200元(公寓楼),男生每学期120元,生活费每月300-500元之间。高中学生平均每学期的学习、生活费用约4000元,加上其他费用,每年约10000元。
家庭贫困不只是交不起学费的问题,还有很多学费之外的费用,如吃饭、穿衣、治病、学习资料等。由于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存在,导致有的贫困家庭学生辍学。从调查的情况看,小学辍学现象少,只是极个别的学生因身体、智力等原因辍学。初中辍学生(2012年9月至今)473人,占在校初中生的3.1%;高中辍学生333人,占高中在校学生的6.2%。
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大多数贫困学生对待家庭贫困能持乐观态度,能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是也有少部分贫困学生因家庭贫困胆小、自卑、不合群,怕别人嘲笑、看不起,进而自我封闭,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
三、贫困学生的贫困原因分析
我区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区城下岗失业和无固定工作家庭。从全区摸底的情况看,贫困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状况差,收入低。这部分贫困学生3334人,占在校学生的5.7%。这类贫困学生有3种情况。
1.自然条件差,无经济来源。如湘江乡初二学生赵琴,家住庙子源村香草组,距乡政府20公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阻塞。近年来,由于林区封山育林,限制砍伐,返贫现象严重,加上父母没文化,缺乏经营头脑,家里无其他经济收入,生活非常困难。
2.田地少、人口多,读书子女多。如:界牌乡大林江村(沱江镇五小就读)李恒,家里4口人一亩田,父母文化程度低,外出打工挣不了钱,生活艰难。大锡乡中心校六年级学生刘晓艳,家里三姐妹,大姐是株洲中医学院大二学生,二姐是xx三中高三学生(因家庭贫困,现已辍学外出打工)。加上爷爷、奶奶、父母,一家七口人,靠父母微薄的打工收入支撑全家。
3.父(母)下岗失业。如:xx一中高一学生黎斯洁,父母都是xx国有林场下岗职工,爷爷奶奶年迈且常年有病,家里靠吃低保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家里贫困让她有辍学的念头。
(二)本人或家人因重大疾病、事故、灾害导致贫困。这类情况的贫困学生1481人,占在校学生的2.6%。这类贫困学生有3种情况。
1.本人或家人患重大疾病,入不敷出。如白芒营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徐千红,家住石角岭5组,家里6口人,本人两年前查出患有白血病,现在每天需吃药,每季度需到长沙湘雅医院化疗、输血。其父母智力低下,每天外出卖苦力。河路口中心校一年级学生廖丽姿,父亲2009年患尿毒症,药费花了30多万元,爷爷将自己的肾捐了一个给父亲,现在每月还要吃6000多元的药才能维持生命,一家六口人全靠爷爷一人的退休金生活。小圩镇中心校钟土兰、钟水旺两姐弟,家住绣球村钟家组,上面还有两姐姐,其母亲智商低下,父亲患肝癌已到晚期,依靠社会救助才得以生存。
2.因祸致残。如:小圩镇练江村小学一年级学生陈颖,父亲因车祸变成植物人,家中欠下巨额债务。东田镇中学七年级学生徐珍珍,母亲去世,父亲因车祸丧失了劳动力。
3.重大灾害给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如:沱江镇一小学生郑建华,家住富江路,今年因火灾房子被烧,现在租房住。务江乡中心校六年级学生李光耀,家住胡青村苟仔坪组,去年因山洪,住房被泥石流冲垮,建房非常困难。
(三)父母离异、单亲和失去双亲家庭。这部分贫困学生有1105人,占在校学生的1.9%。这类贫困学生有4种情况:
1.父母离异。如:务江中心校三年级学生盘鑫,父母离异后没人管,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大锡乡中心校二年级学生赵丽婷,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父亲上要赡养爷爷奶奶,下要抚养一双儿女,生活压力非常大。
2.父(母)一方死亡。如:xx二中高二学生林付妹,年幼时父亲去世,姐弟二人上学全靠母亲。母亲现在精神恍惚,做不了事,尽管自己学习成绩好,但即将面临辍学。xx职业中专七年级学生杨琳珍,几个月时,母亲去世,父亲将其交给外公外婆后再也未联系和抚养过,外公已去世,现在与70多岁的外婆相依为命。
3.孤儿。无父母,跟随祖父母生活或由其伯、叔、姑抚养。如:白芒营中学七年级学生胡建,家住神仙洞十二组,父母去世后跟随爷爷生活。xx三中高二学生奉秀繁,家住涛圩汉冲村,父母去世后,跟随伯伯生活。
4.遗弃儿。自小被亲生父母遗弃,被他人收养。如:大圩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钟遇辉,自幼被父母抛弃,被单身养父收养后,由奶奶带养。岩口铺完小六年级学生唐捡爱,遭父母遗弃后,被现在的养父母捡养,养父母已年迈,外出打工不可能,种田也力不从心。
贫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是贫困学生本身的过错,但是贫困却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和梦想,承担不该承担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和社会压力。贫困学生应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政府的关爱。
四、解决贫困学生问题的建议
1.增加贫困学生家庭成员的就业机会。我区下岗失业现状较为突出,夫妻双双下岗或一方下岗另一方收入较低,很容易导致家庭贫困。有的虽然解决了低保,但低保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对于一个有子女在校读书的家庭来说,光靠低保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使其就业。因此,劳动就业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拥有更大的就业空间。同时,优先考虑贫困家庭成员就业,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机会。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首先,政府要加大助学投入。将品学兼优贫困学生(特别是高中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纳入救助统筹范畴,使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能安心学习,出好成绩、出好人才。第二,发挥部门(如民政、人社局、工会)作用,加大对低保户、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家庭学生的救助,对这些家庭考上大学的子女给予资助,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第三,设立爱心助困基金会。组织爱心助学捐款活动,将社会各界、慈善机构捐助的资金由教育局集中管理,集中使用,帮助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3.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关爱。首先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密切关注贫困学生家庭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其次学校老师要定期走访贫困学生,加强与贫困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精神鼓励和智力支持,让贫困学生正视贫困,战胜困难,从而奋发图强,学有所成。第三,开展结对帮扶。妇联、团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爱心结对”、“爱心帮扶”、“爱心救助”等活动,使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不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习。去年,我们争取同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春明的支持,帮助5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同时,我们还争取了北京儿童慈善基金会的“童缘”项目(此项目落户沱江镇二小),在沱江镇二小成立贫困山区少儿艺术团,挑选60名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进行书法、美术、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并搭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走出瑶山,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通过我们牵线搭桥和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爱心结对”、“爱心帮困”、“爱心救助”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贫困学生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靠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共同关注。把帮助贫困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贯之下去。